韭花一帖,逞味千年。

《韭花帖》罗振玉藏本


周末的早上,起的晚,拉开窗帘,扑面的阳光照到堂前中央来,想起《圣教序》的一句好话来:“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随手打开电视,正播《舌尖上的中国》,大草原上野韭菜花开满草坡,牧民们正在转场聚餐,他们用刀割着大块的,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羊肉,蘸着新鲜腌制好,颜色还翠绿的野韭菜花酱,大快朵颐!看的人是唾液生津,肌肠辘辘,由是想起唐末五代杨凝式的那件著名的《韭花帖》来。

《韭花帖》,是杨凝式为答谢友人赠他美食的一封手札,麻纸墨迹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 63字。字体介楷书和行书之间。

 “昼寝乍兴, 輖[zhōu车重] 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大意为:午觉刚醒来,肚子正饿著,忽然收到您的一封信,还赐赠我这一大盘的食物。现在正是一叶报秋的初秋时节,也正是韭菜花味道最好的时候,用来配佐肥美的羊肉 ,实在是太美味了! 吃饱之后,感觉身体太舒服了!我要特意写封信来表达我的谢意。

汉代崔缇《四月令》说:“七月韭菁。”“韭菁”即韭菜花。而《韭花帖》落款为七月一日,如此看来确是“韭花逞味之始”。韭花酱配羊羔肉,至今仍是北方人吃火锅时的标配。当然在杨凝式生活的五代时,估计火锅还没发明出来。在北宋之前,据说贵族是不吃猪肉的,《木兰诗》中有句:“磨刀霍霍向猪羊”,那是因为木兰家是平民 ;李白的诗句:“烹牛宰羊且为乐”。这是描述的贵族之家的生活。由此可见杨凝式的贵族出身!

杨凝式当然是贵族!隋朝越国公杨素为其先祖,父亲杨涉为唐末五代时期宰相。杨凝式为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保。杨凝式又因一次偶然的装疯躲过灾祸,从此便以“疯”为处世之法,经历了五代,得以善终。熊秉明先生说:“…他故作疯狂,无非是想在那一个恐怖黑暗的时代求存图活……”故世人又称其为杨风子,“风子”实为“疯子”的雅化。

《韭花帖》又有“五代之兰亭”的美誉,在笔法和意境上都追摹《兰亭序》,用笔精致含婉,平和寓含异态,行笔亦行亦楷。黄庭坚有赞诗:“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近人李瑞清临《韭花帖》的题跋中有这样的话:“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此书用笔敛锋入纸,兰亭法也。”

《韭花帖》以宽疏、散朗的独特章法

《韭花帖》以宽疏、散朗的独特章法夺世人眼目。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留有大片的空白,在此之前,所有的留传下来的重要书法作品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章法。《韭花帖》中每个字都趋于平和简静,意趣闲逸,给人一种疏宕旷远之感,《韭花帖》用笔和缓,笔画气息沉着。结构端稳,风神简静,精严的技巧所呈现出的是含蓄内在的文人气,通篇形态宛若一个白衣秀士,举手投足间,雅逸风流,从容自若,简淡潇散,从书法意趣的追求来看,其于不期然中走出了唐人书法的境界而开一片天地,身后又开启了宋代尚意书法。

董其昌临《韭花帖》

董其昌极为推崇此帖:“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清代王文治为香光真知音者:“韭花一帖重谬琳,千古华亭最赏音。想见昼眠人乍起,麦光铺案写秋阴。”

唐浩明先生的历史小说《杨度》中有一段《韭花帖》的故事,说的是杨度当年在浪荡于北京八大胡同,结果喜欢上一位琴棋书画俱佳之女子,尤爱书法,杨度为求佳人欢心,竟豪掷3万银元,买下一位蓝姓,祖上据说为翰林所传下的《韭花帖》送给此女。一时风流壮举传遍京城,世人皆称杨度为“杨韭花”。哪知这桩风流壮举越传越远,终于传到了蓝翰林的老家浙江金华县,蓝翰林的后人知道后哑然失笑。原来,蓝翰林当年冒着杀头之险偷出来的《韭花帖》一直珍藏在他们蓝家,传了六代而完好无损,杨度花了三万银元买下的原来是赝品《韭花帖》。

唐浩明先生的这个故事也不是完全杜撰,关于《韭花帖》的真假还真是扑朔迷离。

《韭花帖》现存世就有三个版本:

其一为清宫藏本,曾被列入《三希堂法帖》,现收藏于无锡博物馆;

其二为罗振玉藏本,11945年,罗振玉寓居长春期间,家藏《韭花帖》真迹被盗,今下落不明;

其三为高士奇藏本,现珍藏在台湾兰千山馆。高士奇为康熙时之宠臣,便是前杨度故事中的“蓝翰林”的原型,其版著录于《江村销夏录》。

现代鉴藏家杨仁恺、徐邦达等认为罗振玉所藏本“近真”或倾向于判为“真迹”,徐邦达称:“锡博”、“兰千”两本均出临摹,比之真迹相去远甚”。罗振玉藏本,收入《百爵斋藏历代名人法书》,珂罗版,黑白,极极为清晰。帖后有元大德八年(1304)张晏题跋,另有贾希朱、陈继儒等人题跋。

文 | 一痴 书法网总编辑


《韭花帖》全貌

请务必横过手机慢慢欣赏


《韭花帖》高清局部

可当字帖,务请收藏,拿走不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