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的结果应该怎么看?主要看3个指标,手把手教你看懂血常规
“来来来,小婷,帮我看看这是什么意思。”
刘婷最近给爸爸买了一份全套的体检套餐,虽然爸爸看着身体硬朗,但平时烟酒还是碰挺多,而且也有三高的毛病,她觉得每年查一查放心些。
这不,今天收到体检报告,叔叔就一头雾水了:
“这个红细胞箭头升高,要紧吗?”
“嗜酸...粒...这又是啥玩意儿啊?”
当我们拿到一份血常规报告单时,繁杂的项目、数值,总难倒很多老百姓。今天,小九收集了相关资料,想给大家解答一下,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
血液的构成是怎样的?
血液主要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前者大部分是水,还有少量的蛋白质、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后者主要包括3分,分别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我们平时做的血常规检查,就是针对这三类血细胞,一般来说,如果身体没有异常的话,这三类细胞的浓度和比是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的。所以,这种平衡要是被打破了,就代表血液可能出现了问题,需做进一步的检查,查明原因后,对症治疗。
·红细胞
红细胞,可以说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它可作为呼吸载体,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一般在诊断贫血的时候,会以红细胞数值作为主要指标之一。
红细胞正常指标数值参考: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如果红细胞高于上述数值,要看高出多少,相对性增多可见于严重呕吐、腹泻、排尿过多、休克、多汗等情况;绝对性增多要当心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慢性肺心病、肺气肿、肿瘤等病理性原因。
如果红细胞数值过低,要警惕是否是造血物质缺乏(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导致的营养不良引起)、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等)、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等)、继发性贫血(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等)等原因造成的。
·白细胞
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3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比较复杂,需做进一步的检查。
白细胞正常指标数值参考: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如果白细胞高于上述数值,要考虑是否是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生理性问题,如果排除了这些,要考虑各种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等疾病。
如果白细胞减少,要警惕是否有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问题,或者是一些病毒、寄生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还有就是一些药物也可以导致白细胞减少,比如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血小板
血小板,不仅可给毛细血管提高营养支持,还可以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
血小板正常指标数值参考
(100~300)×109/L。
如果血小板减少,要警惕是否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全身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肿瘤等原因,或者药物中毒或过敏也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
如果血小板增多,要考虑是否是急性失血性贫血,还有脾摘除术后、骨折、m血后,也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此外,一些疾病,比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总的来说,这些细胞的数值,不管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代表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都需要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等查明病因后,在对症治疗,这样才可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延伸阅读:抽血前注意事项
抽血前,如果不注意一些细节,很可能会影响最终结果,小九在这就再跟大家啰嗦几句:
第一、在准备抽血的前1天,饮食最好清淡一些,那些高脂、油腻、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就尽量避免,还有就是前1天20:00以后,禁止再进食,以免影响检查的结果。
第二、抽血的时候,尽量让自己放松,避免紧张,不然会增加采血的难度。
第三、有晕针史的需要提前向医生说明。
简单点就是听医生的安排,有疑问,及时和医生沟通解决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