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才女(3)

原文地址:中国历代才女(3)作者:子隐

十一、钟琰

钟琰,西晋颍川(今属河南省)人,太傅钟繇的曾孙,黄门侍郎钟徽的女儿,聪明美丽,有风姿,博览史籍,擅啸咏。嫁司徒王浑为妻,生子王济。一日,王浑与钟琰共坐闲谈,王济经过门庭,王浑很得意地指着儿子说:“生子如此,足慰人心。”钟琰却讥笑道:“如果我嫁给你表弟王沦,生的儿子,不止于此!”言下颇瞧不起丈夫。

钟琰有远见卓识,看事敏锐。她有个女儿,亦有才貌。王济看重一位兵家之子,意欲他做妹夫。钟琰要亲眼一见。王济便把他与其他人杂处一间。没多久,钟琰问道:“绯衣者是你选中的人才吗?”王济点头。钟琰道:“此人确实出类拔萃,但地寒寿促,不足展其器用,不可与婚。”果不出她所料,仅数年,此人身亡。

钟琰虽出身贵族,却能以平等身份待人,妯娌关系相处很好。他对王浑弟弟王湛之妻郝氏友爱尊重,郝氏亦不因出身低微而低三下四。时人称钟夫人有礼,郝夫人有法。

钟琰著作甚富,有诗赋诔颂。《隋书·经籍志》有《钟夫人集》五卷,《唐书·经籍志》有《钟夫人集》二卷。今存《遐思赋》、《莺赋》。

《遐思赋》:惟仲秋之惨凄,百草萎悴而变衰。燕翔逝而归海,蟋蟀鸣而相追。从虚堂而无寥,嗟我心之多怀。怅遐思而内结,嗟尔姜任,邈不我留。谋民生之未几,吾何为其多愁。凉风萧条,露沾我衣。忧来多方,慨然我怀。感飞鸟之反乡,谅卫女之思归。于是周游容与,逍遥彷徨。悲民生之局促,愿轻举之遐翔。
    《莺赋》:嘉京都之莺鸟,冠群类之殊形。擢末躯于紫闼,超显御乎天庭。惟节运之不停,惧龙角之西颓。慕同时之逸豫,怨商风之我催。

十二、绿珠        


       

绿珠(?-300年),传说姓梁,西晋白州博白(今属广西省)人,姿容美丽,善吹笛,为著名舞妓。石崇为荆州刺史市用三斛珍珠将她换回,故名绿珠。

石崇(249~300年),字季伦,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为晋武帝所器重,为人无德行,以抢劫商人致富。生活奢靡,爱与人斗富。他在河阳金谷建一别墅,纳绿珠为姬。后,赵王伦专政,其宠臣孙秀,羡绿珠丽质,欲霸为妾,遂遣指使索绿珠。石崇出十名婢妾任来使选取,使者奉命只要绿珠。石崇怒拒。使者回禀孙秀。秀亦恼怒,在赵王伦面前谮石崇。石崇获罪入狱。临别时,对绿珠说:“我今为你而获罪。”绿珠痛哭:“愿效死于君前。”说罢,坠楼而死。石崇亦被问斩。后人赞绿珠之节,将其坠之楼称绿珠楼。

绿珠之事后代还有人效仿。唐武则天时乔知的宠婢窈娘有姿色,且善诗文歌舞。乔知深为爱幸。时武承嗣骄贵,强迫乔知以金玉赌窈娘。乔知输了后,武承嗣便派人去乔知家抢走了窈娘。乔知怨悔,做《绿珠篇》以叙其怨:“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此日可怜无得比,此时可爱得人情。君家闺阁未曾难,尝持歌舞使人看。富贵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面伤红粉。百年离别在高楼,一旦红颜为君尽。”

乔知私下让武承嗣家的阉奴传诗于窈娘。窈娘得诗悲泣,投井而死。武承嗣从井里捞上窈娘的尸体,从衣中得到此诗,便鞭杀阉奴,罗织罪名杀了乔知。

存绿珠《懊侬歌》一首:“丝布涩难缝,令侬十指穿。黄牛细犊车,游戏出孟津。”此歌纯情深挚,加上美妙幽婉声调,列为南国明珠首唱诗,形成了广西诗坛的一大特色,影响性极大。后代竞相仿作,如晚唐诗人温庭筠的《懊侬曲》:“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明显袭用了绿珠的描写手法。明开国功臣刘伯温也跟着作《懊侬歌》:“白鸦养雏时,夜夜啼达曙。如何羽翼成?各自东西去。”当代,陆川已故名诗人吕集义,为了保存国粹,弘扬我国文化优良传统,咏赞亮节高行的绿珠,写成七律《博白访绿珠故里》,登载在广西日报上,那诗温馨幽婉:“恩怨端凭一死明,女儿身事可怜生。从知戴翠穿罗日,别有离乡背井情。台榭早同金谷尽,江村犹以绿珠名。千年换了人间世,遗恨都随逝水倾。”鉴古而颂今,多有济世的好语,惹起众多诗家骚人墨客热烈唱和。

十三、左兰芝

左芬(?-300年),字兰芝,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出身寒微,母亲早亡,与兄左思情谊甚笃。时兄妹文才皆名垂天下。晋武帝司马炎闻名,纳入宫中,后封贵嫔,人称左贵嫔,又称九嫔。

左兰芝姿容丑陋,又体弱多病,常居薄室,未得武帝宠爱。但武帝十分欣赏她的才华,每游华林园,常回车至其住处,“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无不赞美”。而遇婚丧大事或获奇珍异宝,总命她为赋作颂,因此屡获恩赐。

《啄木诗》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写照。她入选嫔妃后,长居深宫,物质生活虽然十分丰富,但精神生活却非常空虚,因而她写诗主要是描绘宫中的凄凉生活和青春被葬送的无限悲哀。《感离诗》是其代表作之一。她的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原有诗文集,今已散佚,仅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其中以《离思赋》最著名。

《啄木诗》: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木,暮则宿巢。无干于人,唯志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感离诗》:自我去膝下。倐忽逾再期。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仿佛想容仪。欷歔不自持。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离思赋》:

生蓬户之侧陋兮,不闲习于文符。不见图画之妙像兮,不闻先哲之典谟。既愚陋而寡识兮,谬忝厕于紫庐。非草苗之所处兮,恒怵惕以忧惧。怀思慕之忉怛兮,兼始终之万虑。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意惨愦而无聊兮,思缠绵以增慕。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

风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晻暧而无光兮,气懰栗以冽清。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昔伯瑜之婉娈兮,每彩衣以娱亲。悼今日之乖隔兮,奄与家为参辰。岂相去之云远兮,曾不盈乎数寻。何宫禁之清切兮,欲瞻睹而莫因。仰行云以歔欷兮,涕流射而沾巾。

惟屈原之哀感兮,嗟悲伤于离别。彼城阙之作诗兮,亦以日而喻月。况骨肉之相于兮,永缅邈而两绝。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

乱曰: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啕,心不自聊,泣涟洏兮。援笔舒情,涕泪增零,诉斯诗兮。

这篇辞赋虽然于今人读起来颇有些生涩难懂之处,但其中的“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啕,心不自聊”之类的情感还是感人至深的。

十四、苏伯玉妻

苏伯玉妻,生卒年、姓名、籍贯、生平皆不可考,但是却是位蕙质兰心的奇女子。

丈夫苏伯玉曾官游蜀地。他一到四川,就被奇丽的山川景致吸引住了,整天与朋友们流连于山水之间,再加上政务繁忙,迎进送出,竟渐渐把留在长安家中的妻子淡忘了。

丈夫使蜀,一去数载,迟迟不归,连书信也不见一封。妻子看见人家夫唱妇随,其乐融融,心里又是思念,又是怨恨。她决心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诉说给丈夫,让“负心”的人能深知妻子的痴情。于是,她就把自己的心意全部“盛”在一只盘子里,寄给远方的丈夫。这一创意称为“盘中诗”。

今人仿制盘中诗


                                  郑板桥书《盘中诗》

山树高,鸟啼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抒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山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安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王。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情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科。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苏伯玉读完全诗已百感交集,又见妻子唯恐自己一片念夫之意不能被他读懂,深情地在诗末点明“当从中央周四角”的读法时,他再也无法抑止自己思乡之情,便立刻整理行装,回归故里。

沈德潜《古诗源》关于此诗的评语说:“使伯玉感悔,全在柔婉,不在怨怒,在深于情。”又说:“似歌谣,似乐府,杂乱成文。而用意忠厚。千秋绝调。”明人胡应麟也说它“绝奇古”。

十五、苏若兰

苏蕙,字若兰,前秦始平人(一说武功人,今皆属陕西)。她是与苏伯玉妻一样有奇思巧构的奇女子。她的《璇玑图诗》更是古今无双。

苏若兰生长于富实人家,肤色细腻,明眸皓齿,举止娴雅,。她不管屋外纷飞的战火,一心沉醉于诗词歌赋之中,性情与当时热衷于玩枪弄刀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她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全部寄托在诗文之中。她的诗文辞句清雅,情感浓郁,表达方式往往又玄秘莫测,所以她的才华几乎没人重视,她从未遇到过一个能与她谈诗论文的知音。由此一来,便形成了一种自怨自艾,孤芳自赏的心态,恰恰就像一株空谷中的幽兰。
  到了婚嫁的年龄,她毫无选择地嫁给了前秦安南将军窦滔。出阁前,满心期盼能遇上一位知情可意的夫婿,谁知这窦滔将军,生来一介武夫,骑马射箭、玩弄刀枪倒是十分在行,而对苏若兰,除了喜欢她的美貌外,至于什么文才诗意,他可是一点也无法欣赏。苏若兰大失所望,因而也愈加地落落寡欢,还不时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上一通脾气。
  窦滔起初还算依顺着她,觉得漂亮的妻子,偶尔发发脾气也有些可爱,可以容忍。可后来他遇到了歌妓赵阳台,娶作了偏房。这赵阳台,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娇媚可人,引得窦滔对她宠爱不已。苏若兰看到赵妾那副媚态,心里自然窝心,不由得拿出正室的身份叱责她。赵妾不敢与她直面对抗,就不时地在窦滔耳边数落苏若兰的不是,窦滔对妻子也就越来越冷淡了。后来,窦滔奉命出镇襄阳,本欲携妻妾同往,可当时苏若兰正为赵妾的事情生气,赌气不去。这话正中赵阳台下怀,她极力怂恿窦滔,说苏若兰不去就不必勉强。于是窦滔只带着赵阳台赴任了。
  苏若兰独自守在长安空闺中,日子稍长,便感到寂寞难耐。丈夫在身边时,不太能感觉出他的多少好处来,现在一离开,思念之情却是刻骨铭心,真是一日夫妻百日思啊!她不由得有些悔恨当初的负气了。
  悔恨之余,她便夜以继日地用吟诗作文来排遣孤寂的时光。一天,她心不在焉地把玩着一只精巧的小茶壶,壶身上绕着圈刻了一圈字:“可以清心也”,她玩着玩着,忽然发现这五个字不论从那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成一句颇有意趣的话。于是灵感顿至,她设想可以利用这种巧妙的文字现象,来构成一些奇特的诗。
  这时,她正有满腔的幽思和深情想要抒发,现在又找到了这种奇巧的表达方法,于是废寝忘食地进行构思。构思既成,她又费了好几个月的工夫,把诗织在锦缎上,这副锦缎长宽都是八寸,上面织有八百四十一个字,分成二十九行,每行也恰是二十九字,每个字纵横对齐;这些文字五彩相间,纵横反复都成章句,里面藏着无数首各种体裁的诗,诗意多为倾诉她的思念之情。苏若兰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玑是指这副图上的文字,排列象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当然,其中也暗寓她对丈夫的恋情,就像星星一样深邃而不变。           
  “璇玑图”织好后,苏若兰派人送往襄阳交给窦滔。旁边的人见了这图,都不知其中有何含意,可对诗文不甚通解的窦滔,捧着“璇玑图”,细细体味,竟完全读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旁人询问其故,窦滔意味深长地说:“这是我家的语言,不是我家的人,莫能解之。”
  当即,窦滔派遣了一批人马,到长安接来了苏若兰。自此,夫妻恩爱日深,窦滔也渐渐跟着苏若兰学习诗词,两人常常一同流连于诗词的海洋中。

“璇玑图”这八百四十一个字排成的“文字方阵”,竟然能衍化出数以千计的诗来,读法更是千奇百怪。“璇玑图”流传到后世,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伤透了脑筋。唐代女杰武则天,就“璇玑图”着意推求,得诗二百余首。宋代高僧起宗,将其分解为十图,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明代学者康万民,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阅读方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诗四千二百零六首;每一首诗均悱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为之动颜。

今天我们要想彻底读懂,纵使花上几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而当初苏若兰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不但构思好,还要织在锦缎上,靠的除了她的一腔深情外,也绝对少不了她的绝世才情。
  这里仅选择几首从璇玑图中整理出来的诗,以体现苏若兰情意之一斑: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这是一位被“新人”取代的“旧妇”唱出的幽怨和不平,但对于远方的夫君她依然怀着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这首诗正读、反读皆可,描述了满怀悲思的人儿,独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抚琴,琴声时而呜咽如泉,时而激越如风,倾诉着抚琴人翻卷涨落的心声。
  嗟叹怀所离径,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闲。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衮衣;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凄怆的六言诗,诉说着女主人公在空寂的房帏中对镜梳妆时的几多哀叹,她纵然有着葩纷、耀英的容颜,但韶光易逝,夫君难回,这如花的年华,又治容为谁?
  寒岁识凋松,真物知终始;颜衰改华容,仁贤别行士。
  这首可回读的五言诗,用岁寒后凋的松柏作比,吐露了她对夫君矢志不移的贞情;倒转来读,则表现得更加激扬蓬勃,感人至深。
  谗佞奸凶,害我忠贞;祸因所恃,滋极骄盈。
  这里又对那位夺她夫君的赵阳台进行了痛斥,喻她为馋佞。苏若兰之所以被丈夫抛在长安,全因了那位赵阳台谗媚进言,恃宠邀情,怎不让苏若兰愤恨至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