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是一个从来没有经过战争的国家,生活在悉尼的人根本想象不到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战场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却在悉尼入海口的中头顶端看到了从未用于战争的炮台遗址。中头在悉尼入海口的内侧,与北头、南头呈三足鼎立,形成了守卫悉尼门户的三处重要战略据点。1770年英国人就是从这个入海口进入悉尼海湾,登上了面积为769多万平方公里的澳洲大陆,升起了第一面米字旗,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的殖民地,为以后联邦制国家的创立迈出了第一步。遗址上有五个炮台,只剩下了水泥底座和底座上圆形的钢铁轨道。炮台的地下工事和掩体坚固隐蔽又互相沟通,站在炮台遗址上悉尼海湾入海口便在眼下了。我们在五个炮台间一面观赏,一面上上下下地行走,在一处水泥地面上看到了1877(年)的标记。这应该是炮台诞生的时间吧,距离现在已经130年了。当时的澳大利亚是由英国人建立的五个殖民地(新南威尔士、西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他士马尼亚、维多利亚)分别管辖。贪得无厌的日不落帝国害怕其他海上强国来争夺这块土地,不能不加强戒备,以防不测。
与此同时的中国正处在鸦片战争惨败以后,世界列强纷纷入侵,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领土。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国家之一,明代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也曾经成为无与类比的海上强国。到了清代,腐朽的封建王朝长期奉行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政策,当英国人用洋枪洋炮敲开中国大门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技术竟然落后于发达的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沿海的所有战略要地曾经都建有炮台,由于技术落后,政府腐败,军队涣散,在帝国主义的攻击利器面前形同虚设,不堪一击。中华民族的一些仁人志士也曾梦想过建立一支强大的海上水师,抵御侵略者。由于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这些理想也很快化为泡影。无能的满清政府只能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武力侵略,被迫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拱手出让领土主权。其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炮台数量太少,而是那些技术先进的强国和一个技术落后的弱国在军事上进行较量,强食弱肉的天平不可避免的向强大的一侧倾斜,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中头炮台是否成为当时雄踞一方的坚强堡垒,现在的人当然不得而知。那时候除了英国人,其他人,特别是亚洲人,很难进入澳大利亚。即使零星流入澳洲为数极少的中国劳工,中国工匠,也倍受排斥。华人劳工工资过低,容易被人招雇,华人商品物美价廉,易受人青睐,都成为被排斥的理由。英裔澳大利亚人害怕别人染指澳洲的心理由此可见一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自身的发展,长期依附于英美军事联盟的澳大利亚人逐渐意识到应该同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民,尤其是邻近的亚洲人民友好相处,加强往来。20世纪80年代以后,彻底改变了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歧视政策,开始吸纳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移民来澳洲兴家立业,共同建设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悉尼炮台也像中国有着上千年修筑历史的万里长城一样走进了澳大利亚的历史。
站在中头炮台遗址上眺望南太平洋,海面上无数大大小小的船只从悉尼入海口进进出出,一片繁忙景象。澳大利亚的发展历史虽然只有200多年,创造今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代又一代澳洲人不愧为这个国家的历史功臣。在他们手中一个原始状态的荒芜大陆,变成了一个繁荣富强的独立国家,骄傲地屹立在南半球,成为世人向往的一块福地。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先进的电子技术使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人都能够在几秒钟之内互通信息,面对面地交谈。现代人类研制的洲际导弹可以击中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地球已经变成了宇宙间一个小小的村落。当代人值得骄傲的进步正是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古人留下的任何一丁点儿遗存的陈迹,后来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小视。未雨绸缪的悉尼炮台,虽然无果而终,也曾经有过它自身的青春年华。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戴景琥,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俗学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史志协会会员、三门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三门峡市史志协会理事。出版有长篇小说《七合米》、《东篱无故事》,中短篇小说集《愿君平安》、《轶文夕拾》,散文集《悉尼生活散记》等文学专著。主编有《义马市志》、《义马市民俗志》、《义马村志》、《三门峡市农村合作金融志》等史志专著二十余部。
赞赏功能有变化,文章的赞赏暂时发放给袁海英,但赞赏金还按投稿须知发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