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技法讲座|印章章法分类(十)

从虚实分之印上留白法

印上留白是指印文上方与边栏之间留有一块空地。凡事都是比较而言,这类印章的章法布白,在印面的下方、印面的左方与印面的右方,几乎是不留空白的。或者说印面上方所留的空白总是大于印面下方、左方与右方所留的空白。
例如汉代封泥印“黄骧私印”“济南太守章”“太行丞印”“同心国丞”“郿右尉印”“存骏左尉”“东海太守章”等,虽然印上方的留白极为夸张,可是并不过分;在断残破缺的印章边栏之内,其上方留出的空白,就像明亮的天空,既多彩又空灵。再如汉印“吴良”“李宥”,晋印“赵松”“白方”“宋翔”,以及唐官印“蒲州之印”“相州之印”等,亦属典型的印上留白法印章。明清及近现代印人,对此亦有很好的传承与发扬,如吴昌硕印“吴俊”、赵穆印“南国”、程邃印“谷口农”、赵之谦印“六丁”、汪士慎印“士慎”等,虽然这些印章印上留白的大小不等、宽窄有别,但都非常得体与自然。此外,在徐三庚、邓散木、丁敬、朱简、梁千秋、汪关、吴隐、来楚生等治印大家的印作中,亦时见印上留白法的使用。
印上留白法是印章章法布白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印文就像江河的沉淀物,又像瓦工砌房屋一样,从地面上一层层往上加高,但不碰顶,留下一块空地,任人在想象中遨游。这种印上留有空白的篆刻形式,作为欣赏者,可以以留白作为窗户,透过这扇窗户领略篆刻艺术的线条之妙,看到历史的沉淀,看到传统的广阔气象与风景,乐在其中;作为治印者,印文的参差挪让、结体的纵横开合,犹如名将布阵,挥之即去、呼之即来,最大限度地将哲思与情感寄托于方寸之上,与读者共享。印上留白法印章与其他印章一样,它不是单一的,它集多种章法、多种形式于一身。不过印章的制作一切皆要服从艺术的需要,方成佳构。

从虚实分之印下留白法

印下留白法与上述印上留白法互为相左,即在印章章法设计时,印文文字紧靠上方,在印面下方留有一块空地。这种章法多见于朱文印章,白文印章少见。这种印下留白法的印章,印章上方呈实,印文与边栏往往是“逼边”的,或靠得很近;而下方呈虚,印文远离边栏,两者之间留下空白,给人留下一个印文上浮的感觉。汉封泥印“横海侯丞”“辽东太守章”“沈黎太守章”“丞相之印章”“阆中丞印”“御史大夫章”“菅侯相印”等,印文文字都极力上靠,与印下边栏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印下留出了空地。
印下留白法印章与上实下虚法印章完全不同,上实下虚法印章的下方有文字笔画,只是笔画比较疏、稀、简而且少,呈虚;而印下留白法印章,下方是一块横向的空白地带,在这空地上没有任何文字笔画,呈空,这一点要区分清楚,两者不要混淆。
印下留白法印章在其他古玺、汉印、明清以及近现代印人的作品中亦极为常见 ,如古玺 “长车雍”、汉印“伏问”,还有桂馥印“两峰秘笈”、赵石印“烟邨”、张梓印“瞻园”、易孺印“孺之 ”等,皆体现了印下留白法特色。再看齐白石印“甑屋”,印文之左、之右、之上皆逼边,而印下则留有一块空地;他的“雨岩”一印亦然,“雨”字为了不过分疏虚,与“岩”字保住平衡,增加了许多点画,而空白地带不见任何点画,使实处实、空处空。邓散木印“宝康瓠”,上部字画“逼边”“借边”,而下方却留有空地。丁敬的“杉屋”一印,更为大胆夸张,印下留白虽然几乎占全印的一大半,却一点也不影响印章的艺术审美,令人叹为观止。
印下留白印章营造了“上实下空”的一种特殊模式,十分贴近人们的审美心理与习惯,自然备受篆刻者与欣赏者的青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