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小品|小老鸹,一身黑:打救人的劝辞
小老鸹,
一身黑,
盖个房子门朝北。
刮风下雨都不怕,
就怕小孩戳老鸹。
戳了窝,
打了蛋,
一家人家都要散。
老鸹,乌鸦的俗称。我在网上搜到的词条简单说,老鸹的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多在高树上用干树枝搭巢;个体较大,常成群结队且飞且鸣,声音嘶哑;杂食谷类、昆虫等,功大于过,属益鸟。
也许过去的皖北地方,老鸹很多。我小时候常听说老鸹,但有关老鸹模样的记忆已然模糊不清;可能只有这首歌谣,还能“冇七冇八”地记得几句。几经周折,我才算把这个段子补充完整。
我还记得,老鸹曾是皖北农谚中的一个说法。说是每年农历的五月某一日,不能阴天下雨。如果这一天下了雨,也就是湿了老鸹毛,那一季子的小麦收割可能就费劲,即麦搁水里捞——那是灾年的一句谶语。可见,很久很久以前,老鸹之于皖北,是何等重要,又是怎样的稀松平常,司空见惯。
由此,那时的人创造出这么一个段子,也就理所当然了。
小老鸹,一身黑。这是老鸹外表形象的描述。盖个房子门朝北,是说老鸹在树上筑巢而居。应当说,鸟巢中的任何一种鸟儿,都对刮风下雨无所畏惧的。它们自有那对付风雨的法子。但它们最为惧怕的,则是小孩戳老鸹。调皮的孩子用树枝戳老鸹,或者爬上树去掏老鸹,那一戳一掏,那树枝搭建的老鸹窝,就会散架,从树上掉落下来。假如窝里有老鸹下的蛋,落在地上,必然“啪”的一声,打了,碎了。
老鸹蛋打了,啥意思呢?就是一窝的小老鸹,瞬间就夭折了。这还得了?那一家子老鸹,也就支离破碎地散了。
我说这一段歌谣,是皖北人“打救人”的一段劝辞,原因在于:它以小老鸹的口吻,以一种贫弱者的视角,奉劝那些戳老鸹窝的人,住手!一旦戳了窝,打了蛋,最终必将导致“一家人家都要散”的局面。
过去的皖北地面上,每一户人家其实都不容易。在皖北人久远的记忆中,“一家人家”的艰难,总是刻骨铭心。老辈皖北人总爱说,“一家人家”不是“兑嗒”的,就是“凑乎”的。而不论是“兑嗒”,还是“凑乎”,言语间都浸透着几多无奈,几多心酸。如果叫人“戳了窝,打了蛋”,那一户人家就会陷入“灭顶之灾”的绝境。
以鸟及人,以人推鸟。看似说的是老鸹,实则救的是人。这个段子,彰显的是皖北人一种先见的生态观念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