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未来的几天,长分是完全可能的!

距离2018高考越来越近,已经只有12天啦。

有的同学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有的同学却在历经一次次模拟考试打击后,多少有点灰心,觉得无所事事。甚至产生“快考吧!考完就挨过去了”的念头。

高考成绩,五月就已然成为定局了吗?

答案是:不见得。

短短的十天里,要长知识、长能力,确实未必有多大空间了,但是,要长分,的确是可能的!

先说自己长的这方面。

高考之前,有两件必做的事,你做了吗?做好了吗?

一件是,阅读高中(有些学科包含初中,比如化学学科)教科书,把里边一些边边角角都读到,进行重新审视、思考,捡回按专题复习过程中遗漏点的同时,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也再次训练自己的阅读收集信息的能力。

须知,那些被完全遗落的点,是考场上打死也想不出来的。

本人1981年参加高考,就曾经在此方面吃过亏,真是血的教训——那时候高中学制只有2年,学完就上考场,由于平日里成绩一直比较好,所以复习时就任性,不怎么完全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做,结果看书不细致,考题里出现的D2O化学式,在考场上硬是死活不认得,想不出它是什么。

二件是,研究近3-5年高考试题。

万事万物皆有规律,规律只有研究才能够找到,也才可能为我所用。

高考试题,除具有选拔功能之外,还有指导中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作用。命题的大学老师们在每年的新生教学中感知到的问题,往往会通过考题加以强调,以期中学教学中加以改进、补足。所以考题里的有些内容,往往是中学教学中关注不够的东西,虽然你历经反复模拟,往往仍有未被模拟考试命题人注意到的点,这是因为模拟命题人都是中学老师。

作为高考生,只有你亲自去看原题、研究原题,才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研究考题,除了研究其共性、套路之外,还有一个视角——那就是,关注那些“设而未问”的点。

每一道高考题,都是历经反复打磨的。最初,命题人也许设置了10问,但是当组卷时,由于跟别的题目重复、分数限制等因素,今年不得不忍痛割爱、去掉其中几问,而这些被去掉的问题,却会留在命题人脑子里,也许成为明年的考点。

例如,下边是2005年北京卷化学实验考题的装置图:

关于C装置的作用,题目里就丝毫没有涉及。其使用目的是什么?作用原理又是怎样的呢?也没有问。

这样的设而未问之点,考场上你不必停下来去好奇地想,但是研究此试题时,就很值得思考一番了。因为去年没有考,说不定今年就会考到的。

从相反的角度看,最后几天里长分也是可能的。

那就是,此消彼长规律的作用。高考看你的不是分,而是在群体里的位次。那人多的,一分就是一操场啊!

有个别同学,临近考试了,心不宁,根据平日的模拟考试成绩,断定自己的前程不好,于是采取临阵脱逃的战术,自行放弃,特别是临近毕业,觉得很多问题比高考还重要,胡思乱想,无心恋战,最终必然考分下滑。别人滑了你不滑,你的位次是不也就上去了?

所以,一鼓作气很重要。要力争不受其他情绪的影响,做那个不下滑的人。

其实,解放思想看,高考也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站,并非人生之全部,患得患失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失”。

还有,你的作息规律(生物钟)调整好了没有?你能够保证每天的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都是最兴奋的状态吗?

高考那两天,中午的3.5小时(11:30-15:00),你将如何度过?操场挥汗如雨吗?适当小睡一会儿?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下午数学和英语发挥出水平。

如果你准备考试那两天中午去午休,你目前却仍然每天中午操场去疯,而不去有意识地找安静地方眯一会儿,形成不了习惯,到 想睡也睡不着的。

高考就是一场人生战役,战役需要从战略到战术充分谋划、周密部署。你准备好了吗?

我们坚信,心气在,一切安好,最终成绩就是理想的。

加油!2018届的同学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