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青釉瓷器见证了清凉寺汝瓷官窑的烧造历史

汝窑创烧于唐中期,兴盛于北宋,因产于汝州而得名。

北宋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在《归田集》“汝窑花觚”诗中写到:“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粉翠胎金洁,华胰光暗滋。旨弹声戛玉,须插好花枝”。诗中的“官局”揭示出汝瓷官窑在公元1072年前可能已经存在。同时,也暗示了北宋汝窑可能为官窑的可能性。

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徐兢奉命出使高丽回朝后,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录了所见高丽瓷时的情况,即有“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的描述。

南宋时期,陆游、杜綰等文人学者对汝瓷在宫廷的推广,所在区域玛瑙石用料,以及汝瓷官窑用瓷制度等多方面进行了记载描述:

陆游《老庵笔记》中有“故都时,定窑不入禁中,惟用汝器”的记述。其所提故都应指北宋京地汴京,即现在开封。

杜绾《云林石谱》对汝州石条的描述:“汝州玛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澈少有纹理如刷丝”。

叶窴《坦斋笔衡》中有“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之记载。

周辉《清波杂志》中描述,“汝窑宫中禁烧,内以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可许出卖,近尤难得”。

明代学者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则讲得更为明确:汝窑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还有葱绿和天蓝等。

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共六卷,后经弟子郑廷桂增补为八卷,另加入卷首《图说》和卷尾《陶录余论》共十卷。根据陶录中描述,“汝窑汴京所辖,宋以定州白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土细润如铜,体有厚薄,色近雨过天青。汁水莹厚若堆脂,有铜骨无纹、铜骨鱼子纹二种。

翻开历史,不仅文人学者对于汝瓷之美都产生有极大的兴趣,更受到历代皇帝的极度青睐和推崇。

北宋徽宗帝赞美汝瓷那脍炙人口的七言诗,即“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把后人对汝瓷的喜爱和推崇推向了巅峰。可以看出,宋徽宗这位艺术皇帝不仅具有非凡的艺术天才和鉴赏水平,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文化历史预言家。

清乾隆帝在兴赏《汝窑粉青奉化纸槌瓶》时竟然御题诗一首:“定州白恶(垩)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琐,底完而旧铁余钉。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花鼾亦磬。当日奉化陪德寿,可曾五国亿留停”。

乾隆帝的造诗功底显然并不像徽宗帝那么深厚,但依然可以很深地引领世人对汝瓷之美的苦苦追寻。

当然,前人对汝瓷的描述记载不尽相同,赞美之词也更是繁若星辰。

后人结合前人描述记载和观察实践,不仅对汝瓷在用料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加以考究,更是热衷于对其釉色进行品鉴。“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恐怕是世人及当今收藏爱好者对其最贴切的品鉴与肯定。

宋代汝瓷历经风雨。根据权威人士的说法,现今存世的汝瓷仅有65件左右,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基金会7件,其他则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

1987年,根据文献记载和实物考察,文物考古首次对宝丰清凉寺窑址进行试掘,发现10余件天青釉御用汝瓷,初步认为,汝瓷官窑址就在宝丰清凉寺。

1998年底,找到了汝窑器烧造区。

1999年--2002年,通过对汝窑中心区的4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清理揭露烧制御用汝瓷的窑炉19座,以及作坊、澄泥池、釉料坑等多处重要遗迹,出土作坊具、窑具和瓷器等各类文物及标本近150万余件(片),使得大量的天青釉汝窑瓷器重见天日,有些器类为传世品中所未见。

在清凉寺窑址尚未发掘之前,故宫博物院陈万里先生在《汝窑的我见》一文中,推断汝州烧制宫廷用瓷的时间是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的20年间。

汝窑址发现后,叶喆民依据文献记载及大营镇历史沿革,认为汝窑的鼎盛时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宣和末年(1125年)。

李辉柄提出汝窑就是官窑,烧造历史约始于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至北宋灭亡时期,即宣和六年(公元1125年),其间仅有14年时间。

考古人员根据地层和遗迹相互叠压关系,将汝窑的生产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青绿釉刻划花为主,满釉支烧的不多,有支点垫烧者,支点较大,作不规则圆形状。根据该阶段地层和窑炉内出土的“元丰通宝”钱,说明了汝窑的创烧时间不早于宋神宗元丰年间。

第二阶段,依据汝窑停烧前作坊内出土的一枚“政和通宝”钱,也说明了汝窑在宋徽宗政和年间还在烧造。由此推定出汝窑的停烧时间为北宋末年,即1125年。

鉴于本人所藏及所见汝窑瓷器,或许能够帮助解开官窑汝瓷烧制之谜,特附图其中,以帮助甄别并鉴赏。

一曰“开宝元年清凉寺御制”天青釉双耳出戟香炉

此香炉为吾所藏,为宋太祖开宝元年,即公元968年清凉寺御制三足香炉。器型端庄大气,器物足底有近圆形五支钉垫烧痕,烧造工艺考究,带有回流火漆印章,清洗后通体显天蓝釉色,包浆熟旧,器型敦实庄重,显示王者气息。

二曰“绍圣三年清凉寺贡御”双耳龙天青釉赏瓶

该器物在国内某拍卖网站所见到,器底有“绍圣三年清凉寺贡御”款式,器型和笔者所收藏无款式双龙耳赏瓶如出一辙,具典型宋代风格。器型优美,线条流畅,全身施釉,釉水丰润,包浆熟旧,粉青色。赏瓶口沿及口沿外撇,足底见垫烧所留三芝麻钉痕。

三曰“崇宁二年清凉寺御制”天青釉天球瓶

此器物为吾所藏,是为“崇宁二年清凉寺御制”天球瓶,包浆熟旧,温润如玉,着实迷人。足底见垫烧三芝麻钉痕。见此器物,自然让人想起“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诗一般伟大的历史预言。宋徽宗这位艺术天才,很可能是受到此天球瓶的深刻启发迸发出了惊人的语言天赋和灵感。

抛开其他的不说,三器物的烧造经历了从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直到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共长达135年的历史时间段。

细致观察三器物,刻款漏胎处如前人所描述为铜骨色。看其烧造工艺和技术,后两器物在釉水及垫烧方式等方面十分相近,但与前者有所区别。三器物展示给世人的,并非只是宋代汝瓷器艺术之精华,同时揭示了官窑汝瓷,即御制或贡御瓷器的真实存在。

三器物证实,清凉寺御制和贡御瓷器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开始。然宋代早期的清凉寺汝瓷是否属汝瓷官窑值得考究。

其实,根据欧阳修在《汝瓷花觚》诗中“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瓷磁较似,官局造无私......”的描述,说明在欧阳修所处时代,即公元1072年之前,清凉寺已经属于北宋汝瓷官窑。三器物也很好的应证了这一描述。

(0)

相关推荐

  • 看透汝窑真伪,须从这里入手......

    收藏家聚乐部 收藏家自己的家园!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 ...

  • 谈谈汝窑——寥若晨星,梦韵天青,引历代英雄竞折腰

    2017香港苏富比秋拍现场 2017年10月3日,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仇国仕展示拍品"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竞标争持约20分钟,经过近30口叫价后,最终由一名亚洲私人藏家以2.943亿 ...

  • 汝瓷的七大悬念,民间究竟有无真品?

    汝瓷的七大悬念,民间究竟有无真品?

  • 专家论瓷:关于汝窑的几点新思考

                  关于汝窑的几点新思考        作者:王光尧(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12-13世纪,约当中国历史上北宋晚期到元代早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之一:一方 ...

  • 【汝窑研究】郭木森:汝窑的性质与张公巷窑的关系

    南宋人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北宋 汝窑天青釉刻花鹅颈瓷瓶 1987年宝丰县清凉寺出土 长久以来,笔者曾 ...

  • 多导图辨清:白、红、蓝、青釉瓷器釉色的再细分

    中国是瓷器的原创国,虽然不属于四大发明,但却是至今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东西.从陶器发展成为原始瓷,再到东汉出现成熟的瓷器开始,瓷器最初的颜色是技术所不能把控的,最早的瓷器只能是青色釉瓷,随着工艺的不断进 ...

  • 青釉瓷器特点与朝代鉴别

    青釉是我国使用最早,延用时间最久,分布最广的一个釉种,它的发明是与我国瓷土矿大都含有一定量的铁矿的现象相一致的.青色也符合我国人民的传统审美情趣.青色与碧玉相若,认为稳重而高雅.浙江.江西.河南等地已 ...

  • 西安发现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罕见耀州窑青釉瓷器

    发布时间:2020-11-18文章出处:中国新闻网作者:田进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透露,考古人员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发掘汉唐.宋金及明清时期墓葬40余座.其中发掘的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 ...

  • 【纹饰繁复却又高洁清雅的耀州青釉瓷器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纹饰繁复却又高洁清雅的耀州青釉瓷器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宋耀州窑瓷器素有"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的美誉.在耀州窑众多刻划花纹饰中,花卉纹题材丰富多样,是主要的装饰题材之一.主要有牡丹. ...

  • 神韵精绝:宋瓷之美!|汝窑|瓷器|青釉|哥窑|宋瓷|官窑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昌盛的时期. 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中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在当时的海外中物贸易中,宋瓷已成为名牌商品. 打开腾讯 ...

  • 奇异太监墓,三件青花罐成谜

    2006年,铜川市考古研究所在铜川新区天使小区清理了明内官监太监成敬墓. 成敬为明耀州(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卒于景泰五年(1454年).生前曾任郕王府典宝.内官监太监等职. 成敬作为宦官的经历比 ...

  • 西安考古新发现!出土珍贵耀州窑青釉瓷器!部分器型首次发现

    陕西考古又有新发现! 西安长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精美耀州窑瓷器 部分器型 为考古首次发现! 陕西长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早亡人的安魂之所 杜回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地 ...

  • “夺得千峰翠色来”——三峡博物馆藏早期青釉瓷器赏析

    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优质文章~本文共计1523字,阅读仅需4分钟~ 越窑青瓷在唐代以其"益茶"颇得世人赞颂,秘色亦是对青釉最高的评价,青瓷在此时登上了它发展史上 ...

  • 考古新发现!西安出土珍贵耀州窑青釉瓷器

    近日,西安长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出土精美耀州窑瓷器,其中部分器型为考古首次发现. 杜回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地处高阳原南侧.潏河西岸.2020年6月至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