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传颂的善德之人
在我的家族中,有一个出名的孝善之人——胡泰禄,他生于一九四一年,卒于一九八九年。他老家居住在麻城市浮桥河湿地公园晏店村周王家(那时称麻城县中馆驿区晏店乡三大队周王家)。一九五九修筑浮桥河水库,他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头举家迁移至麻城市宋埠镇彭店村枣树塆(那时称麻城县宋埠区拜郊乡彭店大队枣树塆)。
在他的一生中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八个春秋,但是这四十八个春秋却发出了无限的光和热,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却永远活在族人心里,在族人心中却是长寿的一生。
一、秉承父志,扶弟求学
他父亲生在旧中国,家里十分贫困,饥寒交迫,毕生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为了生活,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四处奔波。有一次到汉口出贩货物,一没留心钻进女厕所去了,被别人抓住当成流氓狠狠地揍了一顿。回家后不久,悲愤欲绝,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临终前把哥哥和他叫到床前,千叮万嘱:“我的病起源于没有文化,你俩也没有文化,但是你们一定要扶持弟弟们好好读书,摆脱没有文化的痛苦”。
父亲死后,他和哥哥牢记父亲的遗嘱,挑起了家庭繁重的生活负担,让弟弟们好安心读书。在此期间,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逆头风……祸不单行,没过十多年,1962年,在维修浮桥河水库期间,二十多岁的哥哥又因公殉职了。此时,家庭的全部重担落在他一个人身上,他是全家人唯一的精神支柱,他擦干了眼泪,掩埋了哥哥的尸体,重振旗鼓。为了弟弟们求学,他披星戴月,含辛茹苦,经常腰缠一条破围巾,肩扛一根扁担,风尘仆仆地奔波。弟弟们深知二哥的辛苦,二哥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精神深深激励了他们,他们也不负众望,三弟胡泰寿于1964年考上名牌大学,四弟胡泰贵于1966年考上名牌中专。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家庭出了一个名牌大学生和中专生,那真是闻名乡里,声播八方。
二、弟娶兄嫂,抚养孤幼
哥哥去世时,留下了二十多岁的嫂嫂和一个只有一岁侄儿,是让嫂嫂把侄儿带走另嫁,还是留下嫂嫂,让侄儿免受异父虐待……此时,他再三考虑,选择了牺牲自己青春,娶嫂抚幼。嫂嫂被他的一颗真诚充满亲情的心深深感动了,毅然决然地下嫁弟弟。
他视侄儿为亲生,从来不另眼相看,当自己有儿有女时,对侄儿更是爱心倍增。家庭本来贫困,又逢迁移,加之弟弟们都在求学,日子过得真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尽管如此,他宁愿自己食不果腹,也要让侄儿吃饱穿暖。
侄儿胡成若在他的精心哺育下,不负韶华,一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师范……后来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出色的业绩,任宋埠镇中心学校校长。
三、 扶养愚堂兄,养生送死
1959年所有晏店村移民因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迁移,一愚堂兄胡泰安也在迁移之内,胡泰安无儿无女,又是智障之人,迁移无人过问。在此之时,年仅18岁的胡泰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他想,不能拖国家的后腿,随我迁移,有什么困难我来负担。
愚堂兄胡泰安迁移彭店大队后,名义上享受国家五保,实际上是胡泰禄负责扶养。愚堂兄迁移后,没有什么劳动技能,每天只能在路边捡捡树枝,棍棒之类供家里做柴火,别的什么也不能干(这是我当时看到的情景)。其实这位愚堂兄胡泰禄完全可以不管,他和胡泰安只是五代的堂兄,看到愚堂兄无人监护,没人过问,胡泰禄因心地善良,又是同根而生,才收留了愚堂兄。他扶养了这位愚堂兄二十多年,生养死葬,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尽到了一个堂弟二十多年本不该履行的义务,其精神可嘉可佩,我作为一个族侄,有这样一个族叔,深感自豪和荣耀。
胡泰禄短暂的一生如同一根小小的火柴,点燃了蜡烛,当烛光照得最亮的时候,这根小小的火柴早以弃之地下,人们讴歌烛光,有谁还记得这根小小的火柴呢? 善德犹如一缕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田;善德犹如一眼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善”、“德”就在我们的身边……
作者:胡成光
202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