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中产的倔强……
房“
2021年春天,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周围的人已经很少提及这个话题。和往年一个节奏,这个时间点,看房子的人也以肉眼的速度日渐多了起来。
来淘屋咨询的,大部分是冲着学区房来的。吴中换园区,相城换园区,吴江也换园区,客户见多了,不得不感叹,大园区真特么太有魅力了,园区学区房绝对是大多数父母的心头好。
“我无法接受孩子上小区对面的菜小,听说老师经常骂人!”
“小学就把孩子耽误了,初中我一定得离开那个死地方。”
“民办摇号简直太恐怖了,我必须给孩子留个保底儿的选择,否则就踏空了。”
“当年,自己太天真,只看小区漂亮,户型通透了,有了娃才发现啪啪打脸。”
……
焦虑的情绪是传染的,也是极具煽动性的。同样作为父母的我,很多次情不自禁被带入他们的情绪里,想起了三年前如热锅上蚂蚁的自己。
我想给娃最好的,应该是每个父母最朴素的念想。舐犊之情,无法被忽视,也无法被改变,这就是人性。
或许是我们生意模式的特殊性决定的,通过网络,公众号,或者知识星球等线上渠道找到淘屋,或者认可淘屋的客户,大部分是高知人群,学历以本科,硕士为主,职业以外企白领,民企高管居多。总之,年龄和我们相仿,学习,生活经历也大多相似。所以,沟通起来比较通畅,聊着聊着,就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感同身受也好,惺惺相惜也罢,毕竟我们面临着,或面临过同样的难题。
“我和老婆可以接受JLH,婚前财产也可以析产。只要能买一套学区房!”
“两房也行,三房压力有点大,毕竟程序员,年龄大了,不想供太多房贷。“
“吴中的房子出手好困难,随便来个人均18平的吧。”
“老二的幼儿园和老大的小学如果能一并解决掉,最好不过。”
……
没当父母之前,很难想象,在一套学区房面前,这些曾经的学霸,现在的中产或者精英,可以委曲求全到这个地步。
我试图按照自己的逻辑,把房产的资产属性,金融属性一股脑儿掰扯清楚,也顺带告诉他们学区房的回报率真的没有那么高,甚至有很多无法预知的风险。
他们似乎听懂了,然后,一边点头,一边又把我拉回到如何买学区房的话题上。毫无例外,买学区房才是他们内心最大的执念,也是最大的安全。如果我的孩子,没有上学区房,这样的后果,是大多数人无法承受之痛。
最后,他们都如愿买了学区房,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却甘之若饴,这点藏不住的幸福,在他们拿到房本的那一刻释放得淋漓尽致。
我太理解他们了,像看到曾经的,活生生的自己。
2017年,儿子5岁。我还没反应过来,孩子入学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实证明了我这个老妈是多么的幼稚,又多么的弱小。
苏州最好的国际学校,是我们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从儿子入学国际幼儿园那一刻,这个想法从来没有变过。2012年4月,和数不清的不知所以然的家长一样,我领着这个自认为还算优秀的娃参加了校招。走过场一样的群面结束,才反应过来,特么我被骗了200块报名费,游戏规则根本不是我臆想的那样。懵逼如我,傻逼亦如我,第一次确认自己就是那个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的傻缺,如假包换。
后来的剧情,就按照老许提前做好的规划,一步步走了过来,孩子也算顺利入学了,悬着的心算是落地了。今年,娃三年级,离下一次入学还有点时间,作为过来人,也就相对轻松了很多。但,可想而知的是,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焦灼等待的心情,注定要轮回一次。
坚决不让他去上房子门口的野鸡初中,这是我的底线,也是我的执念,和每一个我面对的客户如出一辙。
不同的是,我不会买学区房了。
这些年,自己也算从学区房的桎梏里一点点走了出来。开始像一个专业的房产投资者一样,把每一套房子的买卖都变成一道毫无感情的数学题,算好了投资回报比,算好了收益率,就万事大吉,也从来不碰传说中的学区房,除非出现足够大的折价和套利空间。
很多客户说,你理性得像个计算器,是他们无法到达的高度。我理解他们的不解,体会他们的不易,更支持他们最后的决绝。
毕竟,在这个城市,教育是留给我们这些人,留给我们孩子,实现阶层跨越,不,确切地讲,最大程度确保阶层不下滑的,最公平的一条出路。
除了可以遗传的智商,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脉,不足以庇佑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仅有的,就是这些辛辛苦苦打拼来的些许家产,紧紧巴巴可以凑一张让孩子走入好学校的入场券。
朋友说,学区房是中产最大的颜面,也是中产最后的倔强。现在想来,还就是那么回事。这些享受着高学历红利的人,这些没有权势可以依附的人,这些找不到更好出路的人,像曾经参加过独木桥的高考,在买学区房的市场上,引爆了一轮又一轮的内卷,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接盘侠,却乐此不疲。
“哎,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买学区房!”
“至少,你还可以买学区房,而我们居无定所!”
这,是来自刚需们真诚的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