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二国不收

这是村庄物语第351篇原创推送

2020之初的疫情防控期间,我所在的一个小区业主群里,有人询问:他想去老家办个急事,需要哪些手续,由谁开具证明?

有人回复说,拿身份证到社区开证明。

很快也有人提醒说:要慎重啊。开证明可以出去,问题是你老家的那个地方,认不认还不确定。如果不认,他就不让你进去。回来的时候,他也开不了证明。你回来,没有那里的证明,也进不来。弄成二国不收,就麻烦了。

这位好心人的提醒,不经意间道出了一句俗语:“二国不收”。我记得从前的皖北农人,就把那不怎么受人欢迎,找不到归落的人,称作“二国不收”。

1980年代初,到处都在搞土地到户。到户之前,有个到组的过渡——也就是分组,几户十几户分成一个生产组。基本上,分组都是按照居住的远近来分,且有着自找对象、自愿组合的意思。

在我老家,好像有几户人家,进不了组,没有人愿意跟他在一个组。村人的原因,也直来直去:他那一家子都是难缠头。于是那几户人家,就悬着了——他不属于任何一个生产组。人都说,他这就叫“二国不收”。

我还记得,跟我般大般小的某一位。人很聪明,歪点子甚至坏点子特别多,就是念书上学不行。是上小学几年级吧。都开学好些天了,就是没有班级接收他。我们这些小伙伴,也都明里暗里,说他是“二国不收”的。

当然,最后他还是进班了。所以有开学时的一番折腾,是因为几个老师,有意别一别他的性子,给他敲一敲警钟。

1990年代,我见识过一位“二国不收”的人。一个熟人,在乡村小学教书。不知道他走了哪个路子,越过县这一级,借调到市里面的一个单位,一干就是好些年。每一回见他,都是意气风发,气昂昂的模样。

只是,他的调动问题,一直都没能解决好,就那么个悬空状态。后来到了认定人员编制的时候,市里的那家单位不承认,原先的学校也不接纳。有一回在街头见他,他自嘲成了“二国不收”的人了。

再后来,他这个“二国不收”的人,终于还是在原先的学校入了编。但曾经“二国不收”的经历,叫他惶恐过好一阵子。说起来,都直摇头。

据说古时候的春秋战国时期,有那么一些脑袋瓜好使的人,在很多国家游说,售卖他经世致用的学说,以期获得赏识,取得认可,或者弄个展示本领的平台。其中的一些人,成了为国君或者诸侯出谋划策的门客、卿客,但也有人始终找不到知音,寻不着落脚之点,落得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结局。

如果顺着皖北农人“二国不收”的话说,那些“无用武之地”者,该是“多国不收”了吧。

(0)

相关推荐

  • 农村俗语:“清明那天有些人,千万留家别上坟”,为啥?

    导读:农村俗语:"清明那天这些人,千万留家别上坟",为啥?是那些人 清明节将至,每年的清明节让农村又变得热闹了许多,原本冷冷清清的乡道上面,这一天会挤满了汽车.每年的清明节很多农村 ...

  • 清明没时间上坟?俗语:“穷要离老家,富要守祖坟”,什么意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衍生出了一种特有的口头文化,深刻滋润着每位华夏儿女的灵魂.其中包括民歌.民谣.俗语等等,在农村地区广为流传.它们大多数都是老百姓生活经验的 ...

  • 俗语“伏犀贯顶,老而有福”,什么是伏犀?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一句非常有哲理的名言,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貌取人. 话虽如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古往今来,以貌取人的案例却比比皆是,比如说光绪年间的军机大臣阎敬铭,他入仕之前就是因 ...

  • 麻将有俗语:双数靠张不如单,边搭组顺不如尖!

    麻将有俗语:双数靠张不如单,边搭组顺不如尖!

  • 俗语:穷要离老家,富要守祖坟

    俗语:穷要离老家,富要守祖坟 俗语:穷要离老家,富要守祖坟,这个清明用回家上坟吗? 还有一周的时间,清明节小长假就要来了,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当然很清楚清明节要回家纪念先祖,但又有多少人有这个 ...

  • 农村俗语:“穷要离老家,富要守祖坟”啥意思?老话有道理么?

    贫和富一直是人们绕不开的一个境况,有人富就会有人穷.古人对于贫富的看法有很多种,比如老话讲得"宁可贫后富,不可富后贫",讲的就是人一定要经历贫困在富有,这样能守住财,如果先富在到贫 ...

  • 俗语小识|一套二十三

    这是村庄物语第300篇原创推送 本地小有名气的诗人老李,微胖,后梳头,有派头.他往那儿一站,一堵墙一般.他曾向我展示过一张若干年前的县作家协会会员证.纸张都黄了,看来他是资深诗人. 难能可贵的是,李诗 ...

  • 俗语小识|不能掉地下

    这是村庄物语第391篇原创推送 二小的马军校长,在微信上建议我写一写"不能掉地下".我还没来得及开写,在一次会议的间隙,他又提起来这个话头.他说,"不能掉地下" ...

  • 俗语小识|玩羽毛心

    这是村庄物语第389篇原创推送 2020庚子年的新冠疫情,在大洋那一边的美国闹翻了天.关于疫情形势和走势,那个川普酋长不停地改口.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且都是他有理. 川普酋长自己打自己的脸,啪 ...

  • 俗语小识|日子不可长算

    这是村庄物语第384篇原创推送 三年不吸烟,省个大老犍. 早前的皖北老农,称公牛为老犍,幼小的则为犍犊子.母牛呢,他们说成老兕牛.老犍力气大,耕田耙地都指着它.那时候的牲畜市场上,正当年的老犍,交易价 ...

  • 俗语小识|盆破淌稀

    这是村庄物语第382篇原创推送 时候是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飘逸不定,闹得正凶. 凶到什么程度?看即时更新的资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总觉得那些地方,给人手忙脚乱的印象.尤以意大利.西班 ...

  • 俗语小识|狗大年纪

    这是村庄物语第379篇原创推送 我楼下的邻居老沈,六十出头的样子.年前在开发区的一家公司干保洁.年后,因为新冠疫情,复工的事儿拖着了.也正好,他儿子坚决让他辞工.原因是,上班的路程太远,怕他来来回回吃 ...

  • 俗语小识|烧吃的料

    这是村庄物语第371篇原创推送 我所在小区的一个业主群里,有人反映楼梯间的照明灯坏了.跟物业提,也不见动静. 有人跟着说,那灯用电,要几家子一起缴费的.又有人说,这个费用,应该都包在物业费里面了.看来 ...

  • 俗语小识|一人有福,托载满屋

    这是村庄物语第367篇原创推送 2020年初的疫期,宅也是宅着,我着手整理明清间的本地旧志序跋.成一篇,在我本人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篇.首篇,即为明万历间知县张大业的序文. 旧志显示,这位知县大人在凤 ...

  • ​俗语小识|戈雅戈雅胡,鲇鱼鲇鱼胡

    这是村庄物语第364篇原创推送 皖北之地,总有些偏北了.但在一些地方,也是河湖交织,颇具南方水乡的韵味. 常言有云,有水就有鱼.皖北的鱼类,除却鲤鱼.鲫鱼.鲢子(鲢鱼)之外,常见的还有戈雅和鲇鱼.而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