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 | 地域攻击的理论基础与产生原因
地域攻击本来是五毛惯用伎俩,即每当有不利既得利益阶层新闻出来没法为组织辩护的时候,他们就祭起地域攻击这面臭旗。然而,这类转移矛盾的做法却屡试不爽,并很快形成羊群效应,对那些智力发育尚未完全或自我选择庸俗模式的人来说,这具有欺骗性、煽动性。
北上广深看不起二线城市、江苏浙江对落后地区嗤之以鼻;苏南人讥讽苏北人“缸拔拧”;苏锡常嘲笑南京人“徽二”,无锡苏州人称常州人为“常农”,而苏州、无锡则互相鄙视。甚至城市内也相互精分为“内码”“外码”等。而且这种二元区分是循环往复,没有尽头的。再往下,南京所谓“内码”又要区分是“市区”还是“区县”;市区又区分“江北区”还是“江南区”;江南区接着区分是“中心六城区”还是“栖霞、江宁”;中心六城区又继续精分为“城墙内”“城墙外”,城墙内的继续精分是“鼓楼、白下”还是“玄武、下关、建邺”,鼓楼白下的继续精分“新街口商圈”还是“新街口之外”;即使同时是新街口商圈内的,也可以翻查祖宗三代,看谁最先定居新街口中心……如此循环反复。总可以找到一种对立面而进行攻击,相互掐架。
本来这种地域攻击是不值一驳的。然而,这种势头愈演愈烈,使得整个网络、甚至整个舆论场都充斥着这种无聊论调,对那些无脑之人不断催眠,以致人人自危,遇人便斥,变得敏感、多疑、怯懦、神经衰弱。那么,就有必要说几句了。
地域攻击的理论基础是出生“先天论”优势和“土著理论”,而且他们树立的“逻各斯中心”则是树立自身的高尚感、他人的低劣感。这种复杂的情绪本身带有一种自满的、脆弱的心理,以致谁动摇了它,他就捶胸顿足,气急败坏。但他们从来不思考、不读书,永远只会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成为井底之蛙。试想想:今日美国的繁荣是土著印第安人的功劳吗?北上广深的优势(如果有的话)完全是因为原住民的努力建设吗?完全不是。所有的优势只不过是各种游戏规则玩过之后的场子费。在相同制度下,如果一个地方比另一个地方有优势,那么要思考这种优势从何而来?难道不是靠各种政策加上全民税收堆累的吗?(当然,地域攻击的一大部分人不会想到这个,因为他们慵懒,交税很少,甚至在领低保)。其次,人类天然物质财富在各社区内是公共拥有的。换言之,北京不是某的人的北京,也不是某些人的北京,而是全国人民的北京。所谓地域优势根本毫无根据。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地域攻击这种庸俗物的产生呢?笔者认为是教育,也是个体选择。教育的庸俗化倾向直接导致了公民认识论的庸俗化。这么多年来,教育灌输的是一整套专一的意识形态维护口号,而很少有真相的、内涵的、批判性的、开放的、引发思考的、真知灼见的内容。具体是矛盾论、对立论、民族主义(中国、外国)、族群论(汉族、中华民族)等。例如百试不爽的“折筷子理论”,旗帜就是拥护族群自卫。所以,中国的民族愤青很多,情绪一点就燃。由于有不断的“假想敌”威胁,如“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米帝阴谋”等;很容易就唤起族群自卫行动。而这些愤青们是很少思考的,所以印证了安卜罗斯皮尔斯的那句话:“爱国主义,一堆随时可以被任何野心家所点燃,去照亮他的名字的易燃垃圾。”
遗憾的是,讲道理是没用的。对于这些脑残者来说,你要跟他讲:“爱国(爱族群、爱家乡)不是口号,不是精神崇拜,不是毫不质疑的接受和反对。爱它,应该使它变得更可爱;爱国,应该努力使国家在各方面不断强大;爱族群,应该质疑、评判、改进一切不利于“人”的制度。”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没用,还不如发个盒饭来的直接(参见反日散步中吉利汽车给散步的人发盒饭)。讲道理没用,他们没有逻辑可言,并自觉庸俗。你质疑,他会气急败坏、撒泼耍赖。“既然中国不好,那你滚到米国去”、“既然南京不好,那你滚回你家乡去”如此云云。简单的说,他们誓死要维护的,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一种意识形态,而不是这个真正的实体。还不如清朝太监们在大火中誓死抢救老祖宗的神位,文革中誓死保卫公社大粪。
有个做过江苏三个城市的书记他提的“实现人的现代化”提的很好。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人的素质的提高。试想,会上网混坛子的较高知识分子们都只知道地域攻击、比高楼大厦、胡乱喷粪,而不会想理性思辨、改进提高、接受普世价值,那整个民众跟中世纪的思维水平有什么差别?
什么时候大家开始相互借鉴优势、相互尊重、在“人的现代化”和生活水平、居民收入、开放程度、MINZHU子有等方面良性竞争和攀比,那么就是进步了。
江苏城市论坛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