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咖思文:从小我就觉得我一定会离婚。

脱口秀舞台上,思文和程璐,曾是一对知名度很高的夫妻。

思文“上下铺兄弟”的段子,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他们的作品,曾经给观众们带来了太多欢乐。

可是,这样一对在台上乐呵呵的夫妻,真的成了兄弟。

离婚后,他们曾合体接受采访。

被问到 “为什么分开” 时,程璐说:很多时候,自己没有陪到思文,对感情伤害其实是蛮大的。

程璐呼吁,在人生重大的时刻,或者痛苦的时刻,不!要!缺!席!

而思文说,是我们都太独立了。

区别于其他人离婚的撕逼,他们的分开显得那么平静而体面。

体面到让人遗憾。

看似突然而让人唏嘘的离婚,也许早就写在了剧本里。

自我实现的预言:从小就觉得我一定会离婚!

在最近一档节目中,再次提到离婚,思文坦言:

“小时候就觉得自己第一次结婚肯定会离,也不是很相信婚姻这个事情”。

她自曝家里人几乎都离过婚,姥姥离过两次、妈妈离了五次、小姨也离过。

所以思文从心底觉得“婚姻不幸才是常态”:婚姻不应该是一件理应多么幸福的事,我觉得婚姻不幸应该是一件正常的事,婚姻幸福反而是一个异常。

对于婚姻,思文是没有什么期待的。

这就意味着,在思文心里:婚姻是不值得被期待的,婚姻是不会让我满意的。

在自体心理学中,这是思文的“经验组织原则”,也就是事情发展的规律,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因为从小没有见到过婚姻幸福的模板,因为小时候一直处在离婚的环境中,思文是不相信婚姻的。

她不相信婚姻会幸福,不相信婚姻能持久。

她对自己的预言是“第一次结婚肯定会离”。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预言,都会忠诚地去维护,哪怕这个预言真的很糟糕。

带着这样的预言进入婚姻,就会拼命去寻找婚姻中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进而去放大,然后不断验证自己的预言。

这样的人,就算是遇到了真的好的爱情和婚姻,也不会相信,只会不停挑剔、作闹,会反复验证这个预言。直到把关系做成自己预想的结果。

直到这个预言实现为止。

然后对自己说,看吧,婚姻果然是不幸的,婚姻果然不会让我满意。

痛、难受、煎熬、不可思议。

但,也许这就是思文小时候,最熟悉的感觉。

原生家庭的影响,也许是导致思文离婚的原因之一。

你说对婚姻期待不大,却满脸写满了失望。

很多人说,思文离婚,是原生家庭的锅。但事实上,思文的婚姻,是确确实实让思文不满的。

被采访时,思文说自己对婚姻的期待不大。可是,她的脸上却写满了受伤和失望。这不是期待不大的人,会有的样子。这是曾经对婚姻充满期待,之后又不断被失望打击后的样子。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分手或离婚的状态。

思文对婚姻是有期待的,她希望程璐在某些方面更加努力一些,或者更怎么一些。

面对思文的期待,程璐很坦诚:你的这个要求我会尽量,但我不能保证我会做到。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这句坦诚但冰冷的话,对思文来说,到底意味着怎样的失望。而思文的期待和失望,又给程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离婚后,思文快乐吗?程璐快乐吗?

从他俩的状态来看,都不。他们都是带着对自己的失望离开的。

程璐是带着“我让思文很痛苦”“我满足不了思文”而离开的。而思文是带着“程璐不愿意满足我,程璐不会暂时维稳”的失望离开的。

程璐没有理解思文为什么要,也许,他看到的只是思文自己的不满。思文也没有理解,程璐为什么给不了。也许,她看到的只是,程璐不愿意为自己而去努力。

也许,思文还会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一定是我不够好,所以他才不愿意满足我,一定是他不爱我,所以他才不愿意满足我”。

一旦到了这一步,两个人都会开始退缩,开始“撤回”。

去年,思文的姥姥和爸爸相继去世,自己又生了病。

思文说:“在最脆弱的时候,我希望有程璐在身边,有人能说说话。”但那段时间,是程璐最忙的时候,一连几个月的封闭式创作。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思文自己做完手术,程璐来了只待了20分钟。

那一刻,思文看着程璐因为工作,肉眼可见地衰老了,也不忍心要求程璐为她做什么。

思文觉得,孤独才是人生常态,而婚姻,并不会改变这种孤独。 

也许从这一刻,思文就不敢再对程璐有期待了。

思文撤回自己对程璐,对婚姻的期待。

程璐撤回自己对婚姻的努力,以及对思文的期待。

面对对方的期待与失望,他们都没有能力和勇气去真正面对,没有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了逃离。

也许就像思文所说的,没磨合好,是能力问题。

怎样才能磨合好婚姻?

婚姻需要磨合,但,磨合的是什么呢?

是两个人的感情。

很多人说,我们是因为现实的原因分开的,俩人确实满足不了彼此的需求。

可是,现实需求满足了,关系就能长久吗?

一定要满足了,关系才能长久吗?

其实,太多的人不是因为需求不匹配分开的,而是因为,没有面对对方需求与失望而分开的。

很多人可能像思文一样,从小坚强而独立,结了婚之后也是,从来不靠对方。不向对方提需求,因为,他们有羞耻感。

小时候,他们向父母提出需求后,父母不但没有满足和理解,反而指责他们,不应该提出这样的需求。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儿呢?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没这么多事儿啊?怎么就你特殊啊?”

被否定后,他们对自己的需求就会产生一种羞耻感:

我的需求不配得到满足——我不配。

长大后,他们会形成“虚假自体”的外壳,让自己看起来很独立,好像一副不需要任何人的样子。

如果她们提出需求,可能真的是很需要,可能是战战兢兢的,或者她们认为对面这个人,一定会满足自己。一旦被拒绝,创伤也许是毁灭性的。

该怎么面对另一半的需求呢?

1.努力去理解和接纳对方的需求。

在听到伴侣的期待和需求后,最重要的,不是拼尽全力,自我耗竭去满足,去保证说“我一定会做到”,或者理性地考量自己到底能不能满足。而是需要先学会去关心,TA为什么想要我这个,为什么这个对TA这么重要?

努力去理解TA的需要,比满足更重要。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需求被理解了,这个需求也就不一定被满足了。

《婚姻生活》

2.满足不了的时候,安抚对方的失望。

很多时候,我们理解了对方的需求,但就是不能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学着去面对彼此的失望。

你可以去关心TA,自己给不了,TA会失望吗?或者别的感受?

即便对方失望、愤怒、委屈,也不要离开,尝试去倾听对方的负面情绪,陪伴对方,帮助对方发泄出来,同时安抚对方,帮助对方跟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而不是让TA重复小时候独自面对被拒绝的糟糕体验。

3.寻求让对方和关系更好的方法。

即便满足不了,也要告诉对方,TA的需求是值得被理解和满足的。

告诉对方,你很爱TA,也很重视TA。不管对方提什么需求,不管你能不能满足,你都爱TA。你也愿意一起想别的办法,让TA感觉更好,让关系更好。

不是对方有需求,自己必须去满足,去妥协,关系才能长久。而是,即便是拒绝,也能照顾到对方的感受,不让对方那么难受,不让关系因为拒绝而被破坏。

要知道,我们最需要的,是需求背后的情感被看见。而不管什么需求,都值得被理解,被接纳,被满足。

当然,对于“思文们”来说,也要注意几点:

第一、勇敢地表达需求,同时注意表达的方式。

不要让自己的期待,变成对对方的压迫性要求。

第二、做好两手准备,给对方拒绝你的自由。

如果当你表达期待后,想要对方一定答应,可能就变成了要求和命令,而不是期待。这就失去了对对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尊重。

第三、学着去相信,即便没有被满足,你依然是值得被爱的。

了解对方不能满足你的理由,学会面对自己的失望,也要尝试安抚对方的失望。

要相信,即便你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你的需求依然是没有错的,是值得被看见被满足的,你依然是值得被爱的。

要知道,很多时候,对方不满足你,不是不爱你。而是真的做不到。

当对方不能满足你,他们也很挫败。

婚姻的幸福,来源于好的感受的不断积累。

学会关注彼此的需求和感受,才能让感情磨合的越来越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