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里塞满了学生的信,学校没有一把扫把……他的故事还不止于此 | 榜样人物

正式成为教师的第二年,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他眼中,做教育最好的奖赏是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那些“温暖”反馈。如果要追问他做教育的秘密,也许他创造的故事就是答案。

他就是安徽省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周雪峰。

周雪峰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骨干教师,曾荣获2016年度敬业奉献“中国好人”、教育部2017“感动国培”十大年度校长、首批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等称号。


眼前的周雪峰,与两个月前相比随身多了一副拐杖。

两个月前,因为下楼梯时踩空台阶,导致脚部骨裂。医生让他至少休养两个月。

但是,离开医院周雪峰就把医生的嘱咐抛在了脑后。除了“五一”假期在家里完整休息几天,其他时间周雪峰几乎都在学校忙工作。

那段时间,周雪峰每天要么早早赶到学校,要么稍晚一点到学校,目的是错过学生入校的高峰期。否则学生看到架着双拐的校长会一窝蜂地围上来问个不停。

一个月前发生的一幕,周雪峰至今难忘。那天,他拄着拐杖刚走到楼道口,就被一名男生看到了,男生径直跑过来问:“校长,您怎么了?”

“校长走路不小心,把脚扭伤了。你可不要向校长学习!”

小男生“嗯”了一声,说:“校长您早日康复!”然后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了。那一刻,周雪峰内心满是感动。

周雪峰是安徽省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从教以来,他收获了太多来自工作中的感动。在他看来,这是做教育最好的奖赏。

抽屉里塞满了学生的信

2007年到2013年,周雪峰在一实小担任副校长,2017年回到一实小担任校长。

人们通常以为,作为当地建校时间最长、最受家长关注的热点学校,只要循着原有的发展路子走下去即可。但是,周雪峰不这么想。

一直坚持儿童立场的周雪峰,在发展中更愿意听一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在他看来,学校首先应该是学生的学校。

一天,周雪峰的办公室收到一封信,信是一名女生写的,反映了“女卫生间的门总是关不住”的问题。

收到这封信,周雪峰找来后勤主任商议如何解决。按照后勤主任的设想,重新修建、施工自然需要一点时间。

周雪峰说,先找一个布帘挂上,这样的事情不能等。没过几天,女卫生间修葺一新。

很快,周雪峰的办公室又收到一封信,是那名女生的感谢信。信中说,“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谢谢校长,您比妈妈还温暖”。

后来在一次校务会上,周雪峰说:“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检讨自己的粗心,要善于发现身边的问题。我们要经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此后,周雪峰给全体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如果你们对学校有什么建议,可以写信告诉我”。为了方便学生送信,周雪峰办公室的门一直敞开着。

一时间,周雪峰的办公桌抽屉里塞满了来自学生各式各样的书信。

“周校长,我们女生的卫生间可以有一个更衣间吗?”很快,每个女卫生间里有了守护女生小秘密的一角;“周校长,我们的操场可不可以软软的?这样摔倒就不疼了!”于是,绿油油的软地面出现在学校的操场上。

时间长了,学生和周雪峰渐渐熟络起来。有时候在校园里看到校长,学生就会凑上来问:“校长,我给您写的信,您看了吗?”

这样的环境改造还有许多。周雪峰在这个不大的校园里按照儿童视角不断“精雕细刻”。比如利用旧楼原有的大空间设计了“1+N”教室。所谓的“1”就是原有的传统教室,“N”则是在原有教室的基础上扩充了空间,把阅览、实验、讨论等区角融入传统教室,打破传统教室的单调与沉闷。

比如,教学楼一层设置了开放式图书馆,几张舒服的凳子,开放式书架,随处是温馨的阅读角,处处有书、时时可读、触手可及、随手可取。学生在这里可以阅读思考,可以学习发呆,可以开小沙龙谈论问题,甚至可以什么都不干,只是路过而已。开放式图书馆没有安排图书保管员。

周雪峰认为,图书馆的首要任务不是防止丢书,而是吸引师生来读书。一座图书馆的尊严来自阅读者的自由与心安。这种自由与心安要建立在被信任、被尊重的基础上。

那一年,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时光回到21年前的春天,周雪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这是他在黎苑小学工作的第二年。此前一年,在其他学校见习的周雪峰通过公开考试,成为黎苑小学的教师。这所新建学校包括校长在内只有7名教师。

因为建成后的学校闲置了几年,所以校园里长满了杂草。要想走进教学楼,首先要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从满院的荒草中开辟出一条路。

那天早晨,周雪峰随校长一起早早来到学校,用镰刀割除没膝的杂草,然后借来一张课桌一把椅子放在教学楼前用来接待前来咨询的家长,学校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正式“开张”的。

那段时间,每一位教师都身兼数职,一边上课一边做校园里的勤杂工。

没课的时候,周雪峰就到学生上体育课的空地上捡小石块,放学后一起到水池里提水,给学生冲厕所。

体育课上没有器材,教师就搬来一条长凳,让学生跳山羊。按照周雪峰的说法,那是一段每天满是疲惫却没有人轻易说出一个“累”字的日子。

一天,7名教师聚在一起,校长杨秋霆说了一番让许多人感动的话:“这段时间,大家都很辛苦,尤其是几位领导干部,每天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大家可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几位领导干部如此卖力,其实呢,不是因为我们是领导才去做,而是因为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我们在入党时宣过誓。”

这是一次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交流。周雪峰至今记得杨秋霆说这话时深沉的样子。那是周雪峰内心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共产党员的分量。

这句话打开了他对共产党员更清晰的认识,“以前我从没有如此清晰地思考过共产党员到底意味着什么”。

会后,周雪峰主动找到校长询问入党的组织程序。很快,周雪峰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记得申请书写得并不长,但里面有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要做像杨校长这样的党员。”

关于入党这个过程,尽管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至今想起来,周雪峰都觉得像发生在昨天。

AA制党员小饭桌

2013年,周雪峰通过全市公开竞聘担任另一所新建校——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校长。他和12名教师一起成为这所学校的拓荒者。

当时的首府实验小学更像是一片工地,许多配套设施尚未到位。对于第一次担任校长的周雪峰来说,每天一进校就被迎面而来的各项工作和难题包围着,但让他心中最没底的是不可预知的学校前景,这样的担忧,周雪峰只能自己背地里偷偷“消化”。

新建学校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摆在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教师中午用餐问题。因为学校不通公交车,中午不能回家,附近又没有餐馆,教师的中午用餐成了最大的问题。

“我们不如自己搭一个小灶。”周雪峰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于是,一干人很快便众筹了厨房里的各种设备。周雪峰从家里带来一个炒锅和电饭煲,教导主任秦荣则拉来了家里的一个冰箱。

大家轮流买菜、做饭,平时产生的开支实行AA制,因为厨房的主要设备由5名党员提供,周雪峰将其命名为“AA制党员小饭桌”。

也正是从那时起,周雪峰练就了一手好厨艺。他的招牌菜“红烧凤爪”成了大家的最爱。

因为人多桌子小,大家就站着吃饭。站着一起吃饭的过程自然少不了各种谈资,而各自工作中的新鲜事、幸福事、棘手事自然是最重要的谈资。

学校的改变正是从支起小饭桌开始的。不知不觉中,小饭桌就成了常态的会议桌,也成了最具仪式感的“家文化”符号。借助小饭桌,大家吃出了许多共识,也吃出了解决疑难问题的新思路。

小虎的转变就来自小饭桌上讨论出的智慧。有一段时间,班主任周瑾发现,班上的小虎经常有自残行为,还对身边的同学总是充满敌意。后来经过了解得知,小虎的父母闹离婚,两个人相互推卸抚养责任,小虎成了没人管的孩子。

那段时间,大家一起跟着想办法、出主意,小虎成了全校教师都熟悉的学生。为了避免小虎出事,周瑾寸步不离陪了他4个月,最终将小虎从自卑和自暴自弃中拉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父母可以放弃孩子,但我们做老师的不能放弃学生,因此老师才会被尊重。”周雪峰说。

首府实验小学首期招收108名学生,那个时候,周雪峰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虽然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头顶月光步行回家是常有的事,但周雪峰和整个团队一样品尝到了做教育的幸福味道。

也正是在这期间,周雪峰感受到了来自团队的力量,并且开始进行双培养制度,把青年教师发展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领导干部。

13个人就这样每天波澜不惊地忙碌着。担任校长领衔一所新学校的发展到底怎么样,周雪峰心里并没有底。

直到有一天,市教育局“局长信箱”收到了一封来自首府实验小学家长的表扬信,才让整个团队的心情突然明亮起来。这件事发生在办学校的第二年。

周雪峰至今记得第一次跟团队开会时谈到的两句话,“如果我们混3年,这里只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但如果我们干3年,这里将成为一所优质的名校”。

3年后,周雪峰和他的团队做到了。

一所没有扫把的学校

在许多学校,扫把、拖把、垃圾桶等是一种“标配”。然而,在首府实验小学,你却看不到一把扫把。

“一所没有扫把的学校”是首府实验小学的一张名片。整个校园里没有放置一把扫把,只提供拖把和抹布拂去尘土。这不是噱头,而是学校养成教育的一部分。

这源自周雪峰管理中的“上游思维”,凡事向上再继续追问,即问题上游的问题是什么。关于校园卫生,人们的常规思维是,怎样清扫垃圾,却很少从不制造垃圾开始治理。

推行之初,一位老教师找到周雪峰说:“周校长,我们家就三口人,都扫了几十年的地,你现在让我管理几十人的班级,却不让扫地,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干!”

“扫把是干什么的?扫垃圾的!垃圾哪来的?人丢的!如果大家不丢垃圾,还要扫把干什么!请你相信我,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周雪峰说。

就这样,一所没有扫把的校园在师生的坚持下变成了现实。用周雪峰的话说,“相信的种子一旦种下,教育的困难都会为你让路”。

只是,习惯的改变总要有一个过程。起初,学校为每个班级配置了两把扫把,然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慢慢将两把扫把回收。

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下,学生的习惯开始渐渐改变,教室和校园里慢慢没有了垃圾的影子。学校在此过程中逐渐减少扫把的数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便养成了。

不仅如此,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不乱丢垃圾的习惯带到了家庭,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家长甚至身边更多的人。

这的确是一段常常被提起的传说。如今,周雪峰回到了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不乱扔垃圾,主动捡起校园里的垃圾”照例成为学生好习惯养成中的一部分。

除了习惯养成教育,周雪峰正在着力建设基于跨学科的融课程建设。学校先后开展“从课堂到菜场、再到农场”等融课程活动。

在周雪峰看来,“好的教育一定是围绕孩子的成长需求展开的,融课程旨在倡导学科跨界融合,培养全科教师,把有意思的活动做得更有意义、有味道”,熟悉周雪峰的人都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能做好。

记者手记

除了故事,还有爱和智慧

褚清源

记者穿过繁华的商业区,走进闹中取静的安徽省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周雪峰在这里做校长已经4年了。

4年来,这所拥有2000多名师生的校园发生了太多的故事。而周雪峰就是一位善于发现故事、创造故事的校长。

采访的地点约在了学校会议室。从办公室到隔壁的会议室,架着双拐的周雪峰走过来时,我发现这个场景在某一刻似乎与整个环境有一点违和。

但这个画面似乎又是诠释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最生动的背景。周雪峰坐到椅子上的那一刻,记者注意到,他一直在克制着挪动脚步带来的疼痛。

没有寒暄,也没有其他的铺垫,采访直接由故事打开。一次由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采访,注定值得期待,也注定难忘。

在周雪峰的教育智慧里,故事是打开教育之门的一把钥匙。他是一位会讲故事的校长。手头的资料来不及翻阅,他娓娓道来,一个接一个故事,不断将记者带入不同年代的工作场景。

4年前,周雪峰上任时没有急于烧出三把火,而是与教师一起重新发现一实小的核心精神和文化基因。他们最终提炼出“雅正”二字作为核心理念。按照他们的文本解释,所谓雅正,即崇雅养正,向学致远。

如何体现雅正精神?周雪峰谈到第一次开全体教师会议时的场景。他清楚地记得,进会场时有人手拿书刊,有人手捧水杯,更多人则抱着一摞作业或试卷走进会场。更为壮观的现象是,会场里还坐着不少孩子,后来专门统计过数字,最多时会场里有30多个孩子,这些都是教师子女。

于是,周雪峰聘请3位专业教师专门负责为教师子女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同时,开始改革会风,倡议教师在会风里体现“雅正精神”。首先主张开短会、开高效的会,不开又臭又长的会,每次会议原则上不超过40分钟,每位领导发言不超过8分钟,让一实小的会议成为一种期待。

一次全体教师会,因为前面的领导发言超时,最后需要周雪峰做总结发言时,时间已经到了,于是,周雪峰用一句话结束了会议:“时间已经到了,我要遵守规则,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会风就是这样一天天改变的。从改变会风开始,周雪峰开展如何传承一所老牌名校积淀下的精神,如何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的系列唤醒工程。后来,逐步公示班子成员工作清单旨在唤醒领导的服务意识,设立路队候接区旨在唤醒更多人对生命通道的敬畏意识,实施精品教研旨在唤醒课堂教学向深水区漫溯的意识。

这样的唤醒工程更像是一股雅正之风,让整个教师团队更加自律、向上。正如9年前周雪峰在首府实验小学解读过的“两重门”:第一重门是校门,校门外你是社会人,校门内则是学校人;第二重门是教学楼前专门设置的拱形“幸福门”,也被称为“教育之门”,跨过“幸福门”你将是真正的教育人,要时刻以教育者的专业视角和立场去审视自己的工作。

如果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周雪峰无疑丰富了这句话的内涵:一位擅长带团队的好校长更容易创造一所好学校。周雪峰何以能让团队凝心聚力?其实,那颗真诚和热爱之心是周雪峰为师和做校长的标配。

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是教育部主管的、专为全国教师量身定制的一份周报,是集专业性、新闻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国家主流教育媒体,关注教师生存状态,与中国教师共成长,努力“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
85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