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过去了,那个捐肾救父带父上学的14岁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当看到这个14岁的女孩的故事时我想到了和这个故事类似的洪战辉,两个人的家境十分不好,都是在逆境中长大的孩子,今天的故事是一个小女孩为父亲捐肾的故事,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好父亲还带着父亲一起上学。
这个故事中的小女孩叫做曹于亚,在2006年的时候,年仅14岁的曹于亚得知自己的父亲患了尿毒症,曹于亚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肾捐给父亲。然后曹于亚为了能更好的照顾父亲,向学校提出带父亲上学的要求,学校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现在14年过去了,那个捐肾救父带父上学的14岁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曹于亚来自一个四川省广安市某个县城的一户普通家庭,是家里的老大,家里还有弟弟妹妹,父母为了养活家里,只能常年在外地打工,所以弟弟妹妹就只能曹于亚来照顾了。
在2006年的一天,曹于亚得知了父亲得了尿毒症,医生说需要捐肾救治,曹于亚毫不犹豫的和医生说愿意把自己的肾捐给父亲。
医生见到这样的状况,连忙拒绝曹于亚的要求,因为按规定,未满18岁的人不能捐献器官。
被拒绝的曹于亚心里很着急,一直在求着医生,反复着说:求求你,能不能救救我的父亲,我真的很需要我的父亲。”在一番的恳求后,医生被曹于亚的真情感动了,医生愿意为这对父女做有风险的手术。
最后,手术很成功,给这一家人带来了很多希望,父亲的病得救了,但高额的医疗费给这个普通的家庭带来了很多压力,曹于亚的母亲为了攒医疗费,不得不外出打工。
因为父亲需要照顾,曹于亚决定向学校申请带父亲上学的要求,学校得知曹于亚的情况之后,也向曹于亚伸出了援助之手,就这样曹于亚一边上着学一边照顾着父亲。
14年过去了,如今的曹于亚怎么样了呢?在曹于亚的事件曝光后,也有很多社会人士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也帮助她完成自己的学业。
高考结束后,因为考虑到家庭的状况,曹于亚选择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校还免除了她三年的学费与住宿费,在2010年,曹于亚在学校的表现很优异,被学校保送到了中国青年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院。曹于亚毕业后,便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让人感到欣慰,孝顺的孩子更幸运。
通过以上的故事,曹于亚的孝顺感动了很多人,孝是中国的优良传统美德,教育孩子“孝”有多重要?
1、 “孝”能更好的让孩子处理人际关系
“百善孝为先”,心存“孝道”的孩子,他的自身素养不会差到哪里,对孩子来说,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如果孩子父母尽到了对自己父母的尽孝,孩子也会跟着父母学习,对自己的父母尽孝。
孩子在尽孝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矛盾的发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培养了孩子的为人处世观念。
2、 “孝”有利于提升孩子的三观”
孩子的“孝”首先来源于父母的“孝”,如果家里没有爱,孩子就不会懂得真正的孝是如何的,“孝”也是一种爱,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三观,父母的三观也会影响着孩子的三观。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孝”教育呢?
1、 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爱自己的父母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会自己的孩子如何爱自己的父母,例如,孩子在有东西吃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学会与父母分享,还有在吃饭之前,一定要先等长辈到齐之后才开始动筷。
要学会让孩子懂事,当孩子懂事,也会慢慢的体贴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父母。
2、 要孩子帮着父母做事
很多家长都很溺爱着自己的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帮自己做事,这样的孩子的“孝”教育观念就会很差,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帮忙做事,当孩子觉得自己也有被父母需要的时候,就会感到很高兴,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父母也很不容易,体谅到父母的辛苦,潜移默化的培养自己的“孝”教育。
3、 家庭的关系要融洽
教育一个孩子的“孝”,和家庭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联系,家庭里的关系融洽,就很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所以,父母要起到榜样的作用感染孩子。
“孝”是立家之本,一个人的“孝”道是如何的,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是怎样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