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青山闲人学习《黄帝内经》:第7期 ▏生气通天论

第三 生气通天论

篇目解读:“生气”,即生命的元气,是推进人体活动的原始动力;“通”,即通达融合;“天”,即自然界。生气通天,就是人的生命之气与自然界是通会融合的,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各种能量的提供一刻也无法断开。

(一)寿命的根本在天人相应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四方上下)之内,其气九州(古时候称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为“九州”)、九窍(上窍七个:两眼睛、两耳朵、两鼻孔、一张嘴;下窍两个:肛门、尿道)、五藏(心、肝、肺、脾、肾)、十二节(四肢各有三大关节,上肢腕、肘、肩,下肢踝、膝、髖,合为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金、木、水、火、土五行),其气三(三阴三阳)。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青)天之气,清净则志意(精神情志)(平和,不乱),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贼风邪气),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次序,规律)。故圣人传(专一)精神,服(完全适应)天气,而通神明(智慧,觉悟),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yòng,堵塞)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白话意译

阳光明媚,天气净朗。黄帝心情舒畅,便约了岐伯一起游山玩水。看着那辽远的天空,看着那辽阔的平原,黄帝禁不住大发感慨:自古以来,人的生命活动就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息息相通啊!所谓生命的根本,还是离不开自然阴阳变化。在这天地之间,四方上下之内,无论是地上的九州、还是人体的九窍,无论是体内的五脏、还是体外四肢的十二个关节,都是与天地自然之气相通的。

比如,自然界中的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便分别对应了人体的五脏(肺、肝、肾、心、脾);自然界中的三气(太阳、阳明、少阳三阳气;太阴、厥阴、少阴三阴气),便分别对应了人体的十二经(手三阴三阳为肺、心包、心、大肠、小肠、三焦经;足三阴三阳为脾、肝、肾、胃、膀胱、胆经)与八脉。这,便是天人相应的规律。如果人经常地违背这一规律,就会被邪气伤害。这就是寿命的根本。

正因为人的体内之气与体外自然之气息息相通,所以,只要天气清新明净,人的精神和心情也会相应地舒畅平和;而心情一旦随着天气变好,身体的阳气也就会更加固密。这个时候,即便是有贼风邪气来袭击,也不能伤害到身体。这,就是适应四季气候、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必然结果。古时候的圣人,在深刻认识这一规律之后,经常使自己处于一种顺从阴阳、专一精神、平和心境、吐纳精气的状态。反之,常人做不到这一点,经常处于一种心乱神昏的状态,从而使得体内的九窍不通,体外的肌肉酸紧,卫阳之气渐渐耗散。这就是所谓的自伤,使阳气严重受损。

参悟领会

品悟黄帝的这段话,我们应当明白养生的一个基本原理:人是自然的产物,其生命的长度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紧密相关,与“阳气”、“阴精”的储量多少及消耗速度紧密相关。比如,在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方,不光人的平均寿命要比低海拔地区的人短一些,连树也难以生长。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是缺氧气,导致呼吸困难;

2是缺阳气,一年只有两季,一为冬季,一为“大约在冬季”,长期的高寒气候,急剧地消耗人体的“阳气”,自然也就缩短了寿命。

又比如,在炎热酷暑的地方,人的寿命普遍也要短些。究其原因,就是长期高热的天气,加速了人体阴精(含津、液)的蒸发,导致生命之花提前枯萎。

在这段话中,黄帝还强调,养生之道忌“自伤”,即自己折腾自己,无端地进行自我加压。

如何才能做到不自伤,黄帝给后人提出了四条参考建议:

一是通神明,能真正领悟透自然气候、四季阴阳的变化规律,并做到知行合一,使自己的生活起居节奏完全适应自然。

二是服天气,经常走出楼宇,走进山水林田间,与自然同呼吸,共享天地日月之精华。

三是专精神,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如有可能,都应具备些高雅的兴趣爱好和高尚的追求寄托,经常让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专一、宁静和自得其乐的状态。

四是治志意,时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理好自己的心态,戒乱、戒躁、戒急、戒忙,戒贪、戒怒、戒烦、戒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