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知识丨蒙顶黄芽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麒龍茶典」(微信ID:qilongchadian),作者 | 木惜呦呦。
白居易曾言,“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在蒙山”。蒙山,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是唐朝贡茶的产地,此处的茶,因采用少有的“闷黄”工艺,而呈现“黄汤黄叶”,甜香浓郁,透着一股子仙气儿。
而说到蒙山茶,那就一定不能略过蒙顶黄芽了。那么今天就跟着小麒一起,来好好了解一下这蒙顶黄芽吧!
蒙顶黄芽
蒙顶黄芽,是芽形黄茶之一,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蒙顶茶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古时为贡品供历代皇帝享用,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蒙顶黄芽采摘于春分时节,茶树上有10%的芽头鳞片展开,即可开园采摘。选圆肥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经复杂工艺而制成,为黄茶之极品。
特级蒙顶黄芽茶青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每市斤干茶需要4万-5万个芽头。蒙顶黄芽做工精细,采用传统炒闷结合的工艺,采用嫩芽杀青,草纸包裹置灶边上保温变黄,让茶青在湿热的环境下自然发酵,然后做型,再包黄烘干,口感鲜醇甘爽。
生长环境
蒙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雅安又名雨城。蒙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其产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白居易诗云"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民谣又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可见蒙顶茶名之盛。
蒙顶山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阴雨天较多,年日照量仅1000小时左右,一年中雾日多达280-300天。雨多、雾多、云多,是蒙山特点。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茶园土层深厚,PH值4.5-5.6,适宜茶树生长。所以人们说,蒙山上有天幕(云雾)覆盖,下有精气(沃壤)滋养,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
品质特征
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花香幽长,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为蒙山茶中的极品。
干茶:全芽茶,色泽嫩黄润泽,表面附有浅黄色的芽毫。干茶芽头偏短小,带鱼叶。
香气:茶汤带有煮玉米的糯甜香,及烘焙过的谷物香,香气内敛,口腔内香气饱满充盈,饮后还留有舒适的清甜花香,细腻幽长。
茶汤:入口稠厚,甜糯中还带着鲜爽感,舌底迅速回甘生津,饮后口腔有明显的清凉感,而且留香和甜润感表现突出,深至喉底。汤体稳定持久,泡至六泡茶味都没有散掉,内质丰富,耐泡度好。
叶底:芽头肥壮,色泽嫩黄,叶质柔软,带淡甜香。
制作工艺
蒙顶黄芽制作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
杀青:鲜叶摊后,即可杀青。先闷后抖,4-5分钟后,叶色转暗、茶香显露。
初包: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将杀青叶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初包叶温保持在55℃左右,放置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促使黄变均匀。
复炒、复包、三炒:操作基本相同,都是为了散发包裹过程中产生的水闷气,促进甜醇滋味发展,并逐步定型、降低含水量。
堆积摊放:将三炒后的茶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摊放厚度5-7厘米,盖上草纸保温,堆积24-36小时,即可四炒。
四炒:锅温60-70℃,以整理外形,散发水分和闷气,增进香味。起锅后如发现黄变程度不足,可继续堆积,直到色变适度,即可烘焙。
烘焙:温度保持40-50℃,慢烘细焙,以促进色香味的形成。烘至含水率5%左右,下烘摊放,包装入库。
冲泡方法
冲泡蒙顶黄芽用的水以清澈的山泉为佳,茶具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并用玻璃片作盖。杯子高度10-15厘米,杯口直径4-6厘米,每杯用茶量为3克,其具体的冲泡程序如下:
用开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并擦干杯,以避免茶芽吸水而不宜竖立。用茶匙轻轻从共罐中取出蒙顶黄芽约3克,放入茶杯待泡。用水壶将70度左右的开水,先快后慢冲入盛茶的杯子,至1/2处,使茶芽湿透。
再冲至七八分满为止。约5分钟后,去掉玻璃盖片。蒙顶黄芽冲泡后,可看见茶芽渐次直立,上下沉浮,并且在芽尖上有晶莹的气泡。刚冲泡的蒙顶黄芽是横卧水面的,加上玻璃片盖后,茶芽吸水下沉,芽尖产生气泡,犹如雀舌含珠,似春笋出土。
接着,沉入杯底的直立茶芽在气泡的浮力作用下,再次浮升,如此上下沉浮,真是妙不可言。当启开玻璃盖片时,会有一缕白雾从杯中冉冉升起,然后缓缓消失。赏茶之后,可端杯闻香,闻香之后就可以品饮了。有诗云,“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芽。”
"玉杵和云舂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有人云:好茶值得被善待,而作为十大名茶之一的蒙顶黄芽,更值得你好好一品哦
编辑:小金
运营方:麒龙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