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粲教授:从了解人开始

北师大心灵之声 北师大心灵之声 2019-06-04

张厚粲教授(1927年4月生)1948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心理系并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身兼国务院参事、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考试研究会副会长和国际心理科学联盟副主席等多种重要职务。张厚粲教授最早将认知心理学引入中国,主编了我国《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材,率先开设“心理测量”课程,并应用心理和教育测量理论与统计方法,在高考、公务员考试、专业资格考试和企业管理人员测评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应用,不仅推动了教育改革,也为我国的人才选拔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这种广泛的应用有力地加强了心理学的社会影响。

本次“读懂中国2019”活动中,我们有幸能与张老师面对面交流,聆听她宝贵的人生经验,以及新中国70年间的感悟。

谈到为什么选择心理学,我本以为可谓中国心理学奠基人的张厚粲先生会给出许多严肃的、有关国家命运的理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一见面开始便不断打破我对九旬老人的刻板印象的张教授,用一句话就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我就想了解人。

这个在两个小时内被她多次强调的想法,源于数十年前那个“最淘气”的学生。初二时,以数学100分从笃志女中转入贝满女中学习的她,始终并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学习对她来说不是个难事,但是学什么、怎么学,就只想按自己兴趣来。数学,课堂上便会了,家庭作业自然可以不做;虽然家有钢琴老师,但自己停学,而去从事跑、跳等体育活动、像上房打枣,骑车串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是自找取乐的项目。她说,我对很多事都想学,也相信我能学会,什么都不难,就是有些时候我不喜爱便不学了,例如,为什么非让我弹琴、做家庭作业呢?那时,虽然还没有因材施教的概念,但她已经有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想法:人和人就是不一样的,就别非要求他们变得一样了。因为人和人不一样,所以首先就要了解人。初三时谈起未来,同班的朋友尚且不知道“心理学”是什么,而张老师已经有了决断。到了高三,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物理老师虽知“psychology”为何物,仍是和几位老师一样都认为去学数学或者物理,可以毫不费力。然而,一年后,因为上海战乱从震旦大学转学到了辅仁大学的张老师,还是自己选择了心理学。

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辅仁大学是德国天主教会办的学校,所以在北平沦陷时期,尽管很多高校迁往西南,它也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学校的图书馆与实验室,各种仪器得以继续充实丰富。而且,当时心理系的系主任葛尔慈(Joseph Goertz)教授是莱比锡大学博士毕业,师从大师林德渥斯基(Lindworsky),而林德渥斯基又是实验心理学创始人冯特(Wundt)的学生。于是,辅仁心理系可谓是有着最正统丰富的心理学专业教育。在这里,心理学的课程,教材、授课、作业,都是用英文,张老师又按规定学习了第“二”外语德语——事实上,德语已经是她的第四外语了。在这之前,张老师已经学了七年日语,又在补习英文时跟着法国老师顺便学会了法语。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语言背景,为张老师后来在研究领域与国际交流方面的建树奠定了基础。

可惜,心理学的冬天来了。

五十年代后期大规模的心理学批判开始,留校任教后保存很久的的实验报告与当时的讲义都被付之一炬。不被认可,便不得发展,并且日益落后,使得中国心理学与西方拉开差距的二十余年。满腔鸿图不得展,一身才华空自许,留给张老师的,只有不记笔记、不写讲义的习惯。等到冬去春来,恢复教学,需要编写教材,开展研究的时候,张老师已过知天命的年纪了。然而,凭着她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心理学的无比热爱与追求,她又从废墟上立起来,紧锣密鼓地参与中国心理学的各方面恢复工作。此外,她还树立起将中国心理学打上国际舞台的新目标,不到十年,中国心理学在国际心理学界就取得了重要位置。

谈到不写讲义如何上课,如今桃李遍天下的张老师笑说,不写讲义不等于不准备。她会为了第二天的课程构思到半夜,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理解概念反复举例。小时候不想和别人一样学,教书时也不愿意一本讲稿教三年。知识在脑子里,每次提取都有新鲜的加工,于是就能灵活地教给学生。曾经是“淘气”学生的张老师也喜欢“闹腾”的学生,她说,小孩儿都闹,可是到了大学谁还闹呢?要么不认真上课,要么像中学,一样听了课就不再思考,只会考试,这样的话最后是85分还是95分,都没有差别。她高兴看到的,是听课时在思考,课后感兴趣会追问的学生。培养研究生,张老师更注重因材施教。她不无自豪地向我们夸奖自己的学生们,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成长为中流砥柱:国内国外的著名教授,公务员考试的负责人,创业公司的CEO……都知道自己和别人不同,但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就想了解人”的初中生,在成为老师后,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不仅是学生的成长,她的初心也影响着新中国的发展。指着书架上的最新歼击机模型,张老师谈起了组织空军招飞班的经历。培养一个合格的飞行员,需要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招飞行员,不仅严格规定了身高、视力等身体条件,还有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从最基础的手眼协调能力,到与他人的合作能力,都需要严格的研究设计选拔的设计。因此,帮助各大军区培训一批懂得心理测量的招飞人员。了解人,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人才,也是中国心理学的努力方向。

END

在采访的最后,张老师叮嘱我们,如今心理学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我们身为北师大的学子,有丰富的图书馆资源,享受着国内最认真的心理本科教育,天时地利人和,切不可辜负这春光,要让心理学在我们手上,更加深入地发展下去。安下心来,打好宽阔的基础,是发现兴趣的第一步。老师希望能有更多学生,立志于为心理学添砖加瓦,更好地了解人的本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为人类服务。

文稿|陈延妍 王语涵 赵一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