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纪录片《王阳明》以穿越古今演绎,发扬光大“知行合一”精髓

王永利
2021年03月27日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知行合一的王阳明,文武兼资,德才光耀,栩栩如生地走来。

五集纪录片《王阳明》3月22日21:20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首播,并在优酷独家网络播出。本片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管理司指导,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重点纪录片项目,是国内首部系统梳理王阳明传奇人生和心学思想的纪录片,该片运用情景再现的创作手法,以今人视角梳理王阳明的人生历程,阐释心学思想的演变历程、核心要义,通过人物故事体察阳明先生“知行合一”“致良知”“明德亲民”的思想精髓。全片共五集,每集40分钟,依次按“溺”、“困”、“悟”、“功”、“明”五个主题切入。别开生面, 以丰富的视听语言讲“活”一代圣人传奇人生。

一、以穿越古今的演绎,讲好王阳明传奇人生故事,让圣贤在年轻人心中“活起来”。

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同步伐,这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品诞生的一条基本规律。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我们的古代优秀文化值得自豪,要把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作为我们的营养,像古代圣贤那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那么,如何讲好王阳明的故事,意义重大,既要彰显王阳明思想之光,又要创新,吸引年轻人读懂王阳明,走近王阳明,喜欢王阳明,发扬传承其精神和思想。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当代年轻人不喜欢照本宣科,不喜欢讲大道理,不喜欢慢条斯理的节奏,不喜欢窠臼。那么,也为贴近年轻人的优秀电视片的创作,打开了面向当下年轻人心理需求的巨大空间。谁能创新发时代先声,谁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谁就抢占了这一至关重要的舆论高地。五集纪录片《王阳明》以年轻人为收视主体对象,情景再现,以知名话剧演员辛柏青重新踏入王阳明生命之河的跨时空形式,以“溺、困、悟、功、明”五集的篇幅,兼顾时间线和不同主题侧面,立足当下,对王阳明留存的表达内心感想的诗文以及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奏疏、文告、书信展开细读,以丰富的视听语言建构王阳明一生的心路历程,紧扣影响其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时间节点和事件,讲述一代圣人王阳明的传奇人生。

心理学最重视“涉我”这一概念,让在几百年前的王阳明与当下年轻人发生关联,就是“涉我”,也就是本片的一大特色。观众在本片中跟随青年演员辛柏青的视角,沿着阳明足迹,一步步去认识了解历史深处的这位圣人。演员辛柏青的眼就是观众的眼,演员辛柏青的心又复刻了阳明的心,完成角色塑造的同时,引领观众对阳明其人和心学思想有所感悟与理解。

二、沉浸式体会王阳明继往开来巨大贡献,彰显知行合一心学的魅力。

沉浸式体验就是:带领观众完全设身处地体验当事者所面临的一切,使观众有一种置身于情景再现的世界之中的真实感觉,时刻面临此情此景,你怎么办?怎么应对。带入感极强。

王阳明 (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该片讲述了王阳明自小树立了“经略四方”之大志,为了淡化残酷的生存环境,王阳明每天用静坐的方式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他问自己“如果是一个圣人处在我这样的环境下,他如何做?”遗憾的是,王阳明很快发现,儒家圣人系统中的几位圣人没有哪位像他这样倒霉过。中了进士,因宦官专权被投入大狱,四十廷杖险些被打死,挺过来后,贬谪途中被追杀,投江自杀后,没有死。他找不到人生标杆,心灵备受煎熬,后来通长时间的默想,终于有一天,他突然悟到“心即理”,这就是龙场悟道的八字真言“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恶劣的生存环境龙场驿站,王阳明却和这客观世界产生感应,他把客观世界变成了心中的美好,因而简陋阴森的山洞居住地被称为“玩易窝”,临时搭建的窝棚被称为“何陋轩”。由于该片为年轻观众提供了古今关照的沉浸体验,也让观众随着辛柏青心理和生理的遭遇和思想的顿悟而跌宕起伏。

该片展示了王阳明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阳明学立德、立言于一身,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荡平了江西、广西等地多处匪患,平定了宁王之乱。知行合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快速提高效率,57岁之时,拖着病体奉命出征,一代圣人王阳明终在归乡的船中成为生命的不归客。依依作别“此心光明”的那个孤傲而豁达的身影,辛柏青回到舞台上,吟诵王阳明“吾心自有光明月”的诗句,大幕落下。

该片成功化艰涩为易懂,化腐朽为神奇,让一代圣贤和当下年轻人对话,从“五溺”少年到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世界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摆脱客观世界的束缚,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一切都以自己内心的良知为判定标准。“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一心执着于“格物致知”到开创“知行合一”“致良知”宏大心学境界的旷世大儒,从左手执卷讲学授业到右手抚剑叱咤三军的“明代第一奇人”。五百年来,阳明先生和阳明思想被成功演绎,被当下青年人孜孜追寻、细细体认。

三、创新纪录片“故事化叙述”,审美观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这部纪录片揭示了王阳明在中华文化,尤其是心学对儒家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对当下中国和世界的新启蒙价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该片对于学术的要求非常高。纪录片《王阳明》于2019年11月开始筹备创作,前期邀请相关专家召开多次线上线下创作研讨会。2020年5月项目正式开机,摄制组克服疫情影响辗转北京、浙江、江西、贵州等地,于9月初完成拍摄工作。为遵循历史真实的原则,该片邀请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吴光、钱明,浙江大学教授董平,贵州大学教授张新民,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等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创作过程体现了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大大提升了内容的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

“故事化叙述”是纪录片创作的一种方式,纪录片《王阳明》采用演员辛柏青既扮演王阳明,又代表今天的年轻人与王阳明进行跨时空对话,同时,还作为一个采访者,循着王阳明的足迹,边走边看,揣摩王阳明当时的心迹,这种方式,“化繁为简、好看并看得懂”的效果。故事化叙述而不仅仅是叙述故事,故事化叙述的核心是心学体现出来的“张力”。主创人员主要采用的是边走边设问、边解疑的推进方式,达到疑问——解惑——疑问——解惑的起伏效果,在有意识的引导下始终让观众的心里期待与片子的叙述内容保持同步。审美观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该片更侧重构建王阳明这个圣贤人物风骨神气之美、考据有载、情感与观众共通共鸣。

五集大型人文纪录片《王阳明》,将通过以今天视角回望的形式,用年轻人的心态进行精彩的演绎,以准确的史实、严谨的求证为我们全景式揭开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沉浸式体会阳明心学的脉络,以此为切入点,有力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

(王永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