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离不开模仿,模仿时要注意什么呢?

学诗词必读

学诗词离不开模仿

模仿时要注意什么呢?

学诗词一定要从模仿古人经典作品开始。

这个理念我们以往在“搜韵”发的一些文章或课程中,反复强调过。

这不是我们发明的什么新方法新观念,是经过无数古代优秀诗文作者实践证实的正途。而且,许多诗友也分享过自己的学习经验,要想学好诗词、真正入门,一开始离不开模仿。

只不过对于一些初学者而言,一上来就模仿有些无从下手。诗词毕竟是文字组合,比较抽象,不像书画是墨汁颜料构成的实实在在肉眼可见的线条、色块。所以接下来,我就借助一些例子,说一下初学时的模仿要怎么下手。

初学阶段的模仿,可以从“换字法”练起,就是取一些古人诗中的句子,按照原本的作意,改换一两个字。一开始不用急着贪多,就换一个字就可以了。

林琴南教人写文章,反复强调要“读书积理”。文章写得差,无非就是书读少了、理没积够,不会有第三个原因,什么才气不足、缺乏天赋,这些都是书读少了的借口。

而初学者,肯定读书不多的,所以在这个阶段,强求他写个整篇的练笔诗作,是强人所难,就算磕磕绊绊写出来也没有实际效用,因为很可能他还不熟悉语法,不会造句,写出来的东西都未必成立,重复这种错误的练习干嘛呢?但是如果给他一个现成的句子,让他把其中一些字词,替换成意思相近的其他字词,这个还是有可操作性的。

只是这个过程跟书法初学阶段的临帖模仿有点不一样,诗句的这种换字练习,没法以“像”为练习目标,因为个别的字都换了,肯定不是原句了嘛,还怎么一模一样?

当然,有些人会在古人的一些诗文评语里读到“置诸XXX集中无愧色”之类的夸奖,意思是这位诗人模仿XXX的作品模仿到一模一样、以假乱真了,但这是一种高级的遗貌取神的模拟创作,跟我们初学阶段停留在皮面的模拟没关系了。现在要讲的是针对初学练习而言的。

既然一两个字的替换也做不到一模一样,那么,这样的训练还有什么意义吗?

意义必须是有的,虽然做不到一模一样,但是恰恰可以此衡量我们与古人的差距。我替换的这个字,比古人原来用的那个字差,差在哪,差多少,这些问题还是要思考的。

我们举个例子,“独怜幽草涧边生”,这是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句子。

“独怜”一句,比起“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种名句虽或有些平平无奇,但是它好在句式比较中规中矩,不复杂,描写的场景也更常见普遍。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河边小草肯定比渡口舟船更常见易见嘛,看见草的生活经验肯定比看见舟船的次数更多,生活经验多,才有空间发挥啊。

所以,不是所有古人的名诗名句都适合给初学者模仿的,反而要选一些简单的。况且,古人写得就算相对平平也比我们写得好多了,是绝对足以成为典范的。

如果给“独怜幽草涧边生”换字,可以换两种字,一种是实字,一种是虚字。如“幽草”“涧边”算实字,“独怜”“生”算虚字。初学者嘛,建议一开始可以从换实字练起

比如“幽草”可以怎么换呢?可能有的人会去参考搜韵韵典里的“词首”“词末”这些功能。反正我们是练习,参考这些词典、类书是绝对没问题的,不用指责,因为初学阶段特点就是读书少、词汇积累少嘛,翻翻词典、类书,也是获取积累的一个途径。

那么有这么多词,不是说所有“X草”就都能替换的,一定要注意字词的意思。比如“诗草”就不能用,这里的草是草稿的意思。不过虽然这里用不上,你也算记住这个词了,以后可以用在别处啊。

像“芳草”“春草”“瑶草”“青草”“细草”等等词,替换掉幽草,于诗句意思的表达是没有障碍矛盾,就可以成立的,而且于“草”字上,都有形象的刻画或文雅的修饰,独怜芳草涧边生,独怜青草涧边生,独怜细草涧边生,也是像模像样的诗句。不过这些比原作的“幽草”少了点幽僻的意味,如果真放到原诗里,与“野渡无人舟自横”联系而观,缺少伏脉层次,诗意就随之缺乏厚度。

所以由此可见,模仿出来的结果,可以差,但是要知道差在哪里。知道你差在哪里,同时也就知道古人好在哪里。

而且在这个模仿的过程中,不用太在意格律,不要因为有些词放进去不协格律,就放弃替换、放弃思考了。这个过程不是让你搞创作,是让你积累字词,思考这些词汇的含意、美感上的优劣,为了一点格律就放弃这么多思考,未免损失大了。

再比如这个列表里,还有“枯草”“腐草”“劲草”“衰草”这类词汇,是真的植物门类的草,不是草稿的草,能不能替换到“独怜X草涧边生”里面呢?

如果把这些词汇放到句子里,就不是句子差的问题了,后面写的“黄鹂”“春潮”,这里来一堆秋冬季节才出现的物象,这就是典型的语意前后矛盾嘛。

无论是仿句,还是正经写诗,都要注意看清楚字词的具体准确的含意,虽然允许翻词典类书,但也不是什么词都能放的。“枯草”“腐草”这几个词意思比较简单,大家好判断出来,但是有些意思稍微隐晦曲折但字面比较典雅的词,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词的意思和古人的例句,看懂了再决定能不能用。

其实很多今人写的诗词作品,这种不顾意思和用例、查到一个字面还可以的词就往句子里塞的情况很常见。之前网上就有人批评,说现在好多人写诗都是“搜韵体”。因为搜韵上查找词汇很方便,所以很容易凑出一些漂亮字词连缀起来的合格律的诗词作品,但是仔细分析意思就支离破碎、完全不通,理解不了啊。一看这人就不会写诗,却能搜罗一堆看起来还挺古雅的词,从哪来的?一想肯定上搜韵搜的,那就叫“搜韵体”了。所以不要总是嘲笑“老干体”写得多粗鄙浅陋,“老干体”好歹意思通顺了嘛。

以上列举了一些句子仿写方面的方法取径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学诗词有帮助。

(本文原载于“诗词小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