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水修坝的严重后果
水的无效蒸发(五)
截水修坝的严重后果
尼罗河上的阿斯旺水坝
埃及的历史其实就是引水灌溉、沙漠变绿洲的历史。到了当代,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尼罗河年年发洪水的困扰,埃及政府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于1960年在距开罗以南600英里处的阿斯旺兴建大坝,尼罗河被拦腰截断。历经10年,大坝最终建成。
埃及在苏联的帮助下,尼罗河上的阿斯旺水坝拦腰截断大河,发电、灌溉、旅游之利后是更多的弊端。
尼罗河水不再泛滥,由于热带沙漠气候更干旱、蒸发更强烈,大坝不但使土壤中肥沃的淤泥没有了,更严重的是盐分逐渐在地表积累,导致几年都是养育文明的两岸土地严重的贫瘠化、盐碱化;由于下泄流量减少,尼罗河的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急剧下降,蒸发再加海水倒灌,三角洲地区盐碱化、贫瘠化更甚;由大坝而新增的耕地由于只灌不排,也已盐碱化了;大坝的修建使河口水量减少,导致河水对海浪的顶托作用降低,泥沙沉积量减少,海浪的侵蚀加剧,使河口三角洲海岸线侵蚀加剧而向岸边退缩;大坝建成后水量减少,流速降低,由原来的流水不腐成为一潭死水,水质变差,害虫滋生;大坝建成后随水流下的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态系统的畅通链被切断。
据说埃及1000万人将不得不因为盐碱化而背井离乡,总人口8000万的这个国家,这1/8的无业可就、无家可归的人是不是会影响城市的食品供应?失业者是不是跑到开罗的街头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去了,或者偷渡地中海、忐忑不安在欧洲的路上?
黄河三门峡工程
华北平原缺水,南水北调,似乎从两千多年前郑国渠建成,小麦取代粟米的种植之后,就已经注定了。这与西欧国家只撒种子满坡种从不灌溉的“完全雨养”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小麦的先天耗水,生长期与中国北方雨期的错位,始终存在。也许只有黄河泛滥,灾祸遍野,地下水同时得到补充,才能缓解华北平原的干旱缺水问题。
黄河泛滥,三年两决口,三、四十年大改道,把缺水问题解决了,或者准确地说是掩盖了。
我们记住司马迁《史记》的原话“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填阏之水”就是携带大量淤泥的水,这就像埃及的尼罗河水泛滥携带大量肥沃的淤泥一模一样。“溉泽卤之地”即原来盐碱危害的土地,经过郑国渠的有灌有排,盐碱及时得到稀释冲刷,变成了高产的沃野良田。
现今,就在郑国渠的不远处,黄河三门峡工程像血管中的栓塞。水淤堵了,下泄的办法多;水中的泥沙栓塞了淤堵着,就问题大了:有效库容坏死,地下水位抬高,蒸发后的盐碱累积着。曾经的“天府之国”关中盆地在进一步衰落着,在得到了“清官出黄河清”的虚名二、三年后,泥沙淤堵,盐碱加剧,移民无着。工业化的手段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
遵循“让雨水就地下渗”原则的中国黄土高原上修梯田、退耕还林坏草、种草种树、修淤地坝,则完全实现了全赢:收入增加,生活改善,生态恢复,泥沙不入黄河。
本文作者简介:柴尔红,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