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二):直言敢谏,仕途坎坷

导语: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眼看渔民们在风波里艰难生存,只为达官贵人桌上的一顿美餐,范仲淹感慨颇深。

在踏上仕途的最初十余年,范仲淹一直担任地方小官。

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范仲淹到泰州赴任西溪镇盐仓盐官,他发现这里的海堤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一遇上大风大浪不但盐场要遭受侵蚀,广大居民的田产房屋也要遭受威胁,重修拦海堤堰乃是当务之急。

然而修堤的工程却进展的并不顺利,不但遇上夹雪的暴风,还遇上一场大海潮吞噬了数百工匠,随从官员惊慌失措,甚至认为这是违逆天意,主张停工。

范仲淹却临危不惧,坚守岗位,不锁巨浪誓不休。

经过范仲淹的坚持不懈,拦海治堰全面复工,不久,绵延数百里的拦海大堤毅然横亘于黄海滩头。

盐场和农田的生产有了保障,往年受灾流亡的数万民户重返家园,人们对范仲淹感激涕零,都把海堤叫做"范公堤",兴化县不少灾民竟跟着他姓了范,为他修建了范公祠堂。

有客狂且淳,少小爱功名。风尘三十六,未作万人英。——《赠张先生》

这是范仲淹三十六岁时写的诗。最重要的是,也是在这一年他被调回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从此跨入京官的行列。

范仲淹一生的政治追求与河南开封息息相关,他曾六入京师,官至相位,他的改革大业庆历新政就是在都城汴梁施行的。

自古英雄多磨难,范仲淹的仕途也像暴风雨中的海潮一样大起大落。

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39岁的范仲淹经过晏殊举荐,进京出任秘阁校理。

这年冬天,年轻的仁宗皇帝下诏令,说要率领朝中百官为皇太后祝寿,并行跪拜之礼,满朝文武慑于太后之威,无人敢提出异议。可是范仲淹却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看到这个事情要发生了就慷慨站出来提出建议。

果然,不久后范仲淹遭受到了从政生涯中的第一次贬逐,他被逐出京城,贬为河中府任副长官。朋友送他到城外,大家举酒饯别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啊。"

三年之后,刘太后死了,宋仁宗把范仲淹召回京师,派做专门评议朝事的言官。

这样一来,范仲淹更是恪守职责,上书言事,毫不畏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范仲淹奏请仁宗马上派人前去救灾,仁宗不予理会,他便质问仁宗:"如果宫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该当如何?"

仁宗幡然悔悟,良心发现,就命范仲淹前去赈灾。他归来时还带回几把灾民充饥的野草送给了仁宗。

宋仁宗在刘太后去世后,于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亲政,他一度革除旧日弊政,使朝廷一度有了新气象。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郭皇后为刘太后所立,宋仁宗并不中意,于是亲政后后宫一直纠纷不断。

这时,宰相吕夷简因为原本就对郭皇后有意见,于是为了发泄私愤,他乘机想废掉郭皇后。

在吕夷简的怂恿下,宋仁宗果然降诏废后,并明令禁止百官参议此事。

范仲淹自然懂得这宫廷家务纠纷背后掩藏着深刻而复杂的政治角逐,于是他与负责纠察的御史台官孔道辅等前往垂拱殿求见仁宗。

他们伏阁吁请多时,无人理睬,司门官又将殿门砰然掩闭。

范仲淹手持铜环,叩击金扉,隔门高声喊道:"皇后被废,为何不听台谏入言?"如此直截了当的效忠,令仁宗大为光火。

一意孤行的仁宗皇帝从速下诏,将范仲淹贬做睦州(今浙江桐庐县)知州,这是范仲淹第二次被贬出京师,时年46岁。

这次到城郊送别范仲淹的人已不是很多,但仍有人举杯赞许说:"范君此行,愈觉光耀。"

范仲淹到任之时,睦州正连发大水,范仲淹率人冒死守住堤坝,疏浚水道,顺利泄洪,使睦州百姓死里逃生。因为治水有功,他又被调回京师做了开封知府。

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仅仅几个月,号称繁剧的开封府就肃然称治。

百姓拍手称快,开封城传诵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民谣,很快范仲淹又升至副宰相,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由于功绩昭著,范仲淹遭到了当朝宰相吕夷简的嫉妒与陷害。

此时的吕夷简羽翼丰满,任人惟亲,于是范仲淹就把吕夷简的私人势力画成《百官图》献给了仁宗。

然而仁宗皇帝当时年轻,就把《百官图》直接让吕夷简看了,导致宫廷矛盾扩大。

仁宗不察,第三次罢黜范仲淹的京官,将他贬为饶州(江西省鄱阳县)知州。

这次,到都门外送行的亲朋好友已寥寥无几。

三起三落的范仲淹大笑道:"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下次如再送我,请备一只整羊作祭。"

范仲淹一路颠簸到了饶州,竟无人接待,他毫不介意捻着花白的胡须在饶州官舍吟诗一首: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过禅师。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郡斋即事》节选

从西夏元昊叛宋起,北宋就身处内忧外患的困境,宋仁宗不得不实行改革,他再次调范仲淹火速回京,已届五十四岁的范仲淹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他总结从政28年来的改革思想,很快写成新政纲领,这便是《答手诏条陈十事》。

宋仁宗极为高兴,迅速下诏全国推行,这就是轰动朝野的庆历新政,其核心是干部制度改革。

宋代冗官太多,除了科举考试之外,还有门荫、纳粟等途径。

门荫又称"荫蔽",是自唐朝就开始的除科举制度之外的官吏选拔制度,指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送儿子到京城学习,数年后经过考试或选拔直接任职,三品以上者荫及曾孙,五品官员的孩子到孙子辈待遇递减。

"纳粟"是指在宋朝由于国库亏空,难以应付扩充军备,疏浚河道,赈济灾荒等开支,于是鼓励富家大贾捐钱献粮,朝廷反过来给予一定官职,这样慢慢就形成了买官卖官的习惯。

范仲淹执行新政的第一把火,就是毫不留情撤换不称职的地方长官。

富弼说:"一笔勾了他容易,可你知道不知道他全家都在哭。"

范仲淹的回答成了历史名言,他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 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那些人家全部悲哭好得多吧!"

如此大刀阔斧砍向盘根错节的官场,自然使大官僚、大太监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暗中串通,组织力量策划铲除范仲淹。

这时,宋夏之间已正式议和,政治危机稍有缓和,迫于众多大官僚的压力,宋仁宗改革的决心动摇了,再加上众口铄金,陷害范仲淹的谗言多了,宋仁宗渐淅地对范仲淹产生了怀疑。

此时,支持新政的欧阳修直抒胸臆,写了一篇《朋党论》交给宋仁宗。

《朋党论》承认大伙的确都在结党,有小人以利益相交的伪朋,有君子以同道结成的真朋,做皇帝的应当辨别君子之党与小人之党,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

如此理直气壮地宣告结为朋党,对于庆历新政来说,无疑于自杀。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初,曾经信誓旦旦改革弊政的宋仁宗完全退缩,他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庆历新政宣告失败。

这年六月,宋仁宗将气锐不可折的范仲淹逐出中央政府,范仲淹第四次离开京师。

历经大起大落,满怀悲愤与无奈,58岁的范仲淹出任邓州知州。

在邓州期间,应先被贬谪的好友滕子京之约,他在花洲书院写下了名垂千秋的《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绝唱。

《宋史列传》中有云:"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作为政治家,范仲淹大起大落,百折不回,那么作为军事家的范仲淹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呢?

参考资料:《宋史》、《范文正公年谱》等

(0)

相关推荐

  • 散文||梦萦京华

    梦萦京华 一 当春风再次吹绿汴河垂柳的时候,京都汴梁已是阳光灿烂,春深似海. 那些百年老槐萧索了一个冬季,重又神情抖擞,恢复了青春的活力.杨柳的枝条焕发了绿意,也焕发了妙曼妖娆的风情,至于杏花,早已在 ...

  • 文韬武略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丨 仓央容若   ...

  • 仁政之治——读《宋仁宗:共治时代》

    ▲宋仁宗画像 近日看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宋仁宗:共治时代>,作者吴钩.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讲述了宋仁宗的一生.宋仁宗赵祯(1010-1063)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42年,是 ...

  •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一):年少家贫,苦读及第

    导语: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qu ...

  •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三):沙场点兵,统军御敌

    导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已逾五十四 ...

  •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四):文表人品,高风亮节

    导语: 范仲淹一生忧国忧民殚精竭虑,到地方为官他保土为民,在朝廷执政他改革图强.由于政绩出色,人们往往注重范仲淹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战略,却很少注意他的文学成就.其实,范仲淹作为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在诗文 ...

  • 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杨百万,第一代股民的传奇人生

    6月14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杨怀定家属处获悉,有着"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职业投资人杨怀定(即"杨百万")13日离世,享年71岁. 杨怀定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坦言 ...

  • 一心为公,显忠尚德,北宋名相富弼的传奇人生

    作者|刘育章 字数:3908字, 富弼(1004-1083)字彦国,洛阳人,北宋著名宰相,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书法家,与同一时期的另一名宰相文彦博被后世并称为"富文".< ...

  • 五百年来第一人 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 ...

  • 东晋寒门子弟逆袭第一人的牛叉人生

    文/何较瘦 大图模式 晋代门阀政治特有的规矩:望族与庶族两个阶层中间生着一条天然的鸿沟. 原东吴境内湖南.江西一带有着为数众多的土著居民--溪人,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那年,陶侃即将年满30,年幼丧父的 ...

  • 王恢的传奇人生3:有意无意入仕途

    1931 年夏,王恢初中毕业,本想到桂林升读高中,但当时桂系与蒋介石交恶,湘桂军队对峙于甘棠渡,经常交火,炮声连天. 全桂通道阻塞,王恢的求学之路也被隔断.冬天,王恢走进仕途第一步,任全县第十三团务分 ...

  • 人都是女人生的,在人类出现之前,第一个女人是哪里来的?

    "人类起源"一直是困扰着学者们的一个难题.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人都是女性怀孕生产的,那在人类还未出现之前,第一个女人又会是从哪里来的呢? 人类的由来 不同的文化中,对第一个人是怎么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