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之道(7)|静悄悄的革命——聚焦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的“文心教育”(一)
王静校长
01
“文心教育”理念的诠释
【王 静】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文心教育”。引用《文心雕龙》中“用心为文”之意,倡“文心教育”理念,用心办教育,养“用心为师 潜心育人”之德,树“勤行上心”之风,从而引领我们的教师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良好的文化育人格局。
【陶继新】《文心雕龙》博大精深的人文蕴涵与思想光彩,历久弥鲜,生生不息。你们古为今用,赋以时代新意,提出的“文心教育”理念,不但品位高,而且方向对。不用心为文,就不可能写出佳作;不用心为师,就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而用心首先要有育人之德,立德是为师之本,本立而道生。显然,你们找到了教育的本心。
02
教师成为发展的主人
【王 静】学校注重教师的长足发展,坚持教书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工作思路,以师德为根基,建立以人为本的师德育人体系,创新施教,既重视教师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重视文化建设对师生成长的影响,以素质提升作为特色建设的切入点,建立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师成长制度,确定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路,以螺旋式发展为策略,充分体现出“自发、自觉、自主、自研、自强”的特征,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教学研究,转变理念,用心育人,用心办教育。
【陶继新】教师发展能否持续与优质,是学校能否发展的关键。而您所说的“自发、自觉、自主、自研、自强”这“五自”,当是教师发展的核心所在。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而教师的发展,也必须有内在的自觉。所以,学校就要为构建相应的教师发展机制,让教师一步步走向您所说的“五自”道路上。当教师持续发展,且从中享受到发展的幸福时,发展也就成了其内在的需求。
【王 静】教师成长的着力点其实是从学习开始的,鼓励我们的教师做自己发展的主人,我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是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因此,鼓励教师自觉地担负起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做自己发展的主人。学校则更多地、更好地提供学习的机会、交流的平台。
【陶继新】每一个教师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是有的时候其本身没有意识到,或者学校没有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平台而已。你们不但提供教师发展的平台,还让教师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于是,内蕴于教师身上的潜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喷发出来了。
【王 静】是的,教师成长的发展点还是从他们的课堂与教研开始的。课堂是教师理念更新、业务成长的抓手,针对学校教师教学水平不均衡、学生学习习惯不一等问题造成的发展不均衡问题,我们进行了捆绑式教研和团队发展的方式,进行潜力互补,创建了适合于教师自身发展、共赢的工作坊,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挖掘最大潜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教师的提升:一是用捆绑发展,相互磨合,来逐步实现教师整体转变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的目的;二是带动和提升教师队伍中的专业弱势群体;三是挖掘教师的潜能,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陶继新】教师教学与教研水平的不均衡并不可怕,甚至是一种常态。可是,如何让不同水平的教师都能主动发展的追求,则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你们的工作坊,以自身为对象,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让水平本来就比较高的教师产生“更上一层楼”的自我发展需求,让水平较低的教师也有了跃跃欲试,攀上新台阶的动力。而且,在这种捆绑发展中,水平高的教师帮助水平低的教师很自然地成为份内之事,水平低的教师向水平高的教师学习也有了水到渠成之势。因为合作才能共赢,才能共享取得成绩的幸福。而合作意识的持续提升,不但让教师群体业务水平汇成一股洪流出现“水涨船高”之势,还让教师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03
刚柔相济的制度文化
【王 静】其实,每一所学校都有一系列的制度,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但我们用刚性的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同时用赞赏的机制来激活教师队伍,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心。真诚和谐是我校管理的原则,同时也是实施教学管理的柔性方法。在常规管理中善于发现老师的闪光点加以赞美,让优秀的教师更优秀,让普通的教师有更多进步的自信和动力。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看到发展的方向,让每位教师“工作有尊严、生活有品位、发展有方向”。对于教师的不足,我们换位思考,就能理解;真心帮助,就能转变。真诚就能带来和谐,带来幸福,带来愉悦的工作状态,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陶继新】逐春而来,择真守成。《中庸》甚至说“至诚如神。”其实,每一个教师都有一双火眼金睛,校长的真诚与虚假,他们都看得一清二楚。在采访您的时候,我也有这种感觉,您的言语,甚至笑容,都是那么地真诚与自然。这样的真诚,会形成一种巨大的生命能量,给教师带来愉悦感的同时,幸福感也荡漾在自己的心里。任何人都希望得到表扬与赞赏,因为由此会激发其自信心与自豪感。更何况您对他们的表扬与赞赏又都是有着“道法自然”的真诚呢!所以,让每位教师都感到“了工作有尊严、生活有品位、发展有方向”。于是,各色各样的优秀和梦被打包“下载”后,学校的和谐也就不求自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就应运而生。
【王 静】职业幸福感让教师找到了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的的平衡点,而完善的制度和评价更要持之以恒地执行。通过制度搭建教师终生发展的阶梯,推动教师的进步和提升。这一制度的完善必将会起到推动教师自身发展的作用,但是在这种制度之外,对教师评价的统一制度和评价尺度,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心理平衡,与评价制度相辅的,还要有一套评价(即软性评价),更贴近教师的精神追求,更容易针对教师个体,激发不同发展层面的教师发展活力,从而构建良好的文化育人格局。在这个好的格局下,催生了独特的学校管理风格,产生了不同的办学效果。学校打造课程文化,用“文心教育”的育人模式,蕴育我们孩子优良的心智、健康的体质和创新的能力,让我们的孩子无限接近阳光,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以文育心、以文化心、以文润心”的育人愿景。
【陶继新】有的学校里也有制度,而且贴在墙上或装订。可是,教师却置若罔闻,无视纪律就像病毒一样侵蚀着小小的“内存”。究其原因,是这样的制度只是一种文本形态,犹如疼痛的病历,没有内化到教师的心里。你们的制度则不然,它成为自觉,形成了文化。什么是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它不但内化到了教师的心里,而且老师们在依制度而行的时候,已经形成习惯。于是,这就是真正的制度文化了。当然,制度有刚性与软性之别,但“化”的意义是相通的。您提出的“以文育心、以文化心、以文润心”,可谓直接抵达制度文化的核心,直接融化到血液里。没有“化”与“心”,则没有教师愉悦地接纳,更没有自觉地行动,也称不上制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