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蛇盘疮、急性湿疹、带状疱疹、牛皮癣等湿热病症------除湿胃苓汤

导读:除湿胃苓汤,出自《外科正宗》卷四。具有清热除湿,健脾利水之功效。主治脾肺二经湿热壅遏,致生火丹,作烂疼痛;缠腰火丹(俗名蛇串疮)属湿者,色黄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现代临床主要用于缠腰火丹、急性湿疹、牛皮癣、带状疱疹等病证,而必须症见腰部皮肤刺痛,皮疹潮红,湿烂流水,舌红、苔黄腻者之病人。

方歌   除湿胃苓厚朴苍,陈泽赤苓猪苓尝。木通肉桂草灯心,白术防风滑栀襄

组成     防风、苍术、白术、赤茯苓、陈皮、厚朴、猪苓、山栀、木通、泽泻、滑石各一钱,甘草、薄桂各三分

用法    水二盅,加灯心二十根(1.5m),煎八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灯心草,剂量根据病情酌加

功用      清热除湿,健脾利水

主治      脾肺二经湿热壅遏,致生火丹,作烂疼痛;缠腰火丹(俗名蛇串疮)属湿者,色黄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现代临床主要用于缠腰火丹、急性湿疹、牛皮癣、带状疱疹等病证,而必须症见腰部皮肤刺痛,皮疹潮红,湿烂流水,舌红、苔黄腻者之病人。

方解

本方主治因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外蒸肌肤所致的皮肤红斑,水疱、渗液等症。辨证要点以红斑,水疱半纳呆、腹胀为主。

治疗脾虚湿蕴,气滞的蛇串疮,以局部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饮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滑为主。

本方即《丹溪心法》之胃苓汤加栀子、木通、滑石、防风而成。

方中以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以五苓散(白术、泽泻、茯苓、猪苓、肉桂)健脾助阳、化气利水渗湿;加栀子、木通、滑石清热利湿,少佐防风散肝舒脾,祛风胜湿;诸药配伍,共奏清热除湿,健脾利水之功。

加减化裁

疼痛明显,日久不退者,加化瘀通络之品,如郁金,元胡索、乳香、没药、丹参;壮热严重者,若侵及目睛时,可加羚羊粉或水牛角粉冲服;若热象较著则加板蓝根、双花、土茯苓;湿较著者加车前子、茵陈、薏米仁之品等。

禁忌    若以火盛为主者则不宜用。

附方      胃苓汤

组成:甘草5g,陈皮5g,官桂3g,泽泻9g,猪苓9g,厚朴9g,茯苓9g,苍术9g,白术9g。

功用:温化寒湿,健脾利水。

主治:小伤湿停食,脘腹胀满,泄泻,小便短小,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

医案精选

 荨麻疹      

例:王某,女,76岁。

2014年11月初诊。

全身风团,反复发作近三年。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全身红色风团,常年发作,口服氯雷他定,氯苯那敏等药物,效果不佳。近来发作频繁,骤起不消,瘙痒剧烈,发时腹痛。

刻诊:全身泛发淡红色风团,大小不等,瘙痒剧烈,伴脘闷纳差,恶心欲吐,神疲乏力,腹痛泄泻。舌淡,苔白腻,脉沉缓。病系“瘾疹”,症属脾虚湿困,邪滞胃肠,复感外风侵扰而发病。

治宜健脾除湿、理气固表。方用除湿胃苓加减。

处方:苍术、厚朴、桂枝、防风、猪苓各10g,陈皮、炒栀子各12g,泽泻、炒白术、茯苓各15g。黄芪、地肤子、生薏苡仁、滑石各30g。川木通、炙甘草各6g。每日一剂,连服21剂而愈。

       湿疹         

陈某,男,44岁。2015年3月初诊。

双上肢及躯干部红色丘疹,伴瘙痒6月余。曾在某院诊断为“湿疹”,口服强的松,外用皮炎平软膏,症状虽有缓解,但未痊愈,反复发作。

刻诊:双上肢及躯干部红色丘疹,腰背部散在分部钱币状大小斑块,时有渗出,部分淡黄色结痂,瘙痒难忍,夜间尤甚,胃纳欠佳,肢体困重,脘腹胀满,常感乏力,大便溏,小便少。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滑。

根据脉症分析,病系“湿疮”,症属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结肌肤。治以健脾除湿利水。方选除湿胃苓汤加减。

处方:苍术、厚朴、猪苓、茵陈各10g,炒栀子、枳壳、黄芩、陈皮各12g,白术、泽泻、茯苓各15g生薏苡仁、地肤子各30g,炙甘草、炒黄柏各6g。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14剂,诸症愈。随访未复发。

注      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