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分析及意义

心电图图库大全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分析及意义

曾春芳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ST 段和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 任何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都能引起心电图 ST-T 发生异常改变。

1、ST-T改变的影响因素

1)生理性因素:体位,体温,过度通气,焦虑,心动过速,神经源性影响,体育锻炼,年龄等。

2)药物学因素: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精神失常药物。

3)心脏外疾病:电解质紊乱,脑血管意外,休克,贫血,过敏反应,感染,内分泌失调,急腹症,肺栓塞。

4)心脏疾病: 缺血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继发性心肌改变,心包疾病, 心电异常等。

2、ST-T改变分类

1)原发性ST-T改变 

心室除极未变化时的ST-T改变。指由于心肌状况异常, 使心室复极异常而引起心电图 ST-T 发生的改变。临床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药物作用及电解质紊乱等。

2)继发性ST-T改变  

心室除极发生变化时的ST-T改变。指因心室除极异常, 继而造成心室复极异常所引起的心电图 ST-T 改变。临床常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心室预激、室性激动、起搏心律等。

3、心电图 ST-T 的正常范围

1) ST 段  

正常的 ST 段多数位于基线上, 但亦可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偏移。

ST 段向上偏移称为 ST 段抬高, ST 段向下偏移称为 ST 段下移。ST 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的 V4-V6, 不应超过 0.1mV。在 V1、V2 导联 ST 段抬高不超过0.3mV,V3 导联不超过0.5mV。ST段下移, 在 aVR 导联不超过 0.1mV, 在其他导联都应不超过 0.05mV。ST 段的正常时限为 0.05-0.15秒。ST 段改变包括 ST 段的下移、抬高、延长及缩短。

2) T 波  

形态:正常 T 波的双支常常不对称, 前支较缓慢, 后支较陡峭, 顶端较圆钝。

方向:正常的 T 波, 在Ⅰ、Ⅱ、aVF、V4 -V6 导联直立, aVR 导联倒置。在Ⅲ、aVL、V1、V2 导联, 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 V3 导联多为直立。若 V1、V2 导联 T 波倒置, V3 导联可以出现浅倒置、低平或双向。但 V1、V2 导联 T 波若直立, V3 导联则不可以倒置, 否则异常。

振幅: 正常的 T 波, 在Ⅰ、Ⅱ、V4 -V6 导联 T 波不仅应直立, 其振幅也应不低于R波的 1 /10, 否则称为 T 波低平。如 V1、V2 导联 T 波直立, 其幅度不应高于V5、V6 导联。

4、ST-T 改变的临床意义

1) 特异性 ST-T 改变--心肌缺血   

是引起 ST-T 改变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心肌缺血所导致的 ST-T 改变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生部位及持续时间的不同而呈不一样的表现。一般说来, 心肌缺血最易导致相应导联出现 T 波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 T 波直立,心外膜下 (或透壁性的) 心肌缺血时,T 波倒置。

心肌缺血除可引起 T 波改变外, 还可出现损伤型 ST 段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引起 ST 段下移,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引起 ST 段抬高。若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则引起缺血部位心外膜导联出现 ST 段下移、T 波倒置。心肌缺血所引起的 ST-T 改变多数不具有特异性, 常与其他原因引起的 ST-T 改变基本相同。然而, 心电图 ST-T 若出现以下特殊形态改变时, 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了, 故而在其 ST 段或 T 波前冠以“缺血型”、“ 损伤型”之类名词。

缺血型 ST 段下移: ① ST 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0. 05mV;② ST 段与 T 波有明确的分界点;③ 下移的 ST 段持续时间 > 0. 08 秒 。此 ST 段改变多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 故称为缺血型 ST 段下移。

损伤型 ST 段抬高: 指 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显著抬高,反映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见于变异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脏外科术后等。

缺血型 T 波改变: 心肌缺血可使 T 波表现为直立高耸和倒置两种, 前者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后者提示心外膜下或透壁性心肌缺血。

心电图表现为: ①双支对称; ② 底部变窄; ③不论直立与倒置, 顶端变尖;④T 波与 ST 段有较明确的分界点。其中双支对称、底端尖锐的倒置 T 波称为“冠状 T”, 临床上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

值得注意的是, 并非所有深倒置的 T 波都是心肌缺血。其他还可见于心肌病、心肌劳损、 及脑血管意外等。不过经仔细观察, 这些倒置 T 波要不双支不够对称, 要不伴有 Q-T 间期延长等其他心电图改变;另一方面,心电图正常或无 ST-T 改变, 亦不能排除心肌缺血。临床存在有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 甚至少数病例在心绞痛发作时, 心电图却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度的 ST-T 改变。故需正确认识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2) 继发性 ST-T 改变  

因心室除极异常, 导致心室复极异常, 继而引起心电图发生 ST-T 改变。即在 QRS 波群形态时间发生改变的同时,出现的 ST-T 改变:以 R 波为主的导联 ST 段下移,T 波低平、负正双向或倒置,以 S 波为主的导联 ST 段抬高,T 波直立。

 3) 非特异性 ST-T 改变  

指 ST-T 改变超出正常范围, 但其形态改变不具备特异性,不能据此判断某种疾病的 ST-T 改变 。

2009——AHA/ACCF/HRS发布心电图标准化(ST-T异常描述)

ST段异常  

心电图分析报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对ST段异常改变进行定性描述。对ST段压低超过0.1mV者,应加以标明。此外,还应结合患者其他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和临床情况,提出可能引起ST-T异常改变的一种或多种原因。评价ST段抬高时,应依据基于大样本人群观察资料得出的参考值,根据年龄、性别、种族等进行分析,将其整合在心电图机的自动分析系统中,尽量避免对心肌缺血损伤、心肌梗死和心肌炎做出错误诊断。

T波异常 

(1)T波倒置:Ⅰ、Ⅱ、aVL、V2~V6导联T波倒置,振幅-0.1~-0.5 mV;

(2)T波深倒置:Ⅰ、Ⅱ、aVL、V2~V6导联T波倒置,振幅-0.5~-1.0 mV;

(3)巨大倒置T波:Ⅰ、Ⅱ、aVL、V2~V6导联T波倒置,振幅>-1.0 mV;

(4)T波低平:T波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1/10;

(5)T波平坦:Ⅰ、Ⅱ、aVL、V2~V6导联T波振幅在0.1~-0.1 mV,而Ⅰ、Ⅱ、aVL导联R波振幅>0.3 mV。

5、动态心电图ST-T改变

动态心电图(holter)连续长时间(24-48小时)记录患者在自然生活状态下的心电信号,是普通体表心电图的发展与延伸。特点:无创伤、动态的、常态下长时间连续记录。动态心电图的ST-T分析,对于检出突发的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有很大的价值。

1) 影响holter ST-T改变的因素

导联的选择  

三导联动态心电图目前最佳导联组合,CM1+CM5+CMF,监测导联有限。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同步记录,导联多,近似于12导联同步心电图,大大提高心肌缺血ST段改变检测的敏感性,有助于心肌缺血的定位诊断。

体位的改变  

体位改变是引起ST段改变的非常常见的干扰因素,可引起ST段抬高及下降,R波振幅也同时改变,因此在进行Holter检测时应要求病人对体位的改变做详细的活动日志,并于AECG检测前进行不同体位的心电图预检查,有助于检查结果的比较和核对。

日常记录  

24小时的生活状况和身体不适、运动时间等详细资料。

2) holter分析考虑的因素  动态心电图原则上均作图像分析,不作病因诊断,必要时做提示诊断。ST段改变时,除说明改变的性质、程度外,还应说明说明什么情况下出现,如运动时、睡眠时、大便时等。

3) holter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标准及价值  

不能被冠脉造影和运动试验等替代,是诊断日常活动引发心肌缺血的唯一方法,可对心肌缺血进行综合评估,可对不同价值的冠脉患者诊断和治疗都有指导作用

自动ST段测量点  

E点:等电位点,PR段中点;

J点:QRS波与ST段交点;

L点:ST段测量点 因频率不同而变化 HR<120bpm时取J点后80ms,HR>120bpm时取J点后50ms。

动态心电图对ST段压低型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1984年美国国立心肺研究院的“三个一”标准:

①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原有压低者,再压低≥1mm)

②持续时间≥1min

③两次压低间隔≥1min

测量点:J点后80ms为L点

1999年ACC/AHA建议将两次下移间隔≥1min改为≥5min

“三个一”的排除标准:

①ST段降低前的10个R波平均振幅高于ST段降低最显著时的R波幅度的20%;最可能体位改变引起。

②突然发生的ST段下斜型下移;可能位差或体位改变。

③伴随P-R段降低的ST段下移;常因心动过速引起。

对于心肌缺血,ST段改变的特异性高于T波改变。心肌缺血最初的细微改变是ST段平直、延长,与T波形成明显的夹角,更为明显的改变是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ST段改变可以是一过性的,心电图动态改变,尤其是有胸痛症状时的动态改变,对于心肌缺血的诊断极有帮助。因此在心电图上诊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强调动态演变的观察。

4) 心肌缺血总负荷的临床评价  

1987年美国学者Cohn提出,即24小时内有症状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ST段下降幅度、总阵次和总时间的乘积。是心肌缺血定量评价的指标,它可以充分地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以及临床预后,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在冠心病患者中,心肌缺血发作时,仅有约1/4的患者伴有胸痛,而3/4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心肌缺血是无症状的。

Holter发现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发作与有心绞痛症状的心肌缺血发作之比平均为3-4:1,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对比研究表明,Holter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在80% 以上,但有假阴性率为13%。总之心肌缺血总负荷可为预测冠心病的预后作出重要的指导,为研究冠心病的临床提供重要的评价指标。

小结:

1)必须全面分析心电图ST-T改变: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T改变,然而ST-T改变并非一定由心肌缺血引起。ST-T改变与多种因素有关,不能将ST-T改变等同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2)动态心电图的ST-T异常改变对诊断日常活动引发心肌缺血有重要的价值,在进行Hoher分析时,根据ST-T的动态变化,结合临床症状病史用药情况及其他辅助检查,并且要对照监测日记中症状发作及体位变化时间进行全面的考虑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3) 动态心电图记录病人处于活动状态,多少会给记录质量带来影响,而常规ECG记录图形质量很高,且导联最多可记录到18道,因此动态心电图是常规心电图的补充,二者缺一不可,不可替代。

说明

本文来源:365医学网

(0)

相关推荐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心电图的 3 个基本改变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基本改变包括:T波.ST段及Q波. 1. T波改变 超急性期T波改变 (1)出现时间:心肌严重.持续缺血和胸痛发作的同时,或其后几分钟到几小时: (2)心电图特征: 典 ...

  • 心电图的st段改变是什么意思

    2020-05-11 11:23:40 语音内容 对于心电图显示,如果ST段发生改变,其是相学显示的一种标志,标志着患者通常出现心肌缺血.这种因素有生理原因,也有病理性原因: 1.生理性因素,常在交感 ...

  • 下壁导联的 de Winter ST -T 改变

    入院前22h饱餐后感剑突下疼痛和饱胀感,患者未引起重视,4h后疼痛加重,难以忍受就诊于当地医院,描记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74次/分,QRS时限正常,Ⅱ.VF导联ST段在J点处呈上斜型压低,T ...

  • 改变连接关系的意义

    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系统动力学家德内拉·梅多斯在成名作<增长的极限>里说:"真正深刻且不同寻常的洞察力,来自观察'系统'如何决定自己的行为." ...

  • 黄炳南:视力平衡与焦点平衡的分析与意义

    ² 屈光平衡(refractive balance):双眼视力平衡是指在 单眼分别午到屈光矫正后,,通过屈光度的调整,使双眼在放松调节的情况下,得到理想的视觉矫正效果,从而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舒适.清 ...

  • 心电图ST段下移危险分析

    心电图图库大全 心电图ST段下移危险分析 说明 本文来源:整理自朱晓晓心电资讯

  • 走势分析的意义!

    其实很多初入市场的投资者不太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每天分析上证指数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比如说上证指数并不能代表大部分成长性的科技类个股,此时更应该看创业指数的走势.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今天的这篇文章 ...

  • 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橘枳姜汤治疗胸痹ST—T改变心肌供血不足和冠心病

    中医之路,万里云天万里路,只有坚定信念,不畏艰辛,总有一天能看到晴空万里,同样,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名医的摇篮当中看到中医的万里晴空 --邓铁涛 验案一: 患者原某某,女,60岁,初 ...

  • ST段改变,看完这一篇,你可以为师耶!

    ST 段作为心电图中十分重要的一段,其判断流程分为四步: ①   确定等电位线 ②   选择ST段测量点 ③   是否异常的ST段改变 ④   是否冠心病ST 段的变化特点 如何掌握这四步,读懂心电图 ...

  • 【新型防控专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电图高度房室阻滞合并ST段改变1

    循心电踪迹,探心脏奥秘! 杂志君小芯,在此恭候! 作 者:彭 敏,金莹莹,张 可,伍 勇 第一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功能科 基金资助:江苏省卫计委指导性项目(Z2017020) 左右都可以滑动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