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厨神”是如何“从奴隶到将军” 又登顶“中医鼻祖”?
“治大国如烹小鲜”、“从奴隶到将军”,这些中华词库中耳熟能详的语言其实都来自古代一位智者,他是一名厨师,从奴隶开始,成为一国宰相,辅佐成汤建立商朝,被誉为“中国厨师鼻祖”、“中国中医药鼻祖”、“中华第一名相”。
为了寻访这位上古时期的圣贤,笔者奔赴河南商丘——豫东门户,这里曾是六朝古都,拥有五千年的建城历史,被称为“华商之都”。在商丘市虞城县一条并不太宽敞的小街上,大门外的牌匾赫然写着“伊尹祠”。
伊尹祠
据考证,这座伊尹祠创建于北宋时期,明代张元忠在《伊尹墓祠记》中记载:“谷熟(今商丘)昔为名镇,乃三亳故墟之一…世传伊墓在焉…虽经河患,陵谷变迁,尚未湮没,况金元县治之碑其迹不泯,归德总府岁时谴官祭祀。”可见,北宋之后,此地就已成为公认的伊尹墓葬处。
- 从奴隶到将军
走进伊尹祠,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上刻伊尹墓碑记,讲述着伊尹从一名奴仆成为一代名相的传奇经历以及他摄政治国、恩惠百姓的故事。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活了一百岁),姓伊,名挚,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中华厨祖、汤药鼻祖、《伊尹汤液经》的作者。
伊尹像
相传,伊尹出身低微却聪颖,勤学上进,他不仅掌握了烹调的技艺,会做可口的饭菜,还在长期的观察中深谙治国之道。
有莘氏嫁给商汤,伊尹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商,利用服侍商汤进食的机会,向商汤分析天下形势。
由于他出身庖厨,所以非常善于用做饭比喻治国,《道德经》中:“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广为传扬的名句便是指伊尹向商汤讲述治国之道。
商汤很欣赏伊尹,便取消他奴隶的身份,并提拔其为宰相。
公元前1600年,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建立商朝。他先后辅佐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王。
名相伊尹
在任宰相的五十余年中,伊尹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国力蒸蒸日上,经济繁荣昌盛,奠定了商朝550多年的基业。伊尹也被后人称为“中华第一名相”。
由于伊尹起点低,到达的高度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楷模,他也被后世赞誉为“天下第一励志者”。
- 从良相到厨神
伊尹不仅是一位良相,还是一代名厨,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
他“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调始祖”和“厨圣”。
厨神伊尹
古代中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饮食的讲究远远超过今人的想象,吃什么饭用什么器具,喝什么酒用什么样的酒觥,盛什么样的食物用什么样的青铜器,对于“不食非食”的古人来说,能把食物、器具、时令归置明白,首先就是一个精通治理、善于协调之人。
笔者在伊尹祠遇到了为伊尹世代守墓的毕氏家族传人毕道亮先生,毕先生对祠庙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祠庙中的一草一木、一树一花、一碑一刻都能讲出有趣的故事。
他告诉笔者,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厨师来祭祀伊尹,各种厨师节、活动也经常在伊尹祠举办。虽然过去三千多年了,人们还是没忘记这位祖师爷,香火一直很旺盛。
圣母冼姑殿
伊尹祠的石碑后面,由东向西排列着圣母冼姑殿、伊尹大殿、伊尹夫人殿,分别纪念伊尹的母亲冼姑和伊尹的夫人。
绕过三座大殿,便是伊尹墓园,园内群柏苍翠,林木葱茏,不少古柏都因其具有灵性的姿态而被后人描绘成了美妙的传说,既有程咬金的脸等历史典故,又有相思柏爱情故事,各个引人入胜。
- 从厨神到医祖
伊尹受后世祭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烹制食物的过程中,发现将不同食材搭配,能够产生强健身体的作用。特别是通过长时间的汤羹烹煮,更能实现食物配比协同的能量。
于是,伊尹写作了《伊尹汤液经》,创制出最早的汤药配制。
《伊尹汤液经》又名《汤液经法》,班固《汉书艺文志·方剂略》中就有著录:“《汤液经法》三十二卷”。后世虽无传本,但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中记载:“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证实了《伊尹汤液经》的存在,并且称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也是据《伊尹汤液经》而成书,可见此书地位之高,影响之广。当代文献家钱超尘先生经过考证,也认为《伤寒杂病论》出自《伊尹汤液经》。
元代王好古在其所著的《汤液本草》中也写道:“神农尝百草,立九候,以正阴阳之变化,以救性命之昏札,以为万世法,既简且要。殷之伊尹宗之,倍于神农,得立法之要,则不害为汤液。”
后世医家也大多对伊尹创制汤液深信不疑,宋代医家张杲《医说》中把伊尹与黄帝、神农并称为“三圣人”:“医之为道,由来尚矣。原百病之愈,本乎黄帝;辨百药之味,本乎神农;汤液则本乎伊尹。此三圣人者,拯黎元之疾苦,赞天地之生育,其有功于万世大矣。”
据毕先生介绍,伊尹作为中医鼻祖,其墓上的一种草对于治疗不孕不育有奇效,经常有附近的乡亲来伊尹墓前祈祷,采一些草药回去吃下,往往能心想事成。也有一些老乡买来烙饼,在伊尹墓碑前擦几下,吃过后身体相应部分就不会疼痛了。如今墓碑部分已被擦得光亮如镜面。
徜徉伊尹祠,毕先生充满激情地讲授感染着我,在现代化如此巨变的中国,还有这样一个家族,延续世代守灵的传统,呵护着三千年来的薪火传承,这种坚守,尽管微弱,尽管不易,但仍有人在坚持,以家族的力量在坚持…
这种执著的坚守与伊尹祠相对的陈旧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大的门脸,不算太新的祠庙,说明对这位古圣先贤的祭祀还停留在小众范围,这与伊尹为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极不匹配。
作为一个“下得了厨房、上得了殿堂”的国宝级人物,调和了五味,开创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饮食文化;创制的汤液,奠定了中医药应用的基础,从古至今一直被广泛应用,呵护后世身体健康。对于他的尊敬,我们现在还做得很不够、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