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北大人,守着门槛最低的高贵

明天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

可读书,从来不必等明天

无关贫穷富贵

无论黄发垂髫

读书与思考

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在阅读的时候

每一个灵魂都平等且高贵

为阅读搭建广厦的图书馆

则是我们精神的乌托邦

是照耀着六便士的月亮

在中国的许多城市

散落着一些“孤独”的北大人

他们守着一座座图书馆

守着知识的火种与求知的热望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与北京大学校友会
特别策划:寻访“北大人精神”
首篇精彩,点击观看!
↓↓《平生深情在书窗》↓↓
【温馨提示:文末有周国平老师签名赠书等重磅福利!】

图书馆是我人生之路的起点。

——周国平

周国平

北京大学1962级哲学系本科校友,现任深圳坪山图书馆馆长

被称为“平民哲学家”、“当代中国人哲学启蒙导师”的周国平是曾因解读尼采而风靡一时的文化偶像,更是让中学生们做了无数篇“阅读理解”的国民作家。而今,他是深圳坪山图书馆的馆长,“大家书房”的发起人

周国平总结自己一生的成长之路,是从图书馆读书开始的。

儿时,周国平家住上海图书馆对面,从家中的窗户就能看到图书馆的自鸣钟。小学拿到毕业证,第一件事就冲进上海图书馆。图书馆如浩瀚书海,庄严肃穆之感,带给了他强烈的震撼。

中学时,周国平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不仅如此,用于通勤的零花钱也被他全数用来买书。但周国平回忆,彼时,阅读对他来说仍是一种求知欲的自然引导,并无多少选书而读的意识。用周国平的话来说,“人类的文化宝库,尚未对他打开。”

人类的文化宝库真正的对周国平打开,是他进入北大学习之后。

周国平将读书阅读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自主学习的阅读,另外一类是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回顾过往,他直言,在北大求学的时光,是他养成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品味至关重要的时期。这两类阅读的基础,也是其在北大学习作学生期间打下的。

他总结自己在北大学习最大的收获,是成为了一个死不悔改的自学者。周国平表示,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终身的,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最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实现的

阅读一直是滋养周国平的养料,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自己从图书馆与阅读中的收获散播出去,让更多人的爱上图书馆,爱上阅读。三年前,他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出任深圳坪山图书馆馆长。

图书馆是周国平心中最仁慈和最实在的文化事业。为了将坪山图书馆打造成切实提高人们幸福感的公共空间,周国平建立“大家书房”,请学者专家们按照自己书房的标准设计书籍推荐,最大程度地引领读者培养阅读习惯。各类讲座,读者见面会的举办也是层出不穷,为读者提供思想交流,陶冶情操的平台,力求文化深入百姓生活。

他提出“让经典走进大众,让阅读成为时尚”的阅读理念,并举办“与周国平共读经典”主题栏目。挑选经典著作,每月一本,开展讲座,还会与读者笔记写的好的读者交流,增加互动。

周国平根据自己多年的阅读经验,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三“不”主义。不务正业,博览群书;不走弯路,直奔大师;不求甚解,为我所用。他希望大家广泛阅读,阅读大师之作,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与知识的积累下,与豁然开朗,灵光乍现,不期而遇。

办让读者愿意走进的图书馆。

——李东来

李东来

北京大学1980级图书馆学本科校友,现任东莞图书馆馆长

“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余生永不忘……”读者吴桂春临别留言东莞图书馆,朴实的语言表达他对读书的热爱,留言在网络上刷屏。

这座让他余生永不忘的东莞图书馆,在馆长李东来的带领下,成为万千生活在东莞的人们心目中一个特别的港湾,建成中国大陆第一个漫画图书馆、第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把图书流动车开到工厂、军营和监狱……

1980年,李东来进入北京大学就读于图书馆系。从北大毕业后,他便以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投身公共图书馆工作,将新世纪图书馆建设的思考和设想付诸实践,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今年,已是他接触图书馆专业的第41个年头。

2005年,东莞图书馆新馆开放。一位读者的留言,让李东来和同事们印象深刻。在留言中,读者突出对图书馆的希望和礼赞——图书馆像一个港湾,每一个人都可以进来求知识,避风雨,或是歇歇脚,东莞图书馆,一个属于大家的图书馆。

读者的希望是图书馆工作的动力源泉,东莞图书馆的建设总是立足“人的需求”,以人为本,办符合读者需要的公共空间成了努力的方向。

图书馆要怎么和每个人建立联系,如何让图书馆走近市民、让读者愿意走进图书馆,是李东来与同事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们提出了满足读者“休闲、交互、求知”需求的理念,建设了“人在书中,书在人旁”的空间布局。不仅提供读书的座位,还提供行人歇脚的位置,并将比较方便易得的书刊报架设置在座椅或阅览桌旁,可供读者随手取阅,从而在轻松的状态下亲近图书。读者希望图书馆能够开放得再长一些,于是国内第一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让图书馆的服务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市民的需要,东莞图书馆注重读者的细分,开发了各种专题图书馆,漫画图书馆、粤剧图书馆、老年人图书馆、玩具图书馆、儿童天地……聚焦不同的人群,满足他们的需要。

此外,李东来还对另一个问题十分重视——如何通过专业化的支持和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于是,东莞图书馆提供外来务工的技能培训、公益课堂等服务;考虑到东莞外来人口数量较多,图书馆还开办了粤语培训班。

公共图书馆的大门要向所有人敞开,要让不能来、不方便来图书馆的人也能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于是,东莞图书馆提供丰富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图书流动车就是其中之一。从2004年第一台由老式面包车改造的图书流动车开始,东莞图书馆流动图书车开到了工厂,开到了社区,开到了军营,开到了海防。最大程度地让无法亲临图书馆的人,也能获得图书馆的服务,享受阅读。

四十年,李东来始终保持着对图书馆事业不变的初心。他表示,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学校教育对他的人格的塑造、工作理念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影响。北大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关照和报效社会的信念。直到现在,李东来每每回忆起,四十年前320之夜北大学子在燕园一起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时代强音的画面,仍旧感慨万千。

图书馆是一个儒者丐者一视同仁的地方。

——倪晓建

倪晓建

北京大学1975级图书馆学系本科校友,曾任首都图书馆馆长

1975年,倪晓建走进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学习,之后经过了20年的教学生涯,又走到了首都图书馆做了15年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他说,“图书馆是大众终身学习的地方。”这些年他带着北大获得的所学,从理论到实践,把“大众”、“终身”、“学习”这些关键词浸透在他与图书馆紧密相连的学习、工作中,助力图书馆事业和全面阅读的发展。

在倪晓建眼中,图书馆是一个天堂,不应有众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把这个空间给读者,把更多的选择给读者,这是图书馆应该做的。”不论年龄、知识水平高低,也不管你的身体如何、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想进一步学习,图书馆都应是可以包容的。”图书馆不止于藏书,更是社会的大课堂,“是一个伴随你成长一生”、“是一个儒者丐者一视同仁的地方。”

书籍是文明的种子,那图书馆便是文明的基因库。问起最满意的作品,倪晓建便会骄傲地提起2002年启动的北京记忆项目。这个项目抢救口述历史、收集民间北京故事、数字化这些资源,让北京人、全国人,乃至让全世界人知道北京、了解北京,也算是区域性记忆保存的首创。

十多年来,他还举办换书大集、健康课堂、儿童涂鸦留存展览等活动,与他理解的一般:“图书馆馆这个平台大戏台子一样的,在这个戏台上只要是与文化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登上这个戏台。”更多能让增长知识、提高文化修养的活动,被他一一引进图书馆,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如今,倪晓建虽然已不再担任馆长的工作,但他仍然希望希望更多北大的老师学生可以参与到推动全民阅读中来,“大家根据所学所读,向社会大众推荐一些书籍,让大众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读到经典的书。

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陈红彦

陈红彦

北京大学1983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本科校友,现任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

1987年,陈红彦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进入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善本组工作。在老师的带领下,她天天在库房里做古籍的著录,一页一页地翻动宋元时期的古籍,把它们上面的相关信息记录下来。
对陈红彦来说,那是最幸福的时光。作为一个古籍工作者,能够天天在库房里一页一页地摸古籍,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这也奠定了她后边研究宋元古籍,以及敦煌遗书的基础。
从陈红彦进入国家图书馆,如今已经30多年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是陈红彦职业生涯的一个起点,在这里,她接触古籍、做古籍工作、服务读者,同时也开展一些研究,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不断的累积。
她坦言,在古籍馆里的时光,是她人生中收获最多的年华;古籍工作者,是她人生中扮演最多的职业,也是唯一的职业选择。对她来说,和古籍为伴的日子,快乐,也充实。
“典籍作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述思想、宣扬主张的重要工具,是物化了的科学思维,凝聚了的人文意识。让我们能透过时光隧道了解先民的生活,了解我们从何而生,为何而来,汲取其中的营养,构建当代的文明。”
对于普通人来说,天天看古籍可能性并不大,陈红彦和她的同事们也在探索着宣传古籍的其他方式,包括周末在院里的古籍讲座、历史文化系列讲座等等,这些讲座包括文津讲坛、中国典籍与文化,还有高校老师做的系列讲座。20年间,已经有了500期的讲座,而讲座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曾有老舍这样的一些名人也在院里做过讲座,历史传承的脉络在这一代人身上也继承了下来。
2012年,陈红彦参与了国家图书馆设立典籍博物馆。以前一些小规模的展览,通过典籍博物馆的设置,就成为大家都能来的展厅里规模较大的展览。2014年,同时开了10个展览,从甲骨到敦煌遗书到古籍到地图,特别是还有一些近现代名人手稿,都在这里向大家做了展示。大家通过这样的展览就可以看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通过这样的一些古籍,现代人就有了一个和古人沟通的渠道,就有了对家国天下更深刻的了解

陈红彦倡导,阅读古籍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2021年春节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陈红彦和她的同事们给这个节目提供了学术支持。大年初一,《典籍里的中国》讲了《尚书》,激起了不少人对中国传统古典文献的热情。

在陈红彦看来,《典籍里的中国》对于探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渠道无疑是有益尝试。“让今天的年轻人将优秀典籍中的优秀文化接过来、传下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那么不管是刚刚认字的小孩,还是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可以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内在气质,丰富自己的人生,获得很多的人生感悟,让每天都充满喜悦。”陈红彦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生活。

值守图书馆的北大人
除了本文采访到的这几位校友
其实,还有许多北大人
在全国各处的图书馆值守
他们与书为伴、向世人传递书香

杨沛超

杨沛超,1978级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校友,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从业以来,他为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专业图书馆服务做出重要贡献。在图书馆事业重要刊物《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资料工作》、《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学研究》等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刘显世

刘显世,1986级政治学与行政管理本科校友,现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主任、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他打造“图书馆 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开办国学系列公开课,邀请国内知名的大学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参加。提出“保国粹、启民智”的立馆宗旨,推出“奎虚图书奖”,推广山东地方文献;设立“文创空间”,打造鲁图文创品牌。

刘淑华

刘淑华,1987级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校友,现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图书馆馆长、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她重视基层图书馆建设工作,艰苦摸索,通过治馆、治人、治学多角度发展,让赤峰市图书馆向管理自动化、资源数字化服务智能化转变,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型。赤峰市图书馆在2013年荣获“全国年度优秀图书馆”称号,为基层图书馆转型提供生动案例。

陈俊

陈俊,1998级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校友,现任深圳雅昌艺术中心图书馆馆长。主张艺术需要“靠谱、坚持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事出版十余年,策划过百余种艺术、非遗、学术类图书,曾获得过统战部优秀图书奖、国家新闻总署推荐青少年百种优秀图书奖、美国印制大奖优秀奖等。

一座图书馆,其中蕴含着无穷能量,小到可以影响一个人,一所大学;大到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

部部典籍,记录着人类万亿年生长的智慧;层层书架,收藏着人类文明思考的印记。

在这里,我们可以跨越时空,对话大师,碰撞思维的火花;在这里,我们亦可以读书品茗,稍作歇息,偷得浮生半日闲。

春日正好,不妨推开图书馆的门,去看一看这扇门后,博大精彩的世界。

而你所步入的这方书山桃源,此间温宁背后,是一群“孤单”又勇毅的北大人经年如是的值守。

......

更多寻访“北大人精神”深度报道,请持续关注北大官微!

 /互/动/有/礼/

你和阅读有哪些故事?
哪本书让你印象最深?
欢迎在评论区写下
你与读书和图书馆的故事
截止到4月23日24:00
留言点赞排名前8位的读者
将依次获得以下惊喜礼物~

周国平老师签名图书

首都图书馆主题茶杯
东莞图书馆文集

国家图书馆手账本

除了在图书馆值守的北大人
还有更多的北大人生活在我们的周围
他们都立足在自己的岗位上
默默奉献着北大人的坚守和力量
(0)

相关推荐

  • 今天,江西省图书馆100岁了!

    百年犹未老,恰是风华正茂时.12月8日,江西省图书馆迎来建馆100周年!从百花洲畔的一座小楼到赣江之滨的巍巍广厦,江西省图书馆历经百年,终成为如今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量超过千万册.汇聚诸多 ...

  • 故纸堆里春意“闹”——图书馆老馆长著书只为圆40年前的梦想

    作者:沈利芬 董振声在翻阅书籍.(沈利芬摄) 出书,对有些人来说是因为工作需要或是出于兴趣爱好,或许还有名和利,可今年73岁的吴江图书馆退休老馆长董振声的原因却很另类:他说,是为了弥补自己职业生涯的一 ...

  • 都看手机了,图书馆怎么办?

    文 | 欧阳倩.丁睿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如果真的有天堂,那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承载了人类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和历史记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核,是互联网时代以前人们获取知 ...

  • 红学泰斗周汝昌:串谋捏造庚辰本购藏经过,无情嘲弄冯其庸(下)

    最近40年以来,主要由于"红学大师"冯其庸的大力哄抬,所谓"乾隆时期钞本"."脂砚斋评本"之一的"庚辰本"在" ...

  •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学会延迟满足,想想你为什么玩手机,刷短视频就能刷了进去呢?因为那些短视频都在让你及时满足对此,你要警惕不要忘了自己还有一种能力叫做延迟满足读书就是特别典型的延迟满足,就是你不要指望在一本书上迅速的找到 ...

  • 守住门槛最低的高贵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与北京大学校友会 特别策划:寻访"北大人精神" 点击观看! ↓↓<平生深情在书窗>↓↓ 以下视频来源于 北京大学 " 图书馆是我人生之路的起 ...

  •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 也许你曾被人笃定这辈子没有出息,也许你没有挤过独木桥.按照所谓的"成才之路"长成一个好青年,也许你正在单位混饭吃.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也许一事无成的恐慌还 ...

  • ​沈从文: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122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ID: rufengdajia)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 ...

  •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秋风渐凉,黑夜变长,转眼之间,已经到了开学的日子. 人生匆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学校度过. 从咿呀学语到青春无敌,漫长的时间里,我们必须知道读书的意义.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方向,不懈怠不彷徨. ...

  •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也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言:"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读完这段话醍醐灌顶般的 ...

  • 沈从文: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沈从文: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沈从文: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惟读书之味,愈 ...

  • 知名女星晒退房照上热搜:公共教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655/3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814天 前段时间,演员赵子琪在微博上晒出一张酒店退房前的照片,并配文"我这几年洁癖越来越严重,连退房之前桌面都得清 ...

  • 夜读丨沈从文: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文/儒风大家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惟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读书,就如攒钱,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效果,但于长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