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李春堂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21年6月20日,晴,周日
原本只是劳逸结合,出去散散心。楼下的梧桐树开花,几个小朋友蹦蹦跳跳。我骑上电车再去一趟木材公司,有一个小乐趣,淘点喜欢的书本。院子里倒是没有几个人,一无所获,但是知道现在的黄纸板一块零五分一斤,价格上涨的很快,院子里的人各忙各的,没有一刻停歇,反而是废品价格大涨四分之一。
冬青树的花已经开败了。在二胶厂小区,紧挨着华光宾馆的门口,一个书报亭,一个做着电动轮椅的老人,一个做在小板凳上的老人,一个坐在道牙边卖鸡蛋的老人,默不作声,就是看着路上的人来人往。问起轮椅上的老人高手,老人风趣的说,年龄也不大,九十了。我看着老人,肯定有故事,所以就从报刊亭里找了一个小板凳,坐着跟老人聊。
人总是从故乡和宗族找到源流。初次见面,如何产生共鸣,建立信任,向来是件难事。如何突破信任的羁绊,自由自在的讨论生命历程,其实是一个相互包容的过程。聊起圪撂庄,说起张苏庄,讲起隐山,谈起新店,议起王凌云,忆起老南阳,虽然聊的时间不长但是还是有些可以记录的成分。
今天,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李春堂---
1930年生的,就九十一了。老家是圪撂庄的,属于北新店张苏庄大队,叫李春堂。离博望四里地,离新店街八里地,赶集的时候去过新店街。圪撂庄在隐山南,村里人盖房子总是拿个向,看起来有些不规整,有一说圪撂庄就此得名。
李春堂老人说,爷的名字已经忘了,父亲弟兄一个问题。自己兄弟姊妹四个,两个哥一个姐,都是农民。自己家里有十来亩地,土改的时候评的中农成分。上过思想,就是在张苏庄私塾里,学的上论语下论语,当时学费都是母亲交的,不知道是粮食还是钱。后来民国三十年老日来了,那个时候叫逃反,跑老日,就往沟里躲。解放前到南阳修飞机打过城墙,那时候都是各区派工,南阳那时候小啊,也没有啥,小西关魏公桥比较繁华一些。最繁华的地方在南阳饭店那一片,叫白衣堂,后来就是解放路比较繁华一些。
1949年2月南阳解放没多长时间,各区都招兵,后来县大队在槐树湾,槐树湾是个区。在南阳县2月当兵,7月入党,9月份就从县大队转到85军。当了8年兵,那时候没有南下,留在宛西剿匪,主要是国民党最后的一些民团没有缴械,主要在西峡二郎坪一带土匪多,有个土匪营。到最后就是民兵训练当干部。
1956年转业到南阳县农业科,那时候没有局,都是一个一个科,农业科管农业,卫生科管卫生。工业科主要是管一些手工业,丝绸棉织社,还有一些小工厂。具体的信息宛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比较清楚。后来调到平顶山,在派出所当所长,也是个正局级,就是正科级。小孩六个,四个姑娘两个儿子,大姑娘快六十了,在南阳广播电台李燕。还有大儿子在上海国资委投资公司副总,小儿子李存,最近在跟政法教育系统拍摄专题片,忙了好四个月了,刚才还在打电话说今天父亲节,想吃什么。现在一个人住,还有一个保姆,问起方便不方便拍摄一点老照片。老人说不方便,只好说再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