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翠翎鹤顶城头堕 一将仓皇马革裹

|每周五更新/廉克飞(撰文)|
牡丹台失守,左宝贵集中兵力守卫玄武门,他拖着病躯登上城楼鼓舞士兵誓与平壤共存亡,士兵们被他的精神所深深地感动,士气倍增。
左宝贵亦不顾炮击,在城墙上往来睥睨指挥,西望家乡,不由心潮难平:
他想起了宋朝的抗金名将岳飞,他的“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的名言简直是自己的座右铭。他指挥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兵,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伙耳!”的誓言,那是何等壮怀激烈啊!
左宝贵戎装照
他又想起了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他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痛击倭寇,九战皆捷,使倭寇闻风丧胆,那是何等豪壮的气势啊!
他再想到了道光二十年(1840) 面对虎门海滩上焚烧鸦片的熊熊烈火,林则徐一身正气,大义凛然;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坚守虎门炮台,孤军奋战,身负重伤死力拒守;定海总兵葛云飞,鏖战五昼夜仍不下战场。江南提督陈化成,年近古稀,血染征袍,仍裹伤再战。
自己跻身行伍以来,对这些英雄一向仰慕之至,只恨自己生不逢时,无由效法。现在,倭人欺人太甚,平壤危在眼前,朝民殷殷期盼,此情此景,不正是自己酒腔热血、尽忠报国的极好机会吗?即使难挽危局,肝脑涂地,自己又有什么遗憾呢!想至此,左宝贵不禁热血沸腾,斗志倍增,继续督促将士奋勇击敌。在他的影响下,奉军“士卒皆激昂奋战”,勇往直前,予日军以重创。部下担心他这样穿戴容易引起敌人注目,推举杨建春上前劝说。左宝贵坚定地说:“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 拒绝了杨的请求。弹雨纷飞中,左宝贵腿部中弹。他“很敏捷地用一块布将伤口裹好后,站起来继续鼓舞士兵作战”。当时,他身边正有一门大炮,本来是由一个炮兵负责,可是这名炮兵中弹而亡。左宝贵忍着伤痛,躬踞炮台,手燃炮捻,比量准星,几十年来压抑内心的对列强、特别是对日寇的愤怒爆发出来,“手发榴弹巨炮36弹”,弹头闪着红光飞向敌阵。杨建胜、徐玉升等见他腿部流血不止,又担心城上太危险,他的目标太大,想扶他到城下躲避,宝贵大怒,“击之以掌”,厉声斥责,继续发炮击敌。
日军久攻不下,未免着急,日军在密集炮火掩护下试图向城门突击,奉军以泥土坚塞城门,拼死防战。“日兵三突之,清兵三退之”。“敌军披靡,相顾失色”。牡丹台上的日军炮队“瞰视此状,故连发炮,榴霰弹聚中玄武门城楼,城墙崩碎”,左宝贵身边的一尊大炮也被炸毁,碎铁飞扬,“铁穿宝贵胁下”,血流如注。包扎后,他仍坚持在城楼指挥。他知道,自己是全军的主心骨,一旦离开,军中无主,人心就会涣散,城门就会被敌攻破,局面将难以挽回,所以他咬紧牙关,决不离开城楼。
接着,他又被“榴霰弹击中左额”,满脸是血,他仍“勉强撑持”。突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胸,他一下子倒在地上,嘴里喘着粗气,还断断续续地鼓励部下坚持到底,众人把他抬到城下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奉军衷心爱戴的将领,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利益,就这样结束了他57岁的生命,在玄武门城楼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实现了“力即不及,义不可挠”的誓言。
左宝贵牺牲后,日军的大炮继续向城楼轰击,以至“城门碎坏,唯见四柱耸于半空”。日军“乘势越玄武门胸壁跳入壁中,直夺其门以开之”。但日军企图向城内推进时,门内奉军“据高壁,飞铳如骤雨降,不可向迩”。因不知城内虚实,日军未敢贸然进城。
杨建春等护卫左宝贵遗体突围,在玄武门外遭日军拦截,混战中,杨建春和他的侄子、外委杨发亮中弹阵亡,徐玉升也死在乱军之中,他们的忠骸永远留在朝鲜国土上。“大同江上中秋月,常照英雄白骨寒"。
玄武门失守,左宝贵阵亡,使叶志超骇惧万分,决定弃城逃跑,下令各部迅速撤军。午后4时许,叶志超在七星门上悬挂白旗,通过一个朝鲜人致书日军要求停战,继而在静海门、大同门等地也挂出白旗乞降。日军已知这是叶志超的缓兵之计,于是在通往义州和通往甑山的大道上设伏。当晚,天下大雨,叶志超率清军仓皇出城,夺路而逃。预先埋伏在那里的日军“枪炮排轰,我溃兵回旋不得出,以避弹故,团集愈紧,死亡愈众,其受伤未殊之卒纵横偃卧,求死不得,哀号之声,惨不可闻”。清军此次溃退,竟然导致1500人死亡,至16日晨,清军死伤累累。叶志超率残部经顺安、肃州、安州、义州等地,“狂奔五百里”,狼狈逃入中国境内,平壤遂被日军占领。
平壤保卫战是甲午战争正式爆发后的首战,也是两国陆军第一次大兵团作战,战争的结果,日军死180人,伤506人,失踪12人,合计698人。清军伤亡人数,估计近2000人,在溃退时被俘500人。伤亡人数是日军的两倍。武器装备损失相当严重,
左宝贵壮烈殉国,引起朝野极大的震动,左宝贵是平壤战役中清军殉职疆场的唯一主帅,也是中日战争中清军第一个牺牲的重要将领,光绪帝在《御制祭文》中写道:“方当转战无前,大军云集;何意出师未捷,上将星沉!喑呜之壮气未消,仓猝而雄躯遽殉。”
在《御制碑文》中又说:“值内陆清平之日,正东落多难之秋。旋整援军,骤临前敌……虽唾手成功之志,竟抱殒身殉战之哀。”“冒锋镝而克全大节,三年军宜视此孤忠……”对左宝贵的牺牲表示极度痛悼与惋惜。在9月23日的上论中又称许左宝贵“久历戎行,卓著劳勋”,“力疾血战,奋不顾身”,“实属忠勇性成,深堪恻悯”,给予“太子少保、予谥忠壮、赏骑都尉兼一等云骑射世职,袭次完时,给恩骑尉,世袭罔替”等封典,命将其事迹付国史馆立传,入祀昭忠祠,于立功省份建立专祠等。《清史稿》记载:中东之战,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中外传其壮节,并称“双忠”
三年后,清政府在左宝贵的故乡营建了一座衣冠冢,以光绪帝名义撰写碑文和祭文,并命山东巡抚李秉衡率司、道、府、厅、县官员亲临致祭。
甲午战争结束后,奉天人民自发捐资在南门外修建了一座祠堂,在同善堂内塑造了一尊两米多高的铜像,人们自发组织纪念活动,表达对左宝贵的深切怀念。
后来,朝鲜人民在平壤玄武门附近建立了一座标石。战争后三年恰是明治三十年(1897)九月十五日的夜里,那天,天气阴沉沉地,从午后起便下着绵绵的细雨,七星门内住着一位年近六十明林善华的老天。他的儿子到京城去做买卖,寄钱养活父亲,所以他日子过得很好,毫不匮乏。那天晚上,林善华老人因朋友家有喜事,在黄昏时,被邀赴宴,夜里十一点左右,他走到箕子庙下的松林中,此时天空飘起了濛濛细雨,夜路昏暗,路上一个来往的行人也没有,虽然荒凉,但是因为他道熟,所以就径直朝家走去。义州街道不像今天经过修整,所以是狭窄的。他就在七星门外街道上走着,向前走了约一千步时,忽然耳边传来战马的嘶鸣之声,而且有混杂着军靴和佩剑撞击的音响。老人觉得奇怪,便踏上七星门的石阶一步一步朝上走去,朦胧之中,他隐隐约约看见在不远处的雨中有个军人跨着白马,高挥着在暗淡中仍然发着白光的军刀,向北方走去。
他心里一惊,就伏在地上,然后,匍匐地回到家里。想起了刚才亲眼看见的光景。恐惧万分、全身战栗。
然而待他平静下来,他觉得那恍惚地映在眼里的白马上的军人,好像曾经在哪儿看见了似的。慢慢地想起来了:那骑白马的军人就是在平壤战役中他亲眼见过的左宝贵将军。
此后,老人逢人就讲起十五夜间的事,但是听说的人谁也不相信。可是,一年的时光像流水一般地过去, 九月十五日又来了。这天黄昏就下雨,夜十点钟左右,通行七星门外的许多人又朦胧地看见了骑白马的左宝贵。
从那时起,已过了30多年的岁月,没有人再看见骑白马的左宝贵英魂。但是当地仍然流传着九月十五日如果下雨的话,还可以看见左将军显圣的故事。
七星门是遗留着左宝贵将军爱与仇之地,虽说这是一个带有迷信色彩的故事,但是同时说明了左宝贵当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朝鲜,都受到人民敬仰,此故事寄托了人民深切的哀思和无限地怀念。
平壤之失也使许等志士仁人感慨良多,他们纷纷著文表达对左宝贵的哀思和缅怀,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叶志超等人畏葸误国的真相,抒发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其中尤以黄遵宪的这首《悲平壤》最有代表性。
爱国诗人黄遵宪

悲平壤

黑云蓖山山突兀,俯瞰一城炮齐发。

火光所到雷䃔䃧,肉雨腾飞飞血红。

翠翎鹤顶城头堕,一将仓皇马革裹。

天跳地踔哭声悲,南城早已悬降旗。

三十六计莫如走,人马奔腾相践蹂。

驱之驱之速出城,尾追翻闻饿鸱声。

大东喜舞小东怨,每每倒戈飞暗箭。

长矛短剑磨铁枪,不堪狼藉委道旁。

一夕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

一将囚拘一将诛,万五千人作降奴。

长期以来,左宝贵壮烈殉国的英勇事迹被写入《清史稿》《清史列传》《费县志》《沈阳县志》。并被编入中学课本,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传统教材;他的遗像遗物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馆中;他的英名和事迹不断在报章杂志上出现。1992 年,他的家乡在当地为英雄树起一尊花冈石雕像,再现了他当年跃马扬刀,奋勇抗日的雄姿。
“贲丝纶而用勖后人,百世犹传其遗烈”。左宝贵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的爱国主义情操,永远值得人们赞扬。左宝贵的人生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是左宝贵的故事依然在流传,左宝贵的后人依然在延续着他的人生轨迹……
待续…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