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拳体悟沉活之道,“自重落胯”,阅读之后感受一下

青烟绕金鼎,蓝火映银缸。看着寂然,其实内力鼎沸。看似枯瘦,也许力大无穷。使人强大的,并非只有武力。你看弹琴,轻触琴键,缓缓流淌,左手轻拨,一手缓按,琴为心声,心中产生憧憬,生发一切,造就山河乐章。昨天和朋友视频,他说高兴了,比划几下发力,我一看进步了,以前他不整,块头挺大,功力却显得弱,如今这几下,发力又整又利落,隔着屏幕,让我感到了威慑,似乎换了个人,气场强大多了。聚力结丹,运气成瀑。丹田一较,内压强掤起,膨胀密度很高。我一师兄练二棒子,练完功,用棒子敲打敲打,感觉很爽。不是排打使人抗打,而是内压强大后,自然抗打。猿臂长,肩胛大开。鸡足轻,头领得好。能募集更多动能,善用自重,这个人懂拳,我们管这种劲叫,整劲。小腹这个三角区,要格外关注,凝聚丹田是力点,沉到髋上是重力。训练腹腔,就是训练深层神经,腹腔和脑子一样活,又称腹脑,叫做心知肚明。肚子不能想事儿,但能听劲,听自己的内劲。有一个人,打拳动态忽闪,柔着柔着,忽然一换髋,下意识有个闪动,这是在用髋调自重。拳法有主次关系,哪个部位都重要,安排好先后,合理搭配,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经在佛涅槃,剑在人无踪。刚开始练拳,大刀阔斧一些,该抻开的抻开,该扩张的扩张,身上有了量,以后好做活儿。劲细了,是因为圈小了。小圈是大圈变来的,拧得半径小了,刺得更深。开始不能小,来三年大的,慢慢的,越练越松,自己本能就收了。你看有些人,从容屹立,身子有微小交错,动静不大,那是利用关节交错,往内刺探。好比刺绣,要先扩张开了,再下针。架子无论大小,都要饱满,再利用关节结构角度,找那些深细东西。所以我们说,扩张劲与塌缩劲并存,同等重要。没有饱满的架形,合也是瘪的,出不来功夫。武术管手臂叫桥,古代都是拱桥,形容弧度,弧度出张力。开弓放箭是张力,湖波荡漾也是张力。你看太极图,有两个鱼眼,那是两个髋,转腰时,髋要有转换,玩得是自重。掖,旋,顶,兜,这些胯法有什么用呢?用髋打拳,就是用自重打拳。开发髋劲,自重沉淀到坐骨上,自然利用重心,这是沉活之道。这就好比,定住一个膝盖,掖沟顶后髋,股沟量一旦出来了,弹力应运而生。

秤不离砣,高山坠石。能把自重沉淀到髋上,此人一定够沉。平常人自重是散的,功夫深的人,能把重力练到髋上,不见他使劲,随便一动,劲同样相当大。强调用髋打拳,磨炼自重沉坠,上领下顺,力道沉淀坐骨,骨盆质量增大,髋臼还活,这就很厉害了。走起路来,不见腿劲,只感到髋在运行。会奔跑的人,都会用髋,身势没有起伏,一溜烟儿的,平行移动,又快又稳,整体性特好,劲不散乱。站桩时放松,撑开大转子,虚裆,让自重下去,沉淀到坐骨上。练练丁八步的桩,混元桩也可以站丁八步。丁八步好体会一点,中正身姿,用后臀去找高凳,领住头,往下落胯。别忘了松紧丹田,几年后,小腹力点形成,自重便不再涣散,髋臼也开了,领住头,松顺脊柱,重力下沉,再用内腔劲,运髋行拳,你就出东西了。丹田塌缩,与结构扩张并存,这是根本模式。意催内压贯掌,指头发涨,进而整个手掌发涨,每每一到定式,整个手掌充盈,这是好的。沟劲越练越深,髋劲越练大,浑身一松,顺着脊柱往下,虚裆沉坠,自重落到髋上,进而沉淀到坐骨,下沉至脚底,有了这个体感,十分之好。自重,沉活,平衡,自然之道,多感悟其中关联,你会更加深入拳道。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身体安康,万事如意,一切顺利!

专栏
太极拳三大胯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