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学与思

阅读了《新时代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靳玉乐,赵瑞雪 课程教材教法  2021.6)感觉很有启发,其中的许多观点我非常认同。现摘录并尝试分析:
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感悟】这个是理所当然的,课程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载体,这个载体的质量决定着教育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个载体的丰富程度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教育空间”的大小;这个载体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时间线的延伸性。
关于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问题:
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诉求是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感悟】这里提出了高质量课程建设的四方面的要求: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立德树人、人民满意。
社会主义方向是课程的政治要求;中国特色是课程的文化属性;立德树人是课程的功能定位;人民满意是课程运作结果的标准。
新时代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道路。
课程体系建设要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前提,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把坚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关键任务。
【感悟】这是课程建设的政治方面的原则,也是培育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中国人的目标所需要的工作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在开发课程时,在创生课程时,都需要有政治的敏感性,一定要明确我们的课程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千万不能在“中立”“自由”和“学术”的口号下,放弃了对课程本身的“政治性”审查。我们的课程必须要给学习者以社会主义原则 的正能量。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中国几代领导人都非常强调教育的阶级性,因此,课程也是有阶级性的,不能被时髦“普世价值”“学术中立”所忽悠,忘记了教育和课程应该坚持的阶级立场。
高质量课程体系是“满意型”课程体系,就是能够让学生满意、教师满意、家长满意和社会满意。其中,让学生满意最为重要,学生能从中产生获得感、幸福感和使命感,并且促进其个体自发、自然、自觉地成长。因此,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要实现从“符合型”课程体系向“满意型”课程体系转变的质的飞跃。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满意型”质量表现为课程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成长,能够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重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一方面注重传授有利于适应未来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知识经验和技术本领;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具备判别是非对错、追求真善美的能力和勇气
【感悟】“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要实现从'符合型’课程体系向'满意型’课程体系转变的质的飞跃”,这应该是课程本身(即对课程自身质量的评价)最高的标准
这个标准的具体内容有四个方面:
学生满意:课程能够满足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方便学生的学;
教师满意:课程要方便教师的教,并给教师的课程合理创生留出空间;
家长满意:课程能够关注学生家长对子女成长的需要和关切;
社会满意:课程能够为未来的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有用的社会人。
另外,我们也需要注意,让人民满意并不是要把学生当成是教育服务的上帝,把家长当作上帝他爸妈。教育是管、教、育的统一,而绝对不应该是迎合学生和家长的表面的、感性的、甚至是某一个时刻的情绪性的需要。
扎根中国大地的课程体系建设应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这也意味着课程体系建设应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国精神转换为教育力量融入教材建设与课程实施当中,充分利用中华文化瑰宝的教育作用,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高质量课程体系应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全学段、全学科,统领“五育”,在价值引领中进行知识传授,从而使学生在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整体性的世界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
【感悟】课程是文化传递的重要的工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应该是课程的重要功能;课程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持力量,所以课程在内容和结构组织方面是需要特别重视:纵向衔接的一体化,横向学科间的关联性,功能和内容方面要追求五育融合。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