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蝶恋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

公元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春天,长期奔走在外的王国维回到家乡海宁。

夫人莫氏原本体弱多病,久别重逢,只见她面色更憔悴,王国维不禁心中悲痛,流下眼泪,写下千古名篇

《蝶恋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

阅尽天涯离别苦,

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

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0)

相关推荐

  • 何如离别苦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王国维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 ...

  • 妻子年老色衰,王国维为她写下一首词《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其中一句成流行的网红名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 ...

  • 王国维6年后回到家,看到妻子人老珠黄,写下一首词,却流传至今

    许多人都说,两宋之后,再无词人.因为两宋的词人,无论是辛弃疾,苏轼,还是李清照等人,所写的词在高度还有表现手法上,都是后人望尘莫及的.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并不能认同,因为在清朝时,还有两位词人是可以与 ...

  •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全文) <红楼梦评论>的缘起 1902年,王国维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治学兴趣逐渐转向哲学.1904年,读叔本华<意志与表象之世界>[现通译为&l ...

  • 中西合璧——《红楼梦评论》中的'悲剧意识'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王国维先生便已经开始尝试运用西方美学思想对中国诗歌小说等作品进行评析,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西方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进行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评论体系,也拓宽了中 ...

  • 叶嘉莹论《红楼梦评论》(一)

    主持人语:宋人<寓简>记欧阳修晚年精益求精,殚精竭虑打磨自己平生的作品,遂成文坛千古佳话.足见越是大家越有不断进取,自我超越.完善的精神.叶嘉莹先生有大作讨论王国维其人其论,已是蜚声海内外 ...

  • 叶嘉莹论《红楼梦评论》(二)

    <红楼梦评论>一文之长处与缺点之所在 从前面所介绍的全文概要来看,做为一篇文学批评的专著,<红楼梦评论>是有其长处也有其缺点的.先从这篇文章的长处来看,约可简单归纳为以下数点: ...

  • 叶嘉莹论《红楼梦评论》(三)

    叶嘉莹论<红楼梦评论>(三) 对<红楼梦>本身之意义与价值的探讨(上) 静安先生以叔本华之哲学来批评<红楼梦>的牵强错误,固已如上所述,于是我们就自然会引发出下面的 ...

  • 叶嘉莹论《红楼梦评论》(四)

    叶嘉莹论<红楼梦评论>(四) 对<红楼梦>本身之意义与价值的探讨(中) 第二点可注意者则是<红楼梦>中透过宝玉所表现的,对其所归属之阶层既反抗又依恋的正反相矛盾的心 ...

  • 叶嘉莹论《红楼梦评论》(六)

    静安先生<红楼梦评论>一文致误之主因 静安先生之治学,一向原以谨严著称.然而在<红楼梦评论>一文中,他却有着许多立论不够周密的地方.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数 ...

  • 《红楼梦》鉴赏评论与微写作专题训练

     一.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 <红楼梦>第四十回描写贾府女眷在大观园吃酒行令,黛玉无意间引用了闺阁禁书<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句子.当时,"宝钗 ...

  • 《作家新视野》ll 赏析评论 · 辛夷读《红楼梦》 ll 总第541期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征稿资讯 大型文学期刊(双月刊)<作家新视野>面向全国以及海内外作家隆重征稿 本期制作:孟新龙 大型文学双月刊<作家新视野>同时拥有国际.国内正规双刊号.邮 ...

  • 《红楼梦》评论选

    <红楼梦>评论选 --图书欣赏之一六八〇 <<红楼梦>评论选>,辽宁人民出版社.统一书号:10090.109  定价:0.1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