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讲:孩子的求生本能与家庭教育

孩子的求生本能与家庭教育

时间:2021年4月30日
参与者: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生家长
地点: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公众号
主题:孩子的求生本能与家庭教育
主讲:刘良华
各位,家庭教育星期五例会,现在开始。
上一讲我们讨论了“尊重和利用孩子的自然本能”。我们讨论了孩子的三个本能:一是求生的本能,也可称之为怕死的本能。二是求爱与归属的本能,也可称之为怕孤独的本能。三是求知的本能,也可称之为好玩的本能、好游戏的本能、求自由的本能、好奇的本能、怕束缚的本能、怕压迫的本能。三者一起构成生命教育、自然教育(道法自然的教育)的核心主题。
前两个本能(求生的本能和求爱与归属的本能)一起构成人的安全感。最后一个本能(求知的本能)构成人的探索欲望。如果没有安全感,孩子就不会探索,他会停止游戏,停止求知。只有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之后,他才会因为好奇心的驱使而展开探索的求知或游戏。
今天我们重点讨论“孩子的求生本能与家庭教育”,准确地说,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如何利用孩子的求生本能展开相应的家庭教育。
求生或怕死的本能如此强大,它会促使孩子在没有父母的保护下就可以主动成长。父母最好积极利用孩子的求生本能,不过度教育、过度保护,让孩子因其强大的求生本能而发展出自食其力的美好品性与生活技能。
父母如何利用孩子的求生本能去发展孩子自食其力的品行和生活技能?我们列举几个常见的成长现象以及相应的教育问题。
第一,如果天气变凉,孩子不肯增加衣服,父母应该怎么办?
如果天气变凉,孩子不肯增加衣服,这很正常,因为孩子是纯阳之体,他们并不像成人那样怕冷。哲学家洛克、康德等人都认为没有必要让孩子穿太多的衣服。要穿多少衣服才不会受寒受冻,孩子自己知道。
有父母可能会反驳:“孩子不知道,每次天气变冷,孩子不愿意增加衣服,结果感冒了。”孩子感冒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每次变天都会感冒。相反,当孩子在变天之后受寒而感冒了,他下次就会有了经验。如果父母总是强迫孩子在变天之后必须增加衣服,孩子可能只是服从了父母的指令而并没有发生真实的学习。他没有为自己增加亲自尝试的学习经验。
与之类似,如果孩子跑步、打球之后,衣服被汗水弄脏了,孩子不愿意及时清洗,怎么办?
很简单,父母可以鼓励孩子适度讲卫生,但父母也不必因为自己的洁癖而希望孩子也延续父母的习惯。出力、流汗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因此而弄脏身体也没有太大的问题。适度讲卫生同时也意味着不要过度讲卫生。过度讲卫生对身体不仅不好,反而有害。在这个意义上,“不干不净,吃了不病”的教育古训,还是有道理的。
第二,如果孩子不吃饭,父母应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不吃饭,父母可能会不断敦促孩子吃饭,也许会给孩子讲按时吃饭对身体有哪些好处的道理。父母也许会骂孩子,甚至会打孩子。有些父母可能会给孩子喂食。如果孩子离开餐桌,父母可能会拿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食。
建议各位看一部俄罗斯的电影《回归》。在这部电影里,孩子不想吃饭,父亲告诉他:要等到天黑才有晚餐吃。午餐只有十五分钟了,如果十五分钟之内没有完成午餐,就要离开餐厅。孩子将信将疑地看着父亲,没想到父亲真的按时宣布,离开餐厅。后来,孩子饿了,一直叽叽歪歪,父亲完全不理会。从那以后,孩子学会了按时吃饭。
如果孩子不愿意按时吃饭,父母唯一要做的是清空家里的零食。然后告诉孩子:“不吃正餐,也不许吃零食。”吃零食太多,会破坏身体。在孩子小的时候,有教养的家庭会尽量不保存零食,让孩子在家里几乎找不到零食。这样,孩子就会因为求生本能而养成按时吃正餐和吃主食的习惯。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求生本能,父母不仅可以利用这个本能让孩子养成按时吃正餐和吃主食的习惯,而且可以让孩子逐步学会亲自做饭的习惯。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做饭,这就是“自食其力”的原始含义。“自食其力”包含学习中的“自学”和管理中的“自治”。但“自食其力”这个词语中有一个“食”字。它提醒家长:如果指望孩子养成自食其力的习惯,最好从让孩子自己做饭开始。也因此,我们集团建议班主任“把家务劳动作为第一家庭作业”,我们强调“家务劳动从食育开始”。我们集团的总校歌也因此选择了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活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上,都不算好汉。
因此,我们特别愿意建议各位家长让孩子学会自食其力。只有让孩子养成了自食其力的习惯,才算是真正发挥了“求生本能”的教育意义。
第三,孩子总是粘父母,不独立,不愿意分床睡觉,不愿意在一个人在家里,怎么办?
独立是美好的品质,每个人迟早都要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和能力。但是,对孩子来说,“成为独立的人”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过早让孩子独立。对于3岁前后的孩子来说,不仅不需要让其独立,反而要满足孩子“情感依恋”的需要。情感依恋既是人的“爱和归属”的本能,也是人的求生本能。如果孩子不能跟自己最亲近的人建立情感依恋关系,那么,孩子会因产生“死亡的恐惧”,他们没有生命的安全感。
一般而言,孩子在9岁前后会逐步产生跟父母分床睡觉的想法和行为。但是,如果孩子9岁前后依然不愿意跟父母分床睡觉,也不是很严重的事情。等到孩子到了12岁前后,孩子就再也不愿意跟父母一起睡觉了,他也许会“嫌父母脚臭”。
如果孩子总是粘父母而不愿意一个人在家里,这也很正常。相反,如果将小学阶段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这倒是不道德甚至不合法的。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孩子粘父母,其实是孩子保护自己的一个“进化”装置。
从求生的本能来看,父母应该陪孩子一起生活,包括一起好饭,一起睡觉,一起做游戏。
第四,如果小孩蹒跚学步的时候,跌倒或摔倒了,蹲在地上哭,父母应该怎么做?推而广之,如果孩子与兄弟姐妹打架,如果孩子与同学打架,打败仗了,被人欺负了,父母应该怎么做?
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跌倒或摔跤原本是正常的事。孩子有求生的本能,他自己会站起来。即便孩子哭,父母最好保持平静,不要跟着孩子大惊小怪,不要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父母最好跟孩子说类似这样的话:“宝贝,摔跤很正常,我知道你会自己站起来的。”
孩子跌倒或摔跤了,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而不要立刻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否则孩子以后就会故意摔跤,故意哭喊,以此获得父母的“过度关注”。
如果孩子跌倒或摔跤了,父母更不能跑过去拍打地面说:“宝宝不哭,地太坏了,我们打它。”父母这样的方式可能会逗孩子开心,但也可能让孩子从此学会了推卸责任。他以后遇到任何不开心的事,就会认为这是别人的责任,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与之类似,如果孩子与兄弟姐妹打架,父母最好不要轻易介入,更不能拉偏架,不能责骂哥哥或姐姐而袒护弟弟或妹妹。自从有了弟弟或妹妹之后,家里的哥哥或姐姐原本就有“王储被罢黜”的失落感。如果妹妹或弟弟向父母告状之后父母拉偏架,责骂哥哥或姐姐,这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这会让哥哥或姐姐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也会让弟弟或妹妹有恃无恐,惹是生非,会导致恶性循环。
如果兄弟姐妹打架,父母最好保持旁观的角色,平静地告诉孩子:“我忙着呢,你相信你们会自己处理好的。”或者,父母给家里的大孩布置高难度的任务,给家里的小孩布置简单的任务,让他们各自忙于自己的事务,也让大孩有足够的优越感,让小孩学会向哥哥或姐姐学习,必要时可以向哥哥或姐姐请求帮助。
如果孩子与同伴、同学打架,打败仗了,被人欺负了,父母应该怎么做?一般父母的做法是“打回去”,让孩子学会在丛林法则中保持自己的优势。有的父母可能会自以为是地怂恿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样的方式貌似合理,却容易让孩子发展出“以暴制暴”的暴力倾向,并没有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孩子的“求生本能”。
孩子受了同伴的欺负之后,比较合理的办法是:第一,鼓励孩子及时向父母和老师反映情况。如果孩子不愿意反映情况也没问题,说明孩子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第二,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讲述的打架事件来判断本次打架事件属于正常的同伴之间的人际冲突,还是遭遇了严重的校园霸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远离有霸凌倾向的同伴,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去解决一般意义上的霸凌问题。第三,如果孩子不能远离有霸凌倾向的同伴,如果孩子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也解决不了问题,则可以请求老师帮助。如果发生严重的霸凌问题,可以报警,让父母、教师和警察三方同时在场去使问题得到解决或缓解。
可是,有的父母因为愤怒而选择了挺身而出,亲自出马,为自己孩子出气。更坏的情况是,孩子和孩子打架,导致了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打架。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打架可能并没有严重的后果,而一旦发生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打架,成年人的体力与血气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发生重伤或死亡的危情。打败的进医院,打赢的进监狱。此时就不只是单纯的求生本能在起作用,而是求“爱与归属”以及相关的爱虚荣的本能与求生本能一起粉墨登场。哲学家霍布斯说,虚荣加上求生或怕死的恐惧,将导致警察的出现和国家的诞生。就此而言,如果家长亲自出马为孩子出气,那么就超出了教育的范围。此时,可以解决问题可能不是学校,而是警察。
事实上,孩子之间的吵架或打架更多属于正常的人际冲突。传统的学校教育并不会轻易干涉孩子之间的低风险的打架。传统的打架是有规则的,比如,只能用四肢或身体打架,不能使用工具,更不能使用钝器或锐利的刀枪。乡村每个家里都有菜刀或斧头,但乡村人打架时从来不会用菜刀或斧头,否则会被人鄙视,被认为“胜之不武”。也正因为有“求生的本能”,在传统打架中,大家都默认不采用工具的规矩。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之间的打架也大体延续了这个传统。
在这个前提下,孩子会在同伴之间的吵架或打架中学到各种生存知识和交往智慧。即便孩子在吵架或打架中受了委屈,父母也最好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只有让孩子自己学会去解决人际冲突问题,孩子的“求生本能”才会发挥真正的教育作用。
另外的建议是,如果孩子在于同伴打架中受了委屈,最好鼓励孩子通过打球、跆拳道、摔跤、击剑等运动技能去强身健体,增强防身的本领。这并不意味着鼓励孩子“打回去”,而是让孩子鼓励孩子增强“和平演习”的“秀肌肉”的实力。现代体育原本就承载了军事教育的功能。一旦孩子参与了打球、跆拳道、摔跤、击剑等运动项目并掌握了相关的运动技能,孩子就会不再担忧自己受人欺负。
总体而言,今天讨论了如何利用孩子的求生本能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这四个问题其实可以大体上归结为衣、食、住、行四个主题:如何利用孩子的求生本能去决绝孩子穿衣的问题、吃饭的问题、住宿的问题、行动的问题。
这次家庭教育星期五例会就到这里。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