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渡槽、花莲和夏氏牌坊、冰雪盟心古道,涪陵峠峠角角逛一逛
和老司机一起回涪陵补拍图片,花了一天,走了个小环线。而其实在这之前我单枪匹马已经走过了一个大环线,花了三天……原因很简单,就应那句:“来都来了嘛。”
而我浪到南沱石佛村那里去,则为那红星渡槽,说高嘛也不是好高,工艺和风格好像也没啥特别,但是就有一条,这或许是迄今为止我见过最长的水利渡槽。不算总长度哦,红星渡槽只是其中一段就已经够长(我在地图上简单测量了下,长度大约有七百二十几米)。
01红星渡槽
五十多年前,涪陵焦岩片区缺乏水源,数千亩田地十年九旱,农作物收成要看老天脸色。当时的涪陵县、清溪区两级政府想到把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工建设的金钗堰水库里的水引出缓解旱情,为此才造就了今天声名远扬的红星渡槽,而红星渡槽只是金钗堰水库几十公里堰渠和众多渡槽当中的一部分。
红星渡槽于1968年1月开工,1972年12月竣工,高架槽基础宽3.5米,最高桥墩高28米,单拱最大跨度49米,槽内为三合泥地坪,内宽1米,内空高0.88米,槽沿0.3米。七百多米的渡槽,当年施工现场常年都有200余名石匠和民工在施工,最多时工人高达1000余人,均是来自周边各村的村民,他们有的挖地基,有的修正石头……工地一片繁忙,甚至夜里也点着汽油灯继续干。饶是如此,整个工期也花了4年才竣工。
完工时,采石场所在3公里外的彭家岩花果山已被削掉了一半。
在那个一穷二白劳动要记公分的年代,那种战天斗地的精神,也真是应了那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后来在花楼村附近,路边小卖部买干粮和等车的时候,听老板娘说起他们附近就有个人当年从渡槽工地上摔了下来……
竣工时,金钗堰水库的确短暂流过了焦岩片区的4000余亩良田。可事实上,建成后不久,因为红星渡槽前段沟渠遭到损坏等多种原因,导致红星渡槽后续未能发挥其灌溉功效,业已作废多年。
一晃五十年过去,红星渡槽有如长虹卧波,巍然屹立,依然蔚为壮观,并入选2011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2019年,南沱红星渡槽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废墟成景,逝者长已矣,只有桥墩和侧沿上镌刻的口号和语录,或许才能让人触及一些当年的时代印迹……不由得让人一阵慨叹唏嘘。
02花莲牌坊
长江畔,距红星渡槽直线距离三公里左右的焦岩村,有一座清代牌坊,人称花莲牌坊,同样入选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花莲牌坊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为清代“诰封资政大夫冉公性菴”墓坊。因为排行,冉性菴当地人称冉八,所以花莲牌坊也称冉八墓,不过这两个名字也都搜索不到,地图上的名字叫冉家祠堂,但是我并没看到祠堂遗迹确也是有名无实。
据涪陵县志记载,这个冉性菴孝顺友爱,热心公益,对子弟要求严格,教之以礼,亲厚和睦,是个有名望的乡绅。
即是诰封,那就是后来追赠,可惜墓已无存,更没有碑文墓志铭之类的东东,也不知是冉八哪个后代做了官或者挣了大钱才换来这么大的荣誉?不过一座牌坊而已,我也懒得细查资料。网上关于它的记载很凌乱,很穿越,有说始建于唐代的,有说始建于明代的,其中不乏专家学者,不知道该信谁。
反正实物面前,虽然没有看到年款,但是其明显的清代风格……也不知道为什么还会有人打胡乱说?
虽然见惯了清代牌坊,但花莲牌坊胜在历久弥新,个中石雕人物和场景相当精致,栩栩如生……不过,我心里悄悄有个疑问,牌坊上的人物有头无头的都有,却不为高低缘故。牌坊正楼牌匾那么高的人物头首都被明显敲掉了,明明很低的抱鼓石上那么大的人物却有两个纹丝不动不差分毫,不知到底何故?
难道当年破四旧的时候,这坊上的人物还按阶级分了个三六九等么?呵呵。
花莲牌坊下的抱鼓石上仅存的两位完整人物,而两人前面明明还有俩人,被敲掉了头,明显像是跟班或者喽啰,所以这敲谁不敲谁的,好没道理和逻辑,如果按当年的阶级立场上来说,这动机也着实让人费解。
四对抱鼓石也都精致,除了正反双面雕刻各色人物场景,而侧边鼓沿又雕以“四君子”花卉纹饰各有区别。总之牌坊保存极好,还是挺有看头,不枉我从红星渡槽一路腿过来。
呵,其实我只走了半程,因为想掐点赶班车所以最后还是打了摩的,虽然最后也没赶上。焦岩有到涪陵的班车,一天两班,上下午各一班,时间我记不确切,好像是下午两点钟左右就收班了。
友情提示,来这边的路线,乡道岔口许多,场景都很类似,极易犯路痴,所以不论烧边油还是烧汽油,都一定要听志玲姐姐的话,跟着导航走最好……我不爱翻手机的人,走了好大一圈的冤枉路。
03夏氏牌坊
记完大环线又回到小环线,数日后再来涪陵,跟着老司机寻完他家祖坟,回城上高速之前刻意又在堡子坪上转了一圈。
在蔺市镇双井村一组岩口,有一座夏氏牌坊,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为“旌表处士陈文衡之妻夏氏”守节而立。
牌坊品相一般,正楼与两侧楼顶部坊檐皆毁,只剩下牌坊主体,看着很是沧桑和突兀。夏氏牌坊比起花莲牌坊时间上还要更靠后,但保存境遇却是有些天差地别,像极了人间所谓的“同人不同命”。好在夏氏牌坊上字迹和各式纹样还都能辨识清楚,反而因这沧桑显得更有古意更有味道。
坊前残存的一对石狮也挺有趣,高矮胖瘦,形态各异,看着就莫名喜庆。
只可惜时间太晚,光线不好,等到我们再寻到岩口下面的“冰雪盟心”石刻时,就已经摸了夜路。
04冰雪盟心古道
▲ 涪陵百步梯石刻,摄影:毛登枢
沿着夏氏牌坊下的石级下山,可以直下到蔺市长江边。而距牌坊不远,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在海拔614米的半坡古道边,有一处摩崖石刻,主体为楷书的“冰雪盟心”四个大字,所以这条路也被称为冰雪盟心(百步梯)故道。
“冰雪盟心”,当地人俗称“假牌坊”,更是“同人不同命”的有力注解,因为此处刻字和前面立坊的情由其实如出一辙,不同的只是有坊无坊的区别。所以从壁上看来,其格局与和牌坊无异,也分类似的正楼和左右侧楼。这四个字为清光绪帝为“旌表尚邹氏守节三十年”,独自抚女成人的事迹,所御赐。老实说,小皇上这字不咋的,嘿嘿。
天已黑尽,徒手拍躁点感人,怎么处理都是一坨黢黑,网上也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照片,所以大家就请将就看吧。
▲ 涪南古道上的保南关和太平门,摄影:流浪小新
其实眼前这条古道,打从长江畔开始翻山越岭,就在涪陵蔺市镇与堡子镇之间,为涪(陵)南(川)古道之一段。人称百步梯或者“冰雪盟心”故道。
古道之上,田野风光和人文遗迹亮点不少,大寺小庙、各种碑刻和诸如保南关、太平门之类的卡门都值得一探。可惜是天公不作美,我们就只能止步于“冰雪盟心”。
▲ 涪南古道别有韵味的石板路,摄影:流浪小新
大道迢迢,长路未央,这段残存古道皆为齐整条石铺就,规格不低,工程量也不小,当然最主要是看着很有感觉。
自古以来涪陵到南川就分两条道,一路从涪陵出发,经由马武、鸭江、平桥到我老家水江镇入境南川;一路经蔺市、青羊、龙潭然后入境鸣玉镇再到南川县城。而保南关、冰雪盟心这一段就是走的鸣玉一线,我后面还会有一篇关于一个南川人和几座桥的游记也要走这条线,嘿嘿。
▲ 惠民村的白龙桥,摄影:柴可飞
我们没走完全程,所以只能从网上借图以飨诸君。但如果不是自驾,纯徒的话,我是真心推荐各位走走这条线——路不长也不难,完全可以再加入惠民附近的白龙桥,再加一环,搞个小小环线。
白龙桥始建于明代,龙头龙尾的雕刻都蛮有特色,主要是桥上那句“前有三(是)石匠,癸心修桥来过江”让人不禁回味,浮想连篇。所以以后找个机会,我一定要再去探探。
末了友情提示:这条线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好上不好下,切忌天晴再去,不然雨天那青石板,你懂的!
我下去时,几分钟的路程,走了将近一二十分钟,真的是一步一步地在挪……自从相机在广元金牛道上摔过一次,我就彻底杯弓蛇影了,靠妖。这算不算人穷志短,穷人无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