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五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yǎn)兮其若客;涣(huàn)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一部分: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这里的道者是指真正有学问的悟道者,他们不仅是学习勇猛精进的表率,更是践行道德修养的化身;人要到达身心和谐自在、要到达内外兼通的生命流畅,一定要做到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才能够称得上道者;微妙的境界,通俗讲就是万事万物皆能恰到好处,不会有不良作用;玄通的境界,通俗讲就是一个学习道、领悟道的人,不管环境怎么恶劣困扰,都不会松懈自己,反而会更有智慧地适应环境,去探索宇宙真理,让生命更能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创造自己、贯通自己、了无障碍,让生命之花更加绚丽芬芳;不可识的境界,通俗讲就是一个已经圆满和谐的人,他的外表是收敛的、不动声色的、没有不顺眼的;一般人简直没有办法认识他,也没有办法确定他;但他内在是流畅的、四通八达的;
第二部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yǎn)兮其若客;涣(huàn)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这一段讲了道者具备的七大品性:第一品性是豫,是谨慎敬畏,一个学习道的人,必须时时怀着好比冬天从冰河上走过的感觉,稍一不慎,就有丧失生命的危险,所以做人做事不可草率,凡事都要先慎重考虑;第二品性是犹,是警觉戒备,犹是一种类似猴子的动物,和狐狸一样,出洞或下树前先把四面八方的动静看得清清楚楚,才敢有所行动,一个学习道的人,对于自己,对于复杂的环境,都要居安思危,小心谨慎;第三品性是俨,是整洁端庄,俨表示一个学习道的人,待人处事都很恭敬,整洁端庄并不是那种鞠躬、叩头、礼拜的表面行为,而是一种能够原谅一切、包容万物的庄严神态和可贵的生活准则;第四品性是涣,是热情洋溢,涣表示一个学习道的人,要学习、修炼自己胸襟气度,就像冰雪融化时的怡然自得,潇洒自在,不管和谁相处,都让人感到亲切温暖舒服;第五品性是敦,是淳厚纯朴,敦表示一个学习道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非常的厚道老实、朴实不夸;第六品性是旷,是虚心豁达,旷表示一个学习道的人,他的思想和胸怀是空灵的、智慧的、豁达的,如同山谷一样;第七品性是混,是平易近人,和光同尘,混表示一个学习道的人,是混而为一的,从外表上是很难界定他,所以只能用山谷、朴玉、冰释等等意思来象征他,但那也只是外形的描述而已;
第三部分: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这一段主要讲了学道是为了培养二个能力:第一,要学习化污浊为清和的能力,譬如一杯混浊的水,放着不动,这样长久平静下来,混浊的泥渣自然沉淀,终至转浊为清,成为一杯清水;第二,是要学习化安逸为生机的能力,这里的动是在混浊动乱状态下的修,要修得心平气和的智慧,修的生生不息的智慧,这是一个静到极点后,要能够起动,要能够起用,要能够生生不息,要能够永远长生的程序;
第四部分: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这一段讲了达到最高境界的的方法就是不欲盈,不欲盈就是不自满,唯有不自满,才能做到推陈出新,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