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烘托 曲径通幽 |《城南的那束阳光》李清扬

《天天读写》2021.4
     学生佳作
城南的那束阳光

济南市育才中学八年级(3)班李清扬

朱红色的大门打开,明眸皓齿的短发女孩冲我浅笑,阳光打在她身上,给她的俏影镀了一层金边。我对《城南旧事》的印象,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用富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引起下文——设计巧妙】

初读这本书,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就吸引了我:俏皮的小英子,守旧朴实的宋妈,妞儿的悲惨身世,藏在草丛里的那个男子,都如烙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些人,那些事,在一束斑驳的阳光中起舞,让他们时而鲜艳明快,时而黯淡无光。

【先写“我”对书中人物和情节的深刻印象——侧面表现书的魅力】

当时,爷爷正在住院,我便常拿着这本《城南旧事》去读给他听。每当我走进病房,爷爷的脸上总会浮现出笑容。我为爷爷读书,爷爷耳朵不好,常问:“那宋妈最后怎么样了啊?”

“她回乡下了,和黄板牙一起。”

“秀贞找到妞儿了吗?”

“我希望她能找到。”

窗外的阳光,总在这一问一答的缝隙中悄然西斜。

【通过爷爷对书中人物的关注,再次表现书的魅力】

一天,我被告知,爷爷的时间不多了,不要总去打搅爷爷。“那爷爷的阳光也越来越少了。”我喃喃道。大人们问:“你说什么?”我赶紧摇摇头跑进房间,读《城南旧事》去了。

【“我”对书的痴迷】

爷爷的家在城南,我从小被爷爷照顾。印象中,爷爷的衣着总是一丝不苟,脸上挂着笑容。爷爷喜欢种菜,他的小院子里,总有绿的青菜,红的辣椒,紫的茄子……它们的叶子,在阳光里随风摇摆。爷爷端着水瓢,穿梭其中,水流入土地的刹那,阳光闪亮如银,爷爷的笑容也闪亮如银……【着墨不多形象丰满】

【运用插叙,描述爷爷的形象——巧妙将“城南”和“阳光”连接起来】

可是,病床上的爷爷和我小时候的爷爷竟判若两人了。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在重症监护室里。爷爷身上插了许多粗细不一的管子,我走近去摸他的手,可是那只曾经温暖地抚摸我脸颊的手,已经只有一层皮裹着了,它一动不动,凉凉地放在白色床单上。爷爷的脸,也像床单一样苍白,双颊深深凹陷。爷爷的嘴动了动,我没听见他说什么,只有一串眼泪从眼角流到枕头上。我哭着被爸爸抱出了病房。

一天,阳光明媚,家里人却个个面色凝重。大伯对我说:“你爷爷说,你是一束阳光。他说,你长大后就会懂了。”我当时不明白这话什么意思,又跑到阳光里去玩了。

【渲染爷爷的病重状态,侧面烘托“我”和书对爷爷的重要】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渐渐将《城南旧事》淡忘了,他们就像被乌云遮住的阳光,从我生命中远去了。

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在爷爷生命的最后时光,《城南旧事》的故事和我,就像一束阳光,曾经闪亮在他的病痛中……

【照应题目,篇末点题,升华感情】

(指导教师:刘炳璐)

赛作文点评

“城南的那束阳光”跟别处的阳光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带着一系列的疑团,跟随小作者的描绘,我们进入到一个充满阳光、充满亲情的天地。一本好书,就是一桌营养丰富的餐饭。《城南旧事》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是爷爷的精神食粮。原来,“城南的那束阳光”对“我”而言,是让“我”着迷、给“我”人生重大影响的《城南旧事》;对爷爷而言,是给爷爷精神抚慰的“我”和《城南旧事》那本书。本文小作者通过“我”和爷爷的故事,把《城南旧事》一书的价值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文章以“阳光”为线索,将自然界的阳光和给人精神温暖的阳光交织在一起,语意双关,有虚有实,命题巧妙,意蕴丰富,构思十分用心。

写法借鉴:侧面烘托,曲径通幽。所谓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就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了赞扬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白居易一方面从正面表现她动作的娴熟和弹奏声音的复杂变化,另外,还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名句,借人们对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陶醉和万籁无声的环境突出其美妙的弹奏效果。《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短篇小说。本文要表现《城南旧事》一书的社会价值,并没有直接展示本书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而是借人写物,通过“我”对书的感受和爷爷对书中人物命运的关注,以及“在爷爷生命的最后时光”对书的评价,表现了本书对“我”的影响,对爷爷精神的抚慰,充分肯定了书的价值,达到了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