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西非诸国现代史】东非、西非诸国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埃塞俄比亚民族解放战争
1935年至1941年埃塞俄比亚(原名阿比西尼亚)反抗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法西斯在国际帝国主义的纵容下,对埃塞俄比亚发动了大规模侵略战争。驻在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的三十万意军,分北、东、南三路对埃塞俄比亚发动突然袭击,妄图一举占领埃塞俄比亚全境。战争爆发的当天,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Hai-leSelassieⅠ,1892—1975)颁布总动员令,全国人民在“坚决抗战,宁死不屈”的口号下,展开反抗意大利侵略者,保卫祖国独立的神圣战争。埃塞俄比亚军队用简陋的武器奋勇抗击装备精良的敌人,农民游击队在敌人后方进行袭扰,破坏交通线,截断水源,使意大利侵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意军的闪击战计划遭到破产。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但是,由于埃军组织不善,装备落后,指挥错误,1935年11月被意军击溃。1936年5月5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AddisAbaba)失守,海尔·塞拉西一世逃亡英国。5月9日,意大利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将其并入意属东非殖民地。但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游击战争始终没有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更加活跃。1940年,海尔·塞拉西一世在苏丹喀土穆组织军队,配合英军对意军作战。1941年4月6日,英军攻占亚的斯亚贝巴,5月5日海尔·塞拉西一世返国复位。年底,意大利侵略军被全部赶出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抗意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茅茅运动
肯尼亚爱国武装组织“茅茅”进行的反对英国殖民者、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40年代末,一些爱国的吉库尤族青年开始组织秘密队伍,称为“茅茅”,准备武装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茅茅”(Mau Mau)一词的来源众说不一,其中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茅茅”一词为斯瓦希里语口号“欧洲人滚回欧洲去,让非洲人独立”的缩略语。“茅茅”反对殖民主义,主张把欧洲人驱逐出肯尼亚,把白人抢去的土地夺回来,废除种族歧视,争取民族独立。它的主张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支持,50年代初,“茅茅”组织也在卡姆巴族、迈鲁族、恩姆布族中发展起来。1952年起,“茅茅”领导农民展开了大规模武装斗争,以森林地带为基地,开展游击战,袭击殖民军的兵营和警察所,破坏铁路,捣毁种植园,惩办殖民者的走狗,给英国殖民者以有力打击。“茅茅”在丛林中建立军事和行政组织,成立政府和议会,有较完善的征兵、税收制度和供给系统,有自己的法庭和新闻机构。1952年10月, 英国殖民当局宣布肯尼亚进入“紧急状态”,先后调动数万军队,对“茅茅”战士进行围剿和镇压,“茅茅”战士大批牺牲和被捕。1956年10月,“茅茅”领袖戴丹·基马蒂(Dedan Kimatni,1920—1957)受伤被俘,于1957年2月被英国殖民当局绞死。“茅茅”保存下来的力量,退入山林坚持斗争。“茅茅运动”虽然失败,但它严重削弱了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整个东非的民族解放运动。1963年肯尼亚独立后,肯尼亚政府同“茅茅”就“茅茅”战士出山问题进行谈判,达成协议,让“茅茅”战士出山,把武器交给政府,由政府安置他们的生活。
肯尼亚独立
1920年肯尼亚沦为英国殖民地。肯尼亚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46年2月,“肯尼亚非洲人联盟”成立,1947年乔莫·肯雅塔 (Jomo Kenyat-ta,1891—1978)任主席,该联盟提出以争取肯尼亚独立为斗争目标。1952年,爱国武装组织“茅茅”领导农民展开大规模武装斗争。同年10月,英国殖民当局宣布肯尼亚处于“紧急状态”,对“茅茅”进行残酷镇压,同时逮捕了肯雅塔等肯尼亚非洲入联盟的数十名领导人,并宣布该联盟为非法。“茅茅运动”虽然失败,但它严重削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肯尼亚的民族解放运动。1959年肯尼亚人民再次掀起反英浪潮,英国被迫于1960年1月宣布结束“紧急状态”。1960年3月,肯尼亚非洲人联盟、自由运动、内罗毕人民大会党等三十多个政党和组织组成“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肯雅塔1961年8月获释后任该联盟主席。1962年在伦敦召开肯尼亚宪法会议,决定由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1960年6月成立)组织联合政府,但英国总督仍是政府首脑。肯尼亚人民继续为争取独立和建立民族政府进行斗争,1962年3月到9月发生了一百五十次罢工。1963年5月,肯尼亚举行立法议会选举,非洲民族联盟获胜, 6月1日肯尼亚实行内部自治,成立以肯雅塔为总理的自治政府。12月12日,肯尼亚宣布独立,1964年12月12日成立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肯雅塔任共和国首任总统。
坦噶尼喀独立
19世纪中叶,英、德殖民者侵入坦噶尼喀,1886年,坦噶尼喀内陆被划为德国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于1917年11月占领坦噶尼喀。1920年1月10日, 根据国联的仲裁,坦噶尼喀划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于1946年12月13日通过决议,将坦噶尼喀改为“托管地”,仍由英国统治。坦噶尼喀人民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54年7月7日,坦噶尼喀非洲人协会(1929年成立)改组为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尼雷尔(Julius Kambarage Nyerere,1922— )任联盟主席,领导了坦噶尼喀的民族独立运动。1959—1960年,坦噶尼喀工人多次举行大规模罢工斗争,铁路员工的罢工持续十一个星期之久。在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英国被迫同意坦噶尼喀从1961年5月实行“内部自治”,1961年12月独立。1961年5月1日,坦噶尼喀自治政府成立,尼雷尔任总理。同年12月9日,坦噶尼喀宣布独立,1962年12月9日成立共和国,尼雷尔任共和国首任总统,拉希迪·卡瓦瓦(RashidiMfaume Kwawa,1929-)任副总统。
桑给巴尔独立
1890年桑给巴尔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桑给巴尔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57年2月,非洲人协会(1934年成立)和设拉子协会(1939年成立)合并,组成桑给巴尔非洲——设拉子党,卡鲁姆(AbeidAmani Karume, 1906—1972)任主席。该党要求铲除殖民制度,实现民族独立。1963年6月24日,桑给巴尔取得“自治”。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支持,桑给巴尔民族主义党和桑给巴尔——奔巴人民党在立法会议选举中获胜,两党组成联合政府。1963年12月10日, 桑给巴尔宣布独立,成为苏丹王统治的君主立宪国家,但政治、经济大权仍控制在英国殖民者手中。1964年1月12日,非洲一设拉子党在广大人民支持下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民族主义党政府,废除君主立宪,成立革命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了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卡鲁姆任共和国总统。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1964年4月26日由坦噶尼喀共和国和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联合组成。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在独立前同属英国殖民地,在反对殖民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两国人民互相支持。两国独立后,分别成立了坦噶尼喀共和国和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坦、桑两国为了巩固独立,坦噶尼喀共和国总统尼雷尔和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总统卡鲁姆经过协商,1964年4月22日达成了两国联合的协议。 4月26日,坦、桑两国组成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10月29日改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尼雷尔任总统,卡鲁姆任第一副总统兼桑给巴尔革命委员会主席、行政首脑,原坦噶尼喀共和国副总统拉希迪·卡瓦瓦任第二副总统兼坦噶尼喀行政首脑。
阿鲁沙宣言
坦桑尼亚的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全国委员发布的纲领性文件,1967年1月29日在阿鲁沙(Arusha)会议上通过,2月5日发表。宣言明确提出用自力更生手段在坦桑尼亚建设社会主义。根据宣言,坦桑尼亚政府将银行、保险公司、主要工商业、运输业、外贸农场、出租房产等收归国有,基本上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农业方面,强调发展多种经济作物,逐步改变单一经济(剑麻)的状况,注意粮食作物的生产。在农村大力发展“乌贾马(社会主义)村”,动员分散的农户集中居住,逐步发展集体生产。坦桑尼亚人民在《阿鲁沙宣言》精神鼓舞下,在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乌干达独立
公元1000年时,乌干达的布干达地区建立了王国,后来在其他地区也相继出现王国或王邦。1894年6月,布干达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6年,英国把“保护国”的范围扩展到乌干达全境。乌干达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更加高涨。1952年3月,乌干达国民大会党成立,领导人民进行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1960年3月,国民大会党以奥博特(AplloMilton Obote,1925— )为首的一派与乌干达人民联盟(1952年成立)合并,组成乌干达人民大会党。1959年和1960年,乌干达民族独立运动出现高潮,工人罢工运动席卷全国,1960年9月举行的反英大示威要求独立和自由。在乌干达人民斗争的压力下,1961年9月在伦敦举行的乌干达宪法会议上,英国被迫同意乌干达“分阶段独立”。1962年3月1日,乌干达实行“内部自治”, 4月人民大会党与卡巴卡耶卡党(1961年成立)组成联合自治政府,奥博特任总理。10月9日乌干达宣布在英联邦内独立,建立联邦制国家,代表英国女王的总督仍为国家元首。1963年10月9日, 乌干达国民议会修改宪法,取消英国总督,由国民议会选举总统为国家元首,卡巴卡耶卡党主席、布干达国王穆特萨(Edward Frederik Mutasa)当选总统,奥博特任总理。1964年8月,人民大会党与卡巴卡耶卡党联盟破裂,人民大会党实行一党执政。1966年2月宣布废止宪法,解除穆特萨总统职务。4月15日,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取消各王国的联邦地位(但仍承认各王国的存在),选举奥博特为总统。同年5月23—24日,粉碎了封建势力的反政府叛乱,穆特萨逃跑,一些叛乱首领被逮捕。1967年9月8日,国民议会通过独立后第二部宪法,废除各封建王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建立乌干达共和国。
吉布提独立
1888年法国殖民者占领吉布提,1896年成立“法属索马里”殖民地政府。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领地,由法国总督直接统治。由于吉布提人民的长期斗争,1957年取得“半自治”地位,吉布提的国防、外交、财政大权仍操在法国专员手中。1967年6月更名为“法属阿法尔和伊萨领地”。吉布提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得到非洲统一组织、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支持,联合国大会也通过了吉布提无条件独立的决议。法国被迫于1975年12月31日宣布同意吉布提独立。1977年5月8日,吉布提选举新的议会和政府委员会,16日组成内阁,非洲人民争取独立联盟(1975年成立)主席古莱德(Hassan Gouled Apti-don, 1916— )任总理兼政府委员会主席。 6月27日,吉布提宣布独立,成立吉布提共和国,古莱德任总统。
索马里独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者瓜分了索马里,英国占领北部,称“英属索马里”,意大利占领南部,称“意属索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初英国占领了意属索马里。194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原意属索马里仍交意大利“托管”。索马里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战后民族独立运动更加发展。索马里青年联盟、索马里民族联盟和索马里统一党分别领导了意属索马里和英属索马里人民的独立运动。1959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索马里托管地于1960年7月1日独立的决议。在索马里人民斗争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英属索马里于1960年6月26日独立,意大利也被迫同意意属索马里于同年7月1日独立。两个地区于1960年7月1日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由上述三个政党的代表组成共和国政府,欧斯曼(Aden Ab-dullah Osmen, 1908— )任临时总统。1961年7月,国民议会选举欧斯曼为总统。1969年10月21日,改国名为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卢旺达独立
1890年,卢旺达沦为德国的“保护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比利时占领,1922年国际联盟将卢旺达“委任”比利时统治。194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卢旺达由比利时“托管”。卢旺达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更加发展。1960年1月,比利时被迫同意卢旺达“自治”。10月,帕梅胡图党主席卡伊班达(Gregoire Kayi-banda, 1924— )任临时政府总理。1962年6月27日,第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7月1日正式结束比利时对卢旺达的“托管”。7月1日,卢旺达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卡伊班达就任总统。
布隆迪独立
16世纪布隆迪建立封建王国。1890年沦为德国的“保护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比利时占领,1922年国际联盟将布隆迪“委任”比利时统治。194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布隆迪由比利时“托管”。1959年10月4日,国王姆瓦姆布扎四世(Mwam-butsa Ⅳ)的长子路易·鲁瓦加索尔(Louis Rwagasore, 1932-1961)创立布隆迪民族统一进步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60年1月,比利时被迫同意布隆迪“自治”。1961年9月18日,在立法会议选举中民族统一进步党获胜,鲁瓦加索尔出任首相。10月13日,鲁瓦加索尔被比利时殖民主义者暗杀。1962年6月27日,第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7月1日正式结束比利时对布隆迪的“托管”。7月1日,布隆迪宣告独立,实行君主立宪,称布隆迪王国。1966年11月28日,布隆迪发生政变,成立布隆迪共和国,米孔贝罗(MichelMicombero, 1940—1983)任总统兼总理。
塞舌尔独立
塞舌尔是位于印度洋西部的群岛国家。1814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归英国在毛里求斯的殖民当局管辖。1903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由英国总督直接统治。塞舌尔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斗争。1970年,英国被迫同意塞舌尔实行“内部自治”。1976年9月29日宣布独立,成立塞舌尔共和国,由民主党(1963年成立)和人民联合党(1964年成立)组成联合政府。民主党主席曼卡姆(Jemes Richard Mencham,1939— )任总统,人民联合党主席勒内(Francs Aibert Rene,1935—)任总理。
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
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群岛的民族主义政党,简称几佛独立党。1956年9月19日在比绍市(Bissau)成立,阿·卡布拉尔(Amilcar Lo-pes Cabral,1924—1973)任总书记。几佛独立党领导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两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对葡萄牙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先后于1973年和1975年获得独立,几佛独立党成为两国共同的执政党。1977年11月,几佛独立党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阿·佩雷拉(Aristides Maria pereira,1924—)为总书记,路·卡布拉尔(Luis Almeida Cabral, 1931—)任副总书记。1978年3月,在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分别成立党的全国委员会,分管两国的党务。1980年11月14日,几内亚比绍发生政变,维埃拉(Joao Bernar-do Vieira,1939— )推翻路·卡布拉尔政权,成立革命委员会,维埃拉任主席,1981年1月又当选几佛独立党几内亚比绍全国委员会主席。几佛独立党佛得角全国委员会强烈谴责几内亚比绍政变,于1981年1月20日另组佛得角非洲独立党,佩雷拉任总书记,同几佛独立党断绝关系。同年11月,几佛独立党召开特别代表大会,选举维埃拉为总书记,仍沿用几佛独立党名称。
几内亚比绍独立
1879年,几内亚比绍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951年改为葡萄牙“海外省”,派总督统治。几内亚比绍人民同葡萄牙殖民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曾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56年9月19日,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在比绍市成立,领导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两国人民共同反对葡萄牙殖民主义。1959年8月3日,比绍港码头工人大罢工遭到葡萄牙殖民当局血腥镇压,几佛独立党决定领导人民走武装斗争的道路。1963年1月23日,几佛独立党领导的一支游击队在南部蒂特市向殖民军发动袭击,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几内亚比绍人民的斗争得到其他非洲国家和全世界人民的支持。经过十一年的英勇斗争,几内亚比绍民族解放武装力量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和进攻,解放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领土和一半以上的人口。在解放区建立了各级政权组织,还建立了经济委员会、商业机构,自力更生发展经济、教育和卫生事业。1973年9月24日,在解放区召开的几内亚比绍第一届人民议会上,宣布成立几内亚比绍共和国,选出了国务委员会,路·卡布拉尔任主席。1974年,几佛独立党同葡萄牙政府进行谈判, 8月26日在阿尔及尔签署了《几内亚比绍和葡萄牙联合声明》,规定葡萄牙于1974年9月10日承认几内亚比绍独立,10月31日前撤走全部葡军。
佛得角独立
佛得角是大西洋中的一个群岛国家,1836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951年改为葡萄牙的“海外省”,由葡萄牙派总督统治。1956年9月19日,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成立,领导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两国人民共同反对葡萄牙殖民主义。1974年8月葡萄牙被迫承认几内亚比绍独立后,同年12月19日同几佛独立党在里斯本签署了关于佛得角独立的协议。协议规定:葡萄牙承认佛得角人民的自治和独立的权利,保证把权力移交给未来独立的佛得角国家;佛得角群岛将于1975年7月5日正式独立;在独立前成立一个由几佛独立党指派五分之三部长的过渡政府。1975年6月,佛得角举行全国大选。7月5日,国民议会正式宣布佛得角独立,成立佛得角共和国,阿·佩雷斯任总统。
毛里塔尼亚独立
1912年毛里塔尼亚沦为法国殖民地。毛里塔尼亚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57年,根据法国1956年制定的海外领地“根本法”,毛里塔尼亚成为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1月28日,根据《戴高乐宪法》,毛里塔尼亚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称“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1960年11月28日,毛里塔尼亚宣布独立,然后退出法兰西共同体。1961年5月颁布宪法,建立总统制政体,达达赫(Moktar OuldDadah,1924— )任总统。
尼日尔独立
1922年尼日尔沦为法国殖民地。尼日尔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运动不断发展。1946年5月,尼日尔民主联盟成立,主要领导人布布·哈马(Boubou Hama, 1906—1982)、阿马尼·迪奥里(Hamani Diori,1916— )、吉博·巴卡里(Dji-bo Barkari, 1922— )等。1955年民主联盟发生分裂,以迪奥里为首的一派组成进步党,以巴卡里为首的一派于1956年组成萨瓦巴党。萨瓦巴党主张充分独立,民族团结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帝国主义。1957年3月,根据法国1956年6月制定的海外领地“根本法”,尼日尔成为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巴卡里任政府委员会主席。1958年9月,尼日尔就《戴高乐宪法》举行公民投票。萨瓦巴党号召公民投票反对《戴高乐宪法》,要求立即独立,遭到法国殖民当局武力镇压,被宣布为非法,巴卡里逃往国外。10月,进步党执政,迪奥里任政府委员会主席。12月18日,尼日尔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迪奥里任总理。1960年7月,尼日尔退出“法兰西共同体”,8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成立尼日尔共和国,迪奥里任总统。
尼日尔四一五政变
尼日尔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赛义尼·孔切Seyni Kountche, 1931— )中校为首的一批军官发动的军事政变。尼日尔独立后,阿马尼·迪奥里政府对外奉行亲法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迫害进步势力,镇压群众运动。1964年,萨瓦巴党曾发动武装暴动,遭到迪奥里政府的残酷镇压。从1969年起,尼日尔连遭五年大旱,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迪奥里政权的腐败统治,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1974年4月15日,以孔切中校为首的一批军官发动军事政变,占领了总统宫,逮捕了迪奥里,推翻了迪奥里政权。7月14日,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组成了共和国临时政府,孔切中校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
塞内加尔独立
1895年,塞内加尔被法国殖民者占领。塞内加尔人民对法国殖民者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塞内加尔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发展。1948年,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Leopold Sedar Senghor,1906—)创建“塞内加尔民主集团”,1958年9月社会行动党和社会运动联盟加入后组成塞内加尔进步联盟,领导塞内加尔人民的独立斗争。1957年,根据法国1956年6月制定的海外领地“根本法”,塞内加尔成为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1月25日,根据《戴高乐宪法》,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59年4月4日,塞内加尔与苏丹(今马里共和国)组成马里联邦。1960年6月20日,马里联邦宣布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独立国家。同年8月20日,塞内加尔退出马里联邦宣布独立, 9月5日,成立塞内加尔共和国,桑戈尔任共和国总统。
喀麦隆独立
1902年,德国殖民者占领了喀麦隆全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军队分别占领了喀麦隆。1919月7月10日,英、法签订《米尔纳一西门协定》,瓜分了喀麦隆。1922年,国际联盟将东、西喀麦隆分别交由法、英“委任统治”。1946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定,喀麦隆仍由法、英分别“托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喀麦隆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1948年4月10日, 吕班·姆·尼奥勃(RubenUm Nyobe,?—1958)和费利克斯·罗兰·穆米埃(Felix RolandMoumie, 1926—1960)领导成立了喀麦隆人民联盟提出要求喀麦隆统一和独立的纲领。 1955年4月,喀麦隆人民联盟和各群众团体发表联合宣言, 要求结束“托管制度”,建立主权国家。5月,喀麦隆爆发了全国总罢工,许多城市人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遭到殖民当局的酷残镇压,五千多人被杀害,造成“五月惨案”。1956年夏,喀麦隆人民联盟在东喀麦隆地区发动武装斗争,斗争一度扩展到全国的一半省区。法国殖民当局在进行残酷镇压的同时,被迫作出让步,1957年4月颁布“喀麦隆新法规”,同年5月组成喀麦隆“自治政府”,但法国仍保留了国防、外交、财政、司法等权力。1958年2月,阿赫马杜·阿希乔(Ahmadou Ahi-djo, 1924— )出任自治政府总理。1960年1月1日,喀麦隆法国“托管区”宣布独立,成立喀麦隆共和国,阿希乔任共和国总统。1961年10月1日,喀麦隆英国“托管区”的南部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北部于6月1日并入尼日利亚),成立喀麦隆联邦共和国。1972年5月20日通过新宪法,取消联邦制,成立中央集权的喀麦隆联合共和国。
马里独立
马里原名苏丹,1895年被法国占领。苏丹人民为反对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丹民族独立运动更加发展。1946年,苏丹联盟党成立。1947年,三千多名苏丹铁路员工参加了持续五个多月的西非铁路工人大罢工。1952年至1956年,苏丹工人多次举行罢工。1957年,根据法国1956年6月制定的海外领地“根本法”,苏丹成为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由苏丹联盟党组成半自治政府。1958年11月28日,根据《戴高乐宪法》,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苏丹联盟党总书记莫迪博·凯塔(Modibo Keita, 1915—1977)任总理。1959年4月4日,苏丹与塞内加尔组成马里联邦。1960年6月20日,马里联邦宣布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独立国家。同年8月塞内加尔退出马里联邦后,苏丹于同年9月22日宣布独立,改国名为马里共和国,退出“法兰西共同体”,莫迪博·凯塔当选首任总统。
上沃尔特独立
1909年,上沃尔特沦为法国殖民地。上沃尔特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发展。1946年,上沃尔特民主联盟成立,领导人莫里斯·亚梅奥果(Maurice Ya-meogo, 1921— )。1957年,根据法国1956年6月制定的海外领地“根本法”,上沃尔特成为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2月11日,根据《戴高乐宪法》,上沃尔特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莫里斯·亚梅奥果任总理。1960年8月5日,上沃尔特宣布独立,成立上沃尔特共和国。同年11月颁布宪法,莫里斯·亚梅奥果当选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兼总理。
象牙海岸独立
1893年象牙海岸沦为法国的殖民地。象牙海岸人民对法国的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多次发动反法起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象牙海岸民族独立运动更加发展。1946年4月30日,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FelixHouPhouet—Boigny,1905— )创建象牙海岸民主党,领导象牙海岸人民进行反法斗争。1957年5月,根据法国海外领地“根本法”,象牙海岸成为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2月4日,根据《戴高乐宪法》,象牙海岸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7日,象牙海岸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乌弗埃—博瓦尼任共和国总统。1961年4月,象牙海岸退出“法兰西共同体”。
几内亚独立
1895年几内亚沦为法国殖民地。几内亚人民对法国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多次发动武装起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内亚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1946年,艾哈迈德·塞古·杜尔(Ahmed Sekou Toure,1922—1984)领导建立了几内亚工会联合会。1947年5月成立几内亚民主党,塞古·杜尔任主席。1947年,几内亚工会联合会领导几内亚铁路工人参加了持续五个月的法属西非铁路工人联合大罢工。1953年9月,几内亚民主党又发动全国举行总罢工。几内亚民主党在农村还展开了反封建斗争。1957年初,根据法国海外领地“根本法”,几内亚成为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在同年3月举行的几内亚“领地议会”选举中,几内亚民主党获得绝对多数席位,塞古·杜尔组织“领地政府”。1958年9月28日,法属海外领地就参加“法兰西共同体”计划,即《戴高乐宪法》,举行公民投票。在几内亚民主党的号召下,几内亚百分之九十五点四的公民投票反对《戴高乐宪法》,拒绝加入“法兰西共同体”,要求立即独立。10月2日,几内亚宣布独立,成立几内亚共和国,塞古·杜尔任总理,年底任总统。
贝宁独立
贝宁原名达荷美,189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达荷美人民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50年代,达荷美成立了全国工会联合会和一批民族主义政党,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1957年,根据法国海外领地“根本法”,达荷美获得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地位。1958年12月4日,根据《戴高乐宪法》,达荷美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日,达荷美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民主联合党领袖余贝尔·库图库·马加 (Hubert Coutoucou Maga,1916— )任共和国总统兼总理。1975年11月30日,达荷美共和国改名为贝宁人民共和国。
多哥独立
1884年,多哥沦为德国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于1914年6月出兵,分别占领了多哥的西部和东部。1922年7月,国际联盟决定多哥分别由英、法“委任”统治。1946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多哥由英、法分别“托管”。多哥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哥人民要求结束“托管”、实现独立的斗争不断发展。1951年,多哥掀起大规模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浪潮。1956年,在法国“托管区”首府洛美(Lome)等地爆发大规模反法示威。1956年8月,法国托管当局颁布多哥新法规,宣布东部多哥为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进步党领袖格鲁尼茨基(Nicolas Grunitzky,1913—1969)任总理。1958年4月27日,多哥举行立法议会选举,统一党获胜,统一党领袖西凡虞·奥林匹欧 (Syvanus Olimpio,1902—1963)组织政府任总理。同年10月,联大托管理事会通过决议,同意多哥法国托管区在1960年独立。1960年4月27日,多哥宣布独立,定名为多哥共和国,1961年4月举行大选,奥林匹欧当选共和国总统。多哥英国托管区于1957年3月6日加纳宣布独立时,并入加纳。
塞拉利昂独立
1808年,塞拉利昂沦为英国殖民地。塞拉利昂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殖民统治的斗争,多次发动武装斗争和大规模罢工运动。1955年2月,弗里敦(Freetown)一万多名工人发动历时五天的总罢工,使弗里敦陷于瘫痪。同年秋,农民反对征收沉重赋税的斗争蔓延到全国各地,有些地区农民组织了游击队,同前来镇压的军警进行武装斗争。1957年8月,塞拉利昂人民掀起了反对英国垄断资本和“塞拉利昂选矿有限托拉斯”的斗争。在塞拉利昂人民斗争的压力下,1960年4月,英国被迫在伦敦召开塞拉利昂制宪会议,同意塞拉利昂在英联邦内独立。1961年4月27日,塞拉利昂宣布独立,由英国女王兼任国家元首并任命总督,塞拉利昂人民党(1951年成立)领袖密尔顿·马尔盖(MiltonSir Margai,1895—1964)任首届政府总理。1971年4月19日,塞拉利昂废除由英国女王兼任国家元首的规定,宣布成立共和国。全国人民大会党(1960年成立)领袖西亚卡·普罗宾·史蒂文斯(SiakaProbyn Stevens,1905— )就任共和国总统。
尼日利亚独立
1851年英国占领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此后逐步向内陆扩张,1900年又建立了南北两个保护国。1914年,英国统一了在尼日利亚各地区分别成立的殖民统治机构,成立“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尼日利亚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44年8月26日,“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国民大会”成立,纳姆迪·阿齐克韦(Nnamdi Azikiwe,1904— )任总书记,该党要求在英联邦内实现民族独立。1945年6月,尼日利亚工会发动了历史上第一次总罢工,罢工持续了六个星期。1949年11月,埃努古煤矿工人举行罢工,遭到殖民当局的镇压,激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议浪潮,许多城镇示威群众同军警发生了冲突。在尼日利亚人民斗争的压力下,1954年10月1日,英国被迫把“尼日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改名为“尼日利亚联邦”。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联邦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由英国女王兼任国家元首,并任命总督,北方人民大会党(1951年成立)领袖巴勒瓦(Abu-bakr Tafawa Balewa, 1912—1966)任总理。1961年6月,喀麦隆英国托管区北部并入尼日利亚。1963年10月1日,尼日利亚宣布成立联邦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英国女王不再是国家元首,原联邦总督阿齐克韦就任总统,巴勒瓦仍任总理。
加纳独立
加纳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后被称为“黄金海岸”。1874年7月,英国殖民者建立黄金海岸直辖殖民地。加纳人民为反抗殖民统治,进行过多次抗英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纳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1947年,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成立,提出了自治要求。1949年6月,统一大会党中以克瓦米·恩克鲁玛(Kwame Nkrumah,1909—1972)为首的激进派组成人民大会党,坚持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48年1月,加纳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压迫和要求自治,举行了大规模罢工、罢市、集会、示威游行和抵制英货运动。同年2月,退伍军人为要求就业和反对物价上涨,在首都阿克拉(Accra)举行游行,遭到军警开枪镇压,死伤二百多人。殖民者的暴行引起了阿克拉和其他城市的反英暴动,愤怒的群众袭击监狱、警察局、仓库和殖民者的商店,斗争延续了一个多月。在加纳人民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多次修改宪法。1954年4月颁布的宪法规定,建立一个全部非洲人的内阁和一个直接选举的议会。同年6月举行的大选中,人民大会党获胜,恩克鲁玛出任总理。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作为英国自治领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加纳。加纳独立后,又展开了要求修改宪法,取消自治领地位,建立共和国的运动。1960年7月1日,加纳宣布取消英国女王作为国家元首地位,成立加纳共和国,恩克鲁玛就任共和国总统。
冈比亚独立
1783年冈比亚沦为英国殖民地。1946年,英国宣布冈比亚河口及其附近的小岛以外的地区为“保护地”。冈比亚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29年巴瑟斯特(今首都班珠尔)工人大罢工坚持了六十天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冈比亚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先后建立了穆斯林大会党(1945年)、民主党(1951年)、联合党(1952)、人民进步党(1959年)等政党,要求参政、扩大选举权和建立自治政府。在冈比亚人民斗争压力下,英国被迫多次修改宪法。1959年在巴瑟斯特召开制宪会议,英国同意冈比亚成立“半自治政府”。1960年5月,冈比亚举行首次大选,以达乌达·凯拉巴·贾瓦拉(Dawda Kai-raba Jawara, 1924— )为首的人民进步党获胜,但英国总督任命联合党领袖恩吉(Pierre SarrNjie, 1904— )为政府首席部长。贾瓦拉和人民进步党退出政府以示抗议,迫使英国同意再次举行大选。在1962年5月的大选中,人民进步党再次获胜,贾瓦拉出任政府首脑。1963年10月3日,冈比亚取得完全自治,贾瓦拉任自治政府总理。1965年2月18日,冈比亚宣布独立,为英王属下的君主立宪国。1970年4月23日,冈比亚宣布成立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贾瓦拉当选共和国首任总统。
赤道几内亚独立
1778年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入侵赤道几内亚,先后占领了斐南多波岛(今比奥科岛)和莫尼河地区,1845年确立殖民统治。1959年成为西班牙的“海外省”。赤道几内亚人民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多次举行武装暴动。1959年,民族主义组织“全国解放运动”成立,1963年“全国联盟运动”和“人民思想运动”成立,展开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64年1月,赤道几内亚实行“内部自治”,但实权仍在西班牙殖民者手中。1967年9月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西属几内亚于1968年7月独立。1968年8月,赤道几内亚举行公民投票,赞成共和政体。10月12日,赤道几内亚宣布独立,成立赤道几内亚共和国,马西埃·恩圭马(Masie NguemaBiyogo Negue Ndong, 1924—1979)任总统。
利比里亚四一二政变
1980年4月12日塞缪尔·卡尼翁·多伊(Samuel Kanyon Doe, 1952—)领导的推翻“真正独立党”政权的政变。1816年,为了在非洲建立扩张据点,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殖民协会把一部分被释放了的黑奴移殖到西非海岸。1838年美国殖民协会将各移民区联合建立利比里亚联邦。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里亚共和国。1869年,美国黑人移民建立了“真正独立党”,从1878年起一直是执政党。“真正独立党”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完全依附美国,同美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镇压进步势力,压迫土著黑人,民族矛盾日益加深。1979年4月14日,反对党为抗议政府提高大米价格,在首都蒙罗维亚(Monrovia)发动数千群众示威游行,遭到当局残酷镇压,死伤五百多人。此后,罢工浪潮此伏彼起。1980年3月,群众集会要求总统托尔伯特(William Richard Tol-bert Jr,1913—1980)辞职, 又遭镇压。4月12日,克兰族塞缪尔·多伊军士长领导武装部队发动政变,击毙托尔伯特总统,处决了前政府许多重要官员,建立了武装部队救民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从而结束了“真正独立党”百余年的统治。4月13日,救民委员会组成了包括前政权反对党“进步人民党”(1979年成立)、“非洲正义运动”(1973年成立)领导人在内的新政府,塞缪尔·多伊任武装部队救民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独立
圣普位于西非几内亚湾内,由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两个大岛和十四个小岛组成。1522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7、18世纪被荷兰、法国占领,1878年再度为葡萄牙统治。1951年,葡萄牙把圣普改为“海外省”,设总督直接控制。圣普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53年2月,圣多美岛发生大规模暴动,遭到殖民当局残酷镇压。1960年9月,米格尔·特罗瓦达(Miguel Trovoada)和曼努埃尔·平托·达科斯塔(Manuel Pintoda Costa, 1937— )创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岛解放委员会(1972年改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解放运动”),领导圣普人民展开争取独立运动。1974年11月,葡萄牙当局被迫同圣普解放运动达成独立协议。1975年7月12日,圣普宣布独立,成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达科斯塔就任共和国首任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