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散文式科学考察报告:常庄,一个染着红色的古村庄
【建国悟语】
强基计划招生“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引导中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指什么?首先是指学生要有较强的探究、研究能力。而探究的成果要让他人看得见,就要写成论文。因此,“会写论文”就成为探究、研究能力甚至是综合素质的外显,写出的论文也就成为大学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最重要的敲门砖。
学者颜建国说,论文写作并不难,只要进行前期准备,弄来下锅之米,做出好饭——即写出好论文来并非难事。
建国先生说,所谓论文就是提出论点,用论据加以论证。论证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实证法,二是文献法。而对中学生来说,实证法是最易于学习、操作、实践和实用的。
所谓实证法,就是到现场走一走、看一看、察一察,做一做,亲历亲为,亲眼见证,你所要论述的内容是的的确确地“真实存在”。对中学生来说,也只有一定实证,才会对选题有直接感悟,做到实践基础上地归纳与梳理写作,也只有“实证”出的论文在会在“强基”和“综招”中独一无二,独具特色,含金量最高,最具有竞争力。
在建国先生的倡导下,东平不少学子,走出书屋,放飞思维,实地考察,用心思考,经过实证,写出了不少优秀的散文式科学考察报告。
东平高级中学高一学生 张卓凡
建筑是存在的历史,它是古人留给我们最高贵的知识,它的一砖一瓦都记录着一段时光,一毫一厘都留有时间的印记,走近一座古建筑,你会发现在里面蕴含有无尽的故事。
---题记
那是一月的一个下午,我和两位同学有幸跟随研究传统文化的颜老师去往一个叫做常庄的村庄,到那里观察古民居以及红色革命遗址,触摸久远的历史与印记。
坐在车上我满怀激动,脑海中一直止不住地幻想,这会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先是在村支书赵书记的带领下去到了他的家。
在院子里他先是给我们介绍了几块石头,有古时候的磨盘,还有马槽底部的基石,还有一块石头上刻着一只“回头鹿”,这幅石刻画有着“高官厚禄”“回头路”的寓意在里面。它让我不禁惊叹于古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难怪老师们常说:“欣赏古代雕刻,既是品味艺术史,也是了解文化史”。
走进里院,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大树,树的形状很奇特,树干弯弯曲曲,尤其是主干上的大刺,更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据赵书记介绍,这些刺可以用来治疗瘀伤,效果相当好。
紧接着我的目光被吸引到东厢房的一扇门上,这扇门是用石头砌成的,圆拱形的门框,棱角分明的屋檐,岁月的洗礼让这扇门显得与众不同,散发着独有的味道,这是明清鲁西民居的独特韵味。
介绍完他的家,老师又带我们去了几户人家。我发现那里的人们喜欢收藏石头和木雕,来到一位老爷爷家里,看到满院子都是形态各异的石头。
老爷爷说那是他从很久以前就开始收集的,还有一块巨大的钟乳石,水浇上去之后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真让我大开眼界了。
还有一位老人家里有很多根雕,原本粗糙无比的树根经过老人反复一日打磨取形而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可见老人对根雕艺术是多么痴迷和热爱啊,不由想起了那句熟能生巧之俗语。
在老人家出来后,赵书记带领我们去参观了红色革命遗址--东进支队司令部旧址。
这里是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在泰西抗日时的办公地,这里曾经是抗日的主战场,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留有八路军将士的血与泪,四围用岩石搭起的坚硬的墙壁、高高的楼台、脚下的地道,无一不充斥着历史的光芒,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紧接着颜老师告诉了我们这里的一个故事,抗战名将赵镈和妻子便是在这里成了婚,他们的婚礼十分简朴,赵镈仅仅是换上了一件新大衣,他的爱人就换上一身新衣服,这就是他们携手相携的革命爱情,十几位穿着军衣的将领见证了这场烽火中的朴素婚礼,这个仅存的瓦房,饱含了无数的美好记忆与人间传奇,多希望它永存世间,温暖爱与传递爱,延续公平与正义。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不觉夕阳西下,天就快要黑了,我的脚也不觉有些酸痛,可我仍有些意犹未尽。
这次研学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古民居之美,真正体会到了红色革命精神。
通过实证考察,我确实感觉到了建筑就是活着的历史,常庄的古民居向我们展示了那些过往曾经,让我感受到了建筑美和红色美,我想它们不应被埋没,这些遗存应该得到保护利用,用它的光辉和美丽,照亮每一位来访者,证明世间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永远铭刻在这火热激情的天宇里。
(本文由颜建国先生倾力推荐。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