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儿的老人/于小燕(原创)
我们这儿的老人
于小燕
有一天,我从居民点上经过,忽然遇见两个人,一时竟有点懵了——这不是马叔和宋叔吗?
仔细一看,真是的。只见他们俩,一个穿一件水红水红的背心,一个穿一件湛蓝湛蓝的T恤。脸刮得光亮光亮的,宋叔头上还戴着一顶礼帽,比平时看起来年轻了十几岁。
平时他们一般就穿着黑蓝色、黑灰色、深褐色的衣裤,也不怎么修边幅,胡子拉碴的,今天这样一打扮,让人竟有点认不出来了。
仔细想想,不禁笑了。自从这些老人领了“低保”以后,生活虽然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人老了,干不动活了,就觉得自己没用了,一闲下来,就一个个蔫在门上,话少了,笑声也不见了,挂在嘴边的话是:“半截子已经入土了,人也成空皮囊了,等死呗。”
现在,他们不这么说了,一张口就是:“活得好好的,死掉干啥?”有病了,有合作医疗。每月还能领几十块养老金,虽说钱不多,但这些来自政府的钱,感觉与自己挣下的钱却略有不同。自己挣下的,花起来自然十分舒服,十分骄傲,十分爽,但政府发放的,让人觉得有了主心骨,使自己变得有力量,有价值,有尊严,自我心理感觉在社会上地位提升了。不用为了几片药、一碗粥跟谁去张口了。活得有了尊严,在儿女们面前,地位自然升了一番,心情自然不一样。他们帮儿女领小孩,门前门后操心,忙了也上地干活,农闲时节,有的还出去天南海北的游一趟,越活越精神了。
这些年,城里乡下都流行电动代步车。我们这里的老人,好多也都买上了。电动车驾驶方便,样子好看,也非常实用。老人们虽然老了,但有些也还种着菜。有了电动车,进城卖菜的时候就不用弯腰费劲地蹬三轮车了。把菜装进电动车,电门一轰,一会儿就到市场里了。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用叫儿女了,自己骑着电动车就到了卫生院。尤其老夫老妻,穷则穷点,但双伴双飞,欢欢喜喜、快快活活,着实叫人羡慕。
茶余饭后,或者地上不干活的时候,总看见唐婶夫妇或者孙叔老两口悠然出门。一个骑在前面,一个坐在后面,两个人都是笑容盈盈,幸福得就像热恋中的年轻人。尤其是男人开车、女人坐车,男人虽然一头白发,但腰挺得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青年骑士;女的虽然满脸菊花,但幸福安逸得像夕阳中的新娘。
每个女子自小都会有一个梦,梦见她的王子骑着白马来到她的身边。这些大妈大婶当年可不曾想到,他们的王子年轻时没有骑白马来接她,却要在老了以后,骑着“电马”来拉她,陪她上街、散步、下馆子,去她想去的任何地方。
老头子呢,想当年他年轻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一些浪漫的梦想。虽然他还是比较实际地用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把新娘驮回了家中,但如果有可能,他还是比较向往草原上那些骑马挂花的新郎。
如今骑着电动车,虽然没有马跑得那么快,但听着耳边呼呼的风声,他不由地想,这也算得上是风驰电掣了吧?何况自己的爱人,比年轻时要“娇贵”,经不起颠簸了!
树林在飞速后退,连天空中的飞鸟也被他甩在了后面。电动车的车把手与奔驰在草原上的骏马的缰绳又有什么区别呢?老人感觉,此刻的自己正驰骋在疆场上,敌人闻风丧胆,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而他前途正阔、英姿飒爽、笑傲江湖,他的爱人,正依偎在他的后背……
路上遇到认识的老人,他们也会顺道载着。偶尔看见他们载着以前有过节、老死不相往来的老人,心中竟涌起一种别样的温情——他们毕竟是一个时代的,他们毕竟都老了!
时间会化解一切。一句“老婆子,来,坐上”,就轻轻解开了几十年的疙瘩,诠释了所有的恩怨情仇、乡土乡情。
这就是我们乡下的老人,宽宏、睿智、有担当,而且还与时俱进,穿T恤、开电动车,随着年轻人一起乐呵。
我敢说,也就是没钱,如果小型飞机的价格能降到电动车这个价位,那么用不了多久,这些老人就会把老伴带到天上去游了。有朝一日,他们说不定还想去太空漫步呢!
图/文/于小燕,甘肃酒泉人,喜欢书香,忙时种地,闲时写作,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山东科大报》、《大众日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燕赵晚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酒泉于小燕的农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