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面对压力,如何有效成长

点 蓝字 关注,并 星标 ,不错过每期精华推送
写在前面:
疫情期间,对自己职业有恐慌情绪的设计师激增,具体原因不说也都明白。疫情过后,对服装时尚行业的影响也具有相当长的持续性。
特别是对于经验尚浅的设计师,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的成长,成为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难题。
而对于成长,仍然有很多设计师存在误区:
“我现在和您说说我现在的心情,我是工作2年的设计师,但是在这个环境中,我一直没感觉到我在进步,而是每天都在重复的去画图,找面料、辅料等,把衣服做出来,做着一种机械的工作。
而总监一次次说怎么让接触出系列,做企划,每次都是说说而已,总监就是把我当一个普通设计的!现在我感觉一点进步都没有,我很困扰,也很烦。
我感觉她都是开着一种空头支票,有时我不愿意去相信,但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时候我想去换一家公司,现在疫情影响,行业这么难,不敢换工作了。但是至少入行几年了,对单款的设计还是有一些经验,我内心很矛盾!
我的看法与建议:
1 不重复机械的工作,知道什么是量变到质变吗?

“我现在和您说说我现在的心情,我是工作2年的设计师,但是在这个环境中,我一直没感觉到我在进步,而是每天都在重复的去画图,找面料、辅料等,把衣服做出来,做着一种机械的工作。
任何一个工作都需要重复再重复,机械再机械,就拿最基本的款式图来说,不是随便画画就可以糊弄的,很多时候,打版师和车版师不待见你,就是因为款式图画的太糟糕了。
设计师不好好打基础,根本就无法领悟设计的真正精髓。
也许随着工作经验增长,有系列企划,有团队配合,但单款设计这个基本功,绝对不能放下。
2 你没感觉到进步,那就不是进步?

而总监一次次说怎么让接触出系列,做企划,每次都是说说而已,总监就是把我当一个普通设计的!现在我感觉一点进步都没有,我很困扰,也很烦。
请告诉我,车版师和设计师哪个更牛?哪个更需要专业技艺?
如果答案是设计师要懂得的远比车版师多,请注意一句老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成师傅”。
除了画图,大量的服装工艺、大量的面料常识、大量的色彩与搭配运用、大量的交叉学科知识,要静下心花好几年去驾轻就熟。
3 上级有义务骂你,但,真的没义务教你
我感觉她都是开着一种空头支票,有时我不愿意去相信,但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上下级是什么关系?
雇佣关系,就是他给你发工资,你给他干活。或者同事关系,就是他让你配合干什么,你就配合干什么。已经毕业的成年人,在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就职,所以要问问自己,你的价值在哪?
大学教授看学生的论文,是有工资拿的。

师生关系是需要交学费,老师才会教你东西。

但,你给上级交学费了吗?
现在的公司,跳槽的节奏那么快,学到东西转身就离开公司的例子不在少数,如果遇到能悉心教你的上级就是真正烧高香了。
所以,上级教你,应该万分感谢。
上级不教你,就只能自学,或者交学费去进修。

那么,面对严峻的疫情,更残酷的职位选择,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地成长呢?
年轻设计师在进步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优秀的同事、厉害的前辈,和他们沟通对年轻设计师的成长价值非常大。
但是要记住一点,听,不盲目听从。

听,要虚心听别人的经验、过程、想法。
从里面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部分,自己想几遍,看如何能应用到自己身上,符合自己的特性,再去一一验证
不听从,是不能抓着别人的结论就跑。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有独特性,每个人的成功都有可复制的共性和不可复制的差异性,要分得清楚,后面才能学得有条理。
那,“既能听,又不盲目听从”的前提是什么呢?
可以从“内”和“外”两个方面来做。
内:小伙伴们可以试试“看,适应”这个方法。

看,是要安静下来看包围你的世界,无论是审版总是拍死你样衣的老板,还是总不认可你的设计,打回设计稿的设计总监,或是总和你怼的打版师和车版师......

你都要静下心来看这些挑战,看的过程中,仔细思考为什么从你的设计意图到成衣的过程,会这么不顺利,把一个一个困难的任务点剥茧抽丝来看,看透彻,看得自己明白前因后果,为后面着手解决问题打下扎实基础。
外:同时也要看到服装设计外的更广世界。

做设计,不仅要看到其它设计的好与坏,哪些值得借鉴,哪些要避免;
还要看到服装设计周边更广范围的变化和趋势。看到你的想法有没有过时,是不是适应现在,是不是能延展到未来。
看清楚了内与外,接着要思考 如何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0-3年的这个时候,设计师谈建立风格、寻求突破,还为时尚早。
年轻设计师,面临海量的工作压力、来自内外多样化的挑战,往往是被压力淹没的。
这时最高优先级是解决工作问题。
关键就是如何适内和外带来的挑战,怎么把事情解决。
如果你一个月前,解决同一个问题很吃力,效率低。而现在却驾轻就熟、信手拈来,难道不是进步吗?
下一个月,再解决其他工作上的问题,从不会到会,从生到熟。
然后才能从繁杂的任务中跳出来,能松口气在工作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让自己更快进步。你说是吗?
有效成长之“读书”
很多设计师小伙伴问我要读什么书来进步,所以再来简单写一下读书。个人觉得参加工作较新的年轻设计师,不要太依赖读书。
服装类的书有两类,一类是技术型,一类是理论/思考型。当然时尚搭配类的书不在此类。

技术型的书,边看一般就可以马上动手练。比如画图、打版技术等等。
但理论/经验型的书,年轻的助理和设计师因为工作经验还不丰富,看书的真实代入感很低,所以很多好书可能看的时候很兴奋,看完也就忘了,留不下有价值的思考和记忆。
比如《古怪的身体》等等。
所以我建议年轻设计师在保持学习的同时应该多练手,多在实际工作中去学习、验证、反思。技术型的书可以做指导。思考型的书,建议多一些经验后再读,否则可能会云里雾里。

这个阶段,实际操作带来的价值更大。

当然,学习提升的好处随着设计经验积累越来越多而增强。

工作0-3年,工作3-7年,工作7-15年,学习提升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学习一样的东西,能收获到的东西也大不一样,能要以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有效成长之“助理成长”
跟着设计师越多,能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能让自己快速成长。不止做设计助理的事情,要试着去做些设计师的事情。
做事的时候站在设计师角度看问题,能够学习的更快。
比如锻炼自己对面料的敏感度。一摸这个面料,就知道做哪个款式好看。如果只是助理的角度和思维,是不会想到去考虑这些的。
平时可以注意设计师剪了什么面料、用了什么面料,然后去想,为什么他会用这个面料?然后样衣出来试板的时候一定要去看(很多助理觉得审版不关自己的事,领导不叫就不去看),听设计师和总监、老板去这件衣服的评价。
然后去思考,为什么设计师觉得好,或是老板觉得不好?
尽量在做助理的时候,多想设计师的长处,将设计师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分享来自社群成员:zhou_nan_nan

分享一位社群成员的困惑以及大家的交流:
(人名用首字母简化)

W: 

我有个问题,我是应届毕业生,去到一些广州的小公司工作,总是做十几二十天就会被辞退,理由是风格跟公司不搭,我现在有点看不清楚前面的路了,想向你请教一下,该怎么处理这种问题,才疏学浅,真的是没办法呀。

谷: 

小公司新人可以有的,要看契合度吧。

W: 

请问新人怎么可能有很高的契合度呢?只能慢慢磨砺自己?

F先生: 

不要灰心,应届毕业生,试错机会很多,试错成本小。重点:先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一定有自己的问题,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

W: 

说得也对,自己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

谷: 

新人是需要锻炼,需要人带着成长。主要是做什么,怎么做,想多一步,不懂就问。遇到问题先想想怎么解决,不是一味说自己没经验。

冥: 

我觉得,做助理一定要抓住重点。助理的工作很杂,你要分清哪些重要,哪些次之,每件事情时间节点,安排手头工作的优先级。

工作不忙的时候,看别的同事怎么工作,多研究公司产品和销售数据,没事多跑市场,而且每个公司都有自己公司的流程,领导都有做事的不同习惯,工作的你要多观察。

不然有时候消耗了大量时间,却没做到点儿上,领导不满意,你自己心里也窝火。工作带情绪,领导一眼就能看出来,放松心态,多学多看,不怕错,一般领导不会把不能出错的事情交给新来的助理,但是要尽量在最短的时间进入状态。

米: 

广州批发就很讲究速度,节奏比任何地方都快,所以不用灰心。换个角度想,换得公司多,也能累积到很多经验。

冥: 

看你是某个设计师的助理,还是设计部的助理。

如果是设计部,我们这边一般是没人带,设计师也很忙的。空闲下来可能多说几句,大部分自己看吧。

作为助理,帮设计师分担工作,如果你工作有效率,设计师工作顺利,可能会腾出时间指导你。

但如果工作混乱,各扫门前雪,谁也帮不上谁。所以我觉得还要是个良性循环。助理工作杂,接触的东西多,说明可以学习的机会也多。

N: 

一开始我老大说招助理,我就在吐槽说千万不要应届生,带着心累还没有效率。

结果果然还是应届生来的,刚开始一段时间我都没怎么带,昨天许多工作进度懈怠了,开了个会被批评了,我才突然端正自己的心态,本着对白纸们负责的心态,开始重视问题重视效率起来。

如果助理本身自己也比较上心,做事积极主动,举一反三,成长进步快,协助所跟的老大效率推进工作进度,那么这个助理会很快成为设计师。

冥: 

是啊,其实态度最关键……就算领悟慢,态度好,踏实肯干,也愿意多说一些。

— — — — — —

最后的话:
“我想问一下各位设计师,设计助理什么时候是能觉得自己胜任设计师呢?或者,设计师什么时候觉得能胜任管理呢?”
---来自一位社群成员的提问
想做设计师,或者想做主管,一定要有强烈的意愿,就是觉得自己已经行了的那种强烈意愿。
就算开始从助理做到设计师时没有底气也没关系。可以试着一边做一边偷偷学习别的同事,慢慢的底气就会越来越足。
回到开头说的,面对更残酷的岗位环境,从现在开始,不要怕,首先克服心理的恐惧才是最重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