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恐相逢是梦中(隋曼卿)| 赛作文 打擂台 高中篇

“赛作文 打擂台”

小学组、初中组、高(职)中组、教师组,分组比赛;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文体不限;常规体、书信体、日记体、微信体,形式不拘。

形式上,原文+点评+跟评。点评者是教师、作家;跟评者是各方读者。

对擂台赛中展示的作品,“赛作文”将进行总结、评选,根据每篇文章的阅读点击量、导师点评、读者评价等,优秀作品将给予奖励、推荐发表、结集出版,优秀作者将优先参与我们组织的各类讲座及提升活动。

欢迎各学校、培训机构以及个人不吝赐稿,踊跃点评。

作文大擂台打擂开始!

来!来!!来!!!

请!请!!请!!!

赛作文
擂台作品

犹恐相逢是梦中

——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有感

潍坊一中高二  隋曼卿

我们家这本《我们仨》是三联书店出版的,依是2003年7月的印次,侧页都已泛了黄。封面上有“Mom Pop 圆o”的白色印记,记得多年前,我还曾怀疑过,是否是母亲拿我白色的彩笔径自写上去的,我那时却不记得何时有过“圆圆”的昵称。后来才知道那封面本就是那样,“圆圆”也并非说的是我。现在忆起来,甚觉当时天真,但也终于翻开了这本书。【书的来历】

杨绛先生以一个万里长梦为线,串起了整个故事。一开始我并未读懂,只以为那就是一个简单的梦,她“梦”到女儿的离去、丈夫的离去也都仅仅是一个老人因患得患失而在夜里做的一个梦。直到读到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才明白过来,原来那并非是一个虚幻的梦,而是冷冰冰的现实。【书的框架、脉络】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母亲说读到此处时已泪流满面,她问我可曾流泪,可我读时,却只觉得感动却并未有触动。记得曾读过一篇文章叫做《你和死亡间隔着父母》,内容具体已记不真切,大体是说:亲戚去世时,不会有太大的伤心,而父母却让你真切的感受到何为死亡。只是仅仅成长到16岁的我,并不能感受父母离去的悲伤,也不曾有杨绛先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年少轻狂,也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只是逝去的是两个人,为何思念的是我们仨?我想,先生思念的大约是那时三人的美好时光的记忆吧。【书的基本内容】

人常道“妻离子散”,换作先生是不是可以称为“夫离女散”。“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鍾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我想,先生大概是受了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吾妻死,室坏不修”的影响吧,一个三行的小段,寥寥几句,道出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人生凄苦再大,也莫过生离死别……【书的基本内容】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这段话读起来甚觉有味道。“有味道”三字有些平庸,可我并不认为那些华丽的辞藻可以表达出先生之凄苦的一二分。也只好用这些平实的词眼去任人遐想。每每读到此处,总觉得心中忽然空空的、闷闷的,鼻子会不由自主的酸一下。是啊,有亲人的地方才叫家,没有亲人的家,也只能称得上是房子。【对语言特点的基本判断】

插叙式的故事,有些未卜先知。先是知晓了他们终将离别的结局,然后再了解他们的乐事,只是再读那些乐事时,却已都染上丝丝悲伤。婚后出国留学、阿圆出生、回国、乔迁、死别,平实的笔触,隽写着平实的事,叙述的却是不平实的情。【对叙述方式的介绍】

先生一家也如同世间千千万万家庭一样,经历着出生的喜悦、成长的坎坷和逝去的痛苦。【感情基调】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的一首诗以前总觉着是闺怨相思,在看过《我们仨》后,才觉得思亲更为贴切。这梦不正好应了先生的“万里长梦”?【分析为何叫“万里长梦”】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杨绛先生是2016年去世的,她做了二十余年的孤独的、无助的梦,也终于到了终点……【深化“梦”的内涵】

万里长梦,曲终人散,深情犹在。【概括与评价】

作者简介

隋曼卿,现潍坊一中高二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做各种小玩意儿,尤其喜欢绘制漫画,还爱看和写神仙小说,是个充满好奇而又喜欢提问的可爱机灵生动的小女生。

导师

点评

蒙面导师-1号

说明:我们所有点评导师,在没有公布比赛成绩之前,一律蒙面上场。最后集体亮相。

读后感能写到这个样子,特别是一个高二年级的小女生,读一本历经沧桑的老者的书,况且还是一个大学者的书,真是令人佩服的,大概就是所谓的“后生可畏”吧。

本文可贵之处有三:

一是能够整体把握全书的特点,从框架、内容、语言特点、情感脉络等不同角度进行介绍,思路清晰,评价到位,展示了本文作者高度的概括与领悟能力。

二是文章结构清晰而又过渡自然,文章浑然一体。这一点,很多成年作者也未必能够做得到。

三是在准确把握原著思想、感情基调的同时,还能够把自己的生活感受、情感注入进来,水乳交融,韵味隽永,这就更加不容易。

这正是:莫把少年寻常看,字里行间光闪闪。天生才智如神助,情深意切质如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