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即道之部分——哲学漫谈之十五

    如果说中国文化中的道即哲学,那么我们就很容易通过道先在于人的产生,转而理解哲学的先在性,至少哲学所探求的一切现象背后的本质都是先在于人而存在的,哪怕是人产生之后的人际关系规律,恐怕也是这种先在所控制并形成的唯一可能性结果,也就是人道合于自然之道。

    道即哲学是合理的,是中西文化抽象出来的共性的不同表述,是一体两面的。比较而言,中国的道的内涵太丰富,用一个字代表了整个人类知识系统,即便中国独有的道家学说都不是这个知识系统的全部,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
    哲学在西方的概念本身字源上有“爱智慧”之意,哲学分“爱”与“智慧”两个层面,其中的逻辑起点人本身,是人审视人本身,也就是人在爱自己的智慧,这样的定义本身就很唯心,因为人的智慧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嬗变的,这样的嬗变体现在文化和政治上就是不稳定的,结果当然是这个文化治下的人的革命性更强,结果导致文化本身的稳定性更差。
    比较而言,中国的“道”,从来都是“法自然”的,这样的理念天然就是唯物的,道本身就是自然,道法自然体现的是道中有一偶然出现的人在审视自然,在审视自然的同时观照自己。由于自然的深邃,所以这样的人一定是谦卑的,谦卑的人创造的谦卑的文化当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结果你懂的!
    爱智慧的哲学必在人类智慧本身找不到答案,自然要因怀疑和否定自己(包括以人为基础异化出来的神)而重新向自然要答案,于是产生了科学,所以,西方文明是先唯心,后唯物,但整体是唯心的,因为他们始终信神而不信自己,所以这样的文明整体是焦虑的。
    而中华文明的道文化是先唯物而后唯心,但整体是唯物的,因为我们只信祖宗所代表的人本身,即便是信神,也是有现实人物为基础的神化,从来不在自己的祖宗之外再虚构出一个比自己祖宗还厉害的神,所以这个民族一直相信祖宗的庇佑,从来是淡定的。
    我这样分析中西方文明的差异,不是为了彰显我们文明的优越,因为文明都是客观的存在,都在向前并向相反方向发展,就是因为大家各自都不圆满,都在不自觉地向相反方向蠢动,所以,文明的融合从来是大势所趋。所以,凡刚烈到不接受相异文明改造的文明的消亡就成为必然。
    为了强化大家对道的优越性的认识,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当人类灭亡的时候,道又会再另一个地方孕育出新的智慧生命,而那个智慧生命重启一段爱智慧的旅程不过是道所制造了大轮回中的小轮回。或许,宇宙中本就有许多个这样的大轮回与小轮回。
    明白了这样的趋势,我们的文明独步并曾经领先世界就得到了最合理的解释,当然,反复的没落与兼收并蓄后的崛起也得到了最合理的解释,承认了这种趋势的合理性,中国的重新崛起与世界文明融合的方向就有了足够的预见性和趋势性,人类主动融合的成本与代价最小化的行动方案也就有了最佳的落脚点,人类在文明进步中的痛苦指数也就能够最小化,相反的幸福指数也就能够最大化。
    理解道,明白道,并主动顺应道,我们人类才对得起自己这智慧生命的身份,就像科学养生会适度延长人的生命一样,只有全人类齐心合力了,我们才能以更快的速度无限接近于道,才能让人类早日走进终极幸福之道。
    无论“爱智慧”在与不在,“道”是永远存在的。哲学即道之部分。 

(0)

相关推荐

  • 西哲与中哲

    曦曦20:西方文化适应对自然界的探索!中国文化更适应对社会的管理!中国人学会了对自然的征服!社会组织管理这块以后就没西方人什么事了!以前我们实心踏地的向西方学习!以后将会改变!文化最好不要过早论优劣! ...

  • 我来解读一下,小聪明与大智慧

    在今天的社会里,经常听到人们说智慧不够,谁的智慧少谁的智慧多,谁谁谁拥有大大的智慧,今天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智慧. 小聪明与大智慧,指的是人的思想,人分大小,大人为圣人,真人,佛,神,神仙 ...

  • 东西方文明百年变局

    这篇文章,其实是对三个问题的思考,是小农民用有限的知识对经济学和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学习领会,希望抛砖引玉,引起爱好者的讨论. 一,发展经济学的时空. 随着资本.科技与管理三者共同在电磁空间里开疆拓土,5 ...

  • 白丁眼中的世界文明融合趋势——哲学漫谈之五十五

        前面我用一个白丁的视角对比了西方主流文明与正在崛起的中华文明的话语权之争,我最想表达的是,这两个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并存的核心文明,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关系,只是到了近代,一直作为小弟的西 ...

  • 资本主义文明迅速没落的必然性——哲学漫谈之四十五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挟主流文明之威,通过冷战托跨了社会主义阵营之后,便因没有了对手而没了章法,终因在本阶级内部找不到文明进步方向而自乱阵脚,因为他们虽然可以全心全意地开拓全球市场了,可惜资本主 ...

  • 思想洁癖与人类的整体无知——哲学漫谈之三十五

        前面说过,现代教育是分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其中最薄弱的一科,这种现实不得有效克服,恰恰证明作为教育者的老师群体对人的系统性与哲学的系统性知之甚少,自己尚不明了,当然谈不上教会别人如何实现&q ...

  • 逻辑对于哲学的终极文明意义(连载之十五)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正确定义逻辑是什么,是正确定义哲学的逻辑前提.关于哲学是什么,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又说了,哲学有广义哲学与狭义哲学之分,而且还说广义哲学就是指导人的知行合一人生的整体人类思想. ...

  • 《道 德 经》 第 二 十 五 章《道法自然》【25】

    《道 德 经》 第 二 十 五 章《道法自然》【25】

  • 道解黄帝内经系列之二十五---夏季养生大法(三)

    今天我们开始聊聊夏天的着衣,夏天炎热,毛孔.汗孔都打开着,阳气外露,所以也就容易受风寒,这也就对我们夏天的着装有了很多的要求. 夏天是最容易得寒病的,很多人都认为夏天易得热病,其实是错的,我们老话说的 ...

  • 修身之道与处世之术(十五)

    转:金华的博客 [导读]:262.懂得怎样去忘记 与其说这要凭技巧,倒不如说要凭运气.最该忘掉的事往往是最轻易记住的事.记忆不只是表现得卑劣,因为当我们需要它时它从不来:而且还很愚蠢,因为它在不该来的 ...

  • 京剧伶界漫谈(十五):旧京演戏的场所

    京剧伶界漫谈(十五):旧京演戏的场所

  • 儒家讲究博学,道家却倾向于解构知识,儒道两家的哲学有何异同?

    日前,<老子>研究与中国智慧专题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老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儒道思想的比较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华东师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