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4)

本篇要目:

*************************************

1031.舜王庙

清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

1032.马上桥花厅

清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

1033.周宣灵王庙

清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1034.北二蓝氏宗祠

清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1035.三门源叶氏民居

清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

1036.西洋殿

清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1037.普陀山普济寺

清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1038.泰顺土楼

清至民国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

1039.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

唐至民国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1040.黄金塔

宋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

************************************

1031.舜王庙


舜王庙是浙江省绍兴市著名的古建筑之一。舜王庙又名大舜庙,是越中三舜庙之一(另一在上虞、一在余姚),它以殿宇宏伟、结构独异、雕刻精湛闻名于世,受到国内外建筑学家和艺术家的珍视。系绍兴著名的古建筑之一。舜王庙在绍兴城东南43 公里的舜王山巅,重建干清代咸丰年间,同治元年(公元 1862 年)重修。

这里,前有小舜江,后临旷野,远山四周,烟村掩映,环境优美。相载,远占虞舜曾游恿于此,故名舜王山。


山门外的梁柱上,尽是形象生动的木刻浮雕,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大小不过数寸,却神态逼真。进山门,重檐挑角的戏台映入眼帘,

舜,姚姓,或妫姓,名重华,号有虞氏,为我国远古时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据说,由于四岳推荐,舜得以继承尧位,任部落联盟首领。舜巡狩四方,选用甥治理国家,兴修水利,消除水患;征讨共工、獾兜、三苗和鲧,为民众除去“四乖舜在位39年,期间天下太平,人民安乐。


庙前有两株高五六丈的桐柏,挺拔苍劲,一株数抱粗的香樟树,屹立在阶旁。大舜庙面朝东南,中间山门峙立,两旁花窗是用整块石板雕镂而成,四周花格密布,中间是一幅浮雕,只见四位老翁,正在展图细视,笑容可掬,栩栩如生。


戏台长 5 米,宽 4.7米,高 12米,戏台台顶呈鸡笼壮,尽用木板铺就,四根石制台柱挺立四角,中间又用一根横梁将上檐和盘托起。舞台三面的眉梁和两厢侧屋的门窗上雕刻着我国著名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布局精当,构图巧妙,姿态各异,情趣盎然。

舜王庙有前殿,后殿各三间,大殿高 9 米,宽 13 米,进深23米,两支粗大而精雕的盘龙石柱屹立中间,双凤石柱竖栖两旁,又有大块石板上刻“西湖十景”的大湖石雕,倚立凤柱之外侧,各刻西湖五景,布局合理,立体感强,基座又有浮雕,雕着鹿鹤松柏。整座大殿规模宏敞,气势宏伟。大殿原分前后两进,各有虞舜像一尊。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舜王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32.马上桥花厅


马上桥花厅位于浙江金华东阳市湖溪镇马上桥村,占地1797平方米,建筑面积2793平方米,始建于清嘉庆庚辰年(1820年),历时10年,于道光庚寅年(1830年)落成。花厅由门楼、前厅、中堂三进院落组成,道光19年(1893年)又增建了第四进后堂。当时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促发了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包括木雕工艺在内的民间工艺由简而繁、由粗而细,进入了工巧精细雕饰的鼎盛时期。马上桥花厅正是这个时期精美木雕工艺的展示之作。正屋倒座式,明间设八字台门。屋内构架,明间六架前双步后单步廊,楼下作通道;次间七架前后单步,正屋后廊与厢房前廊互通,作建筑内部之通道,其木雕装饰主要施于此。


前厅院落有“十四间二弄”,主体呈十三间头式的三合院平面布局。由前厅(俗称花厅)、厢房、配屋、天井、院墙(即门楼院墙)组成。前厅明间采用八架前轩后双步的抬梁式构架,次间边缝增设山柱。明间与次间后金额枋分别悬挂匾额,明间为“一经堂”,次间分别为“经魁”、“贡元”。


前厅集中了东阳清嘉庆、道光年间的重要木雕精品,为整座建筑的装饰重点,是木雕工艺最集中、最精华之处,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明间屏门前设香几一张,两旁各立木雕雕花灯台,灯台高约2米。


前廊施以锁壳纹船蓬轩,檐檩与挑檐檩间饰有锁壳纹船蓬小轩;挑檐檩上施“九狮戏球”贴雕,九只神态各异,活灵活性的小狮子在那里耍弄其眼前的球;檐檩上近有百只翩翩起舞的蝙蝠贴雕,婉转流动,千姿万态,密而不乱;檐檩与金柱间施轩梁,梁背置“双狮戏球”荷包梁,两只大狮子脚踏云朵,张口伸舌抢夺“绣球”。


木雕的“绣球”圆体中空,内藏活动滚珠。双狮上面各有小狮子数只,有的张口待喂,有的互相观望,酣态可鞠,生动传神,令人叹服。明、次间每根檩条端头各设雕花斗栱一攒。除脊檩与前檩下的斗栱外,其它前后雕花斗栱之间均以虾背梁相连结,其设计精巧,制作精美,繁而不杂。整个前厅中的牛腿、雀替、琴枋、梁垫等其它木雕艺术构件,虽为陪衬,但也不失精细。

中堂院落呈“十三间夹二弄”平面布局。由中堂、厢房、天井组成。

后堂院落呈“九间头”平面布局。由后堂、厢房、天井组成。


东、西厢楼均采用穿斗式楼房结构形式。楼上廊栏条木榫接兜花,其间镶嵌花心、花结。楼下檐柱上为人物、走兽牛腿。楼上楼下门窗锁腰板、裙板、格花等都雕有人物、花卉、鱼虫等图案,形象生动,构图别致,雕工精良,令人拍手叫绝。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马上桥花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33.周宣灵王庙

周宣灵王,民间传说中司风雨之神,旧时为钱塘江上“九姓渔民”所崇拜的行业神祗。民间相传其本名周雄,南宋宁宗和理宗时人。周宣灵王庙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下营街18号,俗称孝子庙。南宋时为纪念孝子周雄而建,相传周氏以孝闻名,母讣,哀死。现建筑为明代重建,清代重修,坐东朝西,有门厅、正殿和后殿。

为三进两名堂建筑结构。原建筑面积为1850平方米,现仅存853平方米。其通面宽19.1米,通进深43.70米。硬山顶。

正殿五开间,通面宽18.1米。


门厅后原有戏台,现存藻井装饰,其额枋上雕人物故事及凤鸟。山墙嵌碑八通。


通进深11.2米。檐柱用方形石柱,柱础菱形。梁柱粗大,木雕精美,工艺讲究。周宣灵王庙的建筑是观赏和研究我国江南地区古建筑的典型实物资料。


现戏台无功能,成为通道。


东西厢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周宣灵王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34.北二蓝氏宗祠


北二蓝氏宗祠,位于衢州柯城航埠镇北二村中心,是浙江省保存最为完整的畲族宗祠。蓝氏家族曾在此有过宏大的祭祖仪式。该宗祠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年),面积为650平方米,建筑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清嘉庆14年重修后厅,咸丰7年再次重修。


蓝氏宗祠为砖木三开间三进二天井结构。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门楼、前厅、天井及两厢正厅,天井和两厢、后楼。面宽12.3米,进深44.3米,面积545平方米。建筑做工精细。


门楼步廊设卷棚,为三重檐歇山顶,


前厅明间设戏台,次间为二层廊楼,戏台顶施藻井,为歇山顶建筑。


中厅明间为四柱拾梁式,次间为五柱穿斗,前设卷棚,后为双步架,中厅上挂有“种玉堂”文匾一牌。


后厅设太公堂,抬梁式屋架。整座建筑用料粗大,雕梁画栋,帽梁叠顶,雕刻极为精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蓝氏宗祠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35.三门源叶氏民居


叶氏民居位于浙江衢州龙游石佛乡三门源村。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建筑傍山建造,坐东朝西。叶氏民居是浙江省晚清时期建筑精品之代表,清朝道光年二十六年(1846)村人叶鹤天中恩贡后兴建,坐东朝西,依山而建。原有主体建筑五幢,现存三座,门额题字分别为“芝兰入座、”“荆花永茂”、“环堵生春”,伴有庭院、花园、池塘等,占地4500平方米。

叶氏建筑群布局严谨,造型精致,气势宏大,组合巧妙,保持了清代中晚期江南民居典型风格。厅内的楹柱、栋梁粗壮,梁架结构独特。藻井、梁柱、走马楼及窗棂等无不精雕细刻描金彩。因采用天井调节信宅排水排气、改善室内采光,虽然墙高楼深,但空气流通畅,舒适明亮。其中“芝兰入座”最为精巧,布局为三进两面三刀明堂,是民居中的杰作。


艺术砖雕是叶氏建筑群的精华。三座正门全以砖雕镶嵌,有楼台亭阁,山水动物,花鸟图案。其中23方长56厘米、宽26厘米的戏曲砖雕,每块各镌一出微戏,浮雕镂空,工艺精湛,造型生动,是罕见的衡世之珍,也是珍贵的戏曲资料


“荆花永茂”、“环堵生春”


“芝兰入座”


雍睦堂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三门源叶氏民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36.西洋殿


西洋殿,又名“松源殿”、“吴判府殿”,坐落于浙江丽水庆元五大堡乡西洋村松源溪畔,系古代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的纪念性建筑。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几经变迁,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庆元、龙泉、景宁三县菇民集资重建。


据《庆元县县志·人物》记载:吴三公为庆元县百山祖乡龙岩村人,兄弟间排行第三而得名,他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明了人工栽培香菇技术,明万历三年,与其父亲被宋神宗封为“判府相公”。关于吴三公的身世,现还有“祖家在龙岩,生长在西洋”之说。


西洋殿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雕刻、泥塑、彩绘等传统工艺精湛,融工程与艺术于一体,在结构功能和装饰手法上有着浓厚的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历代菇民把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吴三公生日)和七月十六日至十九日为龙、庆、景三县菇民朝拜祀奉“菇神”的进香期,每到此时,诸方山货、食品云集于此,百货摊位林立,成为远近物流中心,此外还举行戏剧会演,宣扬菇乡文化。

殿旁有兰溪桥,也是庆元著名的廊桥之一,与西洋殿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西洋殿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37.普陀山普济寺


普济寺,俗称前寺,位于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后屡兴屡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时下诏重建寺庙,后又赐题额“普济群灵”。普济寺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整组建筑坐北朝南,寺前有石牌坊、照壁、御碑亭、八角亭、瑶池桥、海印池附属建(构)筑物等,沿中轴线依次筑有正山门(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藏经楼、方丈殿等。主殿两旁有钟楼、鼓楼、配殿、客房等。

进入普济寺一般都要经过一个石牌坊,此坊四柱三门,高约20米,柱上横楣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一石碑,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说这是皇帝立下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宋代先后改名为“五台圆光寺’’与“宝陀观音寺”,香火始盛。宋嘉定七年(1214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明洪武十九年(1421年)实行海禁,命汤和进山烧殿毁佛,并将僧人迁到明州栖心寺(今宁波七塔寺),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才迎佛回山,重建寺院。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一1566年),普陀山的寺庙被毁,宝陀观音寺也未能幸免。


御碑殿。在山门内,有明万历、清康熙时的御碑三块,正中一块刻的是普济禅寺历史沿革,立于3.5吨重的赑屃上,赑屃昂首伸颈,服珠能转动,可见其雕刻之精。


清康熙时的御碑,可见其雕刻之精。

天王殿。亦称金刚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进门迎面是一弥勒菩萨,光首、笑脸、袒胸、盘坐,一手拿一只布袋。据说他能将世人一切苦难装入布袋之中。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相当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这座殿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殿堂宏大巍峨,殿面阔7间,进深6间,重檐歇山,黄琉璃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之称。殿前平台周有石雕栏板,台中有钢鼎炉,高约4米,上铸,“普济禅寺”、“千秋宝鼎”、“光绪辛丑(即1901年)冬月吉旦”等字样。


方丈殿。5开间,殿内陈设清净,简朴大方。殿东首为库房,殿西现为普陀山佛教协会办公室。

主殿两旁建有配殿。东首文殊殿,供奉应化于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西首普贤殿,供奉应化于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两侧回廊是罗汉堂,各塑9尊共18尊罗汉。


法堂。面宽5间,重檐歇山,楼下是法堂,楼上为藏经楼。收藏着万卷经书。两侧又有配殿,东首为普门殿,西首为地藏殿,供奉应化于九华山的地藏菩萨。这样排列,把中国四大佛山的主佛,都集中在一起了,宾主相比,使“震旦第一佛国”枣普陀山主佛观音菩萨显得更为突出。再两侧东首是客堂,是接待香客和外来僧人、接洽佛事之处,西首也是客堂。后殿立有功德碑,是供募化资金、建寺有功的人留名用的。


东首为普门殿,


西首为地藏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普陀山普济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38.泰顺土楼


泰顺土楼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上交垟村。建筑面东向,方形两层建筑,占地面积625平方米。外围土墙,用条石砌基,黄土夯筑。内部木构建筑两层,两坡顶,平面呈“口”字形布置,之间设天井;东西面阔五间,南北面阔四间。


楼外周圈设壕,作防御用。上交垟土楼为曾氏家族于清晚期所建,曾氏从福建泉州一带迁来,带来此建筑形式。上交垟土楼现保存完整。


平面呈“口”字形布置,之间设天井;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泰顺土楼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39.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


黄山游览磴道,初始于唐代,形成于明清,发展于民国,完善于当代。以天海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辅以支道连接,形成贯通各景区景点的盘道网络。目前,全山磴道总长约85公里,有石阶6.3万余级。历代铺筑磴道的同时,还在沿线相应修建了一批时代特色鲜明,且与自然风光互为辉映的楼台、亭桥等景观设施,折射出黄山景观建筑尊重自然的营构理念和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是人类探胜娱游、开发利用自然的智慧创造,是儒、释、道、民俗等多元文化在黄山交融的结果,其修筑的历程即是一部黄山建设发展的历史,不仅在黄山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对于当今黄山旅游经济与文化发展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300余处,主要分布在温泉、玉屏、北海、云谷和松谷等各大景区景点和磴道沿线的岩石崖壁。以记载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手迹的“鸣弦泉”与“洗杯泉”题刻年代最早;以民国时期所镌“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题刻面积最大,单字字径6米,“平”字一竖达9.4米。书艺精湛,篆、隶、真、行、草诸体皆备。黄山摩崖石刻是一条与自然风景融会辉映的文化长廊,是一部镌刻在花岗岩石上的黄山“史记”,是一座精华荟萃的中国书法博览馆,它赋予神奇险秀的黄山更具灵妙之蕴和历史体验,成为“黄山文化”的重要载体。

云谷寺

现保存较好的登山古道有10处:温泉至玉屏古道(包括罗汉级、翼然亭、披云桥、慈光阁、朱砂峰与天都峰老道、小心坡、渡仙桥等)、玉屏至北海古道(主要遗存有立雪台、莲花沟、阎王壁、百步云梯、鳌鱼洞等)、北海至西海古道(含排云亭)、清凉台至始信蜂古道(包括狮林石坊、天眼泉、慧明桥、仙人桥、石笋矼等)、二龙桥至北海古道(包括二龙桥、芙蓉洞、芙蓉桥、福元桥、缘成桥、松谷亭、乌龙亭、松谷庵、刘门亭等)、云谷寺至北海古道(包括仙灯洞、皮篷路、吟啸桥等)、苦竹溪至云谷古道(包括九龙瀑、灵锡泉等)、温泉至云谷寺古道(包括汤泉、紫云楼、紫云桥、观瀑亭、万松亭、梅屋等)、温泉至小岭脚古道(包括观瀑楼、听涛居、汤岭关、白龙桥、续古桥、延寿桥、白云庵等)、夫子山至轩辕峰古道(主要遗存有麟趾桥、重兴桥、福固寺遗址、间默洞天等)。除上述登山古道和古建筑遗迹外,黄山在桃花峰、云门峰、洋湖、翠微寺等地段尚有零星分布的古道。


清凉台


清凉别墅


排云亭


迎客松


海心亭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40.黄金塔


黄金塔位于安徽无为市无城镇北郊西河之畔,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僧登公开建。北宋早期,无为市境内佛教兴盛,僧侣众多,遂在汰水边(现西河)辟地建寺,称南汰寺,后又在寺中建塔,即黄金塔,形成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但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毁坏,南汰寺与黄金塔也迭经动乱,从兴到衰,后只剩下一个古塔。


黄金塔,它当然不是金灿灿的黄金制成。塔身由灰色青砖砌成,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的砖塔,由“西门寺”又名《西门锥》的僧人出资修建。黄金塔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砖塔,平面六边形,面阔3.4米,塔高35米,共9层,层层仿木斗拱,鸳鸯交手,结构牢固,塔体庞大,逐层内收,造型挺拔,历经千年,巍然屹立。


塔内设上折式台阶,可盘旋而上,每层均设有不同方向的塔门,以便人们极目远望。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黄金塔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传统村落】芝堰古村

    芝堰古村 1997年8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芝堰村建筑群,位于黄店镇芝堰村,明清建筑有五十余座,以"孝思堂"."衍德堂&qu ...

  • 山西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关庙之祖”|山西|古建筑|关帝庙|运城

    关帝庙.一座古建筑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内,所拥有的旅游魅力比较大,而且也呈现出很鲜明的地域特色,从而在发展古建筑旅游经济的时候,很多古建筑都会呈现出很鲜明的地域表现意义. 进而会带动了其古建筑取得了更好的 ...

  • 泰山月 | 前童古建筑(三):上堂屋、大夫第、童保暄故居 、戒烟所

    前童古建筑(三) 文/泰山月 上堂屋 上堂屋  位于书院巷内,坐北朝南,初建于明末清初.由三道台门.前天井.前座.后天井.后座.两厢.边厢组成.现第一道台门已毁,留有石门槛一道,边厢已改建为砖混结构.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共计795处) 本篇要目: ************************************* 703.良乡多宝佛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711.慈寿寺塔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721.佛真猞猁迤逻尼塔  辽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731.金山寺舍利塔 元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 732.天宁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741.蔚州古城墙 明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742.故城寺 明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751.宣化柏林寺 明至清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 752.卜北堡玉泉寺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761.衡水安济桥 清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 762.凤山关帝庙 清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71.闾原头永兴寺塔 宋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772.张村圣庵寺塔 宋      ...

  •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781.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