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翎毛画看元明清时期国画中的彩羽珍禽
元代:“墨花墨禽”的出现
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元代的花鸟翎毛画出现了变格的状况,最突出的变化在于产生了大量的水墨花鸟,及所谓“墨花墨禽”。
元 王渊《山桃锦鸡图》
纸本水墨 纵111.9厘米,横55.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渊被称为元代花鸟画巨擘。此作画坡石桃竹,两双锦鸡楼于坡石之间。桃枝上的一双小鸟作欲飞状。枝上桃花或盛开,或含苞欲放。鸟身的羽毛举涂染皴划粗细笔兼用,不作精雕细琢。
明代:继承院体和水墨风格
明代的翎毛画最突出地表现为继承元代水墨画法与宋代院体花鸟。特别是明代中期的翎毛画集中体现在以宫廷画家林良、吕纪为代表的院体和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两种不同画风的交替并存是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要特色。
明 边文进《雪梅双鹤图》
绢本设色 纵156厘米,横91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明 林良《芦雁图》
纸本设色 纵162厘米,横84.5厘米
明 林良 《荷塘集禽图》
绢本设色 纵152.7厘米,横56.5cm
天津博物馆藏
水墨翎毛尽管在元代已经初见端倪,但真正开启文人水墨写意翎毛的却是以沈周为首的吴门派。
明 沈周《乔木慈乌图》
纸本水墨 纵100.2厘米,横2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的山水画在明代画史上举足轻重,其写意花鸟同样意义非凡。此图以淡墨湿笔写冬季老树枯枝,以浓墨干笔画寒鸦栖息枝头,羽毛瑟缩。
在生纸上创作水墨写意禽鸟并树立自己的笔墨风格是沈周对于中国翎毛画的杰出贡献,影响深远,流播后世。
明 徐渭 (款) 《四喜图》
绢本水墨 纵148厘米,横90厘米
并称“青藤白阳”的徐渭和陈淳是明末花鸟翎毛画的集大成,也是明清画坛的一座高峰。他们在绘画上表现为写意花鸟的充分发挥。
清代:创造性的翎毛作品常常出现
到了清代,陈套流俗的画作固然不少,但有创造性的作品也常常出现。从清初的八大、石涛到乾隆时的金农、郑夑、李鱓、高凤翰等“扬州八怪”,都是在花鸟翎毛画方面有着杰出创造才能的画家。
八大山人《幽禽图》
清 八大山人《孤禽图》
纸本水墨 纵103.5厘米,横44厘米
八大山人的禽鸟可以代表清初画坛与正统派相抗衡的一股力量。特别是他画中以白眼示人的禽鸟,是其满腔愤懑的形象化身,也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结语:翎毛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部分。古人画画,立意常关乎于人事。这些禽鸟作为自然的美被画家所描写,也是画家们对于社会、生活的看法和复杂情感的寄托,更成为今人追古溯今的一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