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武当桩功证入武当全功(道经每日清修)

感悟

长期深入站武当静桩功,则能:

身如盘根(入桩功)、

拽筋拔骨(入软功)、

劲通周身(入硬功)、

浑元整劲(入轻功)、

深沉入静(入静功)、

观想练功(入神功),

如此方为证入武当全功之体部!

真正意义之武当动功桩,则能:

于己所学派别武当全套功夫中演化出静桩之韵味及威力!

即:

气沉丹田、步如盘根、气运周身、收归丹田、意到劲到、集中一点、攻防有劲、走转如猿、腾跃技击、形神兼备、静入无极!

如此方为证入武当全功之用部!

体用兼备,持之以恒,方能证入武当全功!

单功只为武道,全功则入丹道!

此为真以武入道!

于具体修法而言:

武当内家拳每一式均,

可练站桩、可练软功、可练硬功、可练轻功、可练静功、可练神功,

日久则能证入武当全功之阶!

武当内家拳可入静观想功法、拳法、器械之演练,

日久能做到神到、意到、气到,等到,

则能证入武当神功修证之阶!

武当内家拳能气沉丹田、步如盘根、单势能长久不动、肢体浑然无疲累之感,不觉呼吸,浑然忘我,

则能证入武当桩功修证之阶!

武当内家拳能缓慢柔和圆活、肢体伸缩自如、呼吸深长绵密,则能拽筋拔骨而证入武当软功修证之阶!

武当内家拳能气沉丹田、通经活脉、意到、气到、劲到,三者随意念贯达周身各处,则能证入武当硬功修证之阶!

武当内家拳能以动、静桩法修出浑元整劲,又能长久呼吸绵密,合于胎息,一提气提劲达于百会轻盈、一沉气沉劲降于涌泉沉重,走步转圈快似流星,腾跃飞腿高而有力,则能证入武当轻功修证之阶!

武当内家拳能以任意一式长久不动、物我两忘、一念不生、合于胎息,则能证入武当静功修证之阶!

(个人感悟,非为实修,仅供参考)

实修篇

感悟:融武当轻身功、柔体功、养生桩为一体,相得一章。正应武当纯阳功诀云:“吸气鹤飞起,呼气沉海底,慢劲快打,周身圆活一气,腰似龙蛇左右转,穿连绕步随身缠。”

武当玉女玄功图说

武当玄都玉女图简介

作者:刘铁成(广清)
首发:铁松养生网

零、武当玄都玉女图简介

《玄都玉女图》是武当太乙门铁松派门内流传的坤道(女性)内功修炼法,来源于古老的“武当真宗丹脉”,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门规的限制,加之对练习者的素质要求,故仅少数人能对它进行身体力行地探索。《玄都玉女图》包含了完整二十四个典范动作造型,传统术语称为“原桩”通过这二十四式的演练,与祖师心心相印,即可演化出千变万化的行功。(即俗称的“自发动功”)
      《玄都玉女图》,是道家女性修身,养生的特殊功夫,女身修练,有别于男子,在完成基础功夫后,其锻炼方法从内到外都体现出一种柔和,恬静,超凡脱俗的“仙气”。这套《玄都玉女图》则是其中的典范代表。它从“玉女临凡”的道教神仙传说入手,把传说与修炼完美的融为一体。外在的动作,表现为缠绵曲折,柔和贞静的东方女性的柔和美。内功修为则由简而繁,又由繁而简而至大定,符合古人“由动入静,顺理成章”之说。而最大的特点为“掐诀导脉.秘音演法”(行功中如果能配合道教咒语,修行效果更妙!) ,体现出鲜明的道家特色。本功法造型,可在敦煌造像中找到影子,其舞姿柔美、舒展大方,意境高妙,内含丹道修持,对于女子“修身、养生”是一条极其完美的捷径。
      这套《玄都玉女图》曾多次在武当功理功法研讨会上演练,赢得了与会大众与专家的一致好评,其简介收入《武当》特刊《武当真宗丹脉》及《武当武术精华》中,并作为稀有拳种收录在《中华武藏》,2008年获得吉林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玄都玉女图》相传始于唐朝的武当太乙门,在反清复明后,近三百年来在东北长白山及吉林等地流传,是道家坤道(女子)的内功修法。80年代,由武当太乙铁松派十二代祖师徐殿明先生,传给刘铁成先生,后由刘铁成先生通过全国教学,在全国的小范围内流传。
     《玄都玉女图》是道家女子修真的典范代表,它从“玉女临凡”的道教神仙传说入手,把传说与修炼完美的融为一体。外在的动作.表现为缠绵曲折,柔和贞静的东方女性的柔和美。内功修为则由简而繁,又由繁而简而至大定,符合古人“由动人静,顺理成章”之说。而最大的特点为“掐诀导脉.秘音演法” ,体现出鲜明的道家特色。本功法造型,可在敦煌造像中找到影子,其舞姿柔美、舒展大方,意境高妙,内含丹道修持,对于女子“修身、养生”是一条极其完美的捷径。
       1.文化价值:从《玄都玉女图》的24个典范造型动作,可以考证出道家的神仙传说的沿革,道家文化与敦煌文化的互相影响,她就象一部活的道教文化史,众多的道教传说都可以从中找到影子。
      2.艺术价值:《玄都玉女图》是武术,也是“舞术”,与后天造作的编排不同,这是从先天的灵性之光中闪现的动作,所以每一个动作都优美,大方,充满了音乐感与流动感,充满了“仙气”(采先天之气),非常具有欣赏价值,同时这样的锻炼方法也为了民族舞蹈打开了另外一扇“灵性文化”的大门,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参考价值。
     3.养生价值: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套传统道家女性锻炼身心的方法,她可以从内在的本质上改变女性的体质,更加可以增加女性“内在美”的气质,通过这种锻炼方法,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好独特的功效,与现在流行的印度瑜伽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外在形体的柔和与优美的程度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注重通经活脉及内功修炼)
     《玄都玉女图》将会填补宗教历史、民族舞蹈与敦煌艺术的多项空白,同时也为现代女性“修身、养生”展示出了一块绚丽的天地。
       由于本门历来一脉单传,并且传入俗家的年份非常有限,世人所知甚少,因前辈师祖相继离我们而去,为不使列代先辈的智慧结晶失传,对于它的承传、发展和普及我们做为一代传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让它造福于世人,并且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一份华夏子孙应有的贡献。

一、玄都玉女图源流浅说

《玄都玉女图}是武当太乙门坤道的内功秘修。是门内修炼“武当真宗丹脉”的一套功法。在遙远的岁月里,由于门规的限制,加之对练本功者要求有特殊素质,故仅少数人能对它进行身体力行地探索,师辈们在传承的过程中,留下了二十四个原桩的简单草图、诀谱,也留下了先师法祖心心相印的一点灵光。
《玄都玉女图》来源于道家关于“玄都”的传说;道家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成仙”的目的,而根据修炼者层次的高下,其成就的“品位”不同.他们所居的“仙境”也不同。道家把仙界划分为三十三重天.三十三天之外为“三清天”,乃“三清敦主”所居,合为三十六天.三十六天之上方为玄都,也称“玉京”.混元老祖居之。相传玄都之中有十万金童、玉女,同执礼仪及巡察三界善恶之事,其中的一位玉女,看到三界众生反复无常,果根循环,永无超脱之日,遂发大愿心,广度群迷同达彼岸.于是离开玄都下凡积功累行,最后功成重归玄都。《玄都玉女图》的修持.即由玉女拜别玄都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传说的过程。它的起式,就是“拜祖朝真、金台承秘”,功法富于道教玄秘色彩。但在我们的修习过程中,确实感到这些仪轨对功夫有大用.故在此仍和盘托出,以供研究参考。

二、玄都玉女图功理初探

《玉女图》属武当太乙门内“太乙神功”系列功法的一部分,“太乙神功”中的系列功法,都经过历代先辈的印证、完善,其中的各门功夫,都是既互相互关连,又独立自成体系,学者能专修一门而达高乘境界。因为每一代传人在他一生的修持当中,限于精力和时间,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每一门功法都深入探究,所以在完成基础功、“必修功”后,即选择一至数项作为精修功法,直至到了归一大成阶段后,再传授衣钵,这时触类旁通,对整个系列功夫已达到了然于胸的化境,能达到“言之有之”、“一法通时百法融”的境界。也正因此,武当各门功夫的完整内容、神髓,能得以保留而下传。这些内容神髓,正是武当的真骸所在!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代的武当正宗传人,都肩负着把祖师的这一点真灵延续到下一辈的责任,这就是为什么传统的武当功夫,不注重表面的招式气劲,而注重的是“神意”。武当派有“言祖不言师’的规矩.为的就是要让后来者得到太和大道的神魂,而非止于师传的具体功夫!
  因此,《玄都玉女图》虽只有二十四个动作造型,但它却是从千变万化的行功动作中总结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式子,传统术语称为“原桩”。这些原桩排列而成“原图”,太乙门的许多功法都是以“原图”的形式传下来的,可以说,原桩是构成每一套功法的雏形、骨架,练者通过法诀的心授,就能顺藤摸瓜地进入有血有肉的整套功法的修持之中,千姿百态的变化皆能通过气机随心而运(于行拳、舞蹈走步中导引行气,修炼周天).所以,原桩是一套功法的“母式”。《玄都玉女图》作为坤道修持的内功法门,它注重的是对“玄光”的修持。太乙铁松派“武当真宗丹脉”的修习,按层次分为“自然门、金门、玄门”。玄门后尚有更高妙层次,(所谓的门,是指层次的境界,而非指门派)层次的分别.是按练功者通过修持而自然表露出来的“光”为标准的,所以,须进入了“生命之光”的修持后,方有层次可言。《玄都玉女图》的功夫,即属玄门的层次,是在完成“命光、蟾光”而后转入到“玄光、法身’的修持,很多内容,属道家之秘,尚未为外人了解,和丹道的传法一样,皆以“大道不可直示”的祖训,假托于传说,伹亦语意相关,以图谱为表现形式。而内藏“隐在真如”。《武当修真图》已流传于社会,但人们普遍感到对其内容似懂非懂,无具体的“法”可寻,这也是古人的“隐真”之处。太乙门所传下的各种原图、诀谱,都是通过诗文、图画的形式而把修持的过程及关窍藏在其中,只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在门人中传授,而《玄都玉女图》原图中.更有意把“金台承秘”一式向后移至第四式画出,可见先祖之用心良苦.
  其实,本功法的修持基础,还是“上药三品精、气、神”。古人云:“一人一天地,一人一阴阳。”人身中,头为诸阳之会,百脉朝宗.故颅顶一窍为人之“玄都”所在,女身修练,有别于男子,在完成基础功夫,真气饱和之后沿中脉(先天真脉).上达巅顶(玄都)再由此运化乾坤,启出真智,铸练神剑,扫荡“六贼三尸”,暗合了传说中的内容,而外在的动作.则表现为缠绵曲折,柔和贞静(其中又蕴含了穿连绕步,缠绕锁敌,慢劲快打,等武当武术技击招法)由简而繁,又由繁而简而至大定,符合古人“由动人静,顺理成章”之说。而最大的特点为“掐诀导脉.秘音演法”(掐诀儒、释、道三家均有之,儒曰: “挽指花”.释曰“指印”,道曰“法诀”。本功法造型,可在敦煌造像中找到影子,可见佛道同源,个中真谛容另行述之),以气运身.自然而发.自然而止。(随心所欲踏罡布斗、导引行气、慢劲快打)
  可见,《玄都玉女图》的修持,是修真漫漫长路中的一个阶段,其意境高妙,但它始终没有离开《修真图》的范畴,只是古人把人身元气的运化过程神化而巳。以上仅就个人修习的点滴体会,对武当的这一个功法作一简要地的介绍,其内涵于此亦可见大概了。
  功夫的修为,持炼真元,有穷一生之力而难达者。《玄都玉女图》中大成高妙的层次,尚待我们在今后的岁月里进一步去印证,以丹力运化、内外并行的外在肢体造型.已在“第二届武当内家拳功理功法研讨会”上向与会者进行了公开表演。这也是《玄都玉女图》重归武当的一种机缘吧.根植于中华大地的道家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显隐之间,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民族,从古老走向现代,今天源于道家的武当传统内功.在经历了历史上的三次大劫而“封法三百年”后(明末清初、反清复明失败后,武林曾有“封法三百年”的盟誓,直至八十年代初.此期方满)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它神秘而博大精深的风貌。在此,真诚希望得到同门同道的指正,为共同振兴武当、振兴民族优秀传统武术文化作出贡献!

三、玉女图修持说明

1、《玄都玉女图》是道门坤道修持的功夫,适宜女子修炼,但到一定层次后,男女功夫并无差别。(男子亦可炼,去周身之呆劲拙力,化为螺旋缠丝劲)本文公开的内容.主要供传统气功及文化研究者参考。
2、《玄都玉女图》动功纯以内气为动力运化肢体的动作造型,故需有一定传统功夫的基础,亦可按部就班地以24个原桩为入手,体会每一个桩式的气机运行,诀谱合参。尤其第一式“拜别玄都”可多练。
3、本功法无固定套路,无需意守及存想,顺其自然,但需谨记“正意诚心,贞静柔缓”八字。
4、上乘者,悟之可一触而知入门之法。入境之初,内气循注自然之力,产生抽筋拔骨,屈折蛹动的动力,动作难度往往超出常人想象,但均能自觉轻松完成,特别是练功出现幻景后,此时不可有恐惧心,亦不可有欢喜心,以“顺其自然”为原则
5、在关节进一步卸开后,体会动势与内在气机的“内外并行”关系。深入下去,则有超乎物外、神游无极之感(天人合一),此时要抛开欲念,静观其变,法诀为用,以气化光.光我同体任其畅然神游(至虚极守静笃,腹式呼吸,畅然无我,元神主事,行功走步,随心所欲,采元始祖气,炼后天返先天)(此段功夫需在有经验及相当功夫的老师指引下方可完成)。
6、至此,方可转入真尊法象慧身的修持(即转入定功)。(动功之后,必须打坐入定较长时间。意守玄关。炼养元神法身)
 


四、玄都玉女图总诀

谱曰:九天玄音法密传,金台承秘现本源。
      灵光一点冲三界,尘埃有路通罗天。
      玉女点出通玄路,接渡有缘返仙班。
      混沌初开灵光现,此中真机细研参。
      法演大千存真意,承传宗风渡有缘。
      玄都密律证真吾,点点玄光映瑶天。
      法渡三千成正觉,同返瑶台证本源。
      玉女玄都再证吾,玉京秘意存大千。
      玄光久照大千界,金华高渺映摩天。


五、玄都玉女图功谱
第一式:拜别玄都
谱曰:真晶射宇通神路,玉女合掌拜玄都。
   此去再演三千妙,何日行满返瑶台。
第二式:瑶台演真
谱曰:现金华,摩尼顶,玄光漠漠照大千。
   忽架长虹凌云渡,彩霞片片舞碧空。
第三式:俯察三界
谱曰:擎天一柱镇三界,武法通神演大罗。
   真武大道原非刹,慈悲在心拯迷途。
第四式:金台承密
谱曰:彤云散尽见玄珠,光影化银透九重。
   天地神炉幽微象,个中真意仔细研。
第五式:玄音初显
谱曰:混纯初开神水潮,璇玑停轮弄三弦。
   拨开云雾青天现,长教身心合此玄。
第六式:闻音起舞
谱曰:云鬓高高态宛约,踢尽花雨星斗横。
   从来无象从来静,天真和煦舞翩翩。
第七式:朝真拜祖
谱曰:此身本自庄严界,拜祖朝真见本原。
   金莲台上承密意,法雨欢腾洒大千。
第八式:玉女扬波
谱曰:劈开乾坤现此形,琴心三叠可返婴。
   今我初游三摩地,捧出光华列众真。
第九式:玉女怀真
谱曰:皓月一轮照西川,沦海回望万里平。
   琼阁仙山今何在,休认地乡是故乡。
第十式:玉女临凡
谱曰:含机藏尽势巍然,空中隐陈百万兵。
   古壁振然存宝录,群魔荡尽真主临。
第十一式:月色清姿
谱曰:天高云淡月色清,润我华身启我灵。 
   久照久寂成乾象,金质玉柱向中流。
第十二式:沦海翻波
谱曰:坎地弄潮春水生,仿佛海底现光明。
   只因浩气彻天地,破浪凌霄一羽轻。
 第十三式:玄音密律
谱曰:九天渺渺起玄音,宛转悠扬印心田。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第十四式:一柱攀天
谱曰:倒踢金冠破万关,气化上冲贯斗牛。
   海到尽头舟作岸,身登绝顶我为峰。
第十五式:凤栖中宫
谱曰:身住中宫作凤栖,守一抱元默默存。
   一粒丹砂藏世界,芥子虽小纳须弥。
第十六式:心灯证吾
谱曰:日月合壁光明地,心灯长照真光定。
   真处假我谁为主,真空漠然两相忘。
第十七式:华光外现
谱曰:昨霄红光透青霭,丹成剑气夜烛天。
   餐英漱玉浣凌带,雪撒琼花尽现华。
第十八式:乳燕翻飞
谱曰:谁持彩练当空舞,板桥功深燕穿云。
   疾飞恰似流星逝,从此超迈不同群。
第十九式:紫阳显象
谱曰:祥云五色聚英华,紫阳一指现刚威。
   曾经三界掌善恶,法乘天地退诸邪。
第二十式:乘鸾跨凤
   谱曰:龙虎战罢潮水平,湛然照见大道机。
   同赏江天秋月白,跨凤乘鸾显高真。
第二十一式:宝相呈真
谱曰:神龙出水吐瑞珠,盘空飞举现此华。
   四夷宾服万神汇,三十六宫都是春。
第二十二式:霓裳逍遥
谱曰:日精月魄元贞道,中有神气专至柔。
   多少霓裳羽衣曲,唱尽仙歌乐逍遥。
第二十三式:倒坐金莲
谱曰:玉女倒坐金莲台,玄机错运颠倒颠。
   壶中天地长如醉,复看环中我是谁。
第二十四式:元真证吾
谱曰:肩挑明月跨莲坐,静听真吾说三生。
   上穷碧落星辰逝,下视红尘世界遥。
 
诗曰:玄都密律久藏深,仙容飘渺幻疑真。
   千古大道同一注,始见参真有来人。
   元真长持成妙觉,玄光照彻显慧身。
   沦海洪波激浪去,神州几度畅宗风。

理法篇

零、武当派的站桩功

武当派养生太极园

站功:站功俗称为站桩功,也称为无极桩功或无极桩,混元桩,浑圆桩。站桩目的是为了练内功,内功的形成主要是开发人身体内的潜能,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气,劲,力。使我们身体里的气、劲、力都能得到开发和增长,关键是要使人身内部能够形成产生气、劲、力的因素。怎样才能符合产生的因素呢?要从外因和内因来说起:外因,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日常所说的命,内因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气、神。日常所说的性。当命上和性上都能合于道,就是做到了道家所说的性命双修。

其练习指导思想是“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参见《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抱元守一”、“专气致柔”,“致虚极、守静笃”。参见《道德经》“坠肢体,拙聪明”。参见《庄子·大宗师》这些思想就是教导我们练内功站桩时体形要成为环抱状,周身还要弯曲,上提下坠地,左右撑圆,前后撑圆,身体最基本的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力相互统一而又相互作用。 精神不离开形体,要守住不分离,形神合而为一的状态。《道德经》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如果通过站桩,形体和精神都混而为一,就达到了“得其一”,那么自身的内气变化就会像发动机一样,形成生生不息的状态。就会出现像《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所说的:“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这种“象”或“物”,即是当坠肢体,拙聪明,抱元守一的站桩时,在静中站得久了,静极而动,身体内生发了元气。元气氤氲,就像身体里有“物”,或有“像”一样。

为什么会产生元气呢?因为当我们身心处于极度安静之时,身体的外形和自身内部意识都是静的,即合于道的。这正好与我们平常人的思想行为相反,平常生活中,每个人的意识都是处于波动的状态,内部经常处于心浮气躁的情况,很少安静下来,眼,口,耳等耗损身体里精气神的主要功能器官都在运转,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都没有休息。正是张三丰祖师所说“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身益惫”。参见《大道论·上》

心不平,气不会聚,神就不会凝,神气不相合,心肾之气就不会相交,水火就不能相济,天地悬隔,阴阳不相融,内功所需的元气也就产生不了。静下来了,眼,口,耳的精气神消耗就会减低到最小值甚至没有消耗。反而在蓄养,增长我们体内的精气神。所以,我们称之为逆或返,正如《道德经·第四十章》所说“返者,道之动也”。这个“动”即是元气的产生和发动。因此,外形不动,是为了内在元气的发动,有了动力的产生,就有了生生不息的基础。因此,站桩过程中至虚守静,无为而致,内心即“性”要合于道就显得十分重要。站桩时,不仅“性”要合于道,“命”也要合于道,即是我们的外形合于道。

外形合于道就是人身处处在外形上要合于天道,《道德经·第十七章》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乎”因此,站桩时身体的主要部位都要呈弯弓状,我们称之为“五张弓”或更多张弓:当抱元守一时,双手呈抱元状,也就出现了左手与左肘至左肩一这一线形成一张弓,以肘部为弓背,左手与左肩之间联成弓弦;左肘至左肩和右肩至右肘形成一张弓,左右肩为弓背,左右肘之间为弓弦;右肩至右肘,右手一线形成一张弓;右肘为弓背,右手与右肩连线形成弓弦;头往上顶,下颚内收,背面平正尾闾形成收敛形连至膝,即天稚至腰俞穴一线为弓背,头顶与膝盖一线形成弓弦;左右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一线形成两张弓,即左胯关节与左膝关节左踝关节相联形成弯弓。右胯关节与右膝关节右踝关节相联形成弯弓。皆是以膝为弓背,胯与踝关节相联成为弓弦。身体的各处弯弓相联形成一个大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相互统一又对立的圆,外形似圆,形成此种状态以后有利于形成内气蓄养或能量的积累,正如老君《道德经第五章》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空的就能涵养,做到以上情形就算命合于道了。

在站桩时,当我们做到性命都合于道的情形下,日积月累,内功自然生成。

一、站桩是道家功夫的基础

(站桩是一切功夫的基础)

南游记

很多人来学道,要学功夫。我们教的入门就是站桩。其实站桩是中国古代绝学,《皇帝内经》就有“独立守神”的说法,以前都是师徒之间口口相传的,一直到清末的王芗斋才开始广传开来。

站桩功夫练好了,学其他武术就很轻松。而且站桩对养生有神奇效果,可以减肥瘦身,强身健体。据说还可以治癌。很多癌症病人最后没办法了,医院治不了后,在朋友的介绍下选择站桩,不治而愈的人还很多。我们王教头的一个师兄就是每天站桩八个小时,最后把自己的命救了回来。

现在的桩法就很多了,但主要的,还是这个浑圆桩。动作很简单,要领也很简单,就是: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立身中正、心静体松 。

如果有的人实在是站不起来,坐着也可以炼的,但如果能站,最好站起来,效果更好。

不管是站还是做,要背都是很直很挺拔的。这是最关键的地方了。

二、道家桩功浅谈

(以站桩证入桩功“沉劲”)

(各种桩功都是训练浑元整劲)

游理宗

中华武术流派众多,功法纷繁复杂,但在众多功法训练中浑元桩却屡被提及,而且被誉之为“万桩之首”。浑元桩到底有何独特之处,能深得各武术门派的重视,它又对技击有何重要作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浑元桩。

(一)、浑元桩动作要领

两足平行与肩同宽,两膝微屈,髌骨与足尖呈垂直线,含胸收腹,两髋内收,提肛坐臀,两臂抬起置于胸前呈一椭圆形,两手手指相距30cm,颈肌放松,下颔微收,头顶似一线悬空,两眼轻闭或露一线之光,口轻合,舌抵上颚,以鼻自然呼吸 中华武术桩功之首。

(二)、浑元桩意念活动

浑元桩意念活动是本功法的核心内容,具体要求是内视于假借两个方面,但以内视为主,假借为辅。

所谓“内视”,是指从手部开始体会热、胀、麻的感觉,谓之“立意”。将此感觉进一步体会加强就叫“意守”要在意守的基础上,将热、胀、麻的感觉引导到前臂、上臂、肩、胸、背、腹、大小腿、足,此过程谓之“用意”,立意、意守、用意统称为“内视”,三者关系密切,相互为用。

出现热胀麻的反应是练功的第一阶段,但全身感觉尚不均衡,一般规律是上半身比较明显,下半身则差一些。此时要用意加强下半身,使全身的感觉达到均衡。此阶段可立意于两足,胀麻感由两足向上延伸,上下结合较易呈现全身感觉的均衡,进而就能体会到全身轻松舒适,安逸欣快,杂念减少,物我两忘,此为第二阶段练成。

浑元桩的高级阶段,也称浑圆阶段,此阶段只要练功者稍一动意,周身即有暖流运行,真气充沛之感,功夫高深者还可将真气发放至体表。

所谓“假借”,即是意念借助外部景物,达到精神放松,心旷神怡之境地,从而与“内视”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假借的内容如自感身居星空夜静、空气清新的草原或幽谷之中,或置身处于细雨绵绵轻落头顶,徐徐而下直落足跟,也可想象置身在微波荡漾,温度适宜的水中,也可想象置身独立于一望无际的海边,并有微风吹拂等等。假借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描绘而成,这样易获得成功。

“内视”与“假借”要结合使用,一般开始练功可现练假借,并以此安定心神,将自身置于舒适欢欣的境地,接着就进行内视。也可先行内视,待热胀麻感出现后,再适当配合假借,以免过于集中内视。

假借景物要选择一种,万莫今天这种,明天那种,以免影响条件反射的形成。假借和内视密切联系起来,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但每次练功应以内视为主,假借为辅。

(三)、浑元桩练习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A)基本原则

1、安静:思想安静,环境也要安静。

2、放松:精神思想放松,放松方法可以使用“三线放松法”,将身体分为两侧、前面、后面三条线,自上而下逐次进行放松。第一条线:头部两侧—颈部两侧—肩部—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两手—十指;第二条线: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膝关节—两小腿—两脚—十脚趾;第三条线:后脑部—后颈—背部—腰部—两大腿后面—两小腿—两脚—两脚底。先注意一个部位,然后默念“松”,同时注意离开这一部位,再默念“松”,从第一条线开始,循序而下,待放完第一条线后,放第二条线,再放第三条线,在一定部位的“止息点”轻轻意守一下。第一条线的止息点是中指,第二条线的止息点是大脚趾,第三条线的止息点是前脚心,每处约止息1-2分钟。当三条线一个循环放完后,再把意念集中在脐部,轻轻地意守,保持安静状态。

3、坚持:要有信心和决心,坚持锻炼。

(B)注意事项

1、饱腹饥肠,身体疲劳,病情严重或体质过于孱弱者不宜练此功。

2、功中出现前后左右摇动,轻者可任其自然,严重者可暂停练功或将两足距离加宽,以增加稳定程度。

3、选择安静和空气清新的环境,注意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4、做到心神安宁,意不露形。要使全身轻灵浑然,想象全身气血流畅于各经脉之中。

5、女性在经期要停功。

(四)、浑元桩功法原理及作用

1、拉伸脊椎,练就龙骨。

从生理解剖图来看,人的脊椎呈“S”型弯曲,这是人类长期直立行走而形成的生理弯曲,若想回归祖先的力量、灵敏和速度,就要将之拉伸。站浑元桩时,两髋内收,臀部下坐,下颔微收,同时头顶似一线悬空,就可将脊柱拉伸。此时摸一下腰部脊椎,就会发现生理弯曲不见了。再摸一下颈椎,会有一根大筋挑起,此时的脊椎已成一条直线,我们称之为“龙骨”。

练就“龙骨”,可以增强脊椎的柔韧性,使得上身与下身不会因腰椎的生理缺陷而产生断层,从而使全身之力连为一体,局部发力即可引发全身之力,在武学中称之为“浑身无处不弹簧”。用劲时可连绵不绝,武学中称之为“浑元力”。

2、浑然一体,练就“六面浑元力”。

站浑元桩,并非是一站到底地站死桩,而应练就一身“六面浑元力”。当两臂呈椭圆抱球状时,肘部要有外扩之意,使得双臂之间如同有一气球向外撑的充实感,称之为左右横撑力;背有后靠之意,手臂有前伸之意,形成前后抵力,称之为前后抵靠力,颔微收,头略顶,两髋回收,臀部下坐,形成上下拉伸之势拉直脊椎,称之为上下拉伸力。身体处于这六面之力的作用下,血气运行的速度就会加快,自感浑身上下充实一体,收功后应神清气爽,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需注意的是,六面浑元之力并非肌肉收缩之力使然,它是全身筋骨拉伸与血气运行结合自然产生之力,练习时全身应保持放松,不可有肌肉紧张感,用意不用力是诀窍。不过这松与不松,初学者最难把握,要勤加练习体悟之。

3、培元气,通经络,练就意气合一。

气的涵义颇广,概括言之,一谓物质,一谓功能。以自然而论,宇宙间的万物生长、发展与变化,都赖于气的运动。以人体而言,气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生理活动的功能表现。人体之气可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即元气,它生于先天精,藏于人体命门,是生长发育和各脏腑活动的启动因素。“后天之气”有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宗气是由自然界的大气和经脾胃消化水谷所得精气结合而成,具有推动心脏行血、肺脏敷布的作用;营气来源于水谷精微,行于脉中,具有营养周身,化生血液的作用;卫气来源于肾脏,布于体表,具有固阳于内,抵御卫外的作用;脏腑之气,禀赋于先天之气,又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营养而发挥各脏腑的自身功能。元气充沛,则后天之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在练习浑元桩时,肾中之精即先天之精受到后天之精的荣养,元精益固,元气自充,从而起到培补元气的作用,这个过程也被称之为“炼精化气”。

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统称,它遍布人体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浑元桩的练习可以调和人体经络的气血,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当功夫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通过“心息相依,以意领气”的锻炼,随心所欲地“意到气到”某个部位或脏腑,从而练就“意气合一”。 ­

4、拉筋伸骨,增加全身生理活动范围。

在技击中,若要动作到位,劲道顺畅,须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作基础(软功),这样在做技术动作和发劲时才不会感到肌肉和韧带的阻碍。浑元桩独特的姿势使全身的肌筋都因骨骼的伸展而被拉伸,无形中锻炼了全身的柔韧性,增加了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在搏斗中常能在普通人的生理活动极限中发出力道反击对手。 ­

5、上虚下实,稳固下盘。

浑元桩要求练习者上虚下实,即上元(肚脐以上)轻虚,下元充实。练功时姿势的重心要放在脐下,此时身体才能稳如泰山,舒适自然。气息要求气沉丹田,从而使下元真气得到充实。待日久功深,下盘会随元气充足而逐渐稳固,最终产生落地生根的功效。­

三、"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以桩功入软功"拉筋")

来源:武当传统功夫馆  作者:问道

你是否常感觉到腰颈酸痛?手脚麻痹?身体机能爱出小状况?如果有的话,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这很可能是“筋缩”的缘故。现代人由于缺乏运动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常常年纪轻轻便会病痛不断,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每天花上几分钟“拉筋”锻炼,让血脉畅通,自然病痛全消。

不良生活方式使“筋缩”提前到来

从前筋缩多数发生在身体机能开始衰退的老年人身上,但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青少年热衷玩电脑、玩游戏,户外活动减少,坐的时间长了,姿势不正确,电脑桌下又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双脚伸展活动,背腿的筋肌便会渐渐收缩,日久就造成腿的筋缩。

在医学古籍中,古人将筋症分为筋断、筋走、筋弛、筋强、筋挛、筋萎、筋胀、筋翻及筋缩等,筋缩是其中之一。筋是中医的旧称,西医统称为肌腱、韧带、腱膜等;缩,有收缩和痉挛的意思。简单来说,筋缩就是筋的缩短,因而令活动受限,而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条大筋。

人过久不动则易筋缩,当筋受伤后,会产生反射性的收缩和痉挛;久坐亦会造成筋缩。科技进步使生活舒适多了,多数人使用电梯、汽车,令运动量大大减少,筋缩也因此增加。那些长期坐着工作的白领们,尤其那些大老板,连一杯水都要职员送到手上,所以筋缩的可能性大增。

然而,让很多人不明白的是,他们常常打球、游泳,属于“运动一族”,为什么还会有筋缩呢?原因在于运动前没有科学地进行热身运动,只是随便动动手脚、挥挥手臂,几分钟了事,或者根本不做热身运动,这便是症结所在。因此,运动前的热身其实是非常关键的。而有些运动动作过于单调重复,造成身体某些部位频繁运动,而其它部位不能平衡,比如高尔夫、网球等,这类运动也容易引起筋缩。

“筋缩”症状最易被忽视

成年人即使有筋缩,一般对生活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影响,所以感到腰、背痛时也不会太在意,其实这正是筋缩的先兆,也是身体机能出问题的预演。往往,很多大病的征兆就这样潜伏下来了。

筋缩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呢?最常见的有腰背痛、腿痛及麻痹、长短脚的感觉。有时会引致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牵引痛,步伐开展不大,要密步行走,髋关节的韧带被拉紧,大腿既不能抬举也不能横展。筋缩人的站立姿势很特别,屈膝、屈髋、胸部微微向前倾,臀部则微微向后,不能站直,走路时步伐无法开展。

此外,筋缩症状还包括:颈紧痛;腰强直痛;不能弯腰;背紧痛;腿痛及麻痹;不能蹲下;长短脚;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步伐开展不大,密步行走;髋关节的韧带有拉紧的感觉;大腿既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转身不灵活;肌肉萎缩,手不能伸屈;手、脚、肘、膝时有胀、麻、痛感,活动不顺等。

“拉筋”:一分钟学会的保健法

针对筋缩的疗法,在气功、瑜珈锻炼中一直存在,那便是“拉筋”。道家有一种说法:筋长一寸,寿延十年,长寿者通常都有一副柔软的筋骨。事实证明,很多罹患筋缩的人,通过坚持拉筋后,步履轻快了、腰背酸痛减轻甚至消失了。“拉筋”这种易学易做的保健法,已成为当下很多人远离亚健康的一大法宝。

拉筋的直接疗效是祛痛、排毒、增强身体机能等。其原理何在?首先,十二筋经的走向与十二经络相同,故筋缩处经络也不通,不通则痛。拉筋过程中,胯部、大腿内侧、腘窝等处会有疼痛感,说明这些部位筋缩,则相应的经络不畅。拉筋使筋变柔,令脊椎上的错位得以复位,于是“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腰膝、四肢及全身各处的痛、麻、胀等病症因此消除、减缓。

其次,拉筋可打通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这对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督脉是诸阳之会,元气的通道,此脉通则肾功加强,而肾乃先天之本,精气源泉,人的精力、性能力旺盛都仰赖于肾功能的强大。督脉就在脊椎上,而脊髓直通脑髓,故脊椎与脑部疾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系统,也是抵御风寒的重要屏障,膀胱经通畅,则风寒难以入侵,内毒随时排出,肥胖、便秘、粉刺、色斑等症状自然消除、减缓。按西医理论解释,连接大脑和脏腑的主要神经、血管都依附在脊椎及其两边的骨头上。疏通脊椎上下,自然就扫清了很多看得见的健康“地雷”。

如凡拉筋时膝痛而伸不直,则必有筋缩症。筋缩首先说明肝经不畅,因为肝主筋,而肝经不畅脾胃也不会好。如胯部、腘窝(膝盖反面)痛说明膀胱经堵塞,膀胱不畅者肾经也不会通畅,浮肿、肥胖、尿频、糖尿病等皆与此相关。躺下后后举的手臂不能贴到凳面,则表明有肩周炎。有的人在拉筋凳上一躺,上举的腿不能伸直,下落的腿悬在空中不能落地,表明筋缩严重,不仅有腰腿痛症,可能内脏也有诸多问题。

拉筋既是一种治疗,也是一种诊断,常做拉筋锻炼,能让每个人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并能及时改善。

四大“拉筋”锻炼法

拉筋方法1:卧位拉筋法

将两张安全稳妥、平坦的椅子摆放近墙边或门框处;坐在靠墙或门框的椅边上,臀部尽量移至椅边;躺下仰卧,右脚伸直倚在墙柱或门框上,左脚屈膝落地,尽量触及地面,双手举起平放在椅上,做十分钟。期间左脚亦可作踏单车姿势摆动,有利放松髋部的关节;移动椅子至另一面,再依上述方法,左、右脚转换,再做十分钟。

拉筋方法2:立位拉筋法

找到一个门框,双手上举扶两边门框,尽量伸展开双臂;一脚在前,站弓步,另一脚在后,腿尽量伸直;身体正好与门框平行,头直立,双目向前平视;以此姿势站立三分钟,再换一条腿站弓步,也站立三分钟。

拉筋方法3:颈位拉筋法

面朝上平躺于床或凳子上,将头伸到床缘或凳缘外,双手尽量向后伸展,让头部重量自行牵引头部下垂3分钟。睡觉时不用枕头,仰卧平躺和侧躺皆可。

拉筋方法4:蹲式拉筋法

整个人缓缓蹲下去,尽量蹲到底,双脚并拢,两脚掌尽量贴地,双手抱腿并使劲埋头。

四、如何修炼太极拳桩功?

(以桩功证入静功“忘我”)

武当传统功夫馆

太极状态是修真悟道之士必然追求。无极生太极,太极理循环。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这种极化的无始无终状态中。欲求太极先求无极,无极现,太极生,太极生则无极有。无极并非有人所说的那样一动不动。须知世界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无极而太极,是说以心静对抗心动,是静中寓动,阴中有阳。自我感觉身体内外空空静静,有歌诀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这就是所谓忘了有自我。幽幽冥冥,恍恍惚惚,他的真实一点,存在于似有非有之间。这里面的奥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非过来人所不能言语,都是悟在心内,会在身中,超乎象外,得其环中,有人所不知而已独知之妙。太极状态是动中寓静,是阴中有阳。所以修炼太极拳架有用意不用力的说法,这里的用意不用力,就是让学练者明白动后必然归于静,在动中求静的道理。所以太极状态追求的就是逆向思维方式的追求,正是反者道之动也。快速进入太极状态,唯一法门就是在明理情况下,通过站桩入定求得。

桩功的真义就是像钉子钉物一样,定在那里,外静而内自动。儒家称其为不偏不倚,释家称其为真如。易经曰:“寂然不动,感而随通。”只有道家称其为一,曰感应,解曰“无极”。是指一念初起未起之处,道家来说就是识神退位,元神显现;通俗说就是舍弃现象追求本质。太极门称此为“透空”。以上是太极拳桩功的真义,太极拳桩功的外在的形式与方法是:立姿、坐姿、卧姿。三种姿势又可细分为:两脚并拢的立正式;两脚开立与肩宽的屏站式;单脚落地的独立式;坐于椅子或板凳上,两脚平放地面的普通坐式;散盘或单双盘的盘坐式;仰卧式与侧卧式。无论做哪种姿势,都要明白形式是为内容服务,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原理在修心定性,功在活气炼神,而不是呆坐、呆站、死躺昏睡。歌诀曰:神意内敛,返观内照;内静外虚,无思无虑;津液常咽;听气下行;吸气纳光,采阳采阴。

五、武当龟息功

(以桩功证入胎息“闭气”)

(武当动静桩任何一式均可练调息吐纳)

武当龟息功,是属于所谓仿生气功之一的吐纳气功。《脉望》载:“牛虽有耳,而息之以鼻;龟虽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龟息者,当以耳言也。”意思是说,龟息导引,要以听息为之。《芝田录》亦言:“睡则气以耳出,名龟息,必大龟寿。”

龟息功是武当道家修炼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玄武定”“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

修炼方法

现将修为方法列述于下:

潜心

潜心,即调心,此法为龟息功的预备功法,初学者采用盘膝跌坐,上体正直,务必使全身放松自然,松则气顺,百脉舒畅。双手扣子午了扣,即左手拇指弯曲掐住中指午位(最上端),右手拇指由左拇指、中指圈内插入,掐住左手无名指根部子位,右中指在对相对掐住,两手相抱放在小腹前,扣子午有少生杂念,有助入静之功效。二目垂帘,服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抵上胯,心、神、意守脐部,务使心念不移。久之感觉随心意降,头、手如同虚无,只觉脐中一点真息幽幽出入,移之不动。此时第一步功乃成。

潜息

潜息即为龟息,始入正功。坐式同上。此时振动鼻腔,深吸气。觉气人腹脐之中,吸端八分气即可,不要吸满。气进入腹中后,心念又下移,如同上式,宁心静气,住息。住息时可用数息法(并非数呼吸次数),仅默数。住息者对于初习者,必不习惯,马上觉得气息憋闷,感觉也上澎,气息上浮,废气欲出,胸咽憋闷。初练者便可出气一口,再吸气如前。练功时间一长,忍度越长,气也越长。此时,如感叹人之气欲出时,放松小腹,心念下降,息亦下降憋闷之感便消失,但迅即又至,依法再放松小腹,下降心念。初习肴如确感气憋不住了",出气一口。练功时间一长,反复升潜次数亦可逐渐增加。但切记莫初习即憋长久,总要循序渐进。每次吸气,吐气一次,即闭放一次为一息。出气后调匀呼吸再行吸气。每次练习,至少要七息,至多四十九息。修炼至息潜人腹,不急不憋,久久安然,则第二步功成。

真定

上面二法修成,始参入定。姿势坐卧都可。纳降气息,守心意念于脐,至心息全都忘却唯有一灵知感存于脐内中空之窍,久久不动,渐入真定。真定即为龟息上乘功夫,但习之不易,《道家·太极门》诀:“于无而静,自然而定,无知有灵,乃人真定”。真定的饶界只有过来人方可领悟。

出定

当功夫达到“定境”时,收功之法就应当以“法”来掌握。按时出定方法也很简单。每个人手上有22个关窍:无名指根部关节为子时关窍,中指根部为丑时关窍,食指根部关节为寅时关窍,食指第二关节为卯时关窍。食指第三关节为辰时关窍,食指尖端为巳时关窍,中指尖端为午时关窍,无名指尖端为未时关窍,小指尖端为申时关窍,小指第三关节为酉时关窍,小指第二关节为戌时关窍,小指根部关节为亥时关窍,如果打算练功在哪个时辰“出定”,可将双手握拳,拇指尖扣住那个时辰关窍,平放于腿上,则可以准确“出定”收功。

六、轻功到底有没有 站三体式能出轻功(转)

(以桩功证入轻功“浑元整劲”及“炼气入骨”,做到“提劲”、“沉劲”、“闭气”)

轻功到底有没有?

轻功到底能否练成?

我的个人看法:轻功是有的,但要把他练成不容易。恐怕得付出不能做正常人的代价和无数的时间磨炼才行。

武林前辈大隐李仲轩老人在他的文章里说到:唐维禄和孙禄堂就靠站三体式练出了轻功。

很多人以为是无稽之谈。

错,他老人家说的是真话,只是阳春白雪,不为人理解罢了。

三体式,要站出轻功。我感到除了形态的正确无误外,洗髓功夫这一内在的东西才是关键!

有得过明师传授,站过三体式5年以上的朋友就知道,我说的修炼层次是真是假!

站三体式到一定时间,丹田火热如沸水,耳中听到辟里啪啦的响声,这是丹田气有成的体现。飘飘欲仙,身上每一处地方都觉得轻盈无比。但这不过是轻功的前兆罢了。还要练到你的小腿骨髓里有一股热火在来回上下的烧,从涌泉和小脚趾一直烧到你的丹田里面联为一体。你会感到自己的下半身已成为一个整体。两腿十分有力,下半身一年四季都是暖热,这股暖热气名之曰“真阳之火”。

我练出这种效验的时候,心中很是芒然,向老师请教,问这是何故?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站三体式的主要目的说来很简单,就是为了“降气”,让大家笑话了。哈哈

当时,我被以前练功上火的往事搞得极为神经质和极度敏感化,已成惊弓之鸟!!!

我的这位老师,是个隐道高真。对我的丹道和武学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年轻时,曾经服务与国民党的军统特务组织,杀人的武功很好。前半生的人生经历很具传奇性。后来改朝换代,荣华富贵皆如过眼烟云,万念俱灰之下,出家入深山修道。

他的东西很简单,但都是大原则和准绳。近几年,我在练功的过程中,一有与他老人家所说的相矛盾和相违背,结果总是要走很大的弯路。

他听我说到这种现象之后,就说到:你再站十年左右,就能出轻功!!!我当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听他说到运气的方法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轻功也不过就是用气的催动来带动身体。我又问他,比如脚捆沙袋,走长板,跳坑如何?他说,哪些都是有为法,内在气机的催动才是根本大法。但内在的东西加上有为法练好了,可以长功更快。

他又和我说到他在密宗见过和学到的轻功法门。更是简单。但气法是大同小异的。在每晚打坐之时用某根手指扣在腿部的某个穴位上,久而久之,身体的真阳之火汇聚于丹田再下行自然而然出轻功。密宗的很多高人在打坐的时候,都会被人体气机冲得整个人一跳一跳的,甚或会飘起来几秒到十几秒钟。山西宋家的盘根内功也有漂起来的现象。

道家有句话,很多人都看过,但没记在心里。这句话就是“积精累气方为真”。

身体气脉通后静坐可让你的功力事半功倍。

三体式是个好东西,宝贝得很,站好了再加上运气口诀和内在洗髓丹诀,就能成就轻功。某些浅薄之徒说神拳李洛能这一支不得真传,真是笑话。凭心而论,近150年来,出英雄人物比武实战最多的,就是神拳李洛能先生传下的八大门徒的各个支脉。

但不能否认的是,心意和形意拳都是将外在的东西和丹道的丹功结合在一起,才有如此神效的内功。有了内功,少林支脉的外家心意拳也就变成了内家心意拳。

内家三拳,太极,形意,八卦或多或少都引进了道家丹功的一部分。或者就是由道门传出的。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本土文化精华全在道家。

我不过是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呼吁广大武友,你练拳多年,未有练到前人的境界。是何原因?

难道你本门的东西,真的是自古已来完美无缺的完璧吗?

在传衍多年之中没有失真吗?

你难道不是听到前辈们如神的功效走进传统武术的大门么?

不是也渴望在你的身上练出如斯功效吗?

如果你求的是真学术,请走出自我的成见,买几本丹书看看,也许那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

我呢,是个杂家,学过很多东西,也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全国各地的穷乡僻壤里来回跑动。上过当,受过骗,吃过很多苦头。当然,有失就有得,有得就有失。这就是阴阳的转化。

如果,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殉道者,我希望我能是其中一员。

学术的真伪,就是要存疑。有疑才有进。有进才有真。

七、一个孙门内家拳实修者的练功心得(转)

论轻功

轻功是真实存在的。

轻功不是影视作品中那样的。

真正的轻功练到了极致比影视作品中要精彩、神奇、实用多了。

当今天下,不知还有几人练出了真轻功。网络视频上,武当陈师行的飞檐走壁,少林释理亮的轻功水上飘,以及老外们的跑酷,这些是轻功吗?否!否!否!与轻功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跳高、跳远、短跑、长跑等运动员呢?否否否否,统统不是。那么我泱泱中华数千年以来的“踏雪无痕、蹬萍渡水、一跃数丈、抽身换影……”等等轻功到底是怎么样练成的呢?负重跳跃、奔跑到底能不能练出身轻如燕的轻功?答曰:不能。因为此乃人为之意勉强之功,没有练到根本上去,不能改变人之器质也。还有诸多如跳树功、直膝纵之类,皆属想当然之妄念,小树苗会一天天一年年自然无为地长大长高,你的弹跳力会在你的意志努力坚持之下也天天年年不断增长吗?不会!直膝一尺,曲膝一丈的推理合理吗?人为的增加难度就真的能改变、提高人的极限吗?哈哈哈!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个热血少年怀着一颗身轻如燕来去无影的侠客梦,但成者几人?代不数人矣!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者未得真传,二者未下苦功。此二者缺一即不可成。得真传而不用功者,虽练拳一生而不能身轻如燕,因其功夫怠惰,故其师虽传之以真却只是入门基础之真,功夫未到,高真难传矣!如今日之多数形意八卦太极习练者,练了一辈子形意却连个虎扑都扑不出去,虎之形在哪?虎之意在哪?虎之劲在哪?随便找只老猫,一惊之下身子也能扑出丈外,倘若遇鼠扑击也能爪到擒来,一动即得。而万物之灵的人呢?丈外之敌能一闪即进逃无可逃乎?练了一辈子八卦却还不明易理,且不能不走而走不练而练不打而打,到老了还在一步一颠地转、一板一眼地穿,动动皆是后天!练了一辈子的太极走起路来也不比少壮之人轻灵,动手就只能玩劲不能真打,功夫给你们练哪儿去了?言归正转,说轻功。其实轻功正是从这三拳里练出来的。郭云深郭老夫子虎形一跃三丈,宋世荣宋老前辈“墙上挂画”达一、二分钟之久,董海川董老宗师与孙禄堂孙老先生更是达到了轻功之最高境界——于不见不闻之中,无论坐卧,若遇不测之事,皆可瞬间移身至他处,无人能知其妙矣!民国时期练出轻功之前辈高人多不胜数,如程廷华、李存义、尚云祥、唐维禄、薛颠、孙存周、孙振川、齐公博、张玉魁……还有太极宗师杨露禅,武禹襄等英雄豪杰,都已练到上乘高妙轻功。综上所述,诸位看官同道必已深明:原来轻功就是从形意八卦太极内家三拳中练出来的!(那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练内家拳的也不见几个有轻功?答曰:未得真传,未下苦功。若要另答,则是:未有根器,未有师缘。)国术轻功之根本,即是以神气控制周身重心,如此而已。然难之又难,易之又易,果能易之则不复难矣!易之?易何者?曰易骨、易筋、易髓也。果能易骨,则身弓成矣,一身有无数弓又全体相合为一弓。果能易筋,则身弦备矣,一身有无数弦又全体相合为一弦。果能易髓,则身箭得矣,一身有无数箭又全体相合为一箭。明劲为弓,暗劲为弦,化劲为箭,敢问天下英雄:若无明劲之刚与整、暗之柔与韧,何来化劲之利与轻?以己身之弦,拉己身之弓,射己身之箭,问天下几人能?弓宜刚宜整,弦宜柔宜韧,箭宜利宜轻,问世间几人明?

论国术轻功

人们通常一提到轻功,大多会以为一定会跳得很高,跃得很远,甚至幻想慢慢地飘浮在空中,以为这才是轻功。

余根据诸多国术前辈之武林事迹及自身练功体会,再联想动物世界之中虎豹猴猫之种种动作,不揣冒昧,略论其真:

国术之真轻功者,必以柔、灵、快为其基,能柔才能灵,能灵才能快,能快必能轻。

真柔者,乃蓄神养气易骨易筋而后得。君不见虎豹除捕食外非蹲踞、静卧养神气即闲逛、漫步练筋骨,一举一动何其柔也!猴儿虽活泼好动,但其有蹲身养气之法,亦能动中养气,故其动静之间,一气伸缩无碍,圆活无阻,疾而又柔矣。

真灵者,乃恬淡虚无无思无为而后得。诸君应常见猫儿整日或蹲或卧,总是一副懒洋洋悠悠然之相,然而若是有陌生人靠近时,它便起身走开了。若是你突然急速跑过去想抓住它,它就会倏地一下窜出去了。或有老鼠经过之时,它也会倏地一下扑而捕之。其由极静到极动,无意到有意,无为到有为,刹那间便已完成。故称灵。

真快者,非以多少公里/小时而计,亦非以多少米/秒而计,而是以一毫秒之内身体能移动或变化多少距离来计。人类一眨眼,已是100毫秒了。问诸君,一毫秒时间,您能做什么动作?

董海川先生于深秋时节昼寝,其弟子以被覆之,轻轻覆于先生身,不意被覆于床,存者仅床与被,而先生不见矣。惊而返顾,则先生端坐于临窗之一椅。

禄堂祖师去上海时常住其弟子支燮堂处。祖师尝云:“汝技初成,须多试技,行止坐卧任何时候,皆可向吾进击。”一日午时祖师于院中歇息,躺于椅上,闭目入眠。支先生一时念起,看准祖师身体以石子掷而击之。石子掷去,忽而不见祖师,石子洞穿祖师所卧椅背帆布, 而祖师早已立于支先生之身后,并以手指抵住其后颈。

董孙二老之轻功,已达不见不闻觉险而避,动静合一神化不测之武学最高境界。其动静之间,非但常人之眼球未能成像,耳膜未可留声,即使心神亦不能觉其如何变化。那一刹那,到底有多快?我想,可能要以毫秒来计算。

此是上乘轻功,其动作之际,变化神妙,非常人所能测也。

吾之所知者,上乘轻功以神气,中乘轻功以筋骨,下乘无轻功。

若要视其人功夫如何,一看神气是否虚灵饱满,二看筋骨是否柔和坚韧。

自己练拳则纯以神意行之走之,玩之耍之,三害莫犯,九要要遵,日久则筋骨自易,浩气自生,内劲生生不息……

拥有虎豹猴猫之能,只是中乘。非但筋骨柔和坚韧,其神气亦极为虚灵饱满。动作灵敏快捷,常人虽目可见耳能闻,但身心反应已来不及。若欲取之击之,一动念即可完成。李存义先生任天津国术馆馆长时,与一来访者比试轻功。李先生让其在前,而自己在后,相隔两丈,且让其先跑,自己在后面追。来人有站在锅沿上打拳之技,且甚自负其能。不料刚一起步,即被李先生推倒在地。一连数次,都是如此。好像李先生就站在其身边一样,回头一看,却还在两丈外。再起步,再倒……其人羞愧而去。

中乘轻功,控重为轻。视之有影,闻之有声。真传苦练,十有九成。上乘轻功,无重无轻。视之无影,闻之无声。天机造化,非仙何能?中乘轻功者,即拳谱所云“起如箭,落如风”,“消息全凭后脚蹬”。一跃丈外比眨眼还要快,看着老远的,一跨步,人就到了。其四肢由根到梢,无肌不柔,无筋不韧,无骨不坚;其四窍深缩如窟,其脊骨张弛如弓,其尾闾灵转如鹿,其身躯灵动如蛇,其内劲灵变如神,周身刚柔合一,一气浑圆矣。故能刹那间后脚一蹬,身形即倏忽而出,快如闪电矣。问,此刹那一蹬何能有如此之效?曰,柔也、灵也、快也。再问,柔有多柔?曰,要多柔有多柔。以双腿而言,须练至无论屈膝到何种程度皆能行走、跳跃自如,无碍于中和之气。若需要矮身避险时,其身形瞬间如断线之珠,倾杯之水,并可停留在任意高度于一瞬即弹射而出。问,灵有多灵?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先天良能,无为而成。人在不意间手指摸到电时是何反应?摸到炙烫之物时是何反应?那本能的一缩手,即是灵。国术练之有成者,全身皆灵。身体各部,又以尾闾为最灵。尾闾一动,身步皆动。电光火石之间,身步移动变化之疾,如飞如射,全赖尾闾之灵也。问,快有多快?曰,国术轻功,最起码0.1秒之内能跃出丈外。从觉险反应到极速蹬地将身体弹射而出,只要十分之一秒。这已经很慢了。真快者,目不及瞬,刹那间人已不见,如同隐身一般,亦有凭空消失之感。因其快,故能轻。因其轻,故能高。能高,即能远。国术轻功之奥,以练用而言,则是柔灵快。以力学原理而言,无非蹬力与浮力。筋骨愈壮,蹬力愈大。神气愈充,浮力愈大。蹬力是缩身抽胯沉劲由足入地再经足胯反弹回自身之力。非易骨易筋而不能为也。浮力乃身内先天一气充沛之时,与地表之间自有一股相斥之力。与万物之间亦有或大或小之斥力。非经洗髓之功而不可得也。后天气重而浊,先天气轻而清。未练国术之人,及练而未成之人,其身后天气多于先天气,故其身与大地之吸力大于斥力,所以身体沉重,动作不能轻灵矣。国术若练之有成,即感觉自身轻灵无比,秤其体重,固然是比从前轻了许多,然不过是炼去体内之杂物而已。关键之处还在于先天之气多于后天之气,故其身与大地之斥力大于吸力,所以能身轻如燕,甚至身轻如羽。轻功初入门之时,因浮力尚小,故蹬力须大。此时之轻功,蹬地之力极大,故练功时很费鞋底,与人切磋时,身有硬打硬进之能。轻功入于上乘之时,因浮力极大,故只须轻轻一蹬,身子即如离弦之箭般轻声而出,轻声而落。更上,则蹬而不见其蹬,跃而不见其跃,其快如风,其轻如羽,足下如生风,身上似添羽,风托羽而起,羽振风而行,足如风般快,身似羽样轻,风吹羽行飞无声,无声而起,无声而落,起落无声不见形……是为国术真轻功。

武学进境有无捷径?

纵观历代武林前辈英豪,凡功臻化境者,无一不是心地善良、纯朴敦厚之士,皆因用功至纯、一以贯之而通悟拳理,以致一通百通、慧悟大开,于是由拳悟道、拳与道合,成一代之翘楚。

如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前辈,其师戴龙邦初仅教其五行拳之一行劈拳及半趟连环拳,李前辈昼夜勤习,一练就是两年。其品行深受戴师器重,于是尽得戴师真传,精研苦练,八年之后(四十七岁),武功大成。于形意拳之道理无微不至矣。每与人相较,无不随心所欲,手到功成。后又练至上乘神化之功,有不见不闻之知觉。郭云深、刘奇兰、白西园、李太和、车毅斋荣世荣等形意拳大家巨子皆出自其门下。

又如形意大家尚云祥前辈,仅劈、崩二拳,一练就是十一二年,足见其用功之纯!

再如八卦拳刘凤春(“翠花刘”)先生,一个单换掌一练就是三年!

还有孙禄堂祖师的得意门生齐公博(“电人”、“活电瓶”)先生,一个三体式一站三年!

由以上事例可见,习艺贵专,用功贵纯,处世贵诚,为人贵厚,备此四者,志之所期,无不成矣!

八、孙存周论《内劲与发力》

(以动桩、静桩证入硬功(功防内劲))

(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养气的人擅长竖劲,因为气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发,可打双手劲;练气的人擅长横劲,内气出入丹田,贯通手足,丹田劲就是腰力,腰带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横就可以轻易破开对方的手,滚动进去力如巨蟒,是因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横劲的好处是大吃小,因为腰比手粗。竖劲的好处是意在先,因为能发竖劲,表示气已沉至足,枪声一响就可以蹬地跑出,气若不沉,还须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横劲破势,是得心应手。用竖劲攻敌,是势如炮竹。而万一横劲遇阻,硬行不得,就迂回转圈再进横劲,就又是缠丝劲。

  缩谷道使丹田之气经过聚炼,达到一定能量,通过缩谷道,使气通过此处,上行于后督脉,过此关以便达到小周天的运行,体内阴阳二气的和合,产生出内劲,此劲发放出去,似惊雷,威力无比,却又不伤肝。提肛帮助腰马合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助于腿部肌肉在马步时放松,从而使整个身体达到高度警戒和完备的状态。

  入门以先修外家为尚,此指筋骨肌肉力道劲道之锻练,有此基础未来入了内家,先有劲道力气且外形强健,身手敏捷,奠基之后,犹有内功一法,在松静中求养,此时周身越自然越好,无拘则自然易入道。直入内功者非不可行,只修者非直线成长,其关卡甚多。故古之学武者无论内外家都必然先修外功技艺,几年后再入内功,内功成熟圆融即是内家,茍有道心再参道门。内家功夫不一定得有外家硬功练法才能打人,凡认为不练硬功不能打人的,均是未得内家心法者。

  (二).走架重心只在一只脚,所有活动全由脚底涌泉带动,全身全部松掉,此时是全身舒服畅快,气机腾然,做的好时,有时置身空山灵雨,每脚踩出去有如踏在水中,发劲全部动力,只在脚底涌泉,走化腰胯带动,全身放松不施丝毫之力。应敌时,敌若推之,则把力量导引道脚底涌泉,如泥牛入海,应拳击脚踢,则迅速欺身向前,如发箭冲进对方门户,在对方力量还没发出(还在根节)就将对手发放出去,如果对方能守,只要有任何接触面,即用此接触面将对方发出。重心完全放在一之脚上,左右旋转,起落钻翻,如龙卷风,如水之漩涡,气沉入脚涌泉,以重心在左脚为例,身体向下向左钻下,乃接地之力,身体向右向上,乃吞天之气,此时全身力量只放在一只脚底涌泉,故其酸楚无比,很吃功夫,由于全身松透至极,故打人发人,如水如风,无形无象,无有招式,对手在毫无感觉不见招式下,如被风刮起,被水冲走。经内功训练后,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规矩,而重内在气机鼓荡的感应。

  吸气入丹田,同时神贯注气走满入全身胀如气球。蓄存气不出,神感觉全身外面皮肤接触空间之气流或温度。吐气身体感觉体内萎缩向丹田,而气体由各毛孔泄出。空体无气尚未进气,要感觉体内有万千气流在体内,乱闯钻探各部位。不要管呼吸,注意力在呼吸上,其式必空,主要是式要整。

  拳术惊炸力和穿透力基础都是整劲,练整劲中长力气,并非是为了练力气而去练力气,为练劲而去练劲,就把劲练拙了,这样练出来的劲用处不大。练拳拼命的发劲,练拳太猛力,容易伤害自己身体,只要一动起来浑身都有那个意思,就起到作用了。刚劲与用拙力求迅猛是两码事,练刚劲也要顺乎自然,在轻松、和谐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渐去追求上下内外、完整一气所形成的刚劲。体会把劲含在身上练拳的感觉。多看孙禄堂先生的照片,多体会拳中的意和劲。练拳要明拳理和含义,不然和做体操没区别。练内家拳可以治好近视眼。

  (三).一是运动中的整体力。二是整体爆发力,即发力者中心线不位移,而将对方击倒或击出丈外。三是浑圆爆发力,即含生物电的击力。这种力在整体爆发力的基础上再加上电击性,专门击打对方体内深处,包括大脑中枢神经。凡被此力击打过的人,当即昏懵,如遭电击,双颊苍白,绵软无力。交手者,绝大多数均一个照面便被击垮,不能再战。

  内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劲和放松:放松之后出根劲,有了根劲更放松。放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就会放松。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远,蹦得高,动作快了,别人一拳打来,要躲要打随心所欲,心情当然不紧张了,一放松就解放了脑,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态也变化,内功让人沉着,思维敏捷,用在打斗中远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贵。内家功夫里"硬碰硬"招法诀窍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劲,碰撞时骨头一转,看是两个人碰骨头,其实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头一转就把横向的来力变成了纵向的力通过骨架传走了,纵向承力再大骨头都不会断的。对方骨头若是不动,只有吃打伤了。

  腿之根在胯,内家高手劲路打通,外形不动,身势一沉脚就上去了,根本不须摆腿加速,力量还大得很。最关键是这种踢腿法,可以近踢身前,远踢丈外,任何距离都发得出劲,让人无法阻挡。不懂内劲的人发腿很难用上力,即使有力也只在腿脚最终摆开抡圆的时候,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对手胆大的上步一堵就完了。内家发腿在未起脚之前就完成了加速的过程。想去堵内家踢腿的人,再近都正好撞到枪口上。外家拳人才,全靠在实战中把劲路打通。实战时,心到手不到,天生腰腿有力的人一急就把根劲找到了。根劲打通,手的速度和力量如有神助,干什么都心想事成,功夫上身后,心中不知觉地生出豪气,遇事临敌眼毒神聚、毫不慌乱,每每有英雄之举。

  (四).横劲是一种全体拧转的裹合劲,起手时有横,入手时有横;身起时有横,身落时还有横;足进时有横,足退时也有横。周身横劲为先天之横,太极称为周身掤劲,练内家拳即可得周身一丹田,即周身一太极,可护体,兼以虚实虚灵之用,即变成极善沾粘。吞吐以胸腰,进退以步,此即善化善护之功。气动即轫,指相互间之运动,即使不动,敌人快速打来,碰着身间架骨棱,亦如中铁骨铁壁,周身亦如皮革(高者),若以此轫劲拳掌臂足,挥向刺向敌手,稍近即可伤之。绝劲,称为寸劲、抖劲、急刚劲、冷脆劲。绝劲的主要来源在于龟尾之急剧转抖和丹田之气的集聚吐发,抖绝在臀。翻浪劲理很简单,波浪拍岸的劲力很强,但它的劲源并不在其表面,而是起源于大海底部的运动,活跃转化于海洋中层,进而作用于表面,其理就在于此。寸劲不只是外家以掌根沉按人伤人,而是以柔掌发人,已周身整劲且神气纯,能震身猛抖而发跌人。更上即为分劲,功夫火侯更纯故,微颤不见猛烈之形,跌人更妙,故曰沾粘颤。此劲打的是阴阳返复劲,其发人能让人双足同时离地。抖震劲可在一接手以内劲破开对方的手直取要害,而且抖劲还有防守功用可以将来力滑开。

  内家功夫以松柔为本,混身肌肉一紧就松,十秒里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闲庭信步,越战越勇,打个通宵都不累。松是很难练的,腰胯上的肌肉,没练到时,感觉不到,怎么能让它松。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在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而且还力大无穷,内功的力量全是从那几块脊椎上来的。人体是个大弹簧,就是说的那几块脊椎上的肌肉。这几块骨头有了开合,动起来了,人就能生出胆色,碰着老虎都敢咬一口。

  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没有内耗,劲路打通。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形意拳讲龙虎二气,这龙跟虎,最强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

  (五).丹田发力,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这个球状空腔,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筋膜之功),像钢球那么坚固(骨架之功),所以内家一脉,首重丹田开合,所谓"一年打死人",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这个部位。有丹田之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有了内开合,才能谈到胸背、四肢的外开合,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的翻浪力。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劲挂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内里深入。

  圈内打人,圈外推人,所谓圈内,即盘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盘骨,古说腰胯只是笼统的讲法,实则只指盘骨。就是用盘骨来打你,这个部位,一女流只要懂得开胯,以盘骨的收束,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带动通身骨骼出击,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盘骨的发力,外表上看不到,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仍不知何事。成人的盘骨,尤其是男人,已经硬化,其构合缝隙的软骨,也已钙化,连成一起,所以成年後才学太极,不易开胯。两年而能开胯,已经算快。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还同时要学脊骨的节节用力,节节贯通。由盘骨带动脊骨,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

  真正的内家发力,内压集中点在腹部,以髋关节带动下半身、腰椎骨节带动上半身的运动带动全身的运动。关键在于腹部的抟气,腰腹肌均衡收紧,内压增大,给腰椎的内动提供一个有力的内在支撑。尾椎的惊乍,以骨盆为轮,脊椎为轴的发力,腰、腹、股肌肉搓动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传至两手。整体的感觉是劲力从尾锥或是叫裆内像龙卷风一样升起来,两腿的筋被抽紧,两只脚不得不抓住地,否则就要被这股力量给带的腾起来。这样练下去,直到力量大的十趾再也抓不住地为止,就会出现《神运经》上的飞腾之功,或叫轻功。像鬼魅一样飘忽、野兽一样协调的身法。内家暗腿就是指开发出这种力量后,贴着地走就是步,脚一离地就是腿,力量来源于腰际。所以有前辈能做到手足打法互换。但这种用力方式,对身体的综合要求极高,首先是周身筋膜(胸背腰腹裆胯)的拉伸量,再有就是骨节间关节囊的韧性强度,要达到内在的骨架贯通。隔膜要下沉,裆胯要上翻,腰椎要拉开、后倚,形成丹田的中空内实,就像两胯之间夹了一个充足气的大皮球,这个球又抱着肋骨。这样髋关节,腰椎的运动才会有可支撑,力量才能上肩背,贯四梢,身法运动才能涵上劲。

  招法会因人而异,不切实用,故强调找劲、发劲,做到自然合谐,才能使外形合顺,劲从中来,内质中和,气自然生,四肢百骸气质归一,摒除后天拙力。任何门派真传功夫都是一气所成,内劲所成,此为本。至于应用手法,有了完整圆融之内劲,简单手法即可成极高妙之手法。按规矩操练,逐步找出上下相随、内外合一的先天真劲。使人身散乱之气,纳入丹田,运之周身,成为完整一气。以身体中心为活动起点,能使整体力量连贯运作,使身体每一部份都拥有整体力量,使对手与自己身体任何一点接触,都受到整体力量的反击。当整劲没有练到自如的水平时,实战时就要放弃练拳时练习整劲的要领,怎么好打怎么打。

  内家高境,周身一如,周身一丹田,周身一太极。胜败不在招式,只内劲饱满否,问都问不动,才算入门。内家功夫本一,任何门派真传功夫,都是一气所成,内劲所成,应用手法有了完整圆融之内劲,简单手法即可成极高妙之手法。内劲饱满圆融故出手变化莫测,形意一动即如虎扑羊,一雄狮瞬间扑向鬣狗,一扑及地,鬣狗已颈椎折断。

  (六).化枪为拳,人的骨架就是大枪,特别是脊椎,经过内功训练,如同白蜡杆般坚韧、充满弹性,腰胯肌肉力在此完成蓄发,转化为高频杀伤的弹抖力,如同枪法里的绝技金鸡乱点头,腰胯劲传导到枪头,化成枪花。但这必须借助大杆的弹性,硬木棍挽不出枪花来。得把从脚底到头顶心、从腰到手的筋骨结构练的像白蜡杆子,发劲也是循着枪诀,沾实始吐力,这才是形意直劲的真意。孙禄堂先生晚年的照片挺拔如枪杆,有些人总觉得形意重拳和频率不能兼顾,是内功未到,难得真传,虽然腰胯肌肉能使上力,但还有关节还在打软,力量在传递过程中从关节漏掉了,发劲做不到冷弹脆快,只好憋一口气在胸口或丹田,去抡、推、搡、撞。骨力在实战中的运用实际与兵器无二,这身骨头就是十八般兵器。形意是枪拳,太极、八卦是刀剑拳,通臂、披挂是鞭子拳。循着用兵器的窍门去琢磨,各种劲诀就通了。

  练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来练,不要管手脚,立丹田、较丹田、翻浪劲、抖绝劲就是从这里面出。天长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么叫"全身是一条大龙了",也知道什么叫背后敏感了,才能对敌。骨盆有了感觉,各种丹田功就没有奥秘可言了,不过就是各种腰腹筋肉的锻炼而已。这两个地方出了感觉,就不想抡拳头了。对拳里的蹭劲就有了体会,见了人就想往人身上蹭,这就是骨力。

  骨劲在身上而不外显,自身身体既是拳头,骨架生棱,骨力如刀剑。变化皆在骨架上。形意以枪化拳,枪就是化在了自身的骨架上。纯以骨架传劲走劲。身体骨架即是刀枪剑,是最佳最好的传劲工具,不是发劲工具。既然是传劲,自然是越结实越好。骨架结实就在一个整上,全身整合,周身关节无断之处,一透到地,即是最佳,但凡身上有一处不能松透之处,即不可能有如此之整。真正的整,是周身无时无处不是处在自然的整之状态,整劲是指由整的架子传过来的劲。最后打成一个整,打出来整劲等等说法仍然还是在跟自己较劲,全浪费在自己身上了。枪"滑"杆"抖"枪之说,滑者主直劲,劲在脊椎,带周身直进。抖者主螺旋转劲,劲在腰胯,带周身拧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直劲者,直进也,孙存周前进一丈,后退八尺即是如此之功,用以伤人,疾打疾进,其威可怖。抖者,转劲也。腰胯左转右转不断相连即成抖。所谓胯骨即是大转子,道理在此。直劲,劲在脊椎,曰龙劲,取"龙形搜骨"之意。抖劲,劲在腰胯,曰虎劲,取虎腰胯之功。

  六部剑,顾到上下左右前后,无剑时手臂即是剑。手臂一出就要带锋,这是骨力透体的一种体现。用骨头打人固然是一种修炼心法,也是一种挨打的感觉,被人拿骨刀捅了似的,这把剑是真剑,六面带刃,手往那里一摆,六面顾到。不能只会往前打,左右上下来了就只会拨了,上下左右来了照样打,走刀剑诀里的削、带、砍。骨头是带刃的,不能只有拳头有杀伤力,小臂也是武器。手臂是剑,剑刃就是小臂的螺旋,加了螺旋力的小臂打在身上,痛到骨髓。要练出隐藏的剑尖,一遇非常,可以八面出锋。手臂上不带锋,手臂上挂不上劲不行。一开始练拳,是手臂挂在身子上,身体是不会动的;后来,是身子挂在手上,手臂小动,身体大动。这时手上才能挂上劲,才能支起三关。但这还不够。最后浑身通透,无所谓哪里挂哪里,这才有成。练拳也是要四面八方的练,一个钻拳出去,在练的时候,不是只冲敌人的下巴,全管。这样才能随机应变。有的拳师教徒弟,让他们先傻练着,渐渐有体会后,教剑法时,再把这个四维上下的道理点透。

明、暗、化劲

  明劲、暗劲、化劲都可以伤人,但形势不同,效果有异。真正的以真气作用发出的明劲,能使未练过硬功夫的人也能产生铁砂掌般的威力。将一块青砖立于桌面上,用手一挥,上半截粉碎,下半截纹丝不动。这绝不是本力大的人能够做得到的。暗劲打人,有渗劲的效果。外面好好的,里面已经伤着了,用手按一下西瓜,皮没破,瓤全坏了。化劲则能直接伤人气血。明劲伤人筋骨,暗劲伤人五脏,化劲伤人神气。也叫气打,意打,神打。整劲的内在基础是打通任督二脉,暗劲的内在基础是打通带脉。而化劲的基础是打通大周天。

  明劲易骨,练精化气。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模锻炼,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明劲用法起如钢锉,落如钩杆。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追风赶月不放松。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打人如走路,看人如嵩草。

  真正练明劲之法,先站三体式片刻乃至半个时辰自感神气圆满,劲力通达,然后开架练拳。练时松中出力,自然舒和,以不憋气,不使用拙力为要。初习者更不能求快,应一式一式地练,力求步稳身正周身不失松和均匀,呼吸不失自然,胸腔不能紧张,发力要求松紧得当。而且每次练完后必散步拍打以消火气。练时先要松开周身,气沉丹田,不必强求呼吸运力之法,以自然为要,一举一动须合乎规矩,整齐不乱,松肩垂肘,拨顶提肛,虚心实腹,松腰合胯,动作舒展圆活而又不失自然。如此练习一段时期,周身自然和顺,劲力自然通达。此时即须在练习时意念微注意肘部,动作到位后即要根节松,梢节紧,以求慢慢将沉坠劲,即爆炸劲练出来。练习大约一两年后,即可带着练明劲,但要注意发力时只能发出四五分劲,慢慢逐渐加大发劲力度与次数。发力时根节一定要松,中节一定要沉、坠、裹,松中出力、以柔用刚、以缓用急。这样练的好处是,较易体会丹田发力及劲力的阴阳变化,且绝无周身僵滞,头晕目眩,火气上升之苦。但须注意劲力虽柔,一定要做到松而不懈,和而不流,周身不失中正,姿势尤须挺拨,不可软塌。练明劲为外刚内柔,要求外形发刚劲,内意柔和自然。而练柔劲则要在周身和顺后逐步做到外形虽柔,内意却是坚刚,一举一动,圆活而沉实,动作到位后,不管发劲与否,总带着刚的意识,心中稍微一动,便从丹田发抖搂之力。

  明劲无论是在站桩时还是在走架练势中,五指都极力撑开,掌心劳宫穴的吸力过大过实,拇指根部的关节向外撑第的劲力极大,因而所体现出来的劲力,也就劲大力足、僵滞不活。练中要逐步将这种僵力,换为圆活灵巧之劲,松肩,肘尖要下垂,并使前臂中的尺桡二骨蕴藏一定的内劲,塌腕,劳宫穴宜内含,其吸力不可过实过大,要使五指弯曲成弓形,自然地相分伸出,练时要慢慢,用时要快要猛。明劲是形意的刚劲不是蛮劲,是"明白"的劲,是懂得的劲,是按规矩练出的上下相连整齐内外如一的劲,久练,自然会松,松中再出的劲才是真的刚劲,不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练出来的才是刚劲。练暗劲化劲后一样有致命的刚劲,那是极柔后以至在虚无中发出的劲。

  暗劲易筋练气化神。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缩力,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根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明劲有声,暗劲无声。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

  暗劲是以劈拳来练的,慢慢的,浑身上下象虫子一样蠕动,尤其是丹田的蠕动。手往回收蓄劲时,全身都松了下来,长期习练此式,自然丹田饱满,内气充盈,全身放松。练时是以死步练习,逐渐过度到活步。纯纯粹粹是以丹田元气来催化关节,发力等等。一种以前从没有过的内劲渐渐在体内生长出来,出拳一点贯性劲也不借用,完全是从后腿蹬起的丹田力气,与人动手一出手,自己觉得没有怎么用力气,可是对方却觉得受到很大的内力冲击。

  化劲即练神还虚洗髄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短劲。如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练化劲者,与前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两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呼吸似有似无。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是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道艺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时出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其心,心空也;身无其身,身空也。忽然有敌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打他,随彼意而应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化劲成就的标准是,好象与万事万物都有血缘关系,有耳聪目明返老还童之效。化劲阶段就出了虎豹雷音,这是生命更新的声音。到了化劲阶段,打人也要用浪头,但浪头下后继的劲道无穷尽,所以变化也无穷,打人跟变魔术似的,身形没有边,这是有了神变。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第二层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第三层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明劲时呼吸来往宏大,自己能听到声音,暗劲呼吸仍然宏大,但已听不到声音,化劲虽以轻如鹅毛置于鼻端,呼吸出入不有微动,而做到内胎息。

  明劲是小学功夫。进退起落,左转右旋,形式有间断。暗劲是大学之道。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循环无端,形式无有间断。阴阳混成,刚柔相合,内外如一,谓之化劲。如此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拳中内外如一之劲用之于敌,当刚而刚,当柔则柔,飞腾变化,无入而不自得,无可无不可。

  耿诚信幼年练拳肝火太盛,血气甚旺,往往与人无故不相和,视同道如仇敌,常常自烦自恼,此身为拙劲所拘,不知自己有多大力量。练初步明劲之功夫四五年之时,自觉周身之气质,腹内之性情,与前大不相同,回思昔年所作事,对于人所发性情言语,时时心中甚觉愧悔。此后习练暗劲又五六年,身中内外之景况,与练明劲之时又不同。每见同道之人,无不相合。遇有技术在我以上者,无不称扬之,此时自己心中之技术,还有一点吝啬之心,不肯轻示于人。嗣又迁于化劲,习之又至五六年功夫,由身体内外刚柔相合之劲而渐化至于无,至此方觉腹内空空洞洞、浑浑沦沦,无形无象,无我无他之境矣。自此方无有彼此之分,门户之见,遇有同道者,无所不爱。或有练习未及于道者,无不怜悯而欲教之。偶遇同道之人相比较者,并无先存一个打人之心在内,所用所发皆是道理,亦无入而不自得矣。

  易骨,骨髄饱满,骨生棱,常人与之轻触即如铁石轫刀痛入骨髄,此肾气饱满象,其人内劲必暗、必寸微动即可摧人;易筋,真传内家者整身以精气神充满一身如桶,此为身筋手臂大腿,以精气充满整手臂整腿都是无形之筋,周身如一体之韧,周身精气充添全角如筋,故曰周身一太极,周身一丹田,其人沾人即跌,周身一如也;洗髄,周身精气不只充沛更饱满,至无微不至,其气渗入骨髄,饱满骨髄,更饱满上丹田神室,破初关,过重关,由拳入道,而有神鬼灵感与超人之身法,腾挪变化,灵知如神,身形如鬼魅。

发   劲

  (一).发劲掌心微相前送,人自身被两力相拉,一力由肩及顶项向上,一力向地下微踩,瞬间己身被内气填充,即丹田气炸向四肢周身,瞬间脚踩大地,故如大地打人,微颤敌已跌出,因发劲甚快,手掌尚未有触敌身感觉,真发劲常快到跌者常不知自己如何跌的,且发劲者也未感到劲有阻碍,未感受对方有体重有抗力。周身奇经八脉常通之故(普通人是十二经脉通,而奇经八脉只每两时辰与十二经脉通一穴,小滴涓流之通,而内家修者可将八脉气足通关而逐渐趋向全通,成洞庭湖(八脉),可倾刻间调节长江水(十二经脉),故一但发劲,丰盈之气由丹田炸向四肢及周身,故周身澎湃之气,可伤人可发人,高手在对手拳脚攻己身时,吐气开声,身颤微拧,则对手自伤或跌。内家高手感觉两臂是插在丹田,不在肩膀。纯厚者既轻灵又猛烈,轻轻用内劲一拍,挨者即如同挨猛击,惊慌不及人已跌出。

  胜敌无绝招,见敌打来,心念一动,随式打去,即可成功,乃无意中抖擞之神威。功夫上了后背才能真发力,有人来袭,狗熊蹭痒痒般浑身一颤,对手就出去了(震倒了)。发劲其实就是一颤或说是一抖,而前提是松,如果松了,劲仍难发出,要在腰上找毛病,劲要练到背上,试劲的方法:浴后不要擦,用抖劲尽力一抖,看背后的水珠能抖去多少,看那些水珠弹出的力量有多大。整劲试法,身子直立,平伸双臂与身体成十字型,反臂手心向下,然后坐腕,极力向外撑。然后,可请人猛击你手掌,你身子飞出,而拳架都不会散。惊抖力又叫抖翎劲,发出来是抖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背劲,背上的出劲,蓄发在于背,要抖背。近身之后,蓄发变动全部由背上完成,手头自不必有什么抽撤蓄力,而只管一直压制着他,而他再怎么控制挤压你的双手也没关系,你自管背上一抖,连续打击。翻浪劲表现在后背和肩上,惊抖劲表现在腰上,想一下猫、狗下水洗澡上来后抖掉身上水的动作,试着做一下,两手臂平伸如抱圆柱状,两手掌朝前,用腰部急速抖动,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

  练拳一惊一乍的不行,动手得一惊一乍。动手时讲究惊乍打人,一是靠对手惊起自身,打出本能反应,二是出手冷脆惊起对手,一打就是一个空白,就是说打了他,他也不知道怎么打的。练习吐内劲打沙包使沙包不动只震动悬挂之绳。

  (二).胜人一靠身步灵活,使彼不能沾已,故能得势得机。二靠内劲精粹,出手无式无拘,故能因敌制敌。内家胜人只在一沾之中。倘若不能在一沾之中胜人,便是功夫不济。每遇劲敌,一沾即发,其劲直透彼之内脏,无论彼是化是打,皆受内伤,称为内家绝手。内劲者,不用意而神自明,不运气而气自周,不加力而力自彰,所谓应物自然,感而遂通。用力浅缓,其应之亦柔,发力深重,其应之亦猛,此为内劲之性也。实战打法,一接手,劲就要入到他体内,使他回不得手。把人向远处发,不过是玩劲儿而已,能有多少劲儿渗进去。

  打拳即是练功力,能短劲才能制外家高手。化者须练到沾触即化打看不到化,圈小至无圈,实战中才能发挥内家之能。内家无论截(形意撞抖震颤搓)顺(太极履发)闪(八卦闪抹)三法都不离一沾,只越高者沾之无形,彷佛闪过却攻者已飞跌。形意抖震劲、烈劲、炸劲,初功者身首皆颤,此劲直接施于人身即可杀人。尹氏八卦称干冷劲,太极称冽劲,鹤拳称骏身震身纵身宗劲,心意称战劲颤劲。无非沾控间一滑颤即拉回,彷佛无动,以极高速之能为,故初者颤脚,二者颤脑,三者颤脊椎,四者颤人神气气血。

  刚分整拙,柔分真伪。拙刚易出,练力便可得之。形意初成于刚,刚至贯通则达柔,真柔者乃是转运刚整之劲于周身,求其贯通而不发也,欲发则随时随处皆可,故真柔是以刚整为基。刚柔互济可生奇劲。如震抖之劲,即顺、截二劲合一所生。震头即头昏眼黑。震胸即心颤血乱。震周身即四肢欲散。欲得此劲,第一自身整劲出得要快。第二对彼之劲听得要灵。第三认彼骨缝认得要切。用时先顺摧彼劲,即刻以整劲截之。前后只是一瞬,两手一抖而己。欲震其头,先要顺摧其重心,继而以截劲向其颈椎骨缝处走。欲震其胸,截劲要走彼腰椎骨缝处。劲打不到彼脊椎骨缝处,震劲不生。顺不离其重心,截不离其椎缝。上下一线贯穿,如抖绳子一般。然震劲伤人深矣,可使脊椎骨节错位,乃至伤中枢神经,彼即废矣。

  (三).高手用劲,不见其形,疾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出手必如雷动电发,使敌不得尽其守御之。蓄而后发,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击即中,中之之顷,疾如掣电。劲之应敌如矢之离弦,其着于身如蜻蜓点水,一着即止。若猝不及防而劲至,则应以警劲,敛气竦神,紧以当之,震以杀之,行所无事矣。发劲时外示柔软,内涵坚刚,足腿用劲,由脊发出,当机立断,应发即发,不可迟疑。用劲最难,虽劲大于敌,用而不当为敌用,用之过早,则劲已出而敌未着,过迟则敌已入而肘不得伸,劲因不得达,皆授人以隙。敌无论以何手来,吾均宜及身而紧,一紧即发,必使敌手不得抽,而吾手已压敌境。倘沉之过下,或起之过昂,敌人蹈隙最易。手足吞吐之劲必同等,如以五十磅之劲打出,亦以五十磅之劲收回,吞吐劲不相等,病在迟缓,故敌人得接其手而还击之。快由于有劲,无劲必不能快,吞吐之劲相等,则无留顿不收之弊,敌非但不能接,且受伤尚不知手之来路,故临敌万不可接人手。

  放松是发劲的前提,极柔软后能极坚刚,只有做到充分的放松,去掉全身之僵劲,才能够发出完整一气的弹抖劲。全身骨节松开肌肉松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肌的用力,使力不至于在中途被对抗肌的紧张用力而消耗减弱,使周身之力能够在一瞬间达到着力点,也就是集全身之力于一个力点上。肌肉紧张用力的时间要短,要在发力到落点的一瞬间高度紧张,而后再迅速放松,发劲时肌肉紧张的时间越短,力到落点的速度就越快,威力也越大。要想打好弹抖力,关键是腰裆劲的配合,发劲时要转腰扣裆,腰部旋转,裆劲扣住,可使动作快猛迅疾,力达梢节。练习螺旋劲,要以身体中心为轴,在发劲时身体迅速向一侧转动,产生离心力。对称发力,不至于出现发力落空而失重的现象,以保持自身的中心平衡。

  衡量一个拳手发劲的质量,劲要从足下发出,劲不生于根就好象是无源之水,没有叫的蹬地反弹,就不会有节节贯穿的推动力,也不会发出威力强大的整体劲;有腰裆的弹抖旋转力,在放松的基础上,快速的转腰扣裆就会产生周身一体的弹抖力。有落点劲将周身之力集中发出于一个着力点,如只是周身弹抖而劲无落点,没有穿透力,就等于华而不实,看似很厉害却没有杀伤力。

  (四).用劲总以中线重心不失,周身光线不断为枢纽。出手恍如蛇吸食,打人犹如震地雷。求劲之法,慢优于快,缓胜于急,而尤以不用拙力为最妙,盖运动之时,须使全体之关节任其自然,不稍有淤滞之处,骨须灵活,筋须伸展,内须舒放。平时练习,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如临大敌之象,交手时有人若无人之境。颈要竖起,自头至足一气相贯。拳由心窝去,发向鼻尖前。鼻为中央之土,万物产生之源,冲开中央全体皆糜。

  发劲时必须放松,注意力要集中,精神要振作,要把发劲意念集中在目标后方。劲发自于躯体,不要有预兆,要提高躯体的鼓荡频率、振幅。必须学会利用自身重力、物体惯性提高动作速度。学会拧腰转胯打出全身之力,击中目标前一瞬迅速翻拧,打出脆劲,击中目标时全身肌肉突然紧张打出撞劲。既要练习发短劲打出震撞之力,又要学会发长劲,发出长劲后,立即顺势带动身形步法作适当调整,使发劲自始至终保持平衡。不要在疲劳的时候练习发劲,要切记有劲、练劲、长劲,在保证动作速度的情况下进行力量练习,并确保动作的末速度最快。连续发劲时,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使发劲具有一定的节奏。要重视反应速度、发招速度的练习。重视身体的柔韧性练习。

  对于初学者练习发力,最先不可能通过放松来明白发力,而是要用全副力气来发力,要有每发一拳既把人体打穿的强烈意识,因发力配合开合呼吸所以不会伤身,只有把力量打出来了,才谈得上放松发力,之后才谈得上摸索诱发点。只管放力去打。轻轻松松的把最大的力量释放出来,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拙力尽去后,不用力还要把拳打出去,打法尽在一个赖字,就是整体赖在别人身上,注意此时身上的筋骨必须已经完全舒展开了,把这股赖劲练成自然,练出速度,到这步支顶力和撑抱力可说已有小成,随随便便放在人身上就是一个整体,你要用拳打,一拳就可以把人放翻,一个趟步就可以把人趟起来,因为对方要用局部受你的整体力。拳的根本是"舌顶上鄂,提肛,气降丹田",没有这个,练拳等于瞎跑趟,较上丹田有立竿见影之效,动手能增两百斤力气,不较丹田,比武要寻思怎么动劲,而较上丹田,不知不觉就动上了劲。

  (五).人的先天之力有大有小,力气大的打力气小的是自然规律。但武术修炼的是力的质量。如果一拳可以打出周身的力量,那么这是整体力。力气越大的人整体力肯定大。但是练到了周身一体,身体一颤即可伤人,这种力方可称为内劲,练到了这个层次,力气大和小已经无所谓了,因为这么高频的力打在谁身上都受不了,内劲表现并不光就体现在杀伤力上。内家拳练的是全面的功夫,空有一击必杀的能力,打不到人家身上也是白搭,所以练拳要练身步法,不但要练快,也要练准,进步和落步都要又快又准,才能夺对方的机势,高手相争,胜负立判,靠的就是身步法的极其灵巧和一触即发的劲力。

  形意拳发劲称之谓抖绝劲,务要全身放松,身体高度的协调统一,全身的劲力集中一处的整撼力,也称暴发力,参考观察骡马干完活打滚后混身一抖的劲力。形意发力时,肌肉是由松到紧的,好似全身的散劲顷刻间聚于一点,这一点可以是拳,也可以是全身的任何部位。开始时劲是聚不起来的,随着练习的过程,劲会逐渐好起来,松为了速度,紧为了整劲。先松后紧,运动过程中松,发力瞬间是紧,随之而松。一张一弛。

  将丹田的鼓荡之力,腰胯的抖擞之力,和肩背的翻浪之力合而为一,形成冷、弹、脆、快的抖炸之力,沿自身骨架劲路渗入对方体内。动作幅度很小,外形上只是机灵一颤。将这种零距离发劲做到随心所欲,才能谈到在实战中自由运用粘、连、绵、随、牵、捺、逼、吸等内家劲诀。在吸气、呼气、闭气三种状态下皆可发劲,所发之劲才是五脏之力。形意发力劲长,平时练拳就要将劲往远放。形意之打人以崩拳最有名,不管单崩或双崩都如坦克车撞人,故形意之拳极实非抽击,快如冬天打冷战(抖颤),能整能沉打人非抽弹击而是捅、崩、撞、打,打人成飞。发劲是利用呼吸,然后用神、用意、用气将劲打出去,可使对方如触电样跳出。这种劲打出去,会使人吓一跳,而有惊心动魄之感。

  (六).力源于脊骨之内,正直不偏,而中正安舒,如脊骨不能中定垂直,劲发时不能由内及外。一只猴子竖蹲不动时其形较短小,但身一纵几乎长大了一倍。戴氏拳以"蹲候桩"作为入门,其形简意深已显而易见。蛇之折、鱼之游、兽之搏、禽之扑、百兽万物之运动、力量均源于脊骨之开合。如在水中抓住鱼,刚离水面它便会猛然扭动背脊,脱手而去。一个壮汉不一定能抓牢一条鱼。鱼也是脊骨发力。鱼被钓上来的时候那惊恐与疼痛时所翻滚的动作就是进身时的身法。当达到八十公里时速一个紧急刹车,那就是进身发劲的感觉了。舍却丹田而主动去锻炼脊骨、腰椎,腰椎一动丹田自然会内动潜转。脊骨、腰椎提放卷纵扭转开合;以五节腰椎内部的惊炸弹拦劲弹抖起四梢之力;以腰椎提起的重力砸向对方的重心实点,轻易的将对方击出,真功夫在能否以脊骨的提纵展落去撞击对方整体重心。如对方对你面部突然击出一拳,你随意探手一接,对方能否旋转着栽出去,如果不能就证明你对脊椎的内转发力还没有真正掌握,不能有效的利用脊骨旋转起落之内劲去切削对方的重心。任何动物发力时,都是在腰。如猫捕鼠、虎发威,都是将腰后坐而弓,借弹劲猛力而出。脊骨与后腿成一直线,发之才能有力。膝不能超脚尖,鼻尖不能超膝尖,超此三尖即失重心,便受人制。

  拳起的时候,身体要落,你拳落的时候,身体要起,这个是起落,这样的起落是无穷尽的,而拳起身起,表面上看,是把脚上的劲蹬到手上了,但是你这个力发的过火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发力,然后蓄力,再发力的过程,而拳起身落,拳落身起的起落,实际上你发力的同时,就蓄了力,可以发力发力再发力,是真正的炸力无断续。内家最讲究的就是吐纳,寸劲,出处轻灵,出击精准,要打准点用长劲不太容易做到,长劲猛但卤钝,要打一个面可以,要打一个定点比较难控制。而寸劲讲究一个松字,在到达目标点前一瞬间才紧绷筋骨,打完又立刻将筋肉松弛,以待机再度张弓疾射。一般习内家拳者,以肚皮的缩鼓为鼓荡,为丹田力,其实正犯了努力努气之病,以腹部肌肉的局部用力推动全身撞人抡人而已,看似威猛,但必须距离才能发挥,一旦被对方顶死,必须调整才能二次发劲。

  真正的松沉是一搭手就有一种直入骨髓的感觉,在松沉状态下发出的力,是相当厉害,把人打飞轻而易举。打拳要松柔和,心态也要柔和,慢慢的就可以把拳打得劲连。还有一种感觉就是自然,内家拳是相当自然的,这样练的拳才对,而且用时不思而然。力往身回缩,手脚上感觉轻灵,并不是求松,自然的放松。行拳由身体蠕动,这种蠕动需用意去领。行拳感觉自己像练瑜珈,手脚虽然轻灵,但所用的是根节力,别人感吃不消,只是轻轻的动,发劲只是一爆,消解别人的力,不需用招式,只用身体的开合(阴阳互换)。

  (七).内家工夫不到家即是形打,重外劲重体能重技法,全身伸缩束展以助劲力,借身体全势之缩伸,摧进内脏神经结实摧打伤人,此是形之劲打,河南心意之外形是典型内家形打,气力身形并摧,外形极猛烈惊人。功夫上身后一点浊力都不须使,也无须再考虑攻防招式,自然会恰到好处,自然控之胜之。自由进退中,只要如小儿女人怕人打到头脸般的遮一下,沾粘控已可自然完成,敌已落于掌控中,或跌或倒地或扭曲如包粽。沾一听二顺势击发是三,高者一二三合一,如龙卷入,如水注入,顾打合一。沾粘控之利害在周身能以寸劲击人。

  拳劲之发放,在贴身靠打,节节贯穿,如长江之浪,一波而三叠。即以手粘住沾实发力,意念深透,劲力不绝。招法练时要开阔博大,方有气象万千之象;用之时则短马贴身,在实战中捶练;而劲力的运用和完整的劲道,则在单操空试中求得。下功夫练好拳架桩功,使内劲和动作融合起来,气力合一,这样练下去,定能不期然而然。

  太极走粘劲,松胸腹以吞吐;形意走推劲,合手足以截撞;通背走鞭劲,顺腰臂以摔拍;拦手走炸劲,抽肩胯以穿弹。与人对敌,若发现对手中轴坚固如山,又游动如莽时,那便是刀背劲。与人对敌,若发现对手沉拔自如,拎称洒脱,吞吐无常,那便是剑指劲。以徒手扶剑的意识行功走架,便会练就飘逸的"剑指劲"。习拳者,只有领悟了拳中的刀剑棍棒味后,才称得上"懂劲"。练了剑架以后,发劲成一线直透对方脏腑。

站桩修炼十大特点及功效(转)
       佛教、禅宗、密宗、瑜伽、道家以及数百种气功均以站桩为其基本功,站桩锻练而产生的功能及效验兹例如下:
   一、身体发热:初站桩后,初步感觉热气弥漫逐渐及与腰胯、小腹盎于背以及周身四肢,继使自身之元气充及五梢(五梢者舌为肉梢,齿为首梢,为筋梢,为血梢,十指为神经末梢。)充沛之热以关元、气海最明显。
   二、周身发汗:体温增高,热能可通达全身,畅及四肢,周身皮肤毛孔开,透出微汗,出汗不宜过多,以汗透毛皮为度,初步可治疗伤风感冒,经常练功者能遍烧全身,汗流如雨,湿透衣裤,可永绝感冒。
   三、唾液增加:站桩入静嘴似笑非笑、齿微叩、舌往上微卷、唾液自然增加,自如泉涌,其味清洌,久则甘甜,具生长荷尔蒙及助消化之功效,唾液增加时,可缓缓吞下,不生津时可用舌满口搅动,使之再生,称为“神龙搅海”。
   四、健全脾胃:站桩放松入静,锻炼肝胃脾,健全脾胃,增进食欲,强固整个消化系统机能,可使胃肠蠕动功能加快产生肠鸣,发动胃气,如打噎呵气等现象,久之可永绝肠胃病。
   五、降低血压:缓和呼吸、降低血压、柔和血管、松驰神经。脑下垂体内分泌均衡活动,使淋巴腺、甲状腺、肾上腺恢复健康,调和气血、旺盛血液、防治血管硬化,使血压恢复正常。
   六、强健心脏:松静减轻心脏负担,增强心力,心脏跳动缓慢,增加休息,心机能得以休息,保证血液循环正常。
   七、打通督任二脉:经络通顺,能透尾闾,循夹脊神经穴位通路盎于背,达于顶,复循会阴尾闾运行不止,可使上元神气、中元心气、下元肾气接通为一,可还精补脑。
   八、补肾益精:精为命宝,精衰则神衰则万病生,站桩功则在补精补肾、益阳壮阳、添髓活髓、恢复元神、增强体魄。
   九、补脑安神:站桩可使大脑安静下来,得以休息,加深睡眠,此一安静壮态不同于睡眠和一般休息,系一种特殊的入静放松,是特殊性内仰状态,可使大脑皮质神经得到特殊的休息,使其运动转向机能的恢复,能量的消耗转向能量的贮存和补充,故能补脑安神,对失眠神经衰弱得到恢复。
   十、返老还童:站桩可以防止衰老及延缓衰老,人所以衰老主要是细胞新陈代谢功能衰退,骨髓干枯内分泌荷尔蒙不足所致,站桩功可自生荷尔蒙,旺盛内分泌腺,充实骨髓,活泼中枢神经,鼓荡血气,增强生命代谢功能,疏通经络,旺盛精神,永葆青春。
   十一、培补元气:站桩功可使元气通达全身,使全身气脉通顺,通畅无滞,内脏五官、四肢筋骨经脉以至末梢神经,无不贯到,而收到整体锻炼又不费力(各种运动均需力气,用力则伤身)。
王 芗 斋 先 生 为 《站 桩 歌》 曰: 
发 系 云 天 脚 踩 地 两 臂 松 撑 抱 球 圆
十 指 茫 茫 放 光 线 气 平 心 静 体 自 安
全 身 虚 灵 随 风 动 慢 如 游 泳 空 气 间
向 上 托 起 千 斤 力 向 下 浮 按 水 中 船
松 紧 自 如 得 整 劲 身 体 强 壮 似 神 仙
站桩的诀窍就是一句话:  
功夫是自己找上门来的,而不是自己去寻找功夫.  
   至于自己,需要做到的就是放松,全身放松,骨骼放松,骨髓放松.   放松的意思,大家千万不要理解成软骨病.   因为放松就是自然而然的站立,站到一定时候,一定程度.   身体的体质自然而然的开始加强.骨骼越来越坚实,越来越坚固,骨力越来越强劲.
   许多人总是希望自己炼成一身不可思议的功夫.   却又一个一个的希望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就一下子能成功.   事实上,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强大不可思议的功夫往往都是从一点一滴中积累出来的结果.   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最伟大的成功却是从一点一滴中产生的。
站桩旨要
   站桩是练习内功的好方法,可以充分挖掘人体潜在的生命原动力,增强内劲。内功是外功的基础和源泉,内功过人,外功即可如虎添翼。因此,掌握站桩要诀、提高站桩质量,十分重要。
   站桩的地点随处都行,不过最好选择有山有水有树有花草的地方,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地方,选择一个比较清净的地方,选择一个你愿意去的地方。
   站桩面向哪里由自己选择。面向太阳出来的方向,或者面向自己喜欢站的方向都行。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看的目标,面向这个目标站桩。如果在树林里站桩,可以面向你所喜欢的绿色,绿色养眼,可收一举两得之功效。
   站桩时,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向内微微弯曲,慢慢上举,与胸同高。两手自然伸开,掌心相对,或与中丹田相对。全身自然放松,心静如水。要注意松不是软,松不是散。松是舒展,是舒松筋骨,是向外延伸而使气血畅行无阻。如果丢掉舒展,松只能成为松软无力、干瘪软缩。少许,两掌心就会感到微微发热,这是毛细血管扩张了,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双手握不住拳头。站一会儿,两掌心可以慢慢向下少许,慢{曼下按,就像按着大气球一样。再过一会儿,两手可以继续慢慢向下,掌心相对或与下丹田相对,眼帘下垂,意守丹田,松静自然。全身放松,顺其自然,逐渐达到忘我的境界。
   站桩要由意念来导引。意就是气,守意就是守气,守气就是守神,守神就是养生。站桩要求松静,松是轻松其体,静是清虚其心。站在那里,双臂微微弯曲,掌心在胸前相对,好似顶天立地怀抱大树。双臂向内用力,就能把大树抱细;向外用力,又能把大树拉粗。有时意念下沉丹田,或通过双腿一直沉到脚跟,向下深入无限远;然后,脚踩,腿蹬,腰挺,头顶,力量通过中枢神经一节一节一直达到大椎,通过双肩、双臂回到手心和指尖,然后再从指尖一点一点慢回到脚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时候,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全身的毛孔去感受,达到不看而见、不听而闻的境界,身前身后有了什么动静,不用睁眼就清楚明白。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双臂微微发凉,那是浑身的火气都消除了。消除了火气,一身就有了精气神,就会身强力壮。
   站桩还要配上呼吸。吸,细而匀长,吸天地之灵气,一直吸人丹田滋润全身。两手微微分开,觉得全身膨胀、顶天立地,双目眺望远方山头,感到自身高大无比,甚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有时可以采取体吸法、胎吸法、龟吸法,或用五心百孔去吸,仿佛吸入天地万物能量,全身觉得融和通畅。有时候,太阳出来了,仿佛一缕阳光注入体内,这就是采日之精华。呼,两手微微相合,身体缩小,气往下行,通过涌泉、劳宫向外发放或向五心充足。就这样,随着呼吸松静开合,全身变大、缩小,变大、缩小,有着一种松绵软麻、舒适轻盈的感觉,守我自然之躯,养我浩然之气,从而达到协调全身、统一机能之目的。
   站桩的最高境界是陶醉,是忘我,是达到天地人极度的和谐与统一。松静自然,舒眉垂腮,似静非静,似动非动,似想非想,似看非看,似站非站,似练非练,不聚不散,不持不懈,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去享受自然,去调身、行气、养神。陶醉于幽静美境之中,陶醉于清爽空气之中,仿佛自己已经同四周的空气融为一体,已经同高山大河融为一体,已经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已经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辉。
   站桩时间的长短没有硬性的规定。想站就多站一会儿,不想站就少站一会儿,一般不少于五分钟就好。站完了,双手可从前胸往下推拿几次,按揉丹田,顺时针揉几圈,逆时针揉几圈。然后双手叉腰,按揉命门,从腰部向后向下推拿几次,一直推到尾骨。最后,十指梳头,上下叩齿,再搓搓双手,搓搓脸,搓搓额头、眉眼、鼻子、两颊、后耳、脖子、后脑勺等,浑身轻松舒适。
   站桩有法又无定法,法无定法是真法。想在哪里站就在哪里站,想怎么站就怎么站,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站到一定功夫,即可达到脱规而守规、随心所欲的境界。
   站桩不仅可以增强内劲,而且可以健脑,可以益智,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能量。长期坚持,自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