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张氏】汉代张氏为什么以清河为郡望
张氏是中国的大姓之一,民间素有“张王李赵遍地刘”之称,张氏排名第一,在现当代张氏也仍然稳居中国姓氏三甲之列,足见张氏宗族之鼎盛。可以讲张氏宗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张氏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张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
一、张氏研究概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张姓人数达到了8550万人,占到我国总人口的6.42%,中国最新百家姓排名中,是2014年中国第三大姓氏。加上海外华人的张氏同宗,人数超过1亿人当是确定无疑的。
张氏人口基数庞大,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各朝各代均有引领风骚的杰出人才。仅于汉代,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张氏有传者9人,留名者11人;班固的《汉书》中张氏有传者11人,附传者5人,留名者7人;在刘烨的《后汉书》中有传者20余人,在两汉名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是皇族刘氏以外留名者最多的氏族群体。此后出现在正史中的张氏名人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在此不能一一赘述。
中国的姓氏郡望文化起于两汉,终于唐宋,主要是世家大族借此用来明世系、别婚姻、区分等级贵贱,张氏宗族也不列外。因为受到中国传统根深蒂固的宗法传统的影响,历代帝王开国,诸侯、大夫获封开宗立庙、序谱是国与家的头等大事,因此谱牒学应运而生。关于张氏文化的研究古代主要集中在谱牒学方面。官方的《氏族志》、《姓氏录》、《元和姓纂》、《宰相世系》自不用说,民间的宗谱、族谱、家谱更是汗牛充栋。
唐宋代以后,受儒家伦理尤其是宋明理学的影响,带有明显道德伦理色彩的堂号流行,家训则成为了氏族文化研究主流,偏重于凝聚宗族,发扬儒家伦理,激励后人奋发上进的作用。因此诞生了唐朝张公艺著名的《张公·百忍歌》。草圣张旭赞曰“张公书百忍,唐朝著勋名。天子躬亲问,旌表悬门庭。洪都是故郡,清河脉长存。儿孙须当记,族远诗为凭。”张公的族人把张公一生的忍让事迹记录下来,写成《张公百忍全书》,因此也诞生了“百忍堂”堂号。唐以降,张氏家训《百忍歌》广传于世,到明清时几乎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之一。
一直以来受传统谱牒学、家训学的影响关于张氏的研究,张氏文化研究主要仍集中在族源、世系、家训等三个方面,扩展研究明显不足。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盛世修史”的传统,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中国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张氏文化研究也随之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研究张氏名人、张氏宗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逐渐成为张氏宗族文化研究的新趋势。陕西师范大学杜文玉教授利用已出土的唐代墓志铭研究清河张氏的政治地位、婚姻关系、宗族兴衰,并通过清河张氏一族的变迁深刻揭示唐代士族与庶族社会关系变化,给后来的张氏文化研究者留下了深刻的启发。
二、清河张氏族源辨证
关于清河张氏郡望的形成,历代的谱牒学家和张氏族人多倾向于族源说。
研究者根据古代典籍《世本》和唐朝《元和姓纂》的记载:“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孤星,因姓张氏居尹城国之青阳”,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确定张氏起于姬姓得姓始祖的始祖为“挥”,挥公是复合式武器弓和网罟的发明人,居住在青阳。
“青阳”究竟在哪里?因此关于张氏始祖挥公的族源地就产生了三种说法:一、河北清河说;二、河南濮阳说;三、山西太原说。
山西太原说可以首先排除。青阳氏少昊是华夏部族与东夷部族联姻的部族,以鸟为图腾,山西太原地域偏西不可能东夷部族产生联系,故可以首先排除。
坚持河南濮阳说的人观点貌似合理,但仔细推敲之下其并不足以采信。其一,其混淆了青阳氏玄嚣和青阳氏帝挚。青阳氏玄嚣为黄帝之子,而青阳氏帝挚为帝喾之子。挥公是玄嚣青阳氏之子,帝挚青阳氏是玄嚣青阳氏曾孙,中间相差三代人。其二,玄嚣居于顿丘说不足采信。《竹书纪年》:“颛顼居濮”,《汉书·地理志》:“东郡濮阳故帝丘”,因此其认为青阳氏玄嚣居于顿丘。这种说法忽略了古代黄河下游部族以渔猎为主的生活习惯,因为黄河的泛滥古人迁居是常见的,颛顼居濮,其父玄嚣未必居濮,此推论是想当然的说法。其三,青阳即在清水之阳(青、清古通用),而古清河就流经濮阳,以此来证明张姓始祖挥就生长活动在今濮阳地区也有问题。古清河为海河支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明确记载:“清河东北径广宗县故城南。清河之右有李云墓,云字行祖,甘陵人,好学,善阴阳,举孝廉,迁白马令。……清河又东北径清阳县故城西,汉高祖置清河郡,治此。”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玄嚣居于青阳,其子颛顼迁于濮阳。至于挥公是否也迁于濮阳,《张氏统宗世谱》中《得姓郡望》篇说:“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之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可见挥并未迁居濮阳。其四,《诗经》顿丘一般认为是土丘名,而非城邑名。顿丘作为城邑,最早不过春秋末晋定公三十一年(公元前481年),距战国时期仅有4年。《竹书纪年》载,晋“定为三十一年,城顿丘。”
图片
坚持河北清河说的人有两个主要观点:其一,依据宋《太平寰宇记》记载:“清阳县,汉县,属清河郡”,“古清河县县城在县(指宋贝州清河县城)东南三十五里”。根据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考证“《汉志》二十余郡悉为高帝所置,则汝南当属淮阳,常山、清河、中山属赵”,辛德勇先生根据出土泥封认为清河郡设立于秦朝,但其位置仍在以今清河县为中心的地区,战国时期属于赵国。参照之前郦道元《水经注》的叙述关于青阳县的记载是正确的。其二,据明朝永乐年间《清河家乘》记载:“仪仕秦为相........策鲂公(张仪)当时坟茔诸处,立庙清河”,说明张仪的兄弟张撰曾于周朝在清河立过宗祠。策鲂公立庙清河的观点则是值得商榷的。张仪曾经担任秦相国,楚令尹,魏相国,但并未担任过赵相,立庙于赵地不能确信。
三、汉代张氏以清河为郡望的政治渊源
一般而言受周礼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大夫有追溯祖先的传统,不然会被视为数典忘祖,但有封邑的才立庙祭祀祖先。屈原就在《离骚》中赞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本纪》记载秦襄公被封为诸侯,“乃用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峙。”《索隐》云:“襄公始列为诸侯,自以居西,西,县名,故作西畴,祠白帝。'畴’为祭天之土坛,少嗥乃赢秦之祖神。”少嗥本为东方赢姓部族首领,但西迁的赢秦崛起为诸侯后,即视少嗥为西方之帝。依“五行”学说,西方属金,其色为白,故少昊也便被称作“金天氏”,被尊为“白帝”。
庙在中国古代是有着严格等级规定,诸侯以下一般是没有资格立庙的,同时诸侯如果不立家庙也是要受到惩罚的。《礼记·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文献通考·宗庙十四》:“仁年因郊祀,赦听武官依旧式立家庙。”《礼记·祭法第二十三》:“诸侯自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张氏究竟何时立庙于清河,笔者认为应当从张氏被封为诸侯开始,起于汉初而不是战国后期。张氏宗族在战国时期仕于韩魏者多,而仕于赵者寡,因此张氏立庙于赵地可能性显然不大。但是张氏在汉代受封于清河以及清河周边诸县者则很多,因此张氏立庙于清河郡开始于汉代则可以采信。
根据史料推断张氏最初立庙清河者应为赵王张耳家族。公元前209年张耳拥戴武臣为赵王被封为赵右丞相;前207年张耳又拥戴赵王歇,仍任赵相;前206年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辖恒山、河间、钜鹿、清河四郡。根据顾颉刚先生《史记地名考》及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考证信都在今邢台南宫境内,位于清河南宫之间。前203汉初高祖封张耳为赵王,都襄国(在邢台县境内),下辖清河、河间、邯郸、钜鹿、恒山五郡。前202年张耳之子张敖继承王位,张敖尚鲁元公主,但前199年因高祖剪除异姓王,被除国,改封宣平侯。前182年,张敖去世,子张偃被封为鲁王,子张寿为乐昌侯(今河南南乐),张侈为信都侯(今河北南宫东北)。汉文帝即位,张偃改为南宫侯,薨逝,儿子张生嗣位。张耳家族的封地虽然不断变化,但是始终在今清河以及周边地区,清河为张氏得姓之地,因此遵照礼制在封地建立家庙祭祀祖先是必然的。
西汉张氏另外一支显赫的家族为富平侯张安世家族,其家族封地也在清河郡及周边,其存在加强了张氏家族在清河郡的实力。张安世家族与留侯张良家族是同族。张安世之父张汤曾担任汉武帝时期的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地位显赫。汉昭帝时,拜右将军兼光禄勋,以辅佐功封富平侯。汉宣帝时,累官至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其侯国在今山东平原县一带。东汉光武帝即位后改封富平侯张纯为武始候,武始候封地为富平侯封地一半在武城县,旧址位于今河北清河县境内。富平侯—武始侯家族九世封侯,是两汉功臣家族侯爵继承不曾断绝的唯一一家,其声望、政治势力自然不言自明。
另外,西汉留侯张良的嫡孙张典曾任官居清河太守,郡守治所在青阳。关于张典史籍记录不详,只知道他是阳平公张乘的曾祖曾任清河太守。张乘为宣帝所封,但从时间推论张典任清河太守当在汉景帝到汉武帝前期这一时段。
在两汉要成为显赫的一姓郡望除显赫的政治地位以外,在学术上也要有深厚的底蕴。赵王张耳本人尊贤敬士。辅佐两代赵王的赵相张苍精通易学、律学、天文学、算学。两汉儒林传对儒生籍贯记载往往以地域性学术流派进行分类,冠以山东人、齐人、鲁人、济南人等字样,清河张氏在学术上受业于山东大儒,传承山东儒家学术,归于齐鲁学派是理所应当的。根据蛟川张氏《传经表-通经表-两汉五经博士考》(花雨楼丛钞)统计,传鲁诗的张长安、张游卿;传伏生《尚书》的张生、张山附;传施氏易学的张禹、京房易学的张鲂均应属于清河张氏,其中张禹明确为清河人。深厚的学术底蕴大大提升清河张氏的名望,是清河张氏长盛不衰的智力基础。
总之,东汉以后张氏以清河为郡望虽有族源地方面的考量,但是更多的是门第、名望、政治经济实力方面的考量。张耳家族、张良家族、张汤—张安世家族等张氏三大家皆获封于清河郡这是历史赋予张氏宗族的重大机遇;清河张氏世传儒学人才辈出,张氏之学受世人尊崇,为清河张氏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望;这些条件为清河张氏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社会名望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因此后世才会有张氏以清河为郡望,“天下张氏源清河”的赫赫声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