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2
《上下五千年》248
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
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东部)。滇越国王的上代原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
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越,也很满意。
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
哲理偶句欣赏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
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解释:古代的学者,为自己才学不高而担忧,就发奋学习,迎头赶上;现在的文士,为自己才学不高而羞愧,就隐瞒短处,避忌批评。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
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解释:人性的内涵不缺善性,而人性的需求则不能多添一分欲念。
尽前行者地步窄,
向后看者眼界宽。
解释:一味地向前走的人路途狭窄,常常向后看的人眼界宽。
大着肚皮容物,
立定脚跟做人。
解释:宽容大量容一切之物,站稳立场做人。
以镜自照见形容,
以心自照见吉凶。
解释:用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容貌体态,用心灵可以预见将来的吉凶祸福。
勤能补拙,
俭以养廉。
解释:勤劳弥补拙劣,勤俭可以培养廉洁。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解释:公正使人清明,诚恳使人清明,从容自若使人清明。
《黄帝内经》节选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时三个月,可以称做是闭塞潜藏的时节。河水结冰地面冻裂,行动不要扰动阳气。此时宜早睡晚起,必须等待到日出,使志意潜伏匿藏,好象是私有所密,又好象已有所合,避阴寒而就阳温,不使皮肤孔窍开泄,以免阳气迅速散失。这便是人与冬气相应,从而调养藏气的方法。违反这一法则就会损伤肾气,春时可能发生痿厥病,适应生气的能力就会减少。
南乡子·送述古
宋 ·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追送其至临平(今余杭),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
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福建闽侯人。苏轼赴杭州通判任的第二年,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陈襄接替前任杭州太守沈立之职,熙宁七年(1074),瓜代期满,陈襄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苏轼作此词送别。
不见居人只见城:取自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中的“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谓城、人皆不可见。此谓见城不见人(指述古),稍作变化。
临平山,在杭州东北。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亭亭,直立的样子。
归路,回家的路上。
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这里指残灯照射泪珠的闪光。
译文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长时间宅在家里,
很容易感到孤独和抑郁。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大自然时,内心就会变得很轻松。
亲近自然,拥抱自然,
感受阳光、空气、草木,
不被世俗琐事打扰,
享受自在愉快的当下。
天问
屈原〔先秦〕
18.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译文:
18.
起初刚有淫奢萌芽,怎么就能预料结局?
纣王建造十层玉台,谁使他到如此地步?
承受天命登位称帝,什么道理受人敬仰?
女娲有着特殊形体,是谁将她造成这样?
舜帝友爱他的弟弟,弟弟还是对他加害。
为何放肆如同猪狗?其身并不危险失败?
注释:
18.
135.亿:或作“意”,预料。指殷的贤臣箕子看见纣王使用象牙筷子,非常害怕,料想以此为开端,必然会有一系列奢侈的事情发生,后来纣王果然建造了十层玉台。
136.璜(huáng)台:玉台。成:层。
137.极:尽,看透的意思。
138.登立为帝,孰道尚之:立,位。道,导引。王逸《章句》:“言伏羲始画八卦,修行道德,万民登以为帝,谁开导而尊尚之也?”
139.女娲(wā)有体,孰制匠之:女娲,神话中的上古女帝,是天地万物和人的创造者。制匠,制造。此二句是说,女娲是万物和人的创造者,但她的身体又是谁知道的呢?王逸《章句》:“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140.弟:指舜弟象。
141.终然为害:指象一直想杀舜。
142.肆,通“(氵贳)(注:古体字,现已废弃)”,灌。体,一本作“矢”。闻一多考察《列女传·有虞二妃传》、《路史·发挥》卷二、《韩非子·内储说下》的有关记载,认为“肆犬豕”即“(氵贳)犬矢”,亦即“浴狗矢”,之处瞽瞍想灌醉舜然后杀死他,但娥皇、女英事先在舜的身上灌了狗屎,舜于是终日喝酒而不醉,使瞽瞍的阴谋不能得逞。灌了狗屎就喝不醉了,令人费解,故屈原就此发问。
写作特点:
事实上,我国古人很早就产生了天有九层的观念,但是最早见诸于文字的是《天问》的“圆则九重,孰营度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这里涉及到宇宙的空间深度和天上物体彼此之间的距离问题,从视觉直观的角度来说,古人所说的九重天大体可以分为如下九个层次:距离大地最近的是云雾雷电(我国古代经常把气象归入天文现象),然后是月亮,接下来是内行星(水星、金星,它们能够出现在太阳之前,形成凌日现象,表明它们比太阳近)、太阳、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彗星、亮的恒星、暗的恒星,最遥远的是模糊的星云。
十五 删
山叠叠,水潺潺。珠还合浦,玉出昆山。明星千点灿,新月一钩弯。夜饮主宾联蝉座,早朝文武列鸳班。杵臼程婴,义立孤儿存赵祚;沛公项羽,计谋孺子夺秦关。
蛇报主,雀衔环。虎头燕颔,鹤发龙颜。水流分燕尾,山秀拥螺鬟。梁帝讲经同泰寺,严光垂钓富春山。返哺慈乌,夜月枝头啼哑哑;迁乔好鸟,春风花底语关关。
铜壶阁,玉门关。闹中取静,忙里偷闲。一川巫峡水,九曲武夷山。端石砚生鸲鹆眼,博山炉起鹧鸪斑。避世道人,饮露餐霞消俗态;倾城美女,凝脂抹粉出娇颜。
珠还合浦:《后汉书·孟尝传》载,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先时,宰守并多贪秽,珠逐渐流入交趾。孟尝到任后,革除旧弊,不逾一年,去珠复还。
昆山:指昆仑山。
赵祚:春秋时赵朔全家被屠岸贾杀害,惟朔妻遗腹子赵武,被赵氏家人公孙杵臼、程婴两人救孤立孤。事见《史记·赵世家》。
沛公:指刘邦。
孺子:指秦末代王子婴。
蛇报主:传说汉朝隋侯出行,见一条大蛇被拦腰砍伤,他让人为蛇医治,一年之后,蛇衔了一颗大明珠来报答他。 雀衔环:传说汉杨宝幼年时在华阴山见一黄雀受伤,就将这只黄雀带回家中,精心养护,伤好后飞去,后来黄雀衔白环四枚来报答他。
虎头燕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生得虎颈燕颔,认为是封侯之相。
鹤发:白发。
龙颜:指眉骨圆起。
讲经同泰寺:南朝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经常赴同泰寺,与高僧讲论佛经。 垂钓富春山:后汉严光隐居垂钓于富春山。
端石砚:广东德庆县端溪产石,制成砚台称端砚,其中有些石上有鸲鹆(八哥)眼之形迹者最为名贵。
博山炉:山东博山所产香炉叫博山炉,其上常常有鹧鸪形斑迹。
袁少枚自署园曰
半闲
,题嵌字联云:
半市半乡,半读半耕,半士半医,世界本少全才,故名曰半;
闲吟闲咏,闲弹闲唱,闲斟闲酌,人间尽多忙客,而我独闲。
机趣恬适,末二句尤为见理名言。
又,田东谿澧县商钱局联云:
四民之财钥;
九澧此泉源。
亦短劲如题。
田又有共和统一庆祝演堂戏联云:
樽前谈笑只等闲,苍黄风云,演成人我悲欢局;
座上官仪乍光复,俯仰今古,都作承平雅颂声。
又联云:
天下忧乐关心,请绎经言,知今乐亦犹古乐;
汉家旌旗在眼,侧闻鼚响,于声和想见政和。
按,二联堂皇大雅,不腐不混。
又,陈桐阶题土地祠联云:
并坐横肱,少是夫妻老是伴;
正立拱手,你烧钱纸我烧香。
一边说神,一边说人,语词滑稽,脱口如生。
有一失题联云:
利锁名缰,普天下人都为缚束;
晨钟暮鼓,有慧根者从此唤醒。
作理窟语,却能动人。
又见郑板桥一联云:
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师保;
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儿孙。
语句诙诡,寄托亦高。
王昭君(陆天泓)
骚情何必多,比大漠中原,小女子自知冷暖;
颂论直须少,使高居远定,上将军岂让琵琶。
古来题咏王昭君者无数,有的颂扬其和亲的功绩,有人哀悯她远赴胡地的悲愁,“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此联作者是带着鲜明的思辨态度写的:上联写不要把昭君出塞当作风雅之事,文人之雅都是带着血与泪的;下联则为那些战死沙场的勇士吐一口不平气,真正护卫国家疆土还要依靠那些“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