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书[引书]

张家山汉简《引书》释文最初在《文物》1990年第10期上公布,其后有高大伦先生在其专著《张家山汉简〈引书〉研究》的《注释篇》对简文作了较为详细的译注[ii]。近时《张家山汉墓竹简》一书正式出版,重新发表《引书》的释文,并加注释,而且公布了竹简照片,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便利。今取三者比读,发现有一些可商之处,草成札记,以就正于方家。(上述三种文献下文分别简称为:《文物》、《高注》、《张家山》。)
一、简17、18、23等处“膝”字原简皆从桼从卩,《文物》隶定正确,而《高注》和《张家山》皆作从桼从邑,误。
二、简17“兴”上一字,上从龙,下从巾,《文物》隶定正确,《高注》照录之,而《张家山》隶作蠪,误。按,秦汉简帛中巾、虫形近,但前者中间一笔垂直,而后者中间一笔则向右弯曲,还是不难区别的。{龙巾}(上下结构)字,《说文》所无,《改并四声篇海》引《川篇》:“{龙巾},蒙{龙巾}也。”“蒙{龙巾}”殆“朦胧”、“蒙茏”、“蒙笼”等的另一种写法。以古文字义符“巾” 、“衣”每互作推之,则{龙巾}很可能即“襱”字异体。无论如何,此字当从“龙”声,《文物》、《高注》和《张家山》都将其读为“龙”,可从。
三、简20:“支落(?)者,以手□要(腰),挢一臂与足□而屈(?)。”三本同。按,疑释“屈”之字,刘钊先生已指出是“匽”字,甚确。[iii]疑释“落”之字,笔画虽略有磨损,但可以肯定决非“落”字,仔细推敲,与同简“要”字极似,疑也当释“要”,读为“腰”。《高注》:“支落:不详。后有‘支落以利夜(腋)下’。”按“支落以利夜(腋)下”句见于简100,因为都有个“支“字,所以大家觉得此二处说的是同一动作的可能性较大,这大概就是“要”字被误释为“落”的原因。从简文所描述来看,“支要(腰)”和现代体操动作“体侧屈”极其相似。“支落”的“落”实为“胳”的借字,《说文》:“胳,腋下也。”正好与其“利腋下”的功效相符。“支落”应该是不同于“支要(腰)”的另一导引动作,只不过在现存简文中找不到相应的具体说明罢了。四 简21:“参倍者,两手奉,引前而旁{车寸}(軵)之。” 三本同。“参倍”,无释。按,第二字释“倍”非是,字从人从言,显为“信”字无疑。秦汉简帛中“言”有时写得有点像“咅”,其区别在中部:前者是一横,后者是两斜笔,判然不混。本简“参信”,疑可读为“{犭参}伸”,{犭参}是古代传说中矮小似人的怪物,“{犭参}伸”即模仿{犭参}伸展的动作。
五、简23:“其下者,屈前膝,倍〈信〉后,危挢一臂,力引之。” “倍〈信〉”,《文物》作“倍(信)”,《高注》作“信(伸)”。《张家山》注:“倍,当为‘信’字之误,读作‘伸’。”按,字实是“信”而非“倍”,简文借“信”为“伸”,并不存在误写。关于“信” “倍”之别可参上条。《高注》在未见简影的情况下,大胆改正,也属卓识。
六、简24:“虎引者,前一足,危挢一臂而匽(偃)。”《高注》:“虎引:模仿虎的动作。”刘钊先生指出:“所谓虎字乃误释,字很可能是“渠”字。”[iv]按,此字与“虎”相去甚远(可参字同篇简26等处“虎”字),刘先生疑为“渠”字,稍近。然细核简影,字上为“巨”,下为“木”,“巨”之左边不象另有笔画,所以不是“渠”字,而是“柜”(居许切)字,“柜”的这种写法也见于睡虎地秦简等。本简“柜引”疑与简105“偃治巨引”之“巨引”所指相同。
七、简30:“引内瘅,危坐,□(右半为“卩”)尻。”《文物》如此,《高注》因之,而《张家山》加注云:“缺字右半从‘邑’。”审照片,《文物》是而《张家山》非。
八、简72:“引腹甬(痛),县(悬)累版(板),令人高去地尺,足践其上,手空(控)其累,后足,前应(从疒不从广)(应),力引之,三而已。”《文物》、《张家山》同;《高注》“力”前漏逗号,并注云:“前应:应,应和。《广韵》:‘物相应也。’《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前应,前足应和。”按,应字作“应(从疒不从广)”,合于《说文》。不过这里的“应”解作“应和”则非。实则“应”当读作“膺”,这里“前应”其实就是简65“前膺后手”的“前膺”。“后足前膺”,谓足向后蹬,胸往前挺。
九、简83“引喉痹”的“喉”字,原简从肉从侯,为“喉”字异体,《文物》隶释正确,而《张家山》隶作从肉从候,误。
十、简111—112:“闭玄府,启缪门,阖五(臧)脏,逢(?)九窍,利启阖奏(腠)理,此利身之道也。”《高注》:“逢,疑为‘通’字之讹。”按,《高注》对文义的把握比较准确,可惜流于猜测。根据照片,原疑释“逢”之字实是“逹”字,“逹九窍”正是“通九窍”之意。
十一、《引书》有几个原释文释为“去”的字,文例如下:
⑴□,因昫(口句)之三十,去卧,据则精虖(呼)之三十,精昫(口句)之三十,精炊(吹)三十,端谈(偃),吸精气而咽之,月真 少(小)腹,以力引阴,三而已。(简62)
⑵去卧,端伏,加两手枕上,加头手上,两足距壁,而贾(固)箸(着)少(小)腹及股桼卩(膝)于席,三而已。去卧而尻壁,举两股,两手纟句(钩)两股而力引,极之,三而已。(简75-76)
⑶因去伏,足距壁,固箸(着)少(小)腹及股桼卩(膝)于席。(简72-73)
⑷去立,夸足,以俯据地,极之,三而已。(简84)
⑸是以必治八经之引,炊(吹)昫(口句)虖(呼)吸天地之精气,信(伸)复(腹)折要(腰),力信(伸)手足,軵踵曲指,去起宽亶,偃治巨引,以与相求也,故能毋病。(简104-105)
《文物》、《张家山》无注。《高注》以为“来去”字,或译作“起”、“起身”、“离开”,或略而不译,[v]显然不能很好解释上举数句的文义。今按,汉字中有两个来源不同的“去”字,古音一在鱼部,即来去的“去”,一属叶部,象器皿上有盖之形,即“盍”之本字,二者因形近而混同。裘锡圭先生对此曾有详细论证,可以参阅。[vi] 窃疑上举《引书》几处“去”字都应是叶部的“去”,而非鱼部的“去”,字读为“启阖”的“阖”,验诸文例,无不适通。例⑴、例⑵的“去(阖)卧”意即紧着床席而卧,简文所谓“固着小腹及股膝于席”云云可证。例⑶的“去(阖)伏”指的是紧着床席而伏。证如前。例⑷的“去(阖)立”当指屈膝而立,成下阖之势。简文他处数见“端立”,则是指直立,与“去(阖)立”相对。例⑸,《高注》云:“去起,不解,疑为释为卧,起。亶,大。……宽亶,即宽大。度量宽大,能容人。或可释为‘宽袒’”。”[vii]疑“去”之义为“卧”,稍近之。按,细分之有 “去(阖)卧”、 “去(阖)伏”,总括言之则称“去(阖)”,此与“起”相对连言。“宽亶”读为“宽袒”,可从。
(0)

相关推荐

  • 宋克《急就章》卷释文

    急就章,吴郡宋克书.急就奇觚与衆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誠快意.勉力務之必有憙.請道其章.宋延年.郑子方.衛益壽.史步昌.周千秋.趙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第二,鄧萬歲.秦眇房.郝 ...

  • 《引书》~西汉•张家山

    这是一本在古墓中沉睡了2000多年的古书,有人称它是一部"奇书",说它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系统的养生专著. 这就是<引书>. 1984年初湖北江陵(今荆州市)张 ...

  • 引书[记述道家导引与养生的著作]

    张家山汉简<引书>释文最初在<文物>1990年第10期上公布,其后有高大伦先生在其专著<张家山汉简〈引书〉研究>的<注释篇>对简文作了较为详细的译注[i ...

  • 民间故事:狐狸报答拔箭之恩,半夜里引书生入洞

    唐朝咸通年间,书生卢梓丘寄居野寺里苦读.这一天晚上,卢梓丘正在挑灯夜读,忽然传来挠门声,似乎是野猫野狗之类的动物.他大声咳嗽了一下,门外安静下来,他继续埋头读书. 不一会,又响起了挠门声.这一次,任凭 ...

  • 关于引书入画

    关于引书入画 古来善书者多善画,善画者多善书.大凡开一代风气的绘画大家,同时也是书家.元代的赵孟頫,明末的董其昌,清代的八大.石涛.郑板桥,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这些影响深远的画家们,无不精通 ...

  • 海上繁花:首播槽点多,原著遭魔改引书粉不满,剧情狗血又老套

    文/夭夭(文章出品原创号蜗牛娱乐话,禁止转载) 6月23日晚又有一部叫<海上繁花>的新剧开播.作为匪我思存的小说,如今已经是第9部被拍成电视剧的小说了.今天匪我思存本人也发微博表示没想到仔 ...

  • 知名地产样板引路作业指引书

    知名地产样板引路作业指引书

  • 一本古代的保健秘籍:张家山汉简《引书》的内容与价值

    湖北荆州江陵张家山247号西汉墓出土了很多重要的文献.我们今天和大家谈谈其中出土的<引书>内容与价值.<引书>共113枚竹简总计3235字,按照内容.传世文献的记载以及出土墓葬 ...

  • 《威灵坛发文引书》明代道教抄本

    `明代道教科仪抄本,威灵坛-发文引书. `

  • 因古人引书不全,夏商周断代工程据此断西周积年被带入阴沟

    文/毛天哲 在研究西周积年时,古今学者往往喜欢引述古本<竹书>所说,信西周积年为二百五十七年.然此可谓是被古人引书不全的错误史料带到了阴沟. 国家级学术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也不例外.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