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9大着力点!(一文概览)

2020年“黑天鹅”事件频发,疫情冲击之下世界经济深度衰退。

在这一背景之下我国经济在疫情中复苏更显韧性,这充分表明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已成中国经济首要战略目标。

宏观经济大局已定,但为什么在这个阶段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面临的主要优势和制约因素有哪些?未来的主攻方向和主要着力点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需要解答的重大理论,同时也是各行各界人士关注的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直属研究机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出版了《新发展格局》一书,该书开篇就回应了上述问题,书中着重解答了各行各界人士最关心的问题:未来的主攻方向和主要着力点在哪里?

《新发展格局》,王昌林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1月版

在《新发展格局》这本书中,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认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要从九大方面发力,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01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稳定的国内需求是一国经济发展最为稳定、持久的动力。同时,庞大的国内需求也是我国最大的优势,是我国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的底气所在。
 
一是全面促进消费。
 
应提升传统消费。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商品消费是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组成部分,要顺应趋势,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其以质量品牌为重点,朝着绿色、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
应培育新型消费。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下,大力培育信息消费产品、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网络消费、智能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新型消费。
应发展服务消费,受体制机制和相关政策影响,我国健康、养老、育幼、文旅、体育等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缓慢,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大幅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要求,推动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应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公共消费指的是政府在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以及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消费支出。
要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个关键环节,大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二是拓展投资空间。
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就无法绕开投资这个关键环节,应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强弱项投资力度,着力完善传统基础网络,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补齐社会民生等领域短板。
着眼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着力扩大制造业投资,既要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资,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又要激发市场投资先进制造业的积极性,瞄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机器人、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着眼于增强基础支撑能力,提升跨区域协同水平和保障生态安全等,加大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投资。
02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我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飞机制造等重要产业的核心技术、基础研发工具、关键部件和工艺设备等受制于人,存在明显断链风险,导致产业循环不畅。急需聚焦“卡脖子”环节,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双循环的突出短板。2019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3%,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研发活动企业的比重不足1/3,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研发投入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 
 
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大国之间围绕科技革命制高点的争夺越发激烈,过去以引进吸收为主的技术创新方式已不适应当前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能够引领未来、代表进步方向的下一代技术,努力使我国基础研究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切实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我国现行科技创新体制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使创新主体各归其位,有助于释放我国巨大的创新、创业、创造潜力。 
 
03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这对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带来挑战。
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产业基础能力决定着产业发展高度和国家产业安全水平。要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检验检测平台和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力度。
提升产业链控制力。是否拥有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是否拥有具备“撒手锏”的零部件供应企业,是决定产业链控制能力的关键。因此,提升产业链控制力的重点是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增强对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标准和核心技术的控制力。
促进产业链联动发展。应重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
04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短板在“三农”,深厚基础也在“三农”。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适配。目前,我国农业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不强,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必须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高供需适配性。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扩大农村有效需求。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适应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现代基础设施,如信息基础设施、冷链物流设施等,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加快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建设,培育城乡流通主体,健全农村消费网络,提高农村消费便利化水平。
优化城乡要素配置,促进“人地钱技”汇聚。目前,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尚未根本破除,农业农村发展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必须加快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05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发挥重大区域战略实施的引领作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是支撑我国经济创新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优势,可率先在畅通经济循环上取得新突破,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实践探索和先行示范。
深入实施四大板块区域战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技术水平梯度差异大,且资源禀赋条件各异,这为全国加快形成大循环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纵深回旋空间,也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撑保障。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农业发展潜力,形成更多新增长点。
着力拓展海洋发展新空间。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海洋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增长点,加强陆海互联互通建设,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陆海统筹循环新支撑。
06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高效的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的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对于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尽管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已具有相当规模,但部分骨干通道能力紧张,城市群、都市圈交通网络以及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不足,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边境地区等交通设施仍然相对滞后,这些“硬件”设施短板需要予以精准补齐。与此同时,运输服务、组织、管理等“软实力”提升的任务更为紧迫。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物流延展力和功能衍生性有限,与现代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组织运行联动不足,是当前影响我国物流发展以及流通效率提升的重点问题。需要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战略支点,加快建立适应新发展格局下经济运行、产业联动的物流“通道 枢纽 网络”和流通“平台 模式 渠道”的总体布局。
推动交通物流等传统小流通与金融信息等现代大流通深度融合发展。以跨界的思路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作用,推进交通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领域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流通企业,打通国际流通渠道。
 
07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稳定和扩大就业。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能带来收入的提升和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进而必然带来消费规模的扩大及消费结构的升级。稳定和扩大就业,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努力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
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目前,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及包括重特大疾病等在内的生活风险压力过大,导致部分群体“不敢生育”。促进劳动力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加大政府对教育事业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公共投入,提升全社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大力拓展民众收入及财富的增量渠道,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同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强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让有潜力的低收入人群尽快步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使之成为大国内部可循环的主力军。
08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着力推动“一带一路”大市场循环畅通。应同各方共同继续努力,加快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设施联通网络。在项目建设、开拓市场、金融保障、规范企业行为、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
以贸易创新发展为抓手推动国内国际供需良性循环。贸易是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对外贸易应不断提升出口质量和效益,走优质优价道路,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应继续积极稳妥推动企业走出去进行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为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资本供给,深度参与和引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国内国际实体经济循环提供强大的货币金融支撑。
09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针对人工智能芯片、5G 芯片、原研药、新型发动机、新能源电池、精密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大原始创新投入力度,大幅提升对核心技术、标准、生产工艺的掌控能力和安全可控水平。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进行评估,识别风险等级,分类施策,及时提供风险预警与应对方案。制定和实施制造业降成本专项行动,稳定国内制造业发展。
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 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应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要继续加强国内油气干线管网建设、务实推进国际能源合作,建立多元供应体系。
除此之外,金融安全和生态安全也非常重要。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确保生态安全,实现永续发展。
来源:中信出版
(0)

相关推荐

  • 前瞻“十四五” |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全面开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描绘了面向未来的"十四五"以及2035年远景发展蓝图.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

  •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这6个方面是着力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四五"时期及中长期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 当前,工业和信息化系统面临的 ...

  • 把握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对"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对于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能否在发展上赢得战略主动意义十分重大.构建新发展格局, ...

  • 双轮驱动,海洋经济融入『双循环』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需求侧管理 --双轮驱动,海洋经济融入『双循环』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海洋经济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海洋经济作为高度 ...

  • 城市格局大洗牌, 佛山如何脱颖而出?

    开年以来,全球疫情长期延续,加之国际形势的影响,向经济"内循环"挖掘新潜力,或将成为这一时代的必经之路. 今年年中的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 ...

  • 2021十四五三个重要新战略被提出后,哪些产业大有可为 转载

    [原标题]芮明杰:新战略发展格局下,哪些产业大有可为 新战略催生全新发展格局 毫无疑问,我们当下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央已经精心绘制了一系列涉及经济.产业.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宏伟蓝 ...

  • 从“内循环”看“新基建”

    作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图书馆) 赵欢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对应到不同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上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但每一次的进步都产生巨大推动力.随着互 ...

  •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 任保平 我国GDP增速在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已经进入了加速换挡期.从"十四五"开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加速落实阶段,从这一阶段的 ...

  • 贾康:2020第三届中国质量合势峰会发言——怎么样认识双循环格局下的产业升级(2020,11.17)​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和各位做个交流,发言的主题就是谈一下怎么样认识双循环格局下的产业升级. 现在大家都高度关注中央政治局已经屡次强调.也 ...

  •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重点在哪里?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并且十分临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值,此时经济发展问题已经不是追求经济规模扩张问题,而是要把经济结构做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使中国稳步迈向现代化强国创造条 ...

  • 新形势下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改革发展也面临新的任务.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术产业是维护国家安全.增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 ...

  • 解读⑮|张国平:天津滨海新区抢抓扩大内需战略机遇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文/张国平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资源平衡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央提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 ...

  • 从提高就业质量入手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是从就业入手.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要从就业状态去推动就业质量的提升,就是从就业的充分性.稳定性.平等性等方面入手,提升就业质量,只有这样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