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穆的任职于思考(二)---灿谷上市启示录
2010年成立的灿谷,低调的奋斗了8年,终于在纳斯达克敲响了上市的钟声。公号里也有各种针对灿谷的解读,已经详细的告诉了大家灿谷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但是其成功的逻辑却鲜有人提及,我对灿谷了解不深,所以不敢妄加评论,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一些解读,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灿谷的主营业务是汽车贷款促成服务、汽车交易服务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三大类别。如果通俗的理解一下,就是为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方案中主要内容为汽车销售服务、汽车金融服务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上市后的募集资金将重点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用以提高上述主要服务品类的便利性。
读懂这一段,我们就明白了,灿谷不是交易、信贷等服务的资金方,也不全是针对终端客户的服务商,而是介于三者之间的服务商。具体地说,针对金融机构,将灿谷IT系统与金融机构的IT系统集成,金融机构向灿谷支付服务费,相关融资交易本金金额的百分比收取服务费。当然,这么理解也比较笼统,实际上干的活比这个只多不少,我们在这里就不重点讨论了。针对于经销商,协助经销商获得合作的第三方金融机构资助的供应链融资。一般15天内收账。根据此类融资安排下购买的汽车数量收取服务费。针对消费者,由合作的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或者融资租赁。值得注意的是,由上海汽车之家提供的融资租赁占比不断下降,今后主要由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这句话其实就定性了灿谷的未来发展之路。特别是在这个阶段,不做金主,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坏事,更不是短板。
大家可能看明白了,灿谷选择的是一条轻资产的道路,以服务和撮合为主。可以理解成一个汽车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来弥补上下游能力的不足。我想灿谷的成功上市与业务的定位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从灿谷业务品类来看,如果逐一分析的话,那么灿谷获得成功的经验也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看看灿谷的班底,晓俊总挂帅,gmac的班底,成熟领先的管理经验和市场经验。再看看他们最初起家的合作伙伴,晋城银行。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没有,灿谷为什么会选择晋城银行,或者说为什么晋城银行会选择灿谷呢?在城商行里,晋城银行规模不算大,实力不算强,山西煤炭生意一收口,日子没有以前好过了,就要转型。起码到目前来看,晋城银行和灿谷的合作是走了一步各取所需的好棋。晋城银行想发展汽车金融业务,有的是资金,缺的是专业人才,市场开拓和管理能力,操作管理系统。而高素质的灿谷团队,恰恰和晋城银行形成了良好的互补。这也为双方合作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种合作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双方合作,一定要互补,要各取所需,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要充分互信,互信的基础是什么?绝不仅仅是业务能力,更是人品、管理能力、道德素养的综合体现。创业的人不仅仅要有理想,更要有道德标准和底线。而这种底线不是与生俱来的,又与教育、成长环境和违约成本息息相关。如果我们愿意往深层次追溯的话,从晋城银行和灿谷的所在的区域,文化,人口的特点,我们都能做出很多的研究,这一南一北,一东一西的互补性研究,还是值得我们深层次思考的,这么多年过来,发现合作成功的案例,绝不仅仅只是看产品,看公司规模,就像搞对象,最要看的是匹配度。
其次,看看灿谷主要的服务对象,非4S店销售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综合经销商或者SP。为什么做出如此选择呢?在传统的厂家体系的经销商往往实力较强,厂家金融支持也相应到位,业务操作也相对规范。而非厂家经销体系的经销商不仅仅是这个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大多是找不到组织的流浪儿。灿谷很准确的发现了这片市场需求,我们就是做服务的,就是让业务管理更顺畅,为资方和渠道方之间的互信更为牢固,越是不成熟的体系,越是缺乏标准的市场,越有庞大的需求。
这种需求,随着汽车及汽车金融市场的进一步下探,需求也会更加的旺盛,而这一类经销商也是最为需要成熟公司进行指导、进行支持的核心用户群体,我们可以想象,一家全国性的管理公司正在冉冉升起。不得不说,这个市场切的准,但是也绝不是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如此操作的。成熟的体系,高超的管理,精干的人员,更要能够接地气,把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和实际的特色结合起来。要能够让这些客户都能体验到质的提升。都能产生与灿谷合作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才行,当然,最终的结果是稳定的挣到钱,可持续的发展。当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人的信用也就自然地提升了,因为心中的焦虑慢慢的下降了。有了可以依赖的管理机构,投资人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灿谷选择的品牌是以国产自有品牌为主,又是一次经典的选择。这是与选择合作渠道如出一辙的。说到根本之处,不能不说灿谷的战略眼光放的非常长远。自主品牌是国家发展的脊梁,总要走出一条来,晚不局不如早布局。而且自主品牌普遍缺乏成熟的运作体系和市场销售管理能力,而这恰恰又是灿谷的强项,而自主品牌也是非4S体系经销商的主要销售产品,主销售区域更是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条完整的、相互匹配的产业链,这其中的逻辑关系是不是就很清晰了呢?
从这个简要的分析中我们至少可以分析出几条逻辑主线。
第一:业务合作不一定必须是强强联合,门当户对,相互之间有些差距感其实更容易把事情做好。
第二:业务合作一定要有互补性,这才更容易形成1+1大于2的效果。
第三:过河总要有桥或者有船,汽车金融除了资金方、渠道方、客户方还有管理方,随着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致,市场越来越多元化,具备中介性质的专业管理服务公司地位会越来越重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台公司,轻的是资产,没有什么车辆;重的也是资产,是公司的管理能力。也就是说,这是靠脑子吃饭的公司。貌似最为基础的中介服务,其实却拥有极高的技术含量。
第四:定位要准确,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最好能够游刃有余,兵法的要义在于先立于不败之地,在谋胜。刀尖上舔血,貌似惊险刺激,但实际上大生意都是稳扎稳打做出来的。找最恰当的合作伙伴,降维去寻找合作伙伴更能体现平台的重要性,也就更容易进行整合。
第五:挖掘自己的核心优势,并不断扩大化。从最开始的高素质人才,到设计出市场爆品,再到制定出市场规则,获取足够市场份额后上市融资,最后进行系统和金融科技以及服务领域的再升级。这条完整的发展路径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为什么是这么一条发展路径,顺序能不能颠倒,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标志性动作是什么?
就到这里吧,这篇文章只是自己简单的一个思考,写出来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当然,看问题的角度是千人千面,这里的阐述只能代表我个人的粗鄙的观点,有误之处,还是望大家海涵。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也衷心祝愿我的读者们都能找到航行的方向,顺利驶向自己追求的彼岸。